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联合检测结果对丙型肝炎确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8例ELISA法检测的血清抗-HCV阳性丙型肝炎(HC)患者,同时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其HCV-RNA含量。结果 258例抗-HCV阳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RNA阴性92例,占35.66%;17例HCV-RNA弱阳性,占6.59%;HCV-RNA阳性149例,即57.75%的HC患者存在病毒血症。结论 ELISA法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有助于丙型肝炎确诊病毒血症以及监控HCV的感染,并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125例抗-HCV和HCV-RNA定量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结果与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125例同时做抗-HCV和HCV-RNA的丙型肝炎患者检测.结果:125例丙型肝炎患者抗-HCV( )、HCV-RNA( )双阳性患者为66例,抗-HCV(-)HCV-RNA( )者1例.即62.9%的抗-HCV阳性患者存在病毒血症;5%丙型肝炎复制期患者抗-HCV为阴性.在不同的抗-HCVOD值范围内HCV-RNA 检出率也不一样.HCV-RNA检出率随抗-HCVOD值增高而增加(P<0.01).结论:1)血清抗-HCV与血清HCV-RNA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2)抗-HCV检测和HCV-RNA检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检测抗-HCV和HCV-RNA可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检出率,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孟祥俭  邬颖华 《中国药业》2011,20(21):98-100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 是根除或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该文就干扰素、利巴韦林前体药物、治疗性疫苗、蛋白酶抑制剂以及中药制剂等几类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更佳,即使是难治的基因1型也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全口服的治疗方案更方便、不良反应更少。该类药物同样适用于无法耐受干扰素或使用干扰素存在禁忌证的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分共为三类: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NS5B聚合酶抑制剂。治疗方案可分为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方案、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及两种或三种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及肝功能、HCV-RNA,探讨血清IL-2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各项参数及HCV-RNA的关系,研究IL-21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21的水平。同时检测患者HCV-RNA、肝功能等指标,并与患者的其他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且其血清IL-21水平与ALT、AST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647,P〈0.01;r=0.591,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HCV-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21与慢性丙型肝炎肝脏炎症密切相关,是反应慢性丙型肝炎炎症程度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抗-HCV阳性样本441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含量和其ALT水平。结果 441例抗-HCV阳性的血清中HCV-RNA阳性的有295例,阳性率67%,HCV-RNA阳性率随抗-HCV的S/CO值升高而升高。ALT异常的有269例,阳性率61%,ALT的含量及阳性率随HCV-RNA的含量升高而升高。结论 HCV-RNA的阳性率与抗-HCV的S/CO值存在正相关,ALT的阳性率及含量与HCV-RNA呈正相关,因此,可根据抗-HCV检测的S/CO值及ALT的含量辅助临床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Schering—Plough公司宣布其前沿研究性口服丙肝蛋白酶抑制剂boceprevir(Ⅰ)在Ⅱ期试验获肯定结果。公司相信(Ⅰ)有希望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HCV)的蛋白酶抑制剂中的首个和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苏琴  刁仁联  秦荣华 《淮海医药》2006,24(3):205-206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现状,观察FQ-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CV-RNA在诊断丙型肝炎时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运用FQ-PCR对132例临床确诊丙肝患者进行HCV-RNA检测,并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IgG,了解样本中HCV-RNA含量与抗HCV-IgG的相关性.结果132例临床确诊丙肝患者中抗HCV-IgG阳性的标本124例(占93.9%),HCV-RNA阳性的标本108例(占81.8%);其中抗HCV-IgG阳性而HCV-RNA阴性的标本24例(占19.4%),HCV-RNA阳性而抗HCV-IgG阴性的标本8例(占7.4%).结论HCV-RNA的检测对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不能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102例,其中52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50例给予苦参素胶囊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病毒含量(HCV-RNA)、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组治疗后ALT、AST、CH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LB有明显上升(P<0.05);TBiL、HCV-RNA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可长期应用于不能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围绕2011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发布的HCV感染的诊疗指南(EASL 2011),以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的针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指南(AASLD 2011),对急、慢性丙型肝炎、难治性丙型肝炎及合并其他并发症的丙型肝炎推荐治疗意见,针对基因1型HCV感染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和蛋白酶抑制剂"三联治疗"方案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指导国内临床丙型肝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和抗体,以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游离核心抗原试剂盒、HCV-AbELISA试剂盒和丙型肝炎病毒PCR检测试剂盒,对来自笔者所在医院输血前及门诊筛查的260例样本和80例丙型肝炎或疑似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CV-cAg、HCV-Ab和HCV-RNA检测。结果 260例筛查样本HCV-Ab均为阴性,HCV-cAg阳性5例,HCV-cAg阳性率1.9%;其中HCV-RNA4例。80例HCV-Ab阳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33例,HCV-cAg阳性率为41.25%;HCV-RNA47例。结论 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cAg检测试剂盒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剂,尤其对术前HCV筛查的患者联合应用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丙型肝炎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来本院住院患者输血患者1386例,对这些体检者进行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对于阳性标本进行HCV-RNA确定。