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制剂生产实施GMP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制剂生产正面临最好的机遇与最严峻的挑战,必须抓紧国际GMP的实施,带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从中药制剂生产过程可分为中药前处理、中药提取和剂型制造三个阶段的观点出发,在中药制剂生产实施GMP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中药特性,重视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对前处理、提取工艺过程的控制以及对中药提取和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还就中药制剂生产中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工艺措施和批号管理,规范净药材和中药提取物委托生产GMP管理等提出了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2.
梁金华 《北方药学》2013,(6):175-176
目的:分析防止口服固体制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和混淆的正确防治措施。方法:本文通过硬件配备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介绍了防止口服固体制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的方法和措施,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于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交叉污染的防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制剂微生物污染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从药品生产所用的物料、器具设备、生产环境、公用介质、操作人员5个方面浅析产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确保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梁毅 《中国药房》2011,(41):3847-3849
目的: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把握污染产生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传播媒介、传播方式、进入途径等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防范措施。结果与结论:常见污染形式主要有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传播媒介主要有空气、水、表面、物料和人员;传播方式主要有直接污染、二次(多次污染)和交叉污染;进入途径主要有人流通道、物流通道和空调通道。防范污染应从药品生产的环境控制,员工、物料、空气通道的洁净控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严格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5.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是将天然药物(中药材)经粉碎、提取后制成的片剂、胶囊、颗粒剂、丸剂等可以直接口服的各种制剂的总称.其原料主要是天然药材,带有大量的致病菌、霉菌及杂菌等.同时,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条件相对较低(30万级)、机械设备、辅料用具、包装材料等较为简陋,手工操作比重大,污染机会较多,从而导致细菌污染的机会也多.本文就中药制剂的染菌因素及防菌、灭菌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固体制剂工艺流程和生产操作特点,针对固体制剂净化车间生产中粉尘污染较多的情况,介绍了固体制剂车间布置的原则。并通过对车间布置、区域划分、工艺设备选型等多个方面的论述,从工艺布置设计的角度提出了避免固体制剂生产中粉尘污染的方法。同时为固体制剂车间的工艺布置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检测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微生物,并建立污染微生物资源及信息库,为药品生产企业追寻污染溯源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方法:对某家药厂口服固体制剂、制药用水、工作人员及生产环境等环节进行为时半年的微生物监控。应用传统法及分子生物学法16Sr DNA序列比对鉴定污染微生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初步建立药物污染微生物资源及信息库。结果:共收集294株微生物,其中生产环境微生物污染率最高,占全部污染源的92.5%;其次是口服固体制剂(3.7%)、制药用水(2.0%)、工作人员(1.7%)。污染微生物主要分布于20个属,35个种,其中葡萄球菌污染率最高达到56.3%;其次为芽胞杆菌(Bacillus)(17.6%)、微球菌(Micrococcus)(15.8%)和微细菌(Microbacteria)(4.0%)。根据鉴定结果从污染来源、培养特性、形态染色及菌株登录号四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用Excel及Word电子文档建立药物污染微生物资源库。结论:本研究在多个药物生产环节检测到种类繁杂的污染微生物。因此,建立制药企业污染微生物资源及信息库,能够为今后开展污染水平的风险评估和不良事件调查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王燕 《上海医药》2012,(23):48-50
本文通过对厂房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以防止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以及混淆。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的污染以及生长、繁殖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中药制剂质量,使制剂中不含或少含微生物,必须保证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卫生,加强原、辅料的先前处理,提高制备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技术,加大灭菌技术的应用.为此,多年来我们加强了终端灭菌技术的应用,确保了中药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5,(10):1093-1095
目的分析市售中药饮片菊花、浙贝母微生物污染的状况,并对其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法测定中药饮片菊花和浙贝母中的好氧微生物总数(TAMC)、霉菌总数(TYMC)、耐热菌数,并进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和其他相关的控制菌检查。结果菊花和浙贝母饮片的总体微生物污染程度很高;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污染比较严重,而且出现了较为异常的实验现象;而其他控制菌的污染程度较低。结论以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的要求来制定中药饮片总体微生物限度标准是不现实的;对于控制菌,宜加快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方法的研究,并优先制定该项目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而其他控制菌则可以参照中药制剂的要求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沈振  徐晓洁  任丽宏  冯丹阳  孟晓丽  丁勃 《药学研究》2022,41(9):584-587,610
