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在大鼠胰岛素分泌中发挥的作用,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胶原酶P消化胰腺,经过 Histopaque 1077梯度离心后,在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得大鼠胰岛。用吖啶橙碘化丙啶(AO/PI)染色和胰岛素分泌实验来验证胰岛活性与功能,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KV电流和动作电位(AP)时程对大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机制。结果分离获得的胰岛95%被AO/PI染成绿色;2.8mmol/L、8.3mmol/L葡萄糖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分别是:(6.4±0.5)μIU/mL、(13.7±2.0)uIU/mL;TEA、MDL 12330A在8.3 mmol/L葡萄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胰岛素分泌,抑制了 KV 电流,延长了 AP 时程,而在同样条件下 H89对胰岛素分泌、KV电流、AP时程均没有影响。结论采用胶原酶 P 消化法及 Histopaque 1077分离液离心分得的胰岛活性、功能良好,通过抑制β细胞KV电流延长 AP时程,增加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京尼平苷在大鼠胰岛素分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胶原酶P经胆总管注入雄性Wistar大鼠的胰腺,消化11 min,histopaque 1077梯度离心得到分离纯化的胰岛。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胰岛素分泌功能,采用ELISA方法检测环鳞酸腺苷(cAMP)含量,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电流和Ca~(2+)电流。结果在8.3 mmol/L的葡萄糖下,京尼平苷可促进胰岛素分泌,给予exendin(9-39)、SQ22536和H89,可明显减弱京尼平苷的胰岛素分泌量以及环磷酸腺苷的含量,且在电压依赖性钾电流中也有相同的抑制作用。此外,京尼平苷调控胰岛素分泌作用还受到钙电流的影响。结论京尼平苷通过、c AMP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受体PKA来发挥调控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压依赖性钾(Kv)通道在京尼平苷调控大鼠胰岛素分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胰岛组织的胰岛素分泌情况,膜片钳技术记录胰岛β细胞Kv电流和动作电位时程(APD)。结果在8.3 mmol/L葡萄糖条件下,京尼平苷(0~100μmol/L)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含量,在10μmol/L时基本达最大促分泌效应,低糖(2.8 mmol/L)情况下则没有作用。膜片钳实验数据表明,京尼平苷剂量依赖性地(0~100μmol/L)降低Kv通道电流密度,并在10μmol/L的浓度下发挥最大抑制作用,并明显延长了动作电位时程。结论京尼平苷在胰岛β细胞中通过抑制Kv、延长APD发挥促胰岛素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4.
瘦素对离体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双向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的瘦素,在不同条件下对离体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不同的葡萄糖浓度(5.6mmol/L或16.7m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10min或2h)下,以0,1,5,10,15,50ak 100μg/L瘦素作用大鼠胰岛,观察其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用放免法检测培养物上清液胰岛素浓度。结果 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培养10min,1μg/L、5μg/L瘦素促进被孵育的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培养2h,5μg/L瘦素促进基础胰岛素分泌,≥50μg/L瘦素抑制胰岛素分泌。葡萄糖浓度为16.7mmol/L,培养10min,≥50μg/L瘦素抑制胰岛素分泌;培养2h,≥5μg/L瘦素抑制胰岛素分泌。结论 重组瘦素对离体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具有双向作用,并受瘦素浓度、作用时间和环境葡萄糖浓度等因素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胰淀素对大鼠胰岛β细胞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的影响.方法 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胰淀素作用前后胰岛β细胞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门控特性、电流变化.结果 在葡萄糖5.5 mmol/L条件下,大鼠胰岛β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约在-40 mV激活,+20 mV左右达高峰,峰值约为-120 pA,胰岛素分泌量为(0.76±0.12)μg/L;16.7 mmol/L葡萄糖刺激下峰电流电压左移、峰电流达-140 pA左右,胰岛素分泌量为(1.78±0.13)μg/L.用0.5、1.0、5.0、10.0μmol/L浓度胰淀素分别孵育胰岛β细胞,在5.5、16.7 mmoL/L葡萄糖条件下,0.5、1.0μmol/L胰淀素浓度的峰电位激活电压、电流、胰岛素分泌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5.5 mol/L葡萄糖条件下,5.0、10.0μmol/L胰淀素浓度的激活电雎增加为-30 mV,峰电流分别减小至-80 pA、-60 pA左右,胰岛素分泌量分别降低至(0.49±0.11)、(0.36±0.12)μg/L;在16.7 mmol/L葡萄糖条件下,激活电压由-40 mV增加到-30 mV,峰电流分别减小至-80 pA、-40 pA,胰岛素分泌量分别降低至(1.20±0.13)、(0.89±0.14)μ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葡萄糖刺激胰岛β细胞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开放与胰岛素分泌同步,胰淀素抑制胰岛β细胞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开放和抑制胰岛素分泌作用同步并与其作用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调节的酪氨酸激酶底物(HGS)对胰岛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检测HGS,胰岛素和胰升血糖素在小鼠胰岛中的分布。