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永灵  张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14-1516
目的 探讨最佳的老年患者术中容量管理模式.方法 选择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每搏变异度(SVV)组(SVV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方式相同,SVV组以SVV值指导输液,SVV> 12时加快输液,SVV< 10时减慢输液;对照组按照传统的4/2/1法则计算生理需要量,还需输手术丢失液、第三间隙丢失液等,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8~12 cm H2O.观察并记录心率(HR)、血压(BP)、术中输液量、尿量、血肌酐和尿素氮、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SW组30例患者出现术中低血压、心律失常和术后并发症分别为3例、4例和5例,均好于对照组(P>0.05);SVV组术中尿量(405±72) ml少于对照组(P<0.05),但血肌酐和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SVV组术中输液量(2250±569)ml和术后恢复情况如排气时间(66.4±8.7)h、排便时间(71.2±6.2)h、进食时间(75.1±6.7)h、住院时间(13.1±2.1)d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SVV值指导老年患者术中容量管理,有利于保证老年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 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及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灵敏的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刘晓梅  傅强  米卫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33-1935
目的 探讨人工气腹状态下每搏量变异度及脉搏灌注指数变异监测容量状态的准确性及诊断阈值.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28例,全麻后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脉搏灌注指数变异(P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人工气腹后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记录输液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以输液后△每搏量变异指数(△SVI)是否≥15%,将患者分为对容量治疗有反应组(R组)和无反应组(NR)组,绘制SVV和PVI判断扩容效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确定人工气腹下SVV和PVI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诊断阈值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SVV和PVI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1和0.939,SVV的诊断阈值为9.5%,PVI的诊断阈值为14.0%,两者的相关性较好(r=0.74,P<0.01).结论 SVV和PVI均能准确预测人工气腹下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况,二者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相似,但两者的诊断阈值较正常腹压时相比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常规补液与脉搏压变异度指导补液对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容量治疗的效应。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Ⅱ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即常规补液组( A组, n =30),目标管理补液组即PPV组( B组, n =30)。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压变异度。 A组输入液体总量=补偿性扩容量+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 B组根据PPV指导补液,目标值为10%,PPV值升高>13%提示容量不足,于15 min内经静脉输注6%HES 130/06.4200 ml,如此反复直至PPV<10%停止输注胶体,缓慢静滴晶体液。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晶体量、胶体量及尿量,记录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BP、HR、CVP、PPV),包括麻醉诱导前Tl,机械通气5 min后T2,打开腹腔时T3,手术结束时T4。于麻醉诱导后即刻和术毕时进行动脉、静脉血气分析,计算氧供指数( DO2 I)、氧耗指数( VO2 I)和氧摄取率( ERO2)。结果与A组相比,B组总输液量、晶体量减少、胶体量增加、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4时刻,与A组相比,B组的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3、T4时刻,与A组相比,B组CVP、P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结束,与A组相比,B组DO2 I、VO2 I和ERO2均升高,而L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以PPV为目标导向的容量管理能优化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保证微循环灌注,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效果优于经典液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何菁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226-228
目的综述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作一综述。结果腹腔镜手术依靠CO2气腹行荷电操作,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内脏干扰少等优点,但对患者各脏器生理机能、免疫产生不良影响及可能引起术后肿瘤种植、转移、复发等。结论气腹对机体影响复杂,应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行悬吊式与气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淋巴细胞免疫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2月生殖健康科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75例,随机分成两组,手术时间均〈90min。气腹组40例,于静脉全麻下行CO2气体腹腔镜手术;悬吊组35例,于静脉全麻下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采用EPICSELITE/ESP流式细胞仪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次日和4d晨7时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浓度。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腹组,术后第l天CD3、CD4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于术后第4天CD3、CD4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CD8和CD4/CD8于手术后1d有轻度的下降变化(P〈0.05),但于术后4d已恢复正常。悬吊组于术后第1天,CD3、CD4、CD8与术前相比均有轻度的下降(P〈0.05),而于术后第4天所有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水平,而CD4/CD8于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手术组间比较发现,气腹组患者在术后1d的CD3、CD4、CD8、CD4/CD8均显著低于悬吊组,术后4d在气腹组的CD3仍低于悬吊组,其余的指标无明显显著性差异。结论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免除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保护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机体抵御各种因素的侵袭,进一步显示了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二氧化碳气腹对颈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eak)预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诊断阈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1年2—11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90例,完全随机分成非二氧化碳气腹组和二氧化碳气腹组,每组45例。非二氧化碳气腹组患者在气管插管5 min后(T1),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6 ml/kg,输注时间20 min。二氧化碳气腹组患者在建立二氧化碳气腹5 min后(t1)进行相同方案补液试验。补液试验后,每搏量指数(SVI)增加≥15%为液体反应阳性组(R组),反之为阴性组(NR组)。在T1、t1及2组补液试验后5 min(T2、t2)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MAP)、SVI、ΔVpeak。结果 非二氧化碳气腹组和二氧化碳气腹组中R组MAP、SVI在T2/t2时点均高于T1/t1时点[非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二氧化碳(CO2)气腹对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已引起充分重视。但二氧化碳气腹对胃肠粘膜局部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报道较少,研究结果不一致。本文观察全麻LC下CO2气腹对胃粘膜pH值(pHi)的影响,并与开腹胆囊切除中pHi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指标(SVV)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失血性休克插管全麻手术患者30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成两组,即常规监测组与SVV组,每组各15例。