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曹璐畅  李杰  许博文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27-1630
方证为《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病证的主治证候与方剂间的对应关系,找到二者间的高度关联或契合达到方证相应,临证之时即可效如桴鼓。方证研究作为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前提与依据,可验证证候动物模型,推动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加速辨证方法体系的构建,推动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发展。同时,亦为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促进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中证候的界定,有助于建立证候类中药新药疗效评价体系,规范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下的证候诊断标准。本文通过对方证研究在证候规范化研究及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展开详细的阐述,为临床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少卿  高颖  吴圣贤 《世界中医药》2014,9(8):1093-1095
临床疗效评价是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和难点所在。本文在回顾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中药新药临床评价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在证病结合的模式下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主要围绕证候评价与疾病评价的关系,疗效评价指标的设定,证候评价方法如四级标准法、量表法的使用,以及自评、他评模式的结合运用,疗程的设置、安全性指标的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11月8日讯: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来源、临床定位、证候诊断、临床试验基本研究思路等方面提出要求,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性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209-211
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开发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其研究却始终未能突破瓶颈。本文从研究模式、临床定位、证候选择、疗效评价等方面探讨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治未病"的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候类中药的研究是近几年中药创新研究的热点,但评价证候类中药的临床疗效是目前研究的难点。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对证候命名达成共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制作合理、公认的证候诊断量表和证候疗效评价量表是研究客观化的前提;构建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是减少不同研究异质性的方式。采用基于注册登记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以证统病研究和病证结合研究,可以进行证候类中药主治优势病种的筛选及治疗特定证候最佳中药的筛选;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可以严格验证方-证-病-效的关系;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个体进行方证相应研究,及证候类中药新药和辨证论治比较研究,以探寻证候类中药的合理性及中医辨证论治的意义。最后,结合循证目标成就量表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构建以个体化评价为基础,证候疗效评价为主的综合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就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四诊信息采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研究.提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时,首先应规范病例报告表中四诊信息的名称和定义,其次要规范四诊信息采集程序和方法.临床试验前,须在对各中心研究者四诊信息采集规范化培训基础上,进行各试验中心内研究者的一致性评估,才能使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疗效评价更加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在证病结合、以证统病的模式下进行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针对证候类中药新药的设计要点及难点,诊断标准、纳入与排除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疗程、对照组的设置、安全性观察、生物学指标采集时点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如何建立以证候为中心的、符合中医诊疗模式的、可以体现中医特色的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证候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研究是中医研究的敏感问题,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同样面临着证候研究和评价的关键问题.近年来,中药新药研究临床试验中医证候评价方面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试验的方法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可重复性.但是,关于中药临床试验证候评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中药新药临床适应证候的合理选择问题,一方面是如何全面、合理地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的特点方面存在的困惑与困难,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中药新药干预模式单一、治疗过程中针对证候变化缺少相应处理、证候辨证标准随意性大、对照药选择欠妥当、合并用药考虑不周等干扰临床疗效评价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质量.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药是中医特色和生命力所在,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符合中医药治疗传统特色和优势。对证候的界定和证候评估标准的确立,是目前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研究的难点和瓶颈之一。方证作为方剂用药的临床指征,将方药与证候有机联系在一起,从方证研究入手来确立证候类中药的评估体系,是解决证候类中药研发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现代临床的研究结果和思考,提出了基于方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相关思路的初步设想。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研发的中药新药中,缺乏针对证候治疗的新药及对方药和剂型的合理性选择。因此,在中药新药研发时要突出中医特色,通过推广应用规范化证候诊断标准,明确证候,建立证候模型,以证候为靶点,以证统病,经过合理组方用药,选择合理的剂型,通过国际标准的疗效评价,研发出临床疗效好、对人类健康有利、为多数人所接受的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12.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发在学界仍存在质疑,针对单纯中医证候进行治疗的中药复方制剂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尚不明确,其较主治为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优势尚不清楚。