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21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120名对照者入选本研究以探讨血清脂肪因子与MS的关系.对照组、非腹型肥胖MS组及腹型肥胖MS组的血清抵抗素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依次增高,而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MS组抵抗素与体重指数(BMI)、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和A-FABP呈正相关(P<0.05或P<0.01);脂联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而与BMI、腰围、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脂肪因子和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一种复杂的有活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内肥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原、白介素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C-反应蛋白等。这些细胞因子是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分泌入全身循环系统,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发挥作用。细胞因子失凋在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痛(EH)患者中医证候与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对333例住院EH患者行中医辨证和身高、体重、血糖、血脂测定.333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9组,另外根据虚实辩证及夹痰、夹瘀辨证原则进行辨证分组.结果 333例EH患者中医辨证分为9组.各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虚实辨证将333例EH患者分为单纯虚证、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3组,3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夹痰、夹瘀不同将333例EH患者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非夹痰夹瘀证4组.4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经χ2检验,夹痰夹瘀证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多于夹痰证(P<0.01).结论 EH患者痰瘀互结可能促进多代谢异常的出现和发展,临床上可以在辩证论治的同时,通过加强化痰、活血化瘀之力以控制血压和纠正多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寻找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为中医临床辨证与治疗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对120例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选择同年龄段的3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胰岛素、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分析以上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差异性。结果代谢综合征各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中医各证型存在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具体为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痰浊内蕴证(P<0.05)。结论ISI可反映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将ISI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腹内脂肪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腹内脂肪堆积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腹内脂肪在受体的分布、脂肪细胞分泌性因子、脂肪细胞内酶的活性等方面与皮下脂肪有显著的差异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同部位脂肪细胞的差异 ,以更好地揭示脂肪细胞在内分泌及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代谢组学从整体上反映生物体的功能水平与中医的整体思想高度趋同,并且代谢组学在整体的前提下同时可以做到精细测量,这正是中医学证候概念无法从微观上解读难以突破的关键问题所在,因此,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为从微观解读中医证候提供了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沙河镇女性内脏脂肪指数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2009年9月~10月纳入北京市昌平区(25~70)岁妇女2228名,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方法测量内脏脂肪指数,并调查其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及体重、血压、血脂、血糖指标与内脏脂肪指数的关系。结果入组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5.1±7.1)岁,内脏脂肪指数中位数为8(1~30),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3.3%;内脏脂肪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及体重、血压、血脂、血糖都存在相关性(P〈0.001)。将内脏脂肪指数用三分位数法划分为低、中、高指数组(分别对应1~7分,7~10分,10~30分)。各组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和代谢指标发生风险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具有相关性,经年龄调整后,中、高指数组的OR值分别为7.47(5.25~10.62)和32.34(22.74~45.98)。结论内脏脂肪指数检测方法且与代谢综合征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MS患者为MS组,20例门诊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按中医辨证分为五型,1阴阳两虚型,2气阴两虚型,3痰湿壅盛型,4痰瘀互结型,5肝火亢盛型。测量患者身高(cm)、体重(kg)、腰围(WC,cm)、血压(mmHg),并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IMT,并观察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MS组的IS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降低趋势在常见中医证型中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P0.01或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率明显较高(P0.01),上述五种类型中形成率最高的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痰瘀互结型、痰湿互结型、肝火亢盛型的形成率相对降低(P0.05);MS组的颈动脉IMT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与MS密切相关,而且在所调查的不同中医证型MS患者中,其颈动脉IMT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洪玉  吴小川  罗兰 《山东医药》2012,52(40):31-34
目的研究脂肪细胞因子、炎性因子和代谢综合征(MS)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索MS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MS的关系,了解MS患者和正常人的临床测量及一般代谢指标的变化;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上述细胞因子对MS的影响。结果不论男女,MS组SHBG、adiponectin细胞因子低于正常组,TNF-α、IL-6细胞因子高于正常组(P<0.05)。MS组男女CRP和男性的leptin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腰臀比及细胞因子IL-6、leptin是MS组的危险因素,而SH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MS的保护因素。结论脂肪细胞因子adiponectin、leptin、SHBG和MS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患者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50例PCS患者,记录42个中医症候,应用因子-聚类分析法对PCS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在50例PCS患者,以恶心呕吐(68.0%)、胁肋窜痛(66.0%)、胁肋胀痛(48.0%)、胸脘胀满(32.0%)、精神倦怠(48.0%)、乏力(44.0%)、头重身重(44.0%)、纳差(40.0%)、便溏(26.0%)和不思饮食(52.0%)为主要症状表现;经KMO检验,KMO=0.8,经Bartlett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3454.5(P < 0.05);因子分析发现12个公因子,按照病位和证素,将PCS分为6个证型,依次为肝气郁结型(42.0%)、肝胆湿热型(20.0%)、脾虚胃弱型(18.0%)、寒凝阳衰型(10.0%)、胆扰心神型(6.0%)和血瘀气滞型(4.0%)。结论 PCS患者中医症状分散性良好,证候较为明确,其中以肝气郁结、肝胆湿热和脾虚胃弱为主,或许可以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其与随访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纳入稳定期冠心病患者303例,详细记录入选时、半年、1年的中医证候情况及2年随访时事件发生情况。应用频数分布法,观察两组患者整体的证候分布。应用多因子降维(MDR)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结果频数法显示3个时间点(两个时间段)的演变趋势:两组的气滞、寒痰(第2时段)均呈现降低趋势,痰热证在事件组呈现逐渐增加。阴虚、气虚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阳虚的变化两组则呈现相反的方向。应用MDR来研究证候之间的转化,结果提示,第2个时点的阳虚转化为第3个时点的痰热、第2个时点的气虚转化为第3个时点的痰热与发生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结论证候演变中以气虚—痰热、阳虚—痰热的转化易引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2.