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5.5、11.1及16.7mmol/L)培养24h后NIT-1细胞HGS表达水平和胰岛素的分泌。观察siRNA沉默HGS表达后48h NIT-1细胞胰岛素的表达和分泌的变化。结果 HGS免疫阳性细胞特异性分布于小鼠胰腺的胰岛,并与胰岛素共定位于胰岛β细胞中,未见HGS和胰高血糖素阳性荧光双标细胞。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NIT-1细胞24h,5.5mmol/L组为(25.07±0.93)μIU/mg,11.1mmol/L组为(32.28±0.93)μIU/mg,16.7mmol/L组为(41.77±1.39)μIU/mg,NIT-1细胞分泌胰岛素水平逐渐增加(P0.01)。各组HGS蛋白水平也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siRNA沉默HGS表达后NIT-1细胞内胰岛素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胰岛素分泌水平减少(P0.05)。结论 HGS选择性表达于胰岛β细胞中,并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抑制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饲养1周内分批处死.采用胆管注射胶原酶法提取大鼠胰岛,将新鲜分离或经24 h培养的大鼠胰岛按体积大小分为对照组(胰岛数=60)和辛伐他汀组(胰岛数=60),对照组给予Kreb-Ringer碳酸氢盐缓冲液,辛伐他汀组以100μmol/L辛伐他汀水浴30 min或过夜培养24 h.两组经2.8、5.5、11.1、16.7、25.0 mmol/L葡萄糖刺激后,采用37 ℃水浴法观测胰岛β细胞GSIS变化,选用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腺苷三磷酸(ATP)含量.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00 μmol/L辛伐他汀水浴30 min后,在25.0 mmol/L葡萄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ATP含量较相应对照组明显下降[(9.2±1.6)vs(12.1±1.9)pmol/胰岛,t=2.97,P<0.05],GSIS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减少(2.31±0.38 vs 3.19±0.41,t=3.154,P<0.05).100μmol/L辛伐他汀过夜培养24 h后,在11.1 mmol/L葡萄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ATP含量较相应对照组明显降低[(9.2±1.4)vs(11.9±2.0)pmol/胰岛,t=2.514,P<0.05];在2.8 mmol/L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即已明显受到抑制(0.28±0.03 vs 0.47±0.05,t=2.460,P<0.05).辛伐他汀浓度超过30 μmol/L时,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GSIS(2.49±0.21 vs 3.17±0.23,t=2.445,P<0.05).结论 高浓度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ATP生成而抑制GSI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条件性敲除胰岛β细胞蛋白磷酸酶2Acα(PP2Acα)对小鼠血糖水平影响的机制。方法选取4月龄条件性敲除胰岛β细胞PP2Acα(KO组)及对照组(Con,与KO组同窝别、性别匹配)各24只。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测定0、30、60和120min小鼠血糖及胰岛素分泌水平;新鲜分离胰岛,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评价小鼠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反应性。结果IPGTT结果显示,KO组葡萄糖负荷后30min血糖[(23.1±5.1)vs(17.5±5.7)mmol/L]和60min血糖[(20.5±6.8)vs(13.5±5.1)mmol/L]高于Con组(P0.05);KO组葡萄糖负荷后30min血清胰岛素水平较Con组下降[(2.16±0.92)vs(1.07±0.42)μg/L](P0.05);GSIS显示高糖刺激下KO组胰岛素分泌较Con组减少[(0.82±0.15)vs(0.42±0.24)μIU/L](P0.05)。结论条件性失活胰岛β细胞PP2Acα小鼠糖耐量受损可能与胰岛素一相分泌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类胰岛样细胞簇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及移植至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效果.方法 将传代培养6个月以上的大鼠胰腺上皮细胞经高糖、10 mmol/L尼克酰胺、1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和10 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化诱导后,分化成类胰岛样细胞簇,应用双硫腙染色法进行鉴定;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和C肽分泌水平;收集成熟的类胰岛样细胞簇,移植到糖尿病鼠的肾被膜下,检测糖尿病鼠血糖水平.结果 诱导后1周,自单层的扁平上皮细胞以出芽的方式生长出三维的类胰岛样细胞簇,双硫腙染色后呈桔红色.随着类胰岛样细胞簇的成熟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并对高糖刺激有反应性.移植实验表明大鼠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的类胰岛样细胞簇移植可以将糖尿病鼠的血糖从(22.43±0.23)mmol/L~(28.96±1.52)mmol/L逆转至(9.60±0.34)mmol/L~(11.80±0.98)mmol/L之间.结论 大鼠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的类胰岛样细胞簇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移植后可以逆转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Ghrelin对离体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大鼠胰岛置于含不同浓度葡萄糖和Ghrelin的孵育液中孵育1h,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孵育液中胰岛素浓度.结果 葡萄糖浓度>5.6 mmol/L时,浓度≥10 nmol/L的Ghrelin对胰岛素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高浓度Ghrelin可显著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谷氨酰胺对INS-1E细胞和小鼠胰岛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方法INS-1E细胞经传代培养2d后,在Krebs-Ringer缓冲液中37℃培养箱预培养30min,再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和不同浓度L-谷氨酰胺的改良Krebs-Ringer缓冲液培养60min,然后留取上清液进行胰岛素测定。