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4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严格控制血压,做好早期癫痫发作的护理,以及相关的基础护理和加强偏瘫肢体的康复锻炼。4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张媚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67-146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13例发生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颈动脉狭窄率为75%~97%,平均91%。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为8.7%,术后15min~1周(平均2.5h)出现头痛(100%),其中伴发高血压8例(61.5%)、局限性癫痫发作5例(38.5%)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4例(30.8%)。经颅多普勒证实,全部病例同侧大脑中动脉的峰血流增加大于100%,CT提示有颅内出血4例,脑组织水肿7例,无明显变化2例。经降压、护脑等治疗后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高灌注综合征是可预测和预防的。术后常规TCD监测,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运用最佳证据,对150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对15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13例,经积极治疗后,有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娟  王爱平 《护理研究》2008,22(4):992-993
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见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或颅外、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成形术中,由于低灌注区脑血流量突然增加超过其代谢需要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偏头痛、癫痫发作及颅内出血。随着经皮经腔脑血管成形术(FF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的开展,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也渐增多,但多为血管栓塞、闭塞、再狭窄等缺血事件,HPS极其少见,一旦发生,很难控制和治疗,且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诊断和治疗越早,预后越好。研究显示,近30%的严重HPS或诊断较迟的病人将致残,死亡率达50%,故预防及护理相当重要。现将25例H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以提高护理人员对HPS的早期认识和防范意识,尽量避免术后H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检测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观察脑保护滤网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各操作阶段所产生的微栓子信号(MES)数量。 方法 对11例在脑保护滤网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术中采用TCD进行MES监测。将整个操作过程分为5个阶段,分别观察各操作阶段中患侧大脑中动脉的MES数量。 结果 11例患者术中各操作阶段均可产生MES。其中预扩、支架置入和后扩是栓子最易脱落的3个阶段,占MES总数量的68.7%。 结论 采用TCD可以有效地监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各个阶段的MES数量,指导手术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例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HPS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2例患者均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同时影像学提示有脑出血及灶周水肿。经过停用抗凝药物、积极控制血压、应用甘露醇等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局部神经功能缺损为HPS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及早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⒉ T C D⒕动态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微栓子信号的产生⒚方法⑶经股动脉插管将缚有球囊及支架的导管输送至病侧颈动脉⒚采用 T C D 对 3 例成功实施 P T C A 加 S T E N T 的患者⒙检测术前、术后双侧半球中、前、后及眼动脉血流⒙术中持续监测双侧中动脉流速及微栓子信号的变化⒚结果⑶术前 3 例患者双侧半球血流不对称⒙狭窄侧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⒙术后脑血流明显改善⒙双侧流速对称⒚术中均发现微栓子信号⒚结论⑶采用 T C D 可以有效地监测脑血流的变化及栓子信号的产生⒙评价 P T C A 加 S T E N T 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⒚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己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完善,各种并发症在逐渐减少,但近年来低灌注这种并发症却逐渐增多起来。  相似文献   

9.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53~77岁,平均(64±9)岁;伴高血压者14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1例;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脑梗死19例,TIA 6例;颈动脉彩超或头颈CTA显示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70%[1];首次发病或既往有非致残性卒中史.  相似文献   

10.
刘丽娟  王爱平 《护理研究》2008,22(11):992-993
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ifusion syndrome,HPS)见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或颅外、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成形术中,由于低灌注区脑血流量突然增加超过其代谢需要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偏头痛、癫痫发作及颅内出血[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颅外段颈内动脉(EICA)狭窄支架植入术(CAS)治疗前后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CCD)分别对38例EICA狭窄患者CAS治疗前、后狭窄局部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同侧大脑中动脉、眼动脉PSV、搏动指数(PI)和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AS术后患侧原狭窄处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P<0.001),仍小于对侧(P<0.001);PSV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仍大于对侧(P<0.05).CAS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眼动脉的PSV、PI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全部关闭.结论 CDFI与TCCD结合可评价CAS治疗前、后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判断CAS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AS是治疗EICA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 3例临床表现为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或脑梗塞患者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内容包括 :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最狭窄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 (Vmax)、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斑块的大小 ,计算狭窄的程度。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并行自膨胀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 1 7例 ,术后 1周和 5~ 1 3个月(平均 9.3个月 )复查上述指标 ,并与 DSA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总准确率为 70 .97% ,超声测量颈动脉内径和狭窄程度与 DSA测值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术后超声显示支架定位准确 ,与术前相比 Vmax减低、RI降低、PI无明显变化。超声及 DSA随访 1 0例患者均无再狭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的判断 ) ,可用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初选、疗效评价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5.
双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颈动脉支架治疗硬化性颈动脉血管狭窄疗效的评价。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相结合,对3 例实施颈动脉支架治疗的病人术前、术后颅内外血液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 3 例病人颈内动脉狭窄率分别为60% ~70% 、70% ~80% 、80% ~90% ,颅内侧支循环开放。支架术后狭窄血管扩张,颅内血流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2 种无创性超声技术结合,对颈动脉支架疗效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例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脑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及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各置入1个支架,术后4h后出现颅内出血,经积极救治仍死亡;另1例患者于右侧颈内动脉、右侧椎动脉颈段及起始部置入3个支架,术后6h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高龄患者,重度狭窄且侧支循环欠佳,血流量的储备能力或血管的反应性低下,对侧颈动脉闭塞,具有同侧慢性低灌注,术前及术后高血压等是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术后TCD监测和严格的血压控制,是及早发现和预防术后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邓伟华  黄翬  周进  杨勇 《新医学》2013,44(2):90-93
目的:探讨远端滤网保护装置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93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保护装置的65例,未使用保护装置的40例.术后3d内行头颅MRI检查,以DWI序列成像确定脑梗死情况,并进行分组统计.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残余狭窄率均少于30%.术后出现术侧新发脑梗死伴有神经功能损害共20例,采取保护装置6例,无保护装置14例.无神经功能损害共85例,采取保护装置组59例,其中术侧无症状脑梗死9例,未使用保护装置组26例,其中术侧无症状脑梗死12例.保护装置对术后脑梗死及神经功能损害的发生存在影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滤网保护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术后脑梗死及神经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完全防止栓塞事件的发生.保护装置存在下栓塞事件的发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方法: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中术后均以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术前及术后10 d行CT脑灌注成像,观察局部脑血流速度(r CBF)、局部脑血容积(r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内动脉狭窄腔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后7 d内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均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术前患侧r CBV、r CBF明显低于对侧,MTT较对侧时间长(t=4.12、11.35、3.81,均P0.05);术后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术前,MTT低于术前(t=3.32、3.79、9.30,均P0.05)。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局部脑灌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脑动脉中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发生HPS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15 min~3 h出现症状,24 ~48 h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示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10% ~180%4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00%~130%2例,急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后恢复正常血流1例,大脑中动脉术后脑出血1例未行TCD检查.8例采取积极控制血压、脱水、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7例痊愈出院,1例脑出血予开颅手术,但终因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HPS是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及早识别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有效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TCD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对9例颅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的颅内血管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7例,基底动脉狭窄1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例。结果 所有患成功地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术后临床TcD随访6个月,无血管再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成功率高,可以改善狭窄远端的供血,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