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探索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出符合入排标准的250例。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中位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生存因素分析,绘制生存概率曲线。以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临床疗效和生存分析: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3个月(95%CI:11.8~14.2),1、2、3年PFS率分别为53.6%、20.6%、10.0%;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7个月(95%CI:23.4~30.6),1、2、3年OS率为85.6%、56.5%、31.8%。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线数、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分期、转移器官数目、皮疹、脑转移、最佳疗效是患者PFS的预后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皮疹、骨转移、最佳疗效是P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初始分期、转移器官数目、皮疹、脑转移、骨转移、最佳疗效和PFS是患者OS的预后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转移器官数目、脑转移、最佳疗效及PFS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确切。转移器官数目、皮疹、骨转移、最佳疗效是P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性别、转移器官数目、脑转移、最佳疗效和PFS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治的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首次诊断为Ⅳa期NSCLC患者301例,随访至2014年11月30日,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发生率、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Ⅳa期NSCLC的患者中位PFS为3.3个月(95%CI:2.808~3.792),中位OS为7.8个月(95%CI:6.700~8.900)。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体能状态(PS)评分、胸腔积液是否可控、能否接受4周期及以上化疗是影响疾病进展以及总生存的独立因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亦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Ⅳa期NSCLC中位OS是7.8个月。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患者,应用TKI治疗;对于体能状态好的患者,积极控制胸腔积液和全身化疗有利于提高Ⅳa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优势人群。方法研究入组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2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治疗组(113例)与对照组(113例),治疗组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4100 u皮下注射1次/日,疗程6个月,并给予标准抗肿瘤治疗,对照组仅予标准抗肿瘤治疗,随访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为6. 4月(95%CI:5. 97~6. 83月)与6. 3月(95%CI:5. 98~6. 62月),P=0. 18;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分别为20. 9月(95%CI:18. 90~22. 90月)与20. 7月(95%CI:17. 70~23. 70月),P=0. 1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亚组治疗组与对照组mPFS分别为10. 2月(95%CI:7. 98~12. 42月)与9. 9月(95%CI:9. 17~10. 63月),P=0. 03; EGFR突变亚组治疗组与对照组mOS分别为28. 9月(95%CI:26. 62~31. 18月)与28. 6月(95%CI:28. 08~29. 13月),P=0. 0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亚组治疗组与对照组mPFS为分别11. 9月(95%CI:10. 55~13. 25月)与10. 8月(95%CI:10. 03~11. 57月),P=0. 03; EGFR-TKI治疗亚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mOS)分别为28. 1月(95%CI:27. 29~28. 91月)与27. 8月(95%CI:25. 86~29. 74月),P=0. 02。EGFR突变亚组,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PFS的HR=0. 65,95%CI:0. 43~0. 97,P=0. 03,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OS的HR=0. 53,95%CI:0. 33~0. 84,P=0. 01; EGFR-TKI治疗亚组,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PFS的HR=0. 59,95%CI:0. 37~0. 95,P=0. 03,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OS的HR=0. 55,95%CI:0. 33~0. 91,P=0. 02。结论低分子肝素那屈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PFS及OS无改善,但能延长EGFR突变及使用EGFR-TKI治疗患者的PFS与OS,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盐酸埃克替尼联合化疗与埃克替尼单药治疗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19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接受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的36例患者作为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以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对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中19外显子缺失患者19例,21外显子突变患者17例;单药治疗组中19外显子缺失患者29例,21外显子突变患者13例。结果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为75.0%,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疾病控制率为97.2%,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2.4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3.3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1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19外显子缺失患者,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PFS为14.4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9.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OS为24.9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OS为1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对于21外显子突变患者,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及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PFS分别为10.4、7.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OS分别为21.8、18.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大多可耐受。结论与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比较,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19外显子缺失的患者。虽然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多于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但整体可耐受。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可作为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为男性肺癌的个体化分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非手术治疗的男性肺癌556例,分析年龄、病理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情况、TNM分期、接受治疗情况、一线治疗效果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时间(OS)等。