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6年国内关于中药敷脐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的文献研究数据库,对所用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6篇,涉及药物67味,使用频次385次,功效以温里药、收涩药、补虚药、化湿药为主,累积频率达74.0%;药味以辛、苦为主,累积频率达67.0%;药性以温性药为主,频率达40.0%;归经以脾胃为主,累积频率达40.8%。结论:小儿腹泻敷脐法治疗用药当以温健脾胃、化湿止泻为治法,宜多选用性味辛苦温热、归经脾胃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近14年相关文献,将符合标准的66篇中医治疗文献中的中药归类,并分别查出其功效、性、味、归经,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出现频数最高为土茯苓、萆薢,占全部用方的50%以上;从功效角度以利水渗湿药为主,其次是清热药、补虚药,三者占全部功效组成的63.7%;"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肾、胃经的药物,此3类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53.4%;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其次是苦、辛味药,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79.9%;从药性角度主要是寒性,其次是平性药物,此两种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74.3%。结论:从用药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紧扣其病位在肝,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临床上多选用疏肝补肾健脾、利湿祛浊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3.
张磊  冯英  黄桂晨  游俊  朱书秀 《中成药》2023,(10):3493-3497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CNKI、万方、SinoMed、VIP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17日以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建立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70篇文献,涉及中药处方73首,中药117味,累积频次905次。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28味,累积使用频次636次(频率70.28%);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红花、透骨草、伸筋草、桂枝、威灵仙;中药功效分类以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味为主,归经以肝、脾、肾、心经为主。组方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中药组合20个,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中药聚类组合5个。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经数据挖掘技术得出的用药和组方规律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可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椎动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99味,使用频次479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88.93%;其中药味以辛、苦为主,累积频率达61.02%;药性以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74.42%;归经以肝、脾、心为主,累积频率达58.56%.结论: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瘀滞为主,临床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中药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痛风相关专利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中医治疗痛风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近10年相关专利,将符合标准的484篇中医治疗痛风专利中的中药归类,并分别查出其功效、性、味、归经、证型、治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痛风出现频数最高为茯苓,其次是牛膝、当归,占全部用方的85.96%;从功效角度以利湿为主共达29.68%,其次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此3类药物占全部功效组成的48.60%;药物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多,其次是归肺经、胃经、脾经、肾经的药物,药物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74.76%;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多,其次是辛味、苦味药,此3药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62.56%;从药性角度主要是性温,其次是性寒、性平的药物,此3种药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69.65%。从中医证型角度主要为:湿热蕴结证45.94%、瘀血阻滞证24.48%、肝肾亏虚证17.75%、脾虚湿盛证11.83%等四大主证。[结论]从以上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临床上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补肾、健脾化浊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肠癌中药功效分类和药性特点.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治疗性文献,分析每味药物的功效分类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52篇,涉及中药206味,用药频次1 002次.补益类、清热类、祛湿类、活血化瘀类、理气类、止血类等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寒热温凉及平性等四气药物均常用;五味中以甘、苦、辛味使用频率较高;归经以归脾经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肝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和大肠经.结论:大肠癌以健脾温肾、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祛湿等为临床用药特点,以脏腑整体观念为辨治特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证型、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数据库,筛选相关处方,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8.2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并进行证型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96首、中药16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白芍、海螵蛸、甘草、白及、黄芪,功效以补虚、理气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白芍、海螵蛸、甘草、白及、黄芪为核心中药。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胃络瘀血型出现次数较多,经关联规则分析分别得到10、12、10条药组,聚类分析均得到3个组合。结论 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宜选用性味甘温的补虚药、理气药,同时应辨证论治,从而充分发挥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109味,使用频次741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平肝熄风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84.75%;其中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积频率达86.18%;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2.29%;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累积频率达67.08%。结论: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为主,临床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平肝熄风药等中药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蛋白尿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年限为1980—2009年,对有关中医药治疗CGN文献进行检索。建立CGN蛋白尿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描述。结果共检索得到有关文献105篇,其中中药共计163味,使用频次1996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为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收涩药,占总体用药的80.02%;其中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6.08%;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达96.92%;归经以肝、肾、脾、肺、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86.31%。结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肾虚为本,湿热和瘀血为标。临床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等中药运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童晓岚  兰济乐  张芯  阮叶萍 《陕西中医》2021,(11):1619-162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和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统计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并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 Apriori 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5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232首方剂,涉及303味中药,单个中药使用频率≥20的有40味。核心药物包括薏苡仁、黄柏、土茯苓、苍术、萆薢、甘草、威灵仙、泽泻、牛膝等,常用类型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补虚药为主。中药药性多为温、寒、平,药味多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于脾、肝、心、肺、胃等。聚类分析得到11个核心组方,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功效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个药对、22个三味药药组、12个四味药药组以及1个五味药药组,其中苍术-黄柏支持度最高,是治疗痛风的基本药对。结论:中医药治疗痛风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把握“风、湿、寒、瘀、热”病机基础上,用药以清热化湿、通络散瘀为主,辅以健脾利湿、补肝益气之药,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46例名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CNKI和万方数据库自2006年至今名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总结共46篇,从药物性味、归经及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篇文献中共提及中药271味,使用频次1 860次;所用药物中补益类药物使用频率为24.89%、理气类药物使用频率为5.05%、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率为7.26%、利水渗湿类使用频率为10.16%、其余类药物使用频率为52.64%。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主要以脾、肾、肝、胃、肺经为主。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用药规律体现出攻补兼施的治则,以补益、利水、理气和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2.
