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丘颗粒细胞复合体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周期中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不孕不育患者行ICSI治疗周期中获得的305枚未成熟卵[MⅠ期(A):186枚;GV期(B):119枚],随机分为加颗粒细胞组(A1组、B1组)和对照组(A2组、B2组),体外培养24-48h后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组的成熟情况、受精后胚胎的发育情况以及培养液中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分泌水平。结果加入颗粒细胞复合体共培养24-48h后,A1组24h成熟率和48h总成熟率高于A2组(P0.05P0.05),B1组25-48h新增成熟率和48h总成熟率显著高于B2组(P0.01P0.01),成熟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A1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A2组(P0.05);加颗粒细胞组的培养液中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卵丘颗粒细胞复合体共培养可以提高ICSI治疗周期中所获未成熟卵的体外成熟率且MⅠ期来源的成熟卵母细胞可以获得更高的优质胚胎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方式及影响其胚胎发育的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7月至12月因男性因素需进行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助孕的135对夫妇未成熟的卵母细胞(DO)354枚,置入P1培养体系中观察培养20~24、26~30、36~40 h后的成熟情况.去除了退化的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VF)和ICSI组,比较2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及各组优质胚胎和非优质胚胎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促排时间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结果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为82.5%(292/354),IVF组正常受精率56.5%(70/124)低于ICSI组69.9%(107/153)(P<0.05).两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优质胚胎的患者年龄、体外成熟时间均小于非优质胚胎(P<0.05);不孕年限及促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SI能够提高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具有常规受精的能力,第3天胚胎质量与ICSI相似.患者年龄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是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患者单卵泡液氨基酸谱含量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技术检测49份IVF患者优势卵泡的单卵泡液氨基酸谱,并追踪所获卵母细胞发育结局。依据取卵后第三天(D3)胚胎评分分为可用胚胎组(A组)与不可用胚胎组(B组),比较两组氨基酸谱含量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及用药支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组患者的取卵数、受精率及卵裂率略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可用胚胎数及可用胚胎率(7.41±4.64、65.15%)显著高于B组(5.00±3.38、49.75%)(P〈0.05);③A组卵泡液中丙氨酸(Ala)含量(335.86±70.79μmol/ml)明显高于B组(293.56±67.30μmol/ml)(P〈0.05),其余氨基酸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利用ROC曲线确定卵泡液中Ala含量预测可用胚胎形成的临界值为325.4μmol/ml,灵敏度63%,特异度81.8%。结论优势卵泡的发育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VF患者的总体情况,卵泡液中Ala含量可作为预测卵母细胞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成熟卵泡液对不同时期未成熟人裸卵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收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中未成熟GV期和MI期裸卵,随机分为Ⅰ组(不含成熟卵泡液),Ⅱ组(含成熟卵泡液)组进行体外培养(invitro maturation,IVM),观察不同期裸卵的成熟率,比较不同培养液的体外培养效果。结果 MI期卵与GV期卵相比,24h成熟率(65%比29%)和总成熟率(85%比64.5%),前者均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成熟率(61.5%比55%),虽然前者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培养液Ⅱ组与Ⅰ组相比,总成熟率(90.3%比65%)和24h成熟率(64.5%比37.5%),前者均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成熟率(72.7%比44.0%),虽然前者高于后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M培养液中添加成熟卵泡液有益于提高未成熟裸卵的体外成熟率,但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可能会减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周期中,滑面内质网聚集体(smoothendoplasmicreticulumaggregate,SERa)对胚胎发育潜能及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232个ICSI周期的临床资料。拆除颗粒细胞后根据MII卵母细胞是否出现SERa分为A组(所得卵母细胞均未出现SERa,n=184)和B组(至少一个卵母细胞出现SERa,n=48)。分析A、B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Gn使用总量、Gn使用时间、基础和hCG注射日雌激素(E_2)、黄体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周期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实验室指标包括平均获卵数、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可冻囊胚形成率;将B组分为SERa-(n=365)和SERa+(n=91)卵母细胞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再根据移植胚胎的卵子来源情况将B组分为两个亚组:SERa-来源组(移植的胚胎均为非SERa卵子来源,n=26)和SERa+来源组(移植的胚胎至少有一个为SERa卵子来源,n=13),比较临床结局。