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与85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指标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位置及形态、大小和回声特点,并进行血清尿酸水平的检测.结果 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大于内膜正常、内膜增厚及有稳定斑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尿酸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2例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水平,井与47例健康体检者对比,观察两组间差异。结果脑梗死组患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血尿酸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血尿酸及血脂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胆红素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及血尿酸升高,其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损害全身大、中动脉内膜的慢性疾病,可导致许多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改变,最初是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thickness,IMT)增厚内膜粗糙,继而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病变的严重程度受高血压、血脂、血糖、年龄、吸烟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尿酸(UA)是又一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血UA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以期更好的控制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107例脑梗死患者按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或者IMT正常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水平。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可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高居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每年新发患者>150 万例,现有幸存者>600万例,其中75%丧失劳动能力,40%中度致残,是老年人致残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脑卒中患者中80%为脑梗死,而脑梗死发生的基础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作为脑动脉的上游血管,其硬化程度与脑血流供应直接相关,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防治任务紧迫而艰巨,应针对危险因素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疾病(ATCI)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2009年发病72h以内的ATCI患者87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TBIL、DBIL、TC、TG、HDL-C及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TBIL、DBIL、H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部位发作的ATCI患者,其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指标无差异性(P0.05)。胆红素与血脂之间,FBIL、DBIL与TC、TG、LDL-C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检测在ATCI的诊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反应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例,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颈动脉斑块局部反射性活度标准化靶-本底比,定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反应程度;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其他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反应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颈动脉斑块反射性活度标准化靶-本底比值与体质量指数(r=-0.380,P=0.038)、载脂蛋白B(r=0.392,P=0.032)、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Ⅰ(r=-0.534,P=0.002)和直接胆红素(r=-0.535,P=0.002)存在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反射性活度标准化靶-本底比值仅与直接胆红素相关(β=-0.257,P=0.002)。结论血清中直接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炎性程度存在独立的负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9例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和64例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斑块及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检测血清PAPP-A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15例,稳定性斑块组20例,不稳定性斑块组44例,比较各组血清PAP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及IM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PAP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PAPP-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血清PAPP-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IMT与血清PAPP-A水平有明显相关性(r=0.718,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PAP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1年在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70.0%(84/120),高于对照组的18.3%(2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66.7%(56/84),高于对照组的18.2%(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59例,稳定斑块组48例,易损斑块组74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396.26±126.84)μmol/L vs(353.75±126.25)μmol/L,(325.77±94.08)μmol/L,P<0.05]。血清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95%CI:1.0021.101,P=0.002)。结论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ATCI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检测,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TCI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两组无差异。ATCI组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21%,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4%和59%。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对ATCI的发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2月从社区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高龄老年患者400例,其中男性201例,女性199例,年龄80~100(85.88±4.05)岁。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硬化组200例和非硬化组200例,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检测,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硬化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r=-0.799,r=-0.785,r=-0.781,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OR=0.48,95%CI:0.29~0.68,P=0.000),而年龄和收缩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16,95%CI:1.08~1.31,P=0.002;OR=1.23,95%CI:1.18~1.42,P=0.004)。结论高龄老年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并且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Vit)B12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高,血清叶酸及Vit B12水平较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高(P0.05)。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Hcy水平: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P0.05)。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患者血清Hcy水平:无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多发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Hcy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612,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IM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Hcy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 将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与脑梗死组,并将5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测量所有患者的血压、血脂,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部位.结果 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达94.9%,发生率和IMT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斑块最好发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BIF),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的血压、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无粥样硬化斑块者(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血压与高血脂是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发病≤2周)患者177例,基本资料相匹配的非急性期脑梗死(发病〉2周)患者38例、对照组102例。检测各组入院〈72h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计算间接胆红素值,并检测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对急性期组于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结果①脑梗死急性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期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间接胆红素水平仅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性期组的三种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随着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增加,脑梗死急性期组三种胆红素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发病后3个月,脑梗死急性期组中,预后良好(mRS为0~2分)者入院时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者(mRS为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与预后良好独立相关(OR=0.807,95%CI:0.718~0.907,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呈应激性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增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相关,但与预后良好有相关性。急性期胆红素水平的增高可能为机体对卒中事件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梗死认知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认知功能水平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4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n=30),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粥样硬化指标、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1.69±0.21)mm、斑块面积为(38.59±7.97)mm2,对照组IMT为(1.43±0.14)mm、斑块面积为(11.49±2.52)mm2,两项数据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百分比为(73.39±12.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64±8.41)%,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严重(P<0.05);观察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分别为(458.59±53.49)μmol/L、(26.18±7.01)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43±49.85)μmol/L、(17.24±4.17)μmol/L,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又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40例,颈动脉稳定斑块组25例,无斑块组17例;另选取同期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斑块检出情况及血清MMP-9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斑块检出率为79.3%,高于对照组的20.0%(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为(609.46±253.42)mg/L,稳定斑块组为(483.12±201.13)mg/L,无斑块组为(294.38±150.23)mg/L,对照组为(178.54±101.67)mg/L。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对照组(P<0.05),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对照组(P<0.05),无斑块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33例脑梗死患者和92例对照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评分和管腔的狭窄率,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铁蛋白的水平。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差异,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评分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70.6%)较对照组(39.5%)明显增高,脑梗死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48.5±107.4μg/L比197.6±94.8μg/L,P<0.05);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主要危险因素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血压控制情况和年龄进入回归方程。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6和0.48(P<0.05);血清铁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earson积距相关系数为0.51(P<0.05)。结论脑梗死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铁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8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35例和斑块组211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阳性率,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无斑块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低于无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与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141,P=0.01;r=0.142,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 32 7例和对照组 380例 ,并将病例与对照配对 93对。采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差异 ,并进一步利用病例对照配对研究 ,对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u =5 5 7,P <0 0 1) ;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低、中、高浓度构成不同 ,病例组低浓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高浓度的比例低于对照组 (x2 =6 6 0 1,P <0 0 1) ;病例对照配对分析表明 ,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有关 ,与非低浓度组相比 ,低浓度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1 0 5倍 (OR =2 0 5 ,x2 =6 2 2 ,P <0 0 5 )。结论 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脑梗死的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