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结核病中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而老年性TBM因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确诊时间延长、治疗困难。现将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39例老年性TB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分析,得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TBM诊断标准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22例TBM患儿,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儿临床各种指标及因素对预后转归(治疗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 222例患儿中,129例(58.11%)患儿预后良好,93例预后差,其中7例死亡。男童117例(52.70%),中位年龄6岁,其中<5岁者107例(48.20%);108例(48.65%)有与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史;110例(49.55%)确诊时长>21 d;137例(61.71%)患儿存在营养不良;205例(92.34%)结核病灶累及2个及以上部位或脏器,并以并发肺结核最常见[200例(90.09%)];病情分期(按照GCS评分)为Ⅱ期和Ⅲ期的患儿有144例(64.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OR(95%CI)=0.444(0.257~0.769);OR(95%CI)=0.914(0.854~0.980)],两者含量越高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低;而意识改变、性格改变、脑积液和梗阻性脑积液的高发生率则是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6.969(2.283~21.277);OR(95%CI)=2.531(1.105~5.796);OR(95%CI)=3.429(1.546~7.604);OR(95%CI)=10.233(1.059~98.886)]。结论 TBM患儿预后差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积极寻找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和其他脏器结核感染证据有助于TBM的早期诊断,改善患儿营养不良、降低脑积液的发生率则有助于改善TBM患儿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我院所收治28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吸取经验,俾在今后工作中或可有助于参考。资料分析本文搜集我院1957年初至1963年底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286例进行分析。所有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核磁共振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11年8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住院的4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脑脊液参数及核磁共振改变与结核性脑膜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脊液参数中压力、白细胞数改变、葡萄糖降低、蛋白质改变及核磁共振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预后有显著关系.结论 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多种多样,脑脊液参数中白细胞数、葡萄糖含量、蛋白质及核磁共振改变特别是脑积水和脑梗塞与结核性脑膜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HIV感染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的临床特征、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诊断为TBM的148例患者,将52例HIV感染并发TBM者作为观察组,96例未并发HI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及临床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者分别占78.8%(41/52)和51.9%(27/52),并发其他肺外结核者占73.1%(38/5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占39.6%(38/96)、30.2%(29/96)、30.2%(29/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20.89、6.76、8.27,P值均<0.05)。观察组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85.0(141.0,225.0)mm H2O(1mm H2O=0.0098kPa)、30.0(4.0,175.0)×10 6/L、1141.2(762.8,1548.6)mg/L、2.3(1.7,2.7)mmol/L、117.0(111.1,121.9)mmol/L,对照组分别为284.0(197.5,315.0)mm H2O、360.0(280.0,415.0)×10 6/L、1660.0(1270.0,1900.0)mg/L、1.4(1.2,1.8)mmol/L、105.1(102.6,112.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63、4.79、2.57、4.17、4.19,P值均<0.05)。头颅影像学检查显示,观察组脑组织梗死灶发生率为46.2%(2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1%(2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5,P=0.028)。观察组病情好转者有20例(38.5%),恶化及死亡者有32例(61.5%);对照组好转者有62例(64.6%),恶化及死亡者有34例(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32,P<0.05)。观察组病情恶化及死亡者中体质量指数(BMI)<18.0、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 个/μl、规范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者分别占56.3%(18/32)、43.8%(14/32)、53.1%(17/32)、28.1%(9/32)和40.6%(13/32),与病情好转者的25.0%(5/20)、15.0%(3/20)、20.0%(4/20)、60.0%(12/20)和75.0%(15/2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87、4.62、5.61、5.19、5.8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 [OR(95%CI)=4.21(1.15~15.45)]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规范抗结核治疗[OR(95%CI)=0.28(0.05~0.94)]及规范抗病毒治疗[OR(95%CI)=0.13(0.04~0.47)]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结论 HIV感染对TBM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指标、头颅影像学检查和预后均有明显影响,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HIV阴性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病科77例临床诊断为HIV阴性TBM患者的资料,并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77例患者中,常见临床症状为头痛(68例,88.3%)、发热(75例,97.4%)、盗汗(69例,89.6%)。脑脊液葡萄糖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1.8(1.4,2.3)mmol/L]、氯化物[(109.37±13.68)mmol/L]升高,蛋白[中位数(四分位数):1994.5(1257.5,2888.3)g/L]降低。77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41例,预后不良者36例。预后良好组瘫痪的发生率为7.3%(3/41),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1.7%(1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63,P=0.000)。