该文从中医传统理论入手,通过溯源历代古籍中的中医干预理念,从干预模式、干预层次、方剂理论3个角度提出三维N阶理论,从而阐明证候类中药新药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第一维度,归纳出中医方药的干预模式,可分为围绕疾病、围绕病机、围绕症状这3类,进而提炼出干预的基本元素为:体质、疾病、病因、病机、病位、症状、西医病理、西医指标。其中,针对体质、围绕病机的模式为证候类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可能性,而围绕疾病的干预模式则适合病证结合新药研发。第二维度,汇总历代中医干预的层次,可分为: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六经与局部。其中,针对阴阳、气血津液、经络等较宽泛的层次则适合进行证候类新药研发。第三维度,根据适应症范围方药大致分为4类:适应症较为广泛的方剂、干预脏腑病机的方剂、疾病针对性强的方剂以及症状针对性强的方剂,其中,前两者适合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而疾病针对性强的方剂则适合病证结合新药研发。通过三维N阶理论进一步厘清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定位及较病证结合新药的理论优势:对于新型疾病(疾病基本病机、发生发展规律不清楚)、复杂疾病、合并疾病、老年疾病,以及针对体质的调理,可以考虑证候类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特色,详细阐述了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古今演变以及中医证侯疗效评价研究的原则和理念,并具体介绍了本团队通过系统复习、采纳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等方法分别在病证结合模式和单一证候模式下研制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的构想与结果,同时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冀以为证候类新药疗效评价研究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药新药证候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认识生命活动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中药新药研发中,证候疗效评价一直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热门研究领域.本文从证候研究重要性、证候确立依据和构成、证候诊断标准、证候计量方法、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及关键点五个方面加以阐述,认为在注意吸收国际上药物评价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女性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方法:提取《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月经不调疾病的疾病和证候疗效评价指标及分值标准;搜集与月经不调疾病发病相关的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的健康行为,构建月经不调健康行为评分指标。结果:构建了疾病疗效、证候疗效以及健康行为分数组成的女性中医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结论: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动态跟踪干预和管理效果,有助于用户及时调整干预方案和改善不良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6.
对《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旋珠 《光明中医》2009,24(5):801-803
《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行业规范,具有权威性和约束性,同时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2002年出版发行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部分标准与临床实际不尽相符而难以操作,本文就其"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疗效标准"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7.
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之一是临床疗效的评价,而疗效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科学合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西医学疾病评价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固然可以借鉴,但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药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辨证论治”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对疾病的诊疗特色,证候疗效即是从中医药角度对中药新药疗效进行评价[1]。笔者试图通过对证、病疗效相关性的探讨,为证、病结合临床模式及其评价提供依据,进而为建立单独以证的疗效评价为模式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或参考。1证候疗效研究的重要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和临床体系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对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疗效评价的全过程。“证候”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患者整体病理状态的概括,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多样性的特点,关系到合理地确定试验病证、选择相应的效应结局指标[2],是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理论体系的检验,要重视“证候”疗效的研究。根据证候选择治疗措施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故评定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时,不应缺少反映证候改善程度的指标,尤其在评价中药复...  相似文献   

18.
何伟 《中草药》2015,46(14):2173-2176
中药上市后证候疗效再评价是对上市前证候疗效评价的必要补充,由于研究阶段及研究目标的转变,注定其需要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而考虑中医药证候理论的学术特色,围绕证候疗效评价设计与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分析证候疗效评价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改变当前证候疗效评价研究现状的迫切需求。通过分析中医药疗效评价的类型及层次,阐释中药上市后证候疗效再评价的现状及需求,进而提出重视中药上市后证候疗效再评价症状学研究,包括症状单元研究、规范症状表述、症状筛选及优化等,借鉴有效性登记式研究设计,结合探讨因果关系研究理念等,以期对建立中药上市后证候疗效再评价方法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证候诊断标准是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核心。10余年来,诸多专家学者在该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如《中医证候辨证规范》(冷方南主编)、《中医证候规范》(邓铁涛主编)、《中医疾病诊疗纲要》(朱文锋主编)等。特别是近几年面世的国家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病证治法术语》等,不仅使证候诊断规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中医学术标准化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同一证候其所属症状的轻重程度往往有明显差异,给临床辨证论治与实验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可否对证候依其所属症状的轻重程度进行分度定量诊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原理和特点,结合证候类中药疗效评价现状,探讨单病例随机对照循证医学研究模式应用于证候类中药临床研究的可行性及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