Apelin是1998年由Tatemoto等首次通过反向药理学方法从牛胃的分泌物中提取并纯化的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一血管紧张素Ⅱ(ATⅡ)1型受体相关蛋白(APJ)的天然配体,一种新发现的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心血管活性多肽,与ATⅡ具有31%同源性,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新的组分,具有正性肌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抗利尿激素释放、调节摄水及垂体激素释放、调整生物节律和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图1)。  相似文献   

13.
西医疾病中医辨证治疗,利于总结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提高。国家中医管理局亦制定了相关西医疾病辨证分型的指导性原则。我科为成都市心脑血管重点科室,在5年余的临床实践中,我体会将"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分为:"寒凝血瘀"等六型,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并有独特的临床效应。基于此,将自己的点滴体会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4.
近年认识到,由腹内脂肪堆积形成的中心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标志。是形成代谢综合征的基石。尽管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均与代谢综合征存在相关性,但腹内脂肪含量与代谢综合征的5条诊断标准均存在独立的相关性。由此提出,腹内脂肪堆积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下扼要阐述腹内脂肪与皮下脂肪的差异及其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分析767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6.
脂肪细胞产物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50,自引:17,他引:50  
脂肪细胞释放多种代谢产物、激素和细胞因子,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关系密切,其中瘦素和新近发现的脂联素更引人注目。若能对这些脂肪细胞产物趋利避害,将有可能成为治疗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肪细胞因子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检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血浆瘦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 发现瘦素、PAI-1、FFA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肪细胞因子可以部分解释肥胖与MS存在联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湿疹不同分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客观记录97例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局部皮损、全身症状以及舌、脉象等资料,分析湿疹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97例湿疹患者中湿热困阻型所占比例最高(39.18%),其中湿重于热14例,热重于湿型24例;其次是风湿热困型(23.71%)。97例患者中包括急性湿疹27例,亚急性湿疹25例,慢性湿疹22例,急性发作23例。27例急性湿疹患者证型频率分布排列:湿热困阻型14例,风湿热困型10例,脾虚湿困型1例,风湿热夹脾虚型1例,督虚血瘀型1例;25例亚急性湿疹患者证型频率分布排列:湿热困阻型10例,脾虚湿困型7例,风湿热困型4例,脾肾两虚夹血瘀型2例,血虚风燥型1例,血热风燥型1例;22例慢性湿疹患者证型频率分布排列:脾虚血燥型7例,脾虚湿困型6例,湿热困阻型4例,风湿热困型2例,血虚风燥型2例,湿熟瘀结型1例;23例急性发作湿疹患者证型频率分布排列:湿热困阻型10例,风湿热困型7例,脾虚湿困型4例,脾虚血燥型1例,风湿热夹脾虚型1例。在四种主要证型中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χ2=0.72,P>0.05),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无明显差异(χ2=0.26,P>0.05),但在不同病程的分布有明显差异(χ2=4.02,P<0.05)。其中风湿热困型出现的频率随着病程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他证型则在0.5~5年的出现频率较高。结论湿疹主要的中医证候有风湿热困、湿热困阻(湿重于热、热重于湿)、脾虚湿困和脾虚血燥四种,在不同病程中分布的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19.
对5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辨证分组后对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身重、肥胖、疲乏、嗜睡、头重、头晕、口腻、舌胖、苔白腻、四肢困重、食欲不振、食后困顿、小便混浊、胸闷、脱发和脉滑等16个症状在痰湿证(包括痰湿挟杂证)组和非痰湿证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身重、头晕、四肢困重、食欲不振和小便混浊等5个症状在单纯痰湿证组和痰湿挟杂证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肥胖、疲乏、嗜睡、头重、口腻、舌胖、苔白腻、食后困顿、胸闷、脱发和脉滑等11个症状为泉州地区MS单纯痰湿证的基本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葡萄糖代谢率(M)与血浆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及水飞蓟宾(Silibinin)的治疗作用。方法筛选15例MS病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检测M,评估胰岛素抵抗(IR)程度;采用EILSA法检测血浆resistin、adiponectin与leptin浓度;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MS患者给予水飞蓟宾70mg口服,一日3次,治疗12 w,于治疗结束后重复检测M、血浆resistin、adiponectin与leptin浓度。结果①MS组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 PG)、FINS及甘油三酯(TG)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稳态时(120~150 min),MS组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浆resistin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MS组血浆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diponec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