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预后良好组轻度昏迷(13~14分)、中度昏迷(9~12分)、重度昏迷(3~8分)者分别占34.1%(14/41)、61.0%(25/41)、4.9%(2/41);预后不良组轻度昏迷、中度昏迷、重度昏迷者分别占0.0%(0/36)、55.6%(20/36)、44.4%(1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瘫痪[OR(95%CI):10.75(1.53~76.92)]和重度昏迷[OR(95%CI):10.42(2.11~52.63)]的HIV阴性TBM患者预后较差。 结论 发热、盗汗、头痛是HIV阴性TBM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瘫痪和GCS评分差是HIV阴性TB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64例临床确诊为初治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卡介苗接种史、体温、脑膜刺激征、TBM严重程度[采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价表评分分级]、脑脊液参数、头颅MR或CT表现(脑积液、脑梗死、脑脓肿或结核瘤、脑膜强化)、胸部CT表现、机械通气、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脑脊液病原学结果、起病2周内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例数、预后结局(治疗后9个月内);并根据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5例)和预后不良组(69例)。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在0~15岁(36.2%,25/69)、MRC Ⅲ级(58.0%,40/69)、脑梗死(45.2%,28/62)、脑积液(54.8%,34/62)、机械通气(19.4%,13/67)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7.9%(17/95)、20.0%(19/95)、4.3%(4/93)、11.8%(11/93)、5.4%(5/92)](χ 2=7.06,P=0.008;χ 2=25.02,P=0.000;χ 2=37.91,P=0.000;χ 2=33.40,P=0.000;χ 2=7.53,P=0.006),而2周内使用利奈唑胺的比率(8.7%,6/69)低于预后良好组(21.1%,20/95)(χ 2=4.58,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5岁[Wald χ 2=4.46,P=0.035,OR(95%CI)=3.51(1.09~11.22)]、MRC Ⅲ级[Wald χ 2=5.82,P=0.016,OR(95%CI)=3.95(1.29~12.09)]、脑梗死[Wald χ 2=22.82,P=0.000,OR(95%CI)=25.90(6.81~98.40)]、脑积液[Wald χ 2=19.13,P=0.000,OR(95%CI)=10.00(3.56~28.0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加用利奈唑胺是保护因素[Wald χ 2=6.48,P=0.011,OR(95%CI)=0.14(0.03~0.64)]。结论 0~15岁、MRC Ⅲ级、脑梗塞、脑积液是TBM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sis meningitis,TBM)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83例TBM患儿临床资料.近期预后良好者53例(63.9%),预后不好者30例(36.1%),以近期预后为应变量,对36个可能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如脑脊液中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年龄分组、性别、临床表现、脑积液检测等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再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呕吐[近期预后良好者及不良者分别为50.9%(27/53)、76.7%(23/30),x2=5.292];脑膜刺激征[近期预后良好及不良者分别为67.9%(36/53)、100.0%(30/30),x2=9.318];脑神经损害[近期预后良好及不良者分别为11.3%(6/53)、33.3%(10/30),X2=13.561];瘫痪[近期预后良好及不良者分别为5.7%(3/53)、26.7%(8/30),x2=7.353];临床分期[近期预后良好者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26.4%(14/53)、56.6%(30/53)、17.0%(9/53),不良者分别为3.3%(1/30)、30.0%(9/30)、66.7%(20/30),x2=22.162];昏迷[近期预后良好及不良者分别为17.0%(9/53)、60.0%(18/30),x2=14.922];抽搐[近期预后良好及不良者分别为22.6%(12/53)、70.0%(21/30),x2=17.939];颅脑影像学改变[近期预后良好者影像学正常、单纯脑积液、单纯脑实质病灶、脑积液+脑实质病灶分别为49.1%(26/53)、32.1%(17/53)、15.1%(8/53)、3.7%(2/53),不良者分别为16.7%(5/30)、56.7%(17/30)、6.7%(2/30)、20.0%(6/30),x2=14.571];脑脊液蛋白量高[近期预后良好与不良者分别为(1.38±1.07)g/L、(2.29±1.93) g/L,t=2.741];脑脊液氯化物低[近期预后良好与不良者分别为(115.59±8.85) mmol/L、(109.55±7.83) mmol/L,t=3.116]等10项指标与近期预后不好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现昏迷(OR=13.670,95%CI=4.268~43.768)、脑积液(OR=6.895,95%CI=1.439~33.031)、临床分期为晚期(OR=10.580,95%CI=2.866~38.091)是影响TBM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出现昏迷和脑积液、临床分期属晚期为影响儿童TBM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治疗,此为改善近期预后的最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112例临床诊断为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资料,其中21例(18.8%)为确诊TBM患者,84例(75.0%)为高度可能的TBM患者,7例(6.2%)为可能的TBM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42.9%),预后不良组64例(57.1%)。预后良好组男性24例,中位年龄[M(Q1,Q3)]18.50(5.31,33.75)岁,中位病程20.00(11.25,30.00)d。预后不良组男性20例,中位年龄27.00(3.06,49.75)岁,中位病程15.00(10.00,20.00)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Z=-1.982,P=0.048)、性别(χ 2=4.043, P=0.044)、疾病分期(χ 2=17.733, P=0.000)、抽搐(χ 2=8.054, P=0.005)、低钠血症(χ 2=9.481, P=0.002)、脑水肿(χ 2=4.386, P=0.036)、脑积液(χ 2=5.992, P=0.014)对TBM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P=0.043, OR=2.784, 95%CI:1.034~7.495)、疾病分期为Ⅲ期(P=0.002, OR=6.855, 95%CI:2.001~23.480)、脑水肿(P=0.030, OR=3.491, 95%CI:1.132~10.768)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低钠血症、疾病分期为Ⅲ期、脑水肿是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1995~ 1999年住我院治疗 96例结核性胸膜炎 ,按全国规定的统一标准 ,男 65例 ,女 31例 ,年龄 14~86岁 ,平均 35 .8岁。有明显低热、盗汗、乏力症状 82例 (占 85 34 % ) ,合并肺结核 64例 (占 66.7% ) ,其中痰检抗酸杆菌阳性 13例 (占 2 0 .31% )。出现胸水至治疗时间 3~ 60天 ,平均 19.31± 5 .7。2 治疗方案各例按全国统一抗痨 (初治、复治 )方案。 81例胸腔抽液 ,2~ 3天一次。 2 3例采用胸腔注药 (异烟肼10 0 mg+地塞米松 5 mg)。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口服强的松每日 30 mg,一周后减量 ,疗程 4~ 6周。3 结果根据胸水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11.