雌性NMRI小鼠,6~10周龄,苯巴比妥腹腔麻醉,应用胶原酶技术消化胰腺分离胰岛,置于RPMI1640培养皿中在37℃培养箱(5%CO2,95%空气)过夜培养。次日在Krebs-Ringer缓冲液中37℃水浴培养箱预培养30min,然后分别把单个胰岛小心放入100bd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和不同浓度L-谷氨酰胺的改良Krebs-Ringer缓冲液37℃水浴培养箱培养60min,然后留取50μ1上清液进行胰岛素测定。结果L-谷氨酰胺在0.1~5mmol/L范围不增加葡萄糖刺激的INS-1E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仅10~20mmol/L的L-谷氨酰胺促进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L-谷氨酰胺在0.1~10mmol/L范围不促进葡萄糖诱导的小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仅20mmol/L的L-谷氨酰胺促进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结论大剂量L-谷氨酰胺能增加葡萄糖诱导的INS-1E细胞和小鼠胰岛分泌胰岛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潜能,评价诱导分化后细胞同种移植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成体Wistar大鼠胰腺干细胞,运用荧光免疫染色法对胰腺干细胞表面进行鉴定,然后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尼克酰胺等共刺激下诱导细胞定向分化.双硫腙(DTZ)染色对诱导后细胞进行胰岛细胞鉴定,ELISA染色光电酶标记法检测其胰岛素分泌功能.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将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胰岛细胞移植组(移植组)和安慰剂注射组(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1 d及移植后1、2、3、4周经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结果 本实验成功获取成体大鼠胰腺干细胞,细胞表面CK19、Pdx-1和Nestin表达均为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DTZ染色呈棕红色,在高糖刺激下表达、分泌胰岛素.移植后4周内移植组血清胰岛素水平平均为(11.41±1.52)mU/L,血糖水平平均为(8.22±2.7)mmol/L,对照组分别为(9.30±1.56)mU/L和(12.23±3.8)mmol/L,两组相差显著(P<0.05).结论 体外分离成体胰腺干细胞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同种移植后对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高游离脂肪酸(FFA)血症所致大鼠机体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机制.经研究证实大鼠高FFA血症不仅使组织活性氧簇生成增加[(886±105 vs 427±42)mmol/L,P<0.05],同时损伤机体抗氧化能力,细胞内还原捌谷胱甘肽生成减少[(272±47 vs 561±36)μmol/L,P<0.05],导致氧化应激,从而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分离SD大鼠胰岛接种于24孔板中,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白藜芦醇分别培养1 h或24 h,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孵育大鼠胰岛1 h可呈剂苗依赖地抑制大鼠高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1、10和100 μmol/L白藜芦醇可以分别使胰岛素的分泌降低10%、35%(P<0.05)和80%(P<0.01).显微离子成像技术爪10μmol/L的白藜芦醇可以使高糖引起的β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减少60%(P<0.05).白藜芦醇可使软脂酸孵育24 h大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恢复到对照组的75%(P<0.01),提示白藜芦醇短期可通过调控细胞内的Ca+浓度,而抑制原代胰岛高精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长期可改善软脂酸引起的β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恒河猴胰岛分离和纯化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自制的半自动胰腺消化分离装置,对3只成年恒河猴胰腺进行消化分离,用非连续密度梯度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HCA液)-蔗聚糖液(Ficoll液)纯化恒河猴胰岛,通过双硫腙染色在倒置显微镜计数胰岛的数量和纯度,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的分泌功能。分离和纯化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后平均每个胰腺可获得(101420±12054)胰岛当量(IEQ),纯化后平均每个胰腺可获得(71480±8054)IEQ,平均每克恒河猴胰腺组织可获得(2310±252)IEQ,纯化后胰岛平均纯度为(89.8±8.7)%,活率为(93.1±2.8)%。纯化后的胰岛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良好,高糖(16.7mmol/L)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低糖(3.3mmol/L)时的5.9倍(t=45.2,P〈0.01)。分离胰岛在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后能够影响降低血糖至支持水平。结论通过采用半自动胰腺消化分离装置,胶原酶P灌注消化及非连续密度梯度法纯化,能获取较高纯度及生物活性良好的恒河猴胰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糖对胰岛B细胞INS-1E和小鼠胰岛的慢性作用。方法雌性NMRI小风6-10周龄,苯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应用胶原酶技术消化胰腺分离胰岛。传代培养的INS-1E细胞和分离的小鼠胰岛分别于含11.1,25.0mmol/L葡萄糖的RPMll640培养液中培养72h,然后于含3.3,16.7mmol/L葡萄糖的Krebs-Ringer缓冲液中培养60min,留取上清液行胰岛素测定。