结果 A、B两组的临床基本情况、2PN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优质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SERa-卵母细胞组,SERa+组的2PN受精率显著降低(P0.05),1PN受精率显著增高(P0.05),多PN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可冻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体显著影响ICSI周期正常受精率,但对胚胎发育参数及临床妊娠结局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甾体激素预处理对高龄IVF/ICSI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行IVF/ICSI助孕的患者,根据高龄患者COH前预处理用药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OC处理组,B组雌孕激素处理组,C组为空白组。比较不同甾体激素预处理在高龄患者中对IVF/ICSI周期结局的影响。结果三组的AMH,获卵数,MⅡ卵数,MⅡ卵率,胚胎数,可用胚胎数,高评分囊胚形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发现获卵数,MⅡ卵数,胚胎数,可用胚胎数均是OC处理组与空白组高于雌孕激素预处理组,MⅡ卵率经过OC处理与雌孕激素预处理的患者要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三组的HCG日≥1.8cm卵泡数/≥1.4cm1.8cm卵泡数无统计学差异,且雌孕激素预处理组有较高的趋势。高评分囊胚形成比雌孕激素预处理组要显著高于OC组及空白组(P0.05),且OC处理组最低(P0.05)。结论不同甾体激素预处理对于对高龄IVF/ICSI患者均可提高COH中卵巢的反应性,增加卵泡发育均匀度,增加成熟卵子数。而且高龄中相对卵巢储备功能差的患者雌孕激素预处理还可提高其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所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后的发育潜能。方法根据未成熟卵母细胞来源分为超促排卵组和自然周期组。两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经未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IVM)后进行常规夫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比较两组间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良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超促排卵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4.4%、89.9%、17.5%,自然周期组76.7%、100%、33.3%,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然周期组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95.6%、可冷冻胚胎率64.2%及临床妊娠率26.3%均显著高于超促排卵组65.5%、26.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成熟培养中,自然周期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较超促排卵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具有更好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中影响胚胎分裂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分裂迟缓胚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的186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D3胚胎分裂迟缓的66例作为B组,胚胎分裂正常的120例作为A组-对照组。对可能影响胚胎分裂迟缓的相关因素及其受精后胚胎参数、妊娠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分裂迟缓组男、女方年龄低于正常组(P0.01),原发性不孕的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的基础激素水平和hCG日激素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获卵数多于B组(P0.01);但采用ICSI的比率和卵泡数6的比率均低于B组(P0.05);B组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以及妊娠率均低于A组(P0.01)。结论年轻患者合基础卵泡较少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胚胎分裂迟缓现象,且分裂迟缓胚胎后期继续培养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会显著下降,同时卵裂期分裂慢的胚胎明显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超排方案对EMT患者取卵日中卵泡液的VEGF水平及其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腹腔镜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II期或以上)并需要进行IVF-ET助孕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超长方案(A组),孕三烯酮+常规长方案(B组)及常规长方案(C组),及对照组(D组):同期因输卵管因因素采用常规长方案进行IVF-ET助孕的30例患者。比较四组间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水平,基础LH水平,基础E2水平,Gn天数,Gn用量,HCG日LH水平,HCG日P水平,HCG日E2水平,取卵日成熟卵泡的卵泡液中VEGF水平,并比较四组间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 EMT常规长方案(C组)与对照组(D组)比较:C组卵泡液中VEGF水平高于D组,优胚率,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低于D组,流产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长方案(A组),孕三烯酮+常规长方案(B组)及常规长方案(C组)3组两两比较卵泡液中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B两组测量值均低于C组;A,B组优胚率高于C组,A组的胚胎着床率高于B,C组,流产率低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Gn天数,Gn用量明显大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妊娠率两比较,A组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长方案进行IVF-ET助孕的EMT患者(C组)卵泡液中VEGF水平高于其因输卵管因素采用常规长方案进行IVF-ET助孕的患者(D组),优胚率及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低,流产率高;而超长方案(A组)及孕三烯酮+常规长方案(B组)可降低EMT患者卵泡液中VEGF水平,可获得较高的优胚率,胚胎着床率,有助于改善EMT患者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丘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5能否预测卵母细胞质量和辅助生育妊娠结局。方法收集75个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得的562枚卵母细胞的卵泡液、受精液和其后的胚胎培养液,根据卵母细胞的发育命运进行分组:A组为未受精卵母细胞;B组受精后发育为非优质胚胎;C组受精后发育为优质胚胎;D组受精后发育为妊娠胚胎。