结果1386例住院患者输血患者中,抗-HCV阳性37例,阴性1349例,阳性率2.67%, HCV-cAg阳性9例,阴性1377例, HCV-cAg阳性中含3例抗-HCV阳性,即如单独进行抗-HCV可筛查出37例,联合检测可筛查出43例,单独筛查有6例漏诊,漏诊率为13.9%。对9例HCV-cAg阳性病例进行HCV-RNA检测,确诊7例,符合率达77.8%。结论进行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丙型肝炎抗体联合检测可以避免丙型肝炎筛查漏诊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门冬氨酸、维他命C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服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进行治疗,与此同时还要口服利巴韦林片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血清中的HCV-RNA、抗-HCV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CV-RNA的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观察患者血清中的HCV-RNA、抗-HCV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CV-RNA的指标的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部分患者出现头痛、发热等感冒症状,但经过对症处理感冒症状消除,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α-2b干扰素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罗氏试剂在慢性丙型肝炎初治与复发后再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3例依据RGT策略治疗复发后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初次治疗均复发而再治疗无一例复发。结论 依据RGT策略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需在0周、4周、12周以及24周时运用高灵敏方法检测HCV-RNA,对疗效的判定以及防止治疗后复发可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肝抗体阳性者血清中HCV-RNA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治疗HC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对33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 33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中,22例HCV-RNA阳性,阳性率为66.67%.结论 抗-HCV和HCV-RNA的联合检测,对于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制药巨头Schering-Plough公司已宣布,计划针对其研究性口服丙肝蛋白酶抑制剂boceprevir(I)开展两项大规模Ⅲ期研究,治疗慢性感染性基因型-1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杨娟  叶英  李家斌 《安徽医药》2016,20(10):1913-1914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罗氏试剂在慢性丙型肝炎初治与复发后再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3例依据应答指导治疗(RGT)策略治疗复发后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初次治疗均复发而再治疗无1例复发。结论 依据RGT策略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在0、4、12、24周时运用高灵敏方法检测丙肝病毒-RNA定量(HCV-RNA),对疗效的判定以及防止治疗后复发可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检测对丙型肝炎(丙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8例HCV感染者、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CV-cAg、HCV-Ab、HCV-RNA检测,对3 1 5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但HCV-Ab检测阴性的高危者进行HCV-cAg检测。HCV-R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HCV-CAg和HCV-Ab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HCV感染组HCV-Ab检出阳性210例(96.3%),HCV-cAg检出阳性131例(60.1%),HCV-RNA检出阳性103例(47.2%)。HCV高危组中检出HCV-CAg阳性2例(0.6%)。对照组3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HCV-cAg、HCV-Ab、HCV-RNA三项联合检测已成为HCV感染的主要指标,可提高HCV感染"窗口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戴颖  孙杨安 《江西医药》2015,50(2):103-10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与普通干扰素(standard interferon,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骨髓抑制情况。方法将61例接受PEG-IFN或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ALT复常、HCV-RNA阴转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慢性丙肝患者治疗4、12、24、48周,PEG-IFN组HCV-RNA水平显著低于IFN组;IFN组治疗12周、24周、48周及治疗后12周、24周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4.48%、44.83%、55.17%、48.28%、37.93%,ALT复常率分别为55.17%、62.07%、65.52%、68.97%、65.52%;而PEG-IFN组HCV-RNA阴转率分别为50%、59.38%、71.88%、68.75%、62.5%,ALT复常率分别为65.63%、78.13%、84.38%、84.38%、81.25%。PEG-IFN组在ALT复常、HCV-RNA阴转率等方面疗效均明显高于IFN组。在24、48周时,PEG-IFN组WBC、Neu下降程度较IFN组明显,Plt只在24周差异较明显。按年龄分成3组后,PEG-IFN组的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IFN组。结论 PEG-IFN治疗慢性丙肝,在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方面优于IFN,但骨髓抑制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临床检验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常用检测项目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萧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15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嗜肝性慢性病毒。HCV感染后,患者的起病和临床症状极不典型,以亚临床感染为多见,容易造成漏诊。丙肝自然转阴率低,治疗效果差,病程迁延,易早期出现肝硬化、肝癌,死亡率较高,因此HCV的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用于HCV感染诊断的常用主要指标有抗-HCV、HCV-cAg、HCV-RNA、丙肝基因型。现多采用的第三代检测抗-HCVEIA试剂增加了HCV基因组Ns5区表达的蛋白作为抗原,进一步提高了试剂的敏感性,但还存在"窗口期"长、假阳性等问题。HCV核心抗原出现早,检测敏感性好,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对处于HCV感染"窗口期"的个体检测有很大价值。HCV-RNA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是EILSA技术的有力补充,常常作为HCV感染的主要确诊手段。尤其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HCV-RNA定量检测作为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丙型肝炎的基因分型在临床上主要是决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疗程和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