结果患者年龄35~87岁,中位年龄60岁,平均(60.57±9.82)岁,以50~69岁居多,占67.81%(377/556)。确诊方式主要以经皮肺穿刺及纤支镜活检为主,占84.63%(479/556);非小细胞肺癌占77.70%(432/556),病理类型中腺癌占38.67%,鳞癌占32.55%;EGFR突变检测158例,突变型占21.52%(34/158)。TNM分期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ⅠA~ⅢA期)占26.16%,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占73.84%;566例患者中,32例放弃治疗,265例只进行一线治疗,184例完成二线治疗,75例完成三线及更多线治疗。一线治疗后可评估患者399例,客观缓解率(ORR)为17.79%,疾病控制率(DCR)为51.88%。中位PFS 9个月,中位OS 14个月。随访时间1年及以上患者共301例,其中56例患者死亡;1年生存率为64.12%(193/301),2年生存率为18.94%(57/301)。一线治疗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治疗的ORR显著高于化疗和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回归表明,客观缓解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线数与OS相关,接受二线、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OS显著延长,而年龄、分期、EGFR突变情况、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案和效果均不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男性肺癌发病以中老年居多,非小细胞肺癌为主,病理类型中腺癌与鳞癌无差异,EGFR突变率较低,TKI一线治疗的ORR高于化疗和放疗,一线治疗后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PFS显著延长,接受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比仅接受一线治疗或未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诊断肺癌脑转移并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116例患者。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1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以女性、60岁和不吸烟患者为主。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病理类型和EGFR基因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埃克替尼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腺癌亚型患者的PFS和OS均长于非腺癌患者,EGFR常见突变患者PFS和OS均长于少见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中国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Ⅱ期临床研究。纳入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国内11所医院78例接受苯达莫司汀治疗的B-NHL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24~76)岁,69例(88.4%)患者为Ⅲ/Ⅳ期,61例(78.2%)患者对末线治疗耐药。全组患者中位接受4(1~10)个周期苯达莫司汀治疗。全分析集中,客观缓解率为61.5(95%CI 49.8~72.3)%,完全缓解率为5.1(95%CI 1.4~12.6)%。中位随访33.6(95%CI 17.4~38.8)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8.3(95%CI 5.5~14.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和中位总生存(OS)期分别为8.7(95%CI 6.7~13.2)个月和25.5个月(95%CI 14.2个月~未达到)。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淋巴细胞减少(74.4%)、中性粒细胞减少(52.6%)、白细胞减少(39.7%)、血小板减少(29.5%)和贫血(15.4%)。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恶心(43.6%)、呕吐(33.3%)和厌食(29.5%)。多因素分析显示,苯达莫司汀治疗<4个周期是影响PF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03),既往未接受含氟达拉滨方案是影响O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09)。结论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复发难治B-NHL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肾上腺皮质癌(ACC)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2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年龄、体质指数(BMI)、肿瘤直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白蛋白、血红蛋白等相关数据,电话随访明确每个患者的生存状况、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采用ROC曲线确定NLR最佳临界值,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分别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BMI、肿瘤最大径、白蛋白、血红蛋白(Hb)、血糖、OS、PFS等临床数据,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并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A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果根据ROC曲线,NLR的cut off值为2.479,按NLR2.479和NLR≤2.479将患者分为两组,高NLR组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NLR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血糖水平高于低NL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的PFS为6(2.25,18.00)个月,OS为18.5(7.50,29.75)个月,而低NLR组PFS为31.5(19.25,74.25)个月,OS为42(25.75,74.2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本组发现高NLR组发生转移的概率高(HR=7.402,95%CI:1.662~32.963),且死亡的风险大(HR=13.713,95%CI:1.287~146.093)。结论 NLR高低对于ACC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二三线药物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二线TKI治疗失败并接受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作为二三线治疗的CML-CP和AP患者资料。结果共收集183例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二线治疗和43例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三线治疗的CML-CP或AP患者。二线TKI治疗患者中,中位随访21(1~135)个月,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为80.4%,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为56.3%,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为38.3%,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7%和93.1%。二线TKI治疗中,Sokal积分为高危、女性、一线TKI治疗期间获得最佳反应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单药应用于多线治疗出现进展后晚期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观察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于池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病理确诊的Ⅳ期、既往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的肺癌伴脑转移患者27例,予以安罗替尼口服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i 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颅内客观缓解率(i ORR)和安全性。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患者PFS和i PFS的影响。观察服用安罗替尼后不良事件。结果 本研究27例患者疗效评估,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4例,疾病稳定9例,疾病进展4例; ORR 51.85%,DCR 85.18%。脑转移评估,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3例; i ORR 62.96%。患者中位PFS和i PFS分别为3.20个月(95%CI:2.62~3.78个月)和3.70个月(95%CI:2.82~4.58个月)。单因素分析,肺癌伴脑转移患者性别、年龄、病例类型、吸烟史、脑转移症状、安罗替尼治疗线数、EGFR突变、EGFR-T...  相似文献   

11.
