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西替利嗪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西替利嗪治疗哮喘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卵蛋白致敏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左西替利嗪高剂量组、左西替利嗪低剂量组,各组连续治疗与激发7d后取材。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肺组织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及病理学观察等。结果:哮喘组IL-4、IL-5、TNF-α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IL-5、TNF-α水平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0.01);左西替利嗪高、低剂量组IL-4、IL-5、TNF-α均较哮喘组减少(P<0.05或P<0.01)。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肺组织Eos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较哮喘组显著减少(P<0.01);左西替利嗪高、低剂量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与哮喘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而其肺组织Eos计数与哮喘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哮喘组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有大量Eos浸润等改变,地塞米松组及左西替利嗪高、低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均不同程度的轻于哮喘组。结论:左西替利嗪能显著降低哮喘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因此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哮喘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安鸿志  于卫江  李杰  张斌  田锋奇 《中国药房》2008,19(35):2767-2769
目的:寻找顺铂药动学参数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方法:16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使用顺铂不同剂量联合长春瑞滨方案治疗,动态采集患者0~96h血样本,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顺铂的血药浓度。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分级标准评价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采用统计学方法和药动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疗效方面,CR+PR组和SD+PD组的AU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恶心呕吐方面,0~Ⅱ度组和Ⅲ~Ⅳ度组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骨髓抑制方面,WBC减少组和WBC未减少组的V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UC值、Vc值分别与疗效、白细胞减少症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盐酸西替利嗪巴布膏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口服给药的药动学进行比较,考察生物利用度。方法选用SD大鼠,分为巴布膏剂组和口服给药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并剥取剩余的西替利嗪巴布膏剂,测定剩余药量。结果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组的T_(max)为2.35 h,C_(max)为2.68μg/mL,AUC为21.01μg·h/mL,MRT为23.26 h;西替利嗪口服组的T_(max)为1.11 h,C_(max)为11.65μg/mL,AUC为35.62μg·h/mL,MRT为12.13 h。扣除巴布膏剂中的剩余药量,按照实际进入皮肤的剂量计算得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相当于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为30.81%;不扣除巴布膏剂中的剩余药量,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相当于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4.75%。结论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的血药浓度平稳而持久,具有缓释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罗红霉素对兔体内稳态时氨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6只新西兰白兔灌服罗红霉素前后对氨茶碱稳态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二期 :Ⅰ期为d 1~ 4单独灌服氨茶碱至稳态 ;Ⅱ期为d 5~ 10合用罗红霉素与氨茶碱 ,血药浓度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 各期测得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参数 ,与Ⅰ期比较 ,Ⅱ期的AUC、CL/Fs、Ka、Ke、T1/ 2 (ka) 、Tmax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而Cmax、V/Fc、T1/ 2 (ke) 在两期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长期合用罗红霉素和氨茶碱 ,罗红霉素能延缓氨茶碱在兔体内稳态时的吸收和消除 ,提示合并用药时应对氨茶碱进行临床给药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总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 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玉屏风散加味方联合左西替利嗪,对照组用左西替利嗪,观察两组的疗效,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IgE、ESP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2%和8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ES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好,复发率低,玉屏风加味能降低患者血清IgE和ES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用左西替利嗪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56例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1.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在正常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229nm,测定口服单剂量5mg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或口服液后人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口服液的Cmax分别为(230.42±35.67)ng/mL、(250.46±41.07)ng/mL,Tmax分别为(1.32±0.44)h和(0.90±0.33)h,AUC(0~T)分别为(3504.67±510.37)ng.h.mL-1和(3306.47±672.32)n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06%±13.99%。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口服液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风颗粒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给予芪风颗粒10g,每日2次,左西替利嗪5mg,每日1次;对照组(38例)单纯口服左西替利嗪5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并随访3个月,计算复发率。结果:芪风颗粒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率达到88.37%,明显高于单用左西替利嗪组(P<0.01),停药3个月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左西替利嗪组(P<0.005)。结论:使用芪风颗粒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盐酸西替利嗪两种制剂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比较的研究。方法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盐酸羟嗪为内标,测定了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口眼盐酸西替利嗪胶囊和盐酸西替利嗪片后不同时刻血浆中西替利嗪的浓度,绘制了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求出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905.7±185.9)和(777.1±105.8)ng/mL,Tmax分别为(0.79±0.26)和(0.90土0.45)h,t1/2分别为(7.59±1.29)和(7.73±1.46)h,AUC0→∞分别为(6774.8±1059.1)和(6603.2±1257.6)ng·h/mL.以AUC0→∞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104.0±14.4)%.采用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法进行两种制剂生物利用度判断。