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笔者临证常遇见一些被诊为“脾失健运”的患者,屡经他医久治罔效,索其方药视之,多为甘温健脾,或辛香醒脾之品。这与“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之说,似乎合拍。然为何不效?此乃忽略了“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之教。屡投阳药,损伤胃阴,致“土燥水竭”,“釜中无水怎能腐物”,胃乏津液,脾将何以运行,若是脾有余湿,胃又何能独燥。何况脾阳本于胃阳,胃阴统之脾阴,脾胃二者难以分割。故临床辨证不能拘泥于“虚则太阴,实则阳明”之说。笔者通过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深刻认识到对于脾胃的虚证,应以“平补为法”。因脾胃同居中州,皆属土,燥湿平调,中土自安,纳食运化,循其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分析49例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表现认为,脾失健运是糖尿病便秘发病的基础与病机关键,临床上胃肠积热型和阴虚火旺型便秘糖尿病便秘患者非常少见,糖尿病便秘的各种证型均是在脾失健运基础上发展而来,应该以此为指导思想治疗糖尿病便秘。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类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异质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上腹疼痛不适等,并缺少可以解释此类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是F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就脾失健运与FD内在机制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从脾论治FD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试论脾失健运是消渴病发病的内在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关于消渴病的发病机制.历代医家存在较大的争议。如《灵枢·五变》中提出唐容川认为“瘀血致消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金元名家张从正则提出“三消之说当从火断”的观点。自清代名医叶桂在《临证指南医案·消渴》中提出“三消之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的论断后.阴虚燥热的发病机制遂成为众学说中的主流观点。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医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病机特点,在现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脾失健运为病因病机的观念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南方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环境及降糖药物等因素影响下脾胃虚弱化更为明显,导致在脾失健运的基础上,易兼夹痰湿热之邪,形成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的湿热困脾证。  相似文献   

6.
正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1~5岁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儿较长时间无主动进食欲望、进食速度慢、进食量减少。长久厌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体质量减轻、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影响发育和智力。脾失健运证是小儿厌食症的常见证型,占全部证型的41.7%~([1])。外治法相对于内治法更易被厌食症患儿接受而被广泛运用,现将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常用外治法综述如下。1推拿疗法李慧梅~([2])以健脾助运、平衡阴阳为治法进行治疗,治疗  相似文献   

7.
试论“脾常不足”与“脾健贵在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脾常不足”当谓脾胃常不足,其生理内涵是指小儿时期其脾胃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相对于成人而言,还处于不完善、不成熟状态,但就小儿自身来讲,其脾胃的结构与功能是与小儿的机体状态相适应的。“脾常不足”的病理意义在于小儿时期脾胃的代偿调节机能不足,代偿储备差,因而易出现代偿状态而发生脾胃病。针对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临证治疗脾胃病当以“脾健贵在运”为指导思想、运用“运脾法”为治疗大法,使脾  相似文献   

8.
情志内伤是脾失健运的重要病因。情志失调,机体失于调节,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发而为病。情志可直接伤及脾脏,也可影响脾脏气机或他脏气机,从而导致脾失健运。治疗应以心理及药物并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予推拿治疗;对照组60例,予小儿脾胃乐颗粒(药物组成:山药、鸡内金、豆蔻、大黄、麦芽等,规格2 g/袋,昆明邦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301)口服治疗,每次1袋,3次/d。两组均以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 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推拿治疗脾失健运小儿厌食症优于对照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侵害的屏障,可分为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失衡一方面可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另一方面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诱导炎症介质及代谢产物释放,两者协同诱发免疫炎症反应,促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一则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痰湿停聚,血脉气道不利;二则不能运化精微,导致机体失养,阴阳失衡。二者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基于正常高值血压探讨免疫失衡与脾失健运的关系有助于为正常高值血压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金橘开胃颗粒剂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验证金橘开胃颗粒剂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试验组的愈显率为76.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异常舌脉的消失率,以及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总值差值,均明显高或大于对照组(P<0.01~0.001)。治疗后,两组周围血HB含量和RBC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0.05),且试验组HB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01和P<0.05)。安全性指标观测未发现除轻度腹泻外的其他毒副反应。结论:金橘开胃颗粒剂对小儿脾失健运型厌食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临床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从脾主运化的生理病理机制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机。通过文献记载、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医家经验等方面阐述脾失健运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提出脾失健运、湿热瘀毒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活动期及缓解期的治疗均需重视健运脾胃。  相似文献   