目的皮肤毒性是使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治疗结直肠癌中早期出现和最常见的临床现象,然而,皮肤毒性是否可以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目前仍然不明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8年10月。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HR及其95%CI评价皮疹状态预测接受EGFR单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结果皮肤毒性严重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皮肤毒性较弱组[HR=0.587,95%CI (0.512,0.662),P 0.01]。此外,皮肤毒性严重组总生存期(OS)优于皮肤毒性较弱组[HR=0.512,95%CI(0.443,0.58),P 0.01]。接受EGFR单抗治疗,KRAS突变患者肿瘤早期临床缓解率显著优于KRAS野生型[OR=3.029,95%CI (2.474,3.708),P 0.01]。结论皮肤毒性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指标之一,皮肤毒性的出现提示从抗EGFR单抗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 LMR)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NHL患者56例,以LMR中位值2.17为阈值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多因素分析观察年龄、性别、国际预后指数(IPI)以及外周血细胞绝对计数等与NHL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NHL患者中位随访17个月(2~92个月),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分别为(55.7±7.7)%和(76.1±6.4)%。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FS的因素为LMR(HR=0.167, 95%CI=0.056~0.503,P=0.001); 影响OS的因素包括LMR(HR=0.120, 95%CI=0.014~0.998,P=0.050)和IPI(HR=4.763, 95%CI=0.982~23.114,P=0.053)。结论初诊时LMR是预测NHL患者预后的简单、易行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况、临床病理相关性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EGFR-TKIs治疗的结果。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一线口服EGFR-TKIs并进行EGFR检测的NSCLC患者111例,分析患者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临床病理特征及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评价预后。结果在111个被评估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34例(30.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vs 19.7%,χ~2=7.65,P=0.0072)。吸烟者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1.4%vs 12.2%,χ~2=10.40,P=0.001 3)。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19例(71%),外显子21点突变21例(25%)。肺腺癌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非腺癌的NSC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7%vs 6.3%,χ~2=5.29,P=0.018)。使用一线TKIs治疗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明显长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个月vs 3个月,P0.000 1),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明显长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个月vs 9个月,P=0.000 2)。结论 NSCLC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具有重要性,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及吸烟状况相关,EGFR基因状态可为EGFR-TKIs的一线治疗提供有效依据,EGFR基因突变患者一线EGFR-TKIs口服治疗的预后优于野生型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5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代谢SUVmax、MTV和TLG与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关系。结果:58例DLBCL患者的SUVmax、MTV和TLG分别为21.45(10.26-42.38)、27.30(14.20-133.25)cm3和322.85(47.35-1 438.20)。单因素分析显示,大肿块、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MTV及TLG是DLBCL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P0.05),而乳酸脱氢酶及SUVmax仅是PF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V(HR=2.974,95%CI:1.803-7.225)(/HR=3.925,95%CI:1.973-8.246)及TLG(HR=2.583,95%CI:1.192-5.316)/(HR=2.874,95%CI:1.538-6.483)是影响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国际预后指数(HR=2.490,95%CI:1.150-4.962)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TV及TLG是影响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LBCL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进行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及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184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在初诊及移植前两个时间点进行IPSS-R及WPSS评分,比较两者预后评估价值,分析影响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21.9(0.5~47.5)个月,移植后2年总体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5.1±3.4)%、(71.6±3.6)%,2年复发(RR)率和无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11.9±0.1)%、(16.5±0.1)%。初诊时IPSS-R≤3.5分与>3.5分组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P=0.724),WPSS≤2分与>2分组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P=0.726)。移植前除外10例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74例患者可进行IPSS-R及WPSS评估,其中IPSS-R≤3.5分组OS、PFS率显著优于>3.5分组[OS:(88.6±4.1)%对(65.8±5.3)%,P=0.003;PFS:(87.6±4.2)%对(60.5±5.8)%,P=0.002],WPSS≤2分与>2分组间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P=0.565)。