ELISA方法测定4组卵泡液、受精液和胚胎培养液中CCL5的含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卵母细胞成熟与CCL5水平的关系。结果A组卵泡液和受精液中CCL5的含量最低。C组与B组卵泡液和受精液中CCL5的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但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别。B、C、D3组胚胎培养液中CCL5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MII期卵子卵泡液中CCL5含量明显高于MI期和GV期卵子。结论卵丘细胞分泌的CCL5水平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妊娠结局相关,可为选择移植胚胎和预测妊娠结局提供新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疏肝化瘀中药对提高IVF-ET超排卵周期所获卵和胚胎质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0例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卵组(实验组,n=35)和单纯性控制性超排卵组(对照组,n=35),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熟卵泡液中颗粒细胞GDF-9的表达;并比较组间HCG日血清LH、E2、P水平和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等。结果实验组颗粒细胞中GDF-9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妊娠率(62.54%)显著高于对照组(45.21%)(P0.05)。结论疏肝化瘀中药可以提高颗粒细胞中GDF-9水平,改善卵母细胞质量,提高IVF-ET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使用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本中心接受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夫妇,根据使用精子的来源不同分成5组,A组睾丸精子组,B组附睾精子组,C组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组,D组冷冻复苏精子组,E组不明原因前次IVF受精失败或受精率小于30%组,比较ICSI后2PN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 E组2PN卵裂率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优质胚胎率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技术条件选择不同来源的精子进行ICSI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来源于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观察其体外培养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探讨IVM技术在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临床应用。方法比较同源体内成熟卵和体外成熟卵进行IVF/ICSI后的正常受精、卵裂、优质胚胎和囊胚形成情况。结果体外培养中72.41%的GV期卵和76.08%的MI期卵在36h内达到成熟,两组成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卵相比较,受精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卵裂、优质胚胎形成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成熟卵母细胞组共有13个囊胚培养形成。结论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能够继续在体外发育成熟。虽然优质胚胎的形成率低于体内成熟卵,但在同一促排周期增加了可移植胚胎数。同一促排周期所获的未成熟卵行体外成熟培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人卵母细胞胞浆形态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行ICSI治疗的110个周期中1017枚人卵母细胞。按卵母细胞内是否含有特殊形态结构分为:无特殊结构卵子(A)和含有折光体(B1)、滑面内质网小囊聚集体(SERC)(B2)、空泡(B3)和胞浆颗粒异常(B4)。通过卵子准备、精子准备和ICSI操作过程,了解卵母细胞正常受精、卵裂和培养后优质胚胎率;结果 A组与B3组正常受精率分别为75.98%和42.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9.469,P0.05)。结论不含有空泡的卵子通过ICSI授精,可以得到较高的受精率,卵子内其他一些异常结构对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还需要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年龄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AM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过程和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将169例首次应用Gn RH-a短效制剂长方案促排卵行IVF-ET或ICSI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A组:24~30岁(n=49);B组:31~35岁(n=59);C组:36~40岁(n=47);D组:41~45岁(n=14),比较4组AMH水平,窦卵泡数、获卵数,妊娠率等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各组窦卵泡数、获卵数、优胚数、移植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MH水平在A组与D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其他三组在妊娠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D组在妊娠率上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预测卵巢储备和卵巢反应性的首选和粗标准,但将年龄作为一个独立指标来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并不可靠,应结合AMH水平综合评估。年龄是预测卵子质量的独立指标,估计预后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几种短时受精脱颗粒细胞方式对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61个IVF-ET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时间分为:短时受精后18小时脱颗粒细胞组(A组)94个周期、短时受精后5h脱颗粒细胞组(B组)95个周期和短时受精5h后部分(1/3-1/2)脱颗粒细胞组(C组)72个周期。