13.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运脾法”是调整小儿脾胃功能的重要法则,通过多年来根据小儿厌食证,泄泻,缺铁性贫血,疳证的各种证候特点而采用的相应的调治方法,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运脾法体现了中医学着眼于调整机体平衡统一,恢复脏腑功能协调,健运脾胃,充其后天之本的医疗特色。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7,(2):254-256
目的:探讨运腹通经推拿法配合针刺治疗脾失健运证单纯性肥胖症脂肪代谢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纯性肥胖症脂代谢异常的患者62例,随机抽取均分两组,各为31例,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运腹通经推拿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股围、臀围、腰围、体脂含量(FAT),血脂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BMI、股围、臀围、腰围、FAT及血脂指标均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运腹通经推拿法配合针刺治疗脾失健运证单纯性肥胖症脂代谢异常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对脂肪代谢有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艳 《河南中医》2013,33(8):1319-1320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捏脊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采用小儿推拿手法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同时给予预防调护.结果:25例患儿中治愈18例,好转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2.0%.结论:推拿配合捏脊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何媛  林洁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0):2168-2172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对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初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同时观察治疗前后针刺四缝穴刺液中瘦素的变化,分析刺液与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的相关性。方法:72例患儿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患儿在入组第7天开始治疗,治疗组予针刺四缝穴,对照组予口服山麦健脾口服液,并观察患儿临床证候,1次/周,连续3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唾液淀粉酶活力,血清胃泌素、八肽胆囊收缩素、β-内啡肽,另治疗组予初诊和第28天针刺四缝穴后检测刺液中瘦素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 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 8%。两组组间疗效比较,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 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唾液淀粉酶活力、血清胃泌素、β-内啡肽较前升高,P 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八肽胆囊收缩素治疗前后比较,P 0. 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刺液中瘦素较治疗前降低,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四缝穴能有效治疗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具有醒脾开胃的功效。该疗法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活力,促进胃泌素、β-内啡肽的分泌,同时降低刺液中瘦素的水平,从而改善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5):1033-1035
目的:研究脾阳虚大鼠脾失健运相关蛋白mRNA表达差异。方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RT-PCR的实验方法,运用蛋白组学技术鉴定大鼠回肠组织中与脾阳虚相关的2个蛋白,即结蛋白(Desmin)、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从基因水平检测蛋白质mRNA的差异性表达。结果:Desmin的mRNA表达在正常组和脾阳虚组没有明显差异,GAPDH的mRNA表达在正常组和脾阳虚组有明显差异。结论:GAPDH可作为脾阳虚证的辅助检测指标之一。用分子生物学RT-PCR检测方法检验了两个蛋白mRNA在转录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从结果中看到了蛋白组学筛选的GAPDH在转录过程中发生变化,充分证明了GAPDH与脾阳虚证有关。Desmin的mRNA表达在脾阳虚大鼠中与正常组没有明显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治疗儿童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厌食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不换金正气散中药口服,针刺组给予针刺四缝穴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体质量变化情况,以及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及神经肽Y (NPY)的变化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针刺组92.5%,对照组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降低,且针刺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2组GAS、MOT、NPY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针刺组GAS、MOT、NPY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体质量均有明显增长,且针刺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经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因治疗方案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脾失健运型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孤独症共患脾失健运型厌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健脾推拿治疗,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ABC、CARS评分及治疗后厌食疗效评估以判断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8周后,两组临床积分及厌食症有效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 0. 05)。两组CARS和AB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益气健脾推拿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治疗孤独症脾失健运型厌食问题,并且能改善孤独症的整体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消食汤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脾失健运证厌食症患儿采用自拟健脾消食汤加减治疗,2天1剂,6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0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健脾消食汤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