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钦兰 《齐鲁药事》2010,29(4):249-250
药品除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外,通常还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A、B、C三种类型。A型不良反应是指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特点是可以预测,与常规药理作用有关,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l%),但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2.
<正> 药物不良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两类:A 型和 B 型。A 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该反应为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系统和报告制度的建立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药品的不良反应(简称ADR),是指用于人体后产生的所有对病人不利的反应,一般分为A、B两型。A型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一般与剂量有关,在人群中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B型不良反应与正常的药理作用无关,常规药理学研究难以  相似文献   

4.
汤光 《中国药事》1990,4(2):103-105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应用于人体所出现的在使用目的之外的不利于病人的反应。不良反应主要由于药物本身所引起,但也还有杂质、剂型、使用方法等因素。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和内容叙述如下。 一、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 又称为A类反应,是药物常规药理作用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本类反应是认为可预期的(Predictable)。  相似文献   

5.
卢洁玲 《上海医药》1998,19(10):37-38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是指在常用量情况下,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等。按照分类,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分为A型和B型两大类。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的特点是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有关,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虽高,但死亡率低。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一般很难预测,常规的毒理学筛选  相似文献   

6.
<正> 药物不良反应可按性质或病因分类。目前常按病因分为A、B型。(1)A型反应是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预测,常和剂量有关,其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如抗血凝药所致出血,苯并二氮(艹卓)类引起的瞌睡。(2)B型反应是一种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预测,发生率低而死亡率高。如麻醉药引起的恶性高热,以及药物引起的一些免疫学反应。按国外有关文献报  相似文献   

7.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同一药物以正常剂量和正常用法应用,多数人并不产生ADR,而少数人可发生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ADR。对ADR进行检查和了解,有助于安全应用。A类反应又称为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由于A类反应是符合常规药理作用纪律,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预知,因此可称为预期的ADR。  相似文献   

8.
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二类:由于药物的正常药理作用(A型);代表一种完全异常和新的反应(B型)。 A型药物不良反应:这类反应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例如服用肾上腺素能神经阻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1.1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及监测报告范围 1.1.1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有关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怀疑而未确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不良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两类:A型和B型.  相似文献   

11.
所谓类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术语中的特定名词,指某一类药理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具有相同的一种或一类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第11、24和3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了警示,并指出该药禁用于糖尿病患者;同时还指出,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紊乱也有报告。由此引出“血糖紊乱是否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类反应”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全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分类、特点等,制定更有效的管理措施及防范对策,提升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方法选取全市2014年全年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数7003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用药途径、不良反应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中,化学药品7037例,占89.17%,中成药765例,占9.69%;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学药和生物制品按药理作用分类排名前三是:抗菌药物、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以及麻醉镇痛用药。结论对全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点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能最大限度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程度,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院26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可分为A、B、C3种类型。在临床药物治疗中,A、B型ADR较为常见。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的实施和《关于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2009)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11~2015年我院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药品风险管理提供数据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中我院2011~2015年上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利用EXECL记录上报病例患者性别、年龄、药理作用分类、ADR分类、用法用量、合并药品系统损害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严重ADR的报告共计155例,男女比例无差异,严重不良反应以50岁以上、静脉给药、抗肿瘤药较多见,绝大多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局治愈或好转.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监管及引导,注重中药注射剂质量提升和临床合理使用,可能有助于减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钱斌 《海峡药学》2012,24(4):255-256
对我院2008~2011年8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76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类型、药理作用、年龄、性别、剂型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模式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药品及其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率、严重度等因素。结果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007 7%,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051 7%,门诊发生率为0.006 7%,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A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轻度和中度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0.0%和46.8%,27.7%的药品不良反应是可预防的,71.4%的药品不良反应至少存在一种易感因素,最常见的易感因素为多种药物合并使用和多种合并症。对患者特征与药品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A型药品不良反应在老年患者的发生率较高,B型药品不良反应在中青年患者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发生情况与其他医院相似。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常见的易感因素可显著减少或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首都医药》2005,12(19):44-45
药监博士:我们谈到安全用药,不能不说药品的不良反应。明明:药品不良反应是什么呀?药监博士: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出现有害的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它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的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药监博士:是的,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  相似文献   

18.
1 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设在A 美国   B 英国C 瑞典   D 法国E 日本2 根据我国卫生部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方案中对有关药品不良反应含义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疑因药品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B 疑因药品引起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临床症状和表现C 疑因药品引起的瘙痒、畸胎或致突变反应D 麻醉药品引起的药品依赖性E 调节生理功能用药时出现的不良反应3 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求重点监测的药物种类不包括A 抗生素与磺胺药B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用药C 循环系统用药D 解热镇痛药和镇静安眠药E 肾上腺皮质激…  相似文献   

19.
许黎珊 《中国医药指南》2007,(4):F0002-F0002
<正>根据据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状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2006-2009年上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49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考察对象,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类型、药理作用、年龄、性别、剂型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β-内酰胺类累及系统-器官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反应容易发现,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的反应具有隐匿性。结论用药前了解既往过敏史,尽可能地减少联合用药,选择合理地给药方法,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是防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