此外,移植前IPSS-R较初诊时相比改善组OS、PFS率显著优于未改善组[OS:(83.8±4.6)%对(69.3±5.8)%,P=0.027;PFS:(82.8±4.4)%对(64.0±7.2)%,P=0.006],多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前TP53突变(P=0.047,HR=2.460,95%CI 1.014~5.971)和移植前IPSS-R>3.5分(P=0.021,HR=2.510,95%CI 1.151~5.476)是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移植前细胞遗传学差及极差(P=0.008,HR=2.765,95%CI 1.305~5.856)和移植前IPSS-R>3.5分(P=0.017,HR=2.457,95%CI 1.175~5.141)是影响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移植前进行IPSS-R评分对行allo-HSCT的MDS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移植前IPSS-R较初诊时改善的患者有着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评估合并糖尿病(DM)及治疗过程中发生血糖升高对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81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其治疗前及治疗中的血糖水平,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血糖异常对DLBCL患者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82例(17.0%)患者在诊断DLBCL前患DM,88例(18.3%)患者在DLBCL治疗过程中至少发生一次血糖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Arbor分期、IPI评分、是否合并DM与OS、PFS相关(P值均<0.05)。组间比较显示,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的OS和PFS均较无血糖异常组差(OS:P值分别为0.001、0.003,PFS:P值均<0.001),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相比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7、0.463)。化疗期间血糖控制良好组的OS和PFS优于血糖控制差组(OS:P=0.037,PFS:P=0.007)。结论合并DM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与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分析EGFR蛋白表达情况对吉非替尼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1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鲜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状态;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140例患者中,46例患者发生了EGFR基因突变,其基因突变率为33%,主要发生在19号外显子(20例,43.5%)和21号外显子(23例,50.0%)。腺癌突变发生率为50.6%,腺鳞癌突变发生率为87.5%,鳞癌突变发生率为2.5%,大细胞癌突变发生率为5.3%(P=0.000),无吸烟史患者突变率为50%,有吸烟史患者的突变率为20.0%(P=0.005),女性患者突变率为50.0%,男性患者突变率为23.3%(P=0.001)。EGFR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9个月(95%CI:7.310.6个月),EGFR蛋白表达阴性组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5个月(95%CI:3.510.6个月),EGFR蛋白表达阴性组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5个月(95%CI:3.56.4个月)。结论 EGFR基因突变和EGFR蛋白表达情况联合检测对于筛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敏感人群有帮助,并且也能够帮助预测吉非替尼对于晚期NSCLC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突变负荷(TMB)与肿瘤靶向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靶向治疗的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靶向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其肿瘤组织标本的TMB水平,并分析TMB与靶向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TMB水平为6.2个突变/Mb,其中吸烟患者的TMB水平较不吸烟患者升高(P=0.046)。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高TMB组和中低TMB组,生存分析显示:与高TMB组相比,中低TMB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更长(410 d vs 217 d, HR=0.331, 95%CI 0.165~0.665,P=0.001 2)。亚组分析显示:在男女性、有无吸烟史、合并TP53基因突变与否患者中,中低TMB组者的中位PFS均长于高TMB组患者(P0.05);在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EGFR 19外显子缺失、EGFR L858R患者中,中低TMB组患者的中位PFS也长于高TMB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具有驱动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TMB水平对靶向治疗疗效具有预测作用,高TMB水平提示靶向治疗患者的PFS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纳入43例临床上后线接受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联合治疗的晚期CRC患者。阿帕替尼用药剂量为250 mg或500 mg,PD-1单抗为已经在中国获批的PD-1单抗。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整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获取长期生存的数据。此外,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基线亚组资料的关联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最佳的疗效评估结果表明部分缓解患者11例,疾病稳定患者20例,疾病进展患者12例。因此,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后线治疗晚期CR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5.6%[95%置信区间(CI):13.5%~41.2%],疾病控制率(DCR)为72.1%(95%CI:56.3%~84.7%)。通过后续的访视获取的预后数据表明43例晚期CRC患者的中位PFS为5.8个月(95%CI:3.81~7.79),中位OS为10.3个月(95%CI:5.75~14.85)。最常见的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ACEI)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改善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晚期胰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68例,按照其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分为ACEI+吉西他滨化疗组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吉西他滨化疗组,观察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差异。结果:ACEI+吉西他滨化疗组OS为12.26±2.81个月,CCB+吉西他滨化疗组OS为(9.68±1.65)个月。ACEI+吉西他滨化疗组FPS为(7.17±1.54)个月,CCB+吉西他滨化疗组PFS为(5.35±1.12)个月。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CEI与CCB的使用以及ECOG评分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3.000(95%CI 1.70~5.29,P0.05),3.722(95%CI 2.22~6.24,P0.05)。PFS的独立影响因素与OS一致。其余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以及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均未对OS和PFS构成显著影响(P0.05)。结论:ACEI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有可能改善晚期胰腺癌的预后,可在高血压合并胰腺癌患者中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