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后即刻剥除部分卵子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在确保受精的情况下剩余卵母细胞保留自体卵周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以提高常规IVF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常规IVF总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或晚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体外受精(IVF)后移植前胚胎发育情况和移植后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补救ICSI的可行性和优化优化补救ICSI方案,改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接受IVF-ET的患者的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妊娠结局,根据授精方式的不同分为ICSI组(A组)、早期补救ICSI组(B组,授精后6-8小时行ICSI)和晚期补救ICSI组(C组,授精18-20小时行ICSI)。对三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妊娠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移植时胚胎发育阶段的不同,将卵裂期胚胎和囊胚分别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1)对卵裂期胚胎来说:三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Gn用量、基础FSH、移植日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卵裂率和冷冻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的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D3可用胚胎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而且三组的临床妊娠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3);(2)对囊胚移植来说:三组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Gn用量、基础FSH、移植日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和卵裂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的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D3可用胚胎率和可用囊胚率存在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且三组的临床妊娠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6)。结论早期补救ICSI相比较于晚期补救ICSI,可以获得较好的胚胎发育和临床妊娠结局,但都逊色于普通ICSI。补救ICSI能获得相当的可用胚胎和临床妊娠,可以作为常规IVF受精失败或受精较差的补充,而且早期补救ICSI要优于晚期补救ICS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行IVF/ICSI治疗的725例不孕夫妇(IVF 502例、ICSI 22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分为正常组(DFI10%)、轻度DFI组(10%≤DFI20%)和重度DFI组(DFI≥20%),分别比较了IVF和ICSI中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在IVF周期中,DFI对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无影响(P0.05);在ICSI周期中,DFI对受精率和卵裂率无影响(P0.05),但可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虽然随着DFI的增高而下降,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子DNA碎片对IVF结局基本无影响,但与ICSI结局中的可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呈负相关,这可能与受精过程中IVF周期中卵子对精子有自然选择的过程,而ICSI周期中则是人为的选择精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来源于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进行体外成熟培养(IVM)的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探讨适宜的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条件,探索IVM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68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基本细胞培养基与改良培养基条件下,MI和GV期不成熟卵的体外成熟情况;并比较体内成熟卵和体外成熟卵进行ICSI后的受精、卵裂和优质胚胎形成情况。结果采用常规培养基培养条件下,GV期未成熟卵培养失败,MI期卵成熟率为明显低于改良培养基条件下未成熟卵成熟率;改良培养基条件下GV期与MI期卵成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培养中69.23%的MI期卵和76.74%的GV期卵均在24h内达到成熟,其24h和48h的成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成熟卵与体内成熟卵相比较,受精率、卵裂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优质胚胎形成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在改良培养基中能够发育成熟;未成熟卵在拆除卵丘细胞后继续体外发育成熟,具有与体内成熟卵相似的ICSI受精、卵裂能力;虽然优质胚胎的形成率低于体内成熟卵,但增加了胚胎数目,可增加移植胚胎数和冷冻胚胎数量,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生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小剂量HCG、低剂量HCG和中剂量HCG三种药物方案对行IVF-ET助孕的PCO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IVF-ET助孕的120例PCOS患者,根据HCG日扳机药物不同分为A、B、C三组,分别使用GnRH-a联合2000U、8000 U以及10000 U HCG诱导卵泡成熟。观察患者的优胚率、可移植胚胎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及OHSS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基础FSH、基础LH、基础E2、基础窦卵泡数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三组患者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卵子成熟率、HCG日E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可移植胚胎数均显著高于C组,且A组优胚率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患者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取消移植行全胚胎冷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B、C组(P0.05),而OHSS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0.05)。结论对于行IVF-ET助孕的PCOS患者而言,GnRH-a联合小剂量HCG诱导卵泡成熟有利于提高可移植胚胎数和优胚率,提高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OHS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