INS-1E细胞在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72h,提取其总RNA,合成相应的cDNA,再行RT-PCR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盒-1(Pdxl),胰岛素1(Insl),胰岛素2(In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的基因表达。结果高糖培养后INS-1E细胞和小鼠胰岛的基础INS分泌增加[INS-1E细胞:(10.47±0.78)vs(7.71±0.59)ng/10000细胞,P〈0.01;小鼠胰岛:(3.85±0.26)vs(2.18±0.21)μg/L,P〈0.001],糖刺激的INS分泌减少[INS-1E细胞:(17.11±1.98)vs(30.76±2.20)ng/10000细胞,P〈0.001;小鼠胰岛:(14.78±1.03)VS(20.46±1.49)μg/L,P〈0.01];高糖处理后INS-1E细胞的Pdxl,Insl,Ins2和Glut2的mRNA水平下降。结论高糖对胰岛β细胞具有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和小鼠胰岛细胞和MIN6细胞均有内脂素表达.胰岛细胞内脂素的表达受葡萄糖(5.5和33.3 mmol/L)和棕榈酸(0.5 mmol/L)的影响(1.0±0.11、1.32±0.18、1.33±0.15、1.72±0.27,与5.5mmol/L葡萄糖组相比,均P<0.05),提示内脂素可能参与胰岛细胞的胰岛素释放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胰腺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其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剪碎消化法从孕4~6月龄引产的人胎儿胰腺中获得胰岛组织,选用差速贴壁法从胰岛中分离胰腺干细胞,经扩增后定向诱导成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样结构的胰岛样细胞团,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葡萄糖对胰腺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分化以及胰岛样细胞团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扩增前后nestin阳性细胞和ABCG2阳性细胞.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1×105个扩增细胞经定向诱导后形成的胰岛样细胞团释放的胰岛素量,比较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葡萄糖对定向分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多样本均数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15代连续扩增,nestin阳性细胞和ABCG2阳性细胞分别扩增了27.9倍和37.8倍.扩增后的细胞经15 d定向诱导后形成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样结构的细胞团.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试验显示,当诱导培养基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0、5、10、15μg/L时,5.6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5.00、12.93、14.91和11.23μU;25.0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9.91、35.53、47.43和23.33 μU.诱导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为0、2.8、5.6和11.2 mmol/L时,5.6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9.07、14.21、6.91和3.53 μU;25.0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26.64、48.97、37.63和34.20 μU.结论 人胰腺中nestin和ABCG2阳性胰腺干细胞具有很强的体外扩增能力.扩增后的胰腺干细胞仍然具有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功能,经体外诱导后能形成胰岛样细胞团.在胰腺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适当浓度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葡萄糖有利于胰岛样细胞团的形成和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体外培养胰岛的损伤作用。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胰岛,并在低糖(2.8mmol/L)和高糖(16.7mmol/L)条件下与不同浓度LDL-C培养,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分泌量;(2)用MTT法检测LDL-C对胰岛活性的影响,用DNA凝胶电泳分析LDL-C对离体胰岛凋亡的影响。结果(1)低糖刺激下,LDL-C对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影响,但在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2)在LDL-C作用下,胰岛活性显著下降;在较高浓度LDL-C作用下,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呈典型的细胞凋亡引起的DNA梯状带。结论LDL-C可诱导胰岛凋亡,损伤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分泌水平,其主要机制可能为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脂联素受体在胰岛细胞表达,脂联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检测脂联素受体(AR)在大鼠胰岛细胞的表达和脂联素对体外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R1、AR2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在体外用脂联素(100μg/L)和不同浓度葡萄糖(3. 3, 5. 6, 16. 7mmol/L)处理胰岛细胞,放免法测定上清液的胰岛素浓度。结果 RT PCR扩增出胰岛AR1和AR2基因,并经直接和亚克隆测序证实;胰岛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AR1和AR2呈阳性;经脂联素处理后的胰岛细胞,在高糖(16. 7mmol/)培养 6~24h,其胰岛素分泌持续增加(均P<0. 05)。结论 胰岛细胞上存在AR1和AR2,以前者为主。在高糖情况下,一定浓度的脂联素可在体外促进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和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