通常认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临床严重程度、体温变化和脑脊液情况有关。作者分析32例结核性脑膜炎,讨论了上述因素的预后价值,并提出其他一些有价值的预后因素。本组女15、男17例,年龄19~84(平均46±1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青少年结脑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预后,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结脑患者多以亚急性和慢性起病,发热频率明显低于青少年组,其他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改变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预后比青少年组差.结论 老年结脑患者症状不典型,且预后差,应早期诊断、治疗,提高存活率并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毛晓辉  王勃  吴璇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12):794-797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结核内科住院的8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A组为存活组58例,B组为死亡组26例)的临床资料(发病年龄、病程、治疗时的病期、影像学改变、是否正规治疗、有无昏迷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些变量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就诊时有意识障碍或昏迷的分别为10(10/58)例和19(19/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60,P<0.01),风险比(RR值)为2.658;有脑积液者分别为38(38/58)例和18(18/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6,P<0.01),RR值为4.338;在院外接受过不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分别为8(8/58)例和20(20/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96,P<0.01),RR值为3.551;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者分别为6(6/58)例和15(15/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64,P<0.01),RR值为2.046。上述4项因素均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风险增高。 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就诊时有昏迷,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脑积液,在院外接受不正规抗结核治疗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住院治疗的24例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中,发热20例,头痛14例,意识改变12例;16例病人合并肺结核,6例合并其他HIV相关神经系统病变。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76个/mm3[四分位数间距(IQR):25.3~229.3],约41.7%的病人CD4细胞计数50个/mm3。仅在2例脑脊液标本中找到抗酸杆菌。总病死率为25.0%(6/24)。低基线CD4细胞计数、意识改变、脑脊液高蛋白含量和高白细胞数以及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与病死率显著相关。一线四联抗结核强化期治疗至少进行1年,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而由于耐受性无法选择一线四联治疗的病人病死率高。结论 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至少进行一年的一线四联抗结核强化期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记录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00例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按90天预后分为治疗成功(治愈和改善)和治疗失败(死亡、无效和复发)两组。结果 100例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25例。治疗成功组56例(治愈21例,好转35例),治疗失败组44例(死亡35例,复发9例),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P=0.642)。治疗失败组患者出现神志改变明显多于治疗成功组患者(P=0.008),治疗成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治疗失败组(P=0.025),治疗失败组入院初次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明显高于治疗成功组(P=0.014)。在治疗成功组有更多的患者选择含有两性霉素B的治疗方案和使用激素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神志改变、脑脊液抗原阳性、未使用激素是90天治疗失败的预测因子。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严重低下、有神志改变、脑脊液抗原阳性的患者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视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擦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其进行全身性的检查与辅助性检查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其中10例患者的身体已基本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恶化症状,2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的病症未变化。结论根据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体征与病症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37例老年TBM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60~75(66.0±5.0)岁。对其起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起病和亚急性起病26例。合并有颅外结核21例,肺部感染、脑梗死、低钠血症各为12例、6例、26例。临床症状体征中,结核中毒症状28例(75.7%),精神异常21例(56.8%),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18例(48.6%),大小便失禁13例(35.1%),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29.7%),病理征阳性9例(24.3%),偏瘫6例(16.2%),截瘫1例(2.7%),脑神经损害5例(13.5%)。37例患者脑脊液检查均显示异常。35例患者行MRI检查均显示异常。19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死亡7例,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老年TBM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呈复杂多样性;磁共振成像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老年TBM的确诊;治疗时,注意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结核性脑膜炎和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探索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14年5月住院确诊的173例结核性脑膜炎和87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诊断相关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求诊断界值,建立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模型。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包括:头痛时间≥6 d、外周血WBC计数〈14×109/L、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WBC计数〈600×106/L、CSF中性粒细胞比例〈0.75。用这4个指标建立的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模型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95%CI:0.998-1.000),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通过回代法进行验证,模型的误判率为1.15%,低于Thwaites模型的误判率(8.8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