目的 溯源中药颗粒剂中检出的不可接受微生物,并进行污染微生物的风险评估。方法 对产品中检出的污染菌进行鉴定,评估其危害性,通过生产环节采样培养、微生物分离鉴定、核糖体分型和亲缘关系分析等手段,溯源污染菌。结果 产品中主要污染菌为阴沟肠杆菌,与制剂总混间环境中分离到的阴沟肠杆菌高度同源,评价该菌株为中等风险不可接受菌。结论 本文建立了中药颗粒剂中污染微生物的溯源与危害程度评价方法,为同类产品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排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固体分散体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周全  张宁 《中国药房》2012,(15):1427-1429
目的:为固体分散体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固体分散体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固体分散体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后,有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或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将液体药物固体化、提高药物稳定性、掩味等作用。结论:固体分散体技术赋予了药物新的特性,使其产生多重效应。随着对固体分散体技术的长期深入研究,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将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防止中药干浸膏的固体制剂吸湿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燕  于佳 《黑龙江医药》2005,18(5):366-366
吸湿是中药固体制剂经常发生的现象,尤其是中药干浸膏的中药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等.水分对固体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往往是引发其它变化的前提条件,本文旨在探讨一些改善固体中成药吸湿的一些因素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院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情况,分析医院制剂微生物污染的可能途径及解决措施。方法:对近年来本院生产的516批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制剂微生物污染。结论:必须加强医院制剂的生产管理,提高医院制剂质量,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药现代化不但包括中药制剂现代化、生产工艺现代化,而且还包括了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化.随着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理念与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得到了应用,溶出度或释放度(以下简称溶出度)测定也逐步用于中药固体制剂的质量控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中药注册第1类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口服固体制剂应考察溶出度.虽然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与其生物利用度的关系有待于研究,但这必然会对中药固体制剂的质量与中药现代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筱瑜  黄庆德 《海峡药学》2008,20(11):61-63
通过查阅文献,对近些年中药固体制剂防吸湿方法 研究作一综述.中药提取液的分离纯化技术、中药浸膏干燥技术、制剂防吸湿辅料的研究、包衣技术、防潮包装等均可降低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17.
蔡万裕 《海峡药学》2000,12(4):98-99
传统的中药固体车间系指中药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组合设计在同一厂房平面的车间。目前中药制剂厂家基本有生产上述3种剂型,因这3种剂型大部份工序的一致性,药厂大都将其合并改造并设计于同一车间。随着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家要求制药企业加快实现企业GMP管理,因此如何将中药固体车间的设计改造与GMP紧密结合,在高效、低耗、低费用的原则上,实现车间的现代化GMP设计改造成为许多中药制药企业面临的问题,下面就本人在中药固体车间GMP设计改造中的经验,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丸剂也属中药固体制剂,但其应用越来越少,工艺也与前三者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热熔挤出技术的特点、热熔挤出技术在制备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溶出度,制备速释、缓释制剂等方面的应用与优势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应用于降低易吸湿药物的吸湿性,尤其用于中药浸膏粉的防潮,提高制剂中药物的溶出度进行了探讨,以期解决中药浸膏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吸湿、结块、发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沁怡  沈国祥 《药学研究》2021,40(5):281-288,299
随着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发展,溶出度作为固体制剂体外工艺控制的重要指标,其日益受到重视。针对中药药效成分的复杂多样性,本文依据文献对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的重要意义、溶出度测定装置、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的现状进行综述。提出用不同批次制剂的溶出曲线点的宏定性相似度Sm≥0.9和宏定量相似度70%≤Pm≤110%作为判定批间溶出曲线一致性的新标准,为中药固体制剂的溶出度研究提新的控制标准。评价中药工艺是否恒定规范以保证药效是否最优,固体制剂溶出度的一致性是先决条件。中药一致性控制中的药效物质总量控制并不难,最难的地方是中药固体溶出度的一致性控制。溶出度控制是中药固体制剂一致性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是制剂药效一致性控制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药提取物的纯化工艺直接关系到中药口服液制剂的质量,2010年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口服液的醇沉除杂法存在生产工时长、有效成分损失大等缺点。陶瓷膜分离技术不仅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同时具有生产时间短、有效成分损失小等特点,已作为一项前景十分广阔的高新技术运用到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陶瓷膜分离技术应用在中药口服液生产中可缩短生产流程、提高中药口服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已采用多种方法解决膜污染问题,以解决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