李虹  张蓉蓉 《中医杂志》2015,(4):338-341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内服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信息建立数据表,统计药物使用情况及药物类别、药性、药味、归经频次。结果纳入文献132篇,涉及处方132首,共计118味中药、1417频次,平均每个处方使用中药11味。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1味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鸡血藤、白术、熟地黄、甘草、女贞子、枸杞子、党参、补骨脂和茯苓,累计使用758频次;涉及药物类别16类,其中使用频次前3位为补虚药(1003次)、活血化瘀药(123次)、利水渗湿药(63次);药性频次前3位为温性(743次)、平性(419次)、寒性(165次);药味频次前3位为甘(1152次)、苦(480次)、辛(319次);归经频次前3位为脾经(850次)、肝经(692次)、肾经(673次)。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以益气养血、温肾健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其基础核心药物为黄芪、当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核心期刊收录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UC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并分别对内服及灌肠治疗药物的用药、类别、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186篇,涉及内服药物188味,使用频次2666;灌肠药物150味,使用频次1196。内服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收涩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累积频率74.33%;药味以苦、甘、辛、酸、涩为主,累积频率95.75%;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90.85%;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为主,累积频率74.63%。灌肠药物以清热药、止血药、补虚药、收涩药、活血药为主,累积频率80.36%;药味以苦、甘、涩、辛、酸为主,累积频率97.06%;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94.73%;归经以肝、胃、大肠、脾、肺为主,累积频率74.75%。结论中医药治疗药物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为主。内服药物重在补虚、清热、理气;灌肠药物重在清利湿热、和血止血。  相似文献   

14.
[主要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及药性。[资料来源]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中医,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至2013年3月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处方用药相关文献。初检文献1386篇,根据文题、摘要,排除重复,剩余209篇查找全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108篇,涉及方剂108首,药物189味。[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CGN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有关方药性味、归经、功效。[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涉及药物189味,累计频次1185次,频次≥5次60味,累积频率82.11%;频次排序:黄芪(81.80%)茯苓(55.60%)丹参(46.30%)益母草(41.70%);功效类别排序:补虚(35.87%)活血化瘀(17.16%)利水渗湿(15.52%)清热(12.13%)。频次≥5次60味,药性973频次、药味1524频次、归经2502频次;药性排序:温(311)平(270)凉(196)寒(185)热(11);甘、苦、辛、淡四味计1354频次(87.81%);主归肝、脾、肾、肺、心、胃诸经,计2080频次(83.13%)。临床常以黄芪、茯苓、丹参与益母草为基础方,用药补虚为首,配伍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与清热药,提示CGN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瘀湿互结。[未来展望]治疗慢性肾炎重在补气健脾,活血泄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中医药治疗DN的相关文献,使用Excel、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处方365首,中药264味,高频中药主要有黄芪、茯苓、生地黄等;功效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味以甘、苦最为常用,药性以温、寒为主;归经以肾、肺、脾经多见。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对为黄芪-丹参。结论:中医药治疗DN以补虚为主,兼以清热利湿,且活血化瘀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产后痹的中医证型及药用组方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检索词为"产后痹""产后风湿病""产后风湿症""产后风""产后身痛""产后痹症""产后关节痛",排除重复病例文献,共纳入185篇文献,从中筛选出方剂157首,包含中药185味;对产后痹证型、四气、五味、归经、药物频次、组方规律分析、新方分析。结果:根据文献研究,共有证候6个,其中气血亏虚、风寒湿痹阻、脾肾亏虚、瘀血痹阻最为常见;四气统计提示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治疗常用中药频次在10以上者共计45味,药物药效分析对应临床证候,以补气和血、祛风散寒除湿为主。根据药物新处方分析进行聚类分析提取产后痹新处方8个。结论:产后痹中医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针对其症候特点、用药及组方规律对产后痹进行文献分析,体现了中医的诊疗思路,为产后痹的标准化治疗及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临床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文献的归纳性回顾,探讨其治疗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水平。方法 选取近30年医学期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单味药126味,前31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70.7%,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 分析统计得到的高频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药复方治疗偏头痛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在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对2016年6月—2022年6月关于中药复方医治偏头痛的文献进行检索,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预处理,运用Excel 2019对数据库里的中药性味、归经、功效类型、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数据进行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87篇,涉及多组方剂,中医证型以风阳上扰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为主。录入中药100多味,筛选出高频中药(频次≥20次)为川芎、天麻、白芍等30味。药物分类多为活血化瘀、平肝熄风、补益气血类,药味多为辛味药,归经多为肝经、脾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数据挖掘中药汤剂复方外用治疗尖锐湿疣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尖锐湿疣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10 000条治疗尖锐湿疣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出139篇中医外治尖锐湿疣临床观察类文献,并分别归类其性、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0.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本病的高频药物为板蓝根、苦参、土茯苓、黄柏等,累计占总频次的69.92%以上,并从高频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中挖掘出最常用药对和药组搭配。功效角度:以清热药为主,其次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利水渗湿药等,累计占总频次的70.01%;药性角度:主要以寒性为主,其次是平性、温性药物,累计占药性总频次的70.04%;药味角度:以苦味为最,其次是甘味、辛味等,累计占药味总频次的69.11%;药物归经角度:以归肝经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胃经、心经、大肠经等药物,累计占归经总频次的71.49%。结论:尖锐湿疣病因病机以湿毒浸淫、瘀阻脉络、正气亏虚为主,临床上多选用清热解毒、燥湿杀虫、调和气血之法治疗该病。该数据挖掘结果符合中医对尖锐湿疣病因病机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收集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近15年中药熏洗治疗KOA的临床文献,对药物及功效、性味及归经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有效文献共174篇,涉及221味中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的累计频率达到80.60%;药物应用频次以川乌、草乌、当归、红花、伸筋草为最高;四气中温、平、寒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5.48%,五味中辛、苦、甘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94.12%;药物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结论:中药熏洗治疗KOA以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以祛邪为主,主要从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几方面论治,临床可根据证型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