常规监测组根据生命体征、尿量、血常规、中心静脉压(CVP)等监测结果来调节输液输血的剂量和速度;SVV组根据目标导向SVV的目标值(10±2)%和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等监测指标来确定输液输血的剂量和速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于液体复苏治疗的满意度、复苏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复苏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VV组患者对于复苏治疗的满意度为93.33%,常规监测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0.00%,SVV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SVV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V组患者的复苏液体量、复苏达标时间以及液体平衡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VV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常规监测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结论采用SVV指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进行指导,表现出准确有效的优点,有效避免了患者组织水肿与低灌注状态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CO2气腹对眼压及脑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过程中CO2气腹对患者眼压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妇科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前无眼科及其他合并症。观察22例病人术中不同阶段:诱导前、气管插管前1min、气管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气腹前5min、气腹后5min、气腹前10min、放气后5min、放气后10min的眼压及脑血氧饱和度等参数变化。结果:眼压在气腹开始后10min达到峰值,关气腹放气后10min开始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气腹前;脑血氧饱和度在给氧后逐渐上升,但在气腹后5min即达到最低值。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体位和CO2气腹会导致眼压升高;在CO2气腹早期,可能发生短暂的脑脱氧合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病患者50例,根据术中CO2气腹压力分为低气腹压组和高气腹压组各25例,观察CO2气腹不同阶段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CO2气腹建立时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建立30min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部分病例心电图发生变化;气腹消退后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CO2气腹可引起一过性心率、血压、心电图改变,但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全麻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静脉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高气腹压力组(HP组,压力14~16 mmHg,n=30);低气腹压力组(LP组,压力8~12 mmHg,n=30)。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腹后5 min(T1)、头低臀高位(Trendelen-burg,简称T位)5 min(T2)、T位30 min(T3)、平卧位(T4)和术毕放气后5 min(T5)各时点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及IOP。结果与T1比,两组患者T2~5时PETCO2和IOP均增高(P〈0.05);T2~5时与LP组比较,HP组PETCO2和IOP显著增高(P〈0.05)。结论全麻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采用高气腹压力有可能增高眼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和机械通气气道峰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30例,年龄20~47岁,体质量46~74kg,ASA I~Ⅱ级。常规静脉快速麻醉诱导行气管内插管,持续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罗库溴铵维持麻醉。使用自动气腹机以1~2L/min的速度向腹腔内注入CO2,维持气腹压在2kPa以下。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以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评价左心室泵血功能;以速度指数、加速指数、左心室射血时间、预射血期、收缩时间比率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以胸腔液体水平、外周血管阻力评价前后负荷),Drager麻醉机进行呼吸参数监测。分别记录气腹前5min(T0)、气腹后5min(T1)、气腹后10min(T2)、腹后20min(T3)、气腹后30min(T4)、停气腹后5min(T5)的血压、心率、左心室功能、前后负荷变化和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建立气腹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T2时达到高峰,放气腹后恢复(P<0.01);心排量持续升高,放气腹后5min(T5)与T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每博量在建立气腹前、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明显变化,但在放气腹后5min(T5)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度指数建立气腹后下降,T2时达到最低,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预射血时间在建立气腹后持续升高,放气腹后依然比T0时间高,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左心做功建立气腹后未见明显变化规律,放气腹后与T0比较升高(P<0.05);胸腔液体水平在建立气腹前后无明显变化。外周血管阻力建立气腹后持续升高,放气腹后5min(T5)与T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建立气腹后机械通气气道峰压升高,T2时达到高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放气腹后恢复。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建立后气道压明显升高;气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随气腹压力的增加明显改变。提示对气腹所致肺功能及循环功能的不良影响应严密监护。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机体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二氧化碳( CO2)气腹可明显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高原地区机体长期受缺氧的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为探索亚高原环境中CO2气腹对麻醉中呼吸和循环的影响,笔者观察4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宋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45-146
目的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分析CO2气腹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80例,无心肺功能异常。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分别记录入室(t0)、诱导插管后(t1)、气腹后(t2)、体位改变(t3)、气腹后30min(t4)、气腹消除后10min(t5)时的ST段、血压脉搏及PETCO2的波动。结果 t1、t2与t3的HR较入室时显著加快,t4、t5的心率测得值基本接近入室时水平。根据术中ECG监测显示,t1、t2与t3的ST段值与入室相比均显著下降,t4、t5的测得值接近入室时水平。麻醉及全手术全过程SBP、DBP波动微小,与麻醉前差异无显着性。t2、t3及t4的PETCO2与t0相比有明显增高,气腹消除后10min渐降至基础值。结论 LC手术时应注意体位改变及应用静脉药物带来的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气腹前后30min内应严密监测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此时应提供良好的氧供,密切观察心电图ST段的变化,这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气腹后对内皮素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即Ⅰ组(异氟醚组)、Ⅱ组(依托咪酯乳剂组)、Ⅲ组(丙泊酚组),分别于麻醉前、气腹即刻、气腹后30min及气腹后60min观察血浆内皮素变化。结果血浆内皮素(ET):Ⅰ组T1与T2比较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T1、T4差异非常显著(P〈0.01)。Ⅱ组在T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T3、T4差异非常显著(P〈0.01)。Ⅲ组在T2、T3、T4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组内比较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静脉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气腹后内皮素的影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例,分别在CO2气腹前后进行氧耗量(VO2)、CO2排出量(VCO2)测定,同时持续监测潮气量(VT)、气道压(Paw)、第一秒呼出率(FEV 1)、动态顺应性(Cdyn)、呼气末CO2压力(PETCO2)以及阻力容量环。结果CO2气腹前、后,VO2没有明显变化,VCO2、PawF、EV 1均明显升高(P<0.01),Cdyn明显降低(P<0.01),气腹前气道压力上升较快,P-V环呈陡直的扁圆形,图形接近纵轴。随着CO2气腹压力的上升,P-V环呈扁平状椭圆形,且图形接近横轴。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严密监测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气的变化,随时调节呼吸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