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腹痛VAS评分及Mc Cormack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腹痛VAS评分及Mc Cormack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痛VAS评分及Mc Cormack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配合中药能够减轻盆腔炎性疾病后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慢性盆腔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临床中医证候评分、抑郁状态评分、焦虑状态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符合标准的60名患者分为丹枝饮组和对照组,丹枝饮组采用自拟方丹枝饮治疗,对照组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21 d,观察2组治疗前后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慢性盆腔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临床中医证候评分、抑郁状态评分、焦虑状态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丹枝饮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3.4%,其中痊愈6.7%,有效56.7%,显效20%;丹枝饮可以减轻患者的慢性盆腔痛VAS评分,可以改善中医证候学评分、抑郁状态评分和焦虑状态评分。结论:丹枝饮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是临床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隔药温针灸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慢性盆腔痛(C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寒湿凝滞型CP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针刺组,每组35例。试验组予隔药温针灸,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和随访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盆腔痛客观体征(Mc Cormack)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共67例CPP患者完成本研究。两组治疗前VAS评分、McCormack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和随访时上述各项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时上述各项评分均优于针刺组(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针刺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温针灸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疗法,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腹痛、带下量多、腰骶痛等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Cormack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12%,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McCormack量表评分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针刺疗法具有理气活血、消瘀通脉的作用,可以改善慢性盆腔痛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患者下腹部疼痛及腰骶痛,减少白带量,降低VAS和McCormack量表评分,对于慢性盆腔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脱落10例)和对照组(72例,脱落9例)。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前10天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每次0.3 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关元、水道、归来、肾俞、次髎行电针疗法(疏密波,频率2 Hz/15 Hz),每日1次。两组均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0 d,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腹部、腰骶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局部体征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疼痛消失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下腹部、腰骶部疼痛VAS评分和局部体征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生理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率为87.1%(54/62),高于对照组的46.0%(29/63,P<0.05)。结论:电针可缓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盆炎1号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将77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盆炎1号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12%,对照组为80. 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结论:盆炎1号方口服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妇炎宁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阳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妇炎宁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缓解慢性盆腔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妇炎宁汤是治疗阳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和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08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临床表征及疼痛评分并结合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3.05±0.81)分,McCormack评分为(4.32±0.99)分;对照组VAS评分为(4.19±1.02)分,McCormack评分为(7.01±1.04)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51/54),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2%(3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疗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具有良好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与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慢性盆腔痛(CPP)的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脱落10例)和对照组(72例,脱落9例)。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每次1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穴取关元、水道、归来、肾俞、次髎,其中水道、归来、肾俞、次髎行电针疗法。两组均于月经来潮前10 d开始治疗,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0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经周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下腹部、腰骶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治疗前后局部体征评分、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下腹部、腰骶部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宫骶韧带触痛评分外,两组治疗后局部体征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附件区压痛评分及局部体征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WHOQOL-BREF生理领域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症状、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少腹逐瘀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SPID-CPP)寒湿凝滞证的止痛效应及对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lα(6-Keto-PGFlα)和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18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考虑有感染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0.2 g/次,3次/d,连续治疗14 d。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丸,6 g/次,2次/d;观察组内服加味少腹逐瘀汤,1剂/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经期不停服。主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客观体征评分采用Mc Cormack量表,寒湿凝滞证评分,均于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进行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记录治疗后下腹痛等8个症状转归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TXB2和水平6-Keto-PGFlα。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寒湿凝滞证评分和Mc Cormack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下腹痛、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白带增多、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XB2水平和TXB2/6-Keto-PGF1α均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为81.48%(χ~2=4.427,P0.05)。结论:采用加味少腹逐瘀汤治疗SPID-CPP寒湿凝滞证患者,可缓解疼痛,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抑制促炎因子表达,调节TXB2/6-Keto-PGF1α,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药灌肠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观察组)和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盆腔炎性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各30例,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盆腔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SDS)、抑郁(SAS)评分,随访治疗后两个月内的慢性盆腔痛发作频次。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减少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痛发作次数均减少,但对照组治疗后第2个月盆腔痛发作次数较前1月增加(P<0.05),而观察组无变化(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并发的焦虑抑郁精神症状,减少疼痛发作频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三联疗法(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离子导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符合中医气滞血瘀兼郁热证型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口服组(采用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提供的盆腔炎方合剂)、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组(采用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提供的盆腔炎灌肠方)及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离子导入组(采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行离子导入)各60例。1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后,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离子导入组总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组及中药口服组(P0.01),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组总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口服组(P0.01);在改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疼痛的程度上,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离子导入组分别与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组及中药口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组与中药口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中医三联疗法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中医三联疗法(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离子导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疼痛)可以明显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临床症状、局部体征,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晶晶 《河北中医》2020,42(3):375-378
目的 观察盆炎Ⅱ号方口服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气滞血瘀型SPI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盆炎Ⅱ号方口服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40例予盆炎Ⅱ号方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盆腔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0. 0%(12/40),对照组15. 0%(6/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1、2、3个疗程盆腔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盆腔痛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 盆炎Ⅱ号方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疗效确切,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优于单纯口服盆炎Ⅱ号方治疗。  相似文献   

14.
郑亚芹  王青  施江平 《新中医》2019,51(1):142-145
目的:观察康妇灵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的疗效。方法:筛选110例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采用头孢呋辛胶囊、奥硝唑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加服康妇灵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1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湿热瘀结证症状评分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湿热瘀结证各项症状(下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腰骶胀痛、带下色黄质稠、低热起伏、经期腹痛加重、神疲乏力、小便黄赤以及大便干燥)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PRI、PP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PRI、PP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康妇灵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症状和疼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盆炎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盆炎方汤剂口服治疗,14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和疼痛率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炎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联合清利化瘀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的疗效及对辅助性T细胞1(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1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脱落1例)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替硝唑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肾调周法中药口服联合清利化瘀中药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h1细胞比例及Th1/Th2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Th2细胞比例减少(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2、IL-10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IL-6、TNF-α水平降低(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54%)高于对照组(79.63%,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联合清利化瘀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疗效,其疗效途径可能与调节Thl/Th2细胞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云 《新中医》2020,52(3):96-99
目的:观察消癥止痛汤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服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对照组加服血府逐瘀胶囊,观察组加服消癥止痛汤,2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痛经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个月经周期进行评价,并应用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对痛经症状进行评价。治疗前后评定盆腔疼痛症状、体征评分和气滞血瘀证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疼痛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第1~3个月经周期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2组CMSS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和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疼痛相关症状、体征评分,气滞血瘀证评分和EHP-5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的基础上加予消癥止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可有效减轻痛经及盆腔疼痛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SPID-CPP)寒湿凝滞证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辨证选取肾俞、次髎、子宫和水道等穴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疼痛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理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缓解SPID-CPP寒湿凝滞证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逍遥逐瘀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盆腔积液及包块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4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逍遥逐瘀汤治疗,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盆腔积液多少、盆腔包块大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盆腔积液量、盆腔包块大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盆腔积液量、盆腔包块大小均较治疗前下降或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较对照组下降或缩小明显(P0.05)。结论:在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应用逍遥逐瘀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缓解其疼痛程度、缩小盆腔包块、促进盆腔积液的吸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66-1368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对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复方毛冬青灌肠液灌肠+中成药静滴。2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愈84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使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复方毛冬青灌肠液灌肠+中成药静滴,配合传统疗法的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