结论两种制剂生物利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认为两者在人体内生物作用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14例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1次/d,治疗组另给予甘利欣胶囊口服150 mg,3次/d;两组均连用4周后评价疗效,停药2、4周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2.9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27.78%)高于治疗组(6.67%)。结论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西替利嗪,复发率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固表祛风除湿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固表祛风除湿汤,同时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观察比较两组用药1个月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54/60)]高于对照组[71.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表祛风除湿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LCZ)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合理选用抗组胺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随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58例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Z组、地氯雷他定(DLT)组和安慰剂(PLB)组各86例。三组患儿分别口服LCZ溶液0.250 mg/kg、DLT糖浆0.125 mg/kg和5%葡萄糖溶液0郾500 mL/kg,每晚1次,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白三烯调节剂、呼吸支持和抗感染等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时记录三组患儿变应性鼻炎表现、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并进行临床评分,比较静脉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和血清总IgE(TIgE)水平、呼气峰流速/预计值(PEF/PDV)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血气分析结果等,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CZ组、DLT组和PLB组患儿各失访7例、5例和8例,纳入研究试验者LCZ组79例、DLT组81例、PLB组78例。入院时三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第1天时临床评分均下降,PEF/PDV和FEV1/FVC改善,血气分析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临床评分、EOS计数、TIgE水平、PEF/PDV、FEV1/FVC、血气分析结果等三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较少,且LCZ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D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Z溶液和DLT糖浆治疗过敏反应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病情,LCZ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DLT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除湿胃苓汤加减合联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脾虚型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110例脾虚型慢性荨麻疹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的80.00%,复发率5.45%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的症状评分分别为(5.40±1.30)、(2.50±1.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20±1.50)、(4.10±1.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5.40±3.50)分低于对照组的(10.20±4.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脾虚型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疾病复发风险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4种市售盐酸西替利嗪片剂的溶出度,考察产品质量。方法采用转篮法测定溶出度,用威布尔(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溶出曲线,并对溶出参数m、T50、Td、T8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4种市售盐酸西替利嗪片剂的溶出参数m、T50、Td无显著性差异(P>0.05),T80A厂与C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种市售盐酸西替利嗪片剂的溶出度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仅有极少不良反应出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对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双氯芬酸钠贴剂绝对生物利用度和局部组织药物浓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兔经皮给予双氯芬酸钠贴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和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单剂量给予静脉给药和贴剂,采用反相HPLC测定血浆和局部组织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结果: 兔表皮给予双氯芬酸钠贴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22.63(μg·h·ml-1),t1/2Ka0.82 h, t1/2Ke8.51 h, tmax2.53 h, Cmax1.64(μg·ml-1), CL0.91(L·h-1), Ka1.15(h-1), Ke0.12(h-1);静脉给药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 43.85(μg·h·ml-1),t1/2Ke0.60 h, Cmax51.17(μg·ml-1),CL0.47(L·h-1), Ke1.16(h-1).求算得双氯芬酸钠贴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1.6%,对两种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双单侧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对给予贴剂的兔皮肤、肌肉、血浆3组之间进行LSD检验,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肤中的药物浓度是血浆的36.5倍.结论: 双氯芬酸钠贴剂的Cmax、AUC低于静脉给药,但具有达峰时间长和在体内时间长的特点,具有长效作用.贴剂的血药浓度较低,而局部血药浓度高,避免了双氯芬酸钠所形成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方志仙 《海峡药学》2012,24(6):79-80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8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4),治疗组给予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舒利迭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8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洛地平对兔体内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春  孙军  董玉波 《医药导报》2003,22(9):602-603
目的:观察新西兰白兔灌服非洛地平前后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改变.方法:实验分为两期,Ⅰ期:6只兔单独灌服氨茶碱,连续给药4 d后定时采血;Ⅱ期:合用非洛地平与氨茶碱7 d,每次给药量氨茶碱30 mg&#8226;kg 1,非洛地平1 mg&#8226;kg 1.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对两期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Ⅰ期比较,Ⅱ期的消除半衰期(t1/2β)、消除速率常数(Ke)、表观分布容积(V&#8226;C/F)差异有极显著性或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AUC、Cmax、tmax、Ka、t1/2α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合用非洛地平和氨茶碱,非洛地平能延缓茶碱在兔体内的消除,但需要密切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左旋西替利嗪浓度,用于左旋西替利嗪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左旋西替利嗪胶囊后,分别于0,0.25,0.5,0.75,1.0,1.5,2.5,4,8,12,24,36,48 h抽取肘部静脉血各4~5 mL,用HPLC法检测血浆中左旋西替利嗪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HPLC条件是以Nucleodur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分离柱,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胺(4654,v/v),非那吡啶为内标,UV检测波长为254 nm和410 nm.结果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Cmax,tmax,Vd,AUC0-48,AUC0-∞分别为(1.4±0.9)h,(8.4±2.4)h,(0.35±0.11)mg·L-1,(1.18±0.27)h,(0.41±0.06)L·kg-1,(3.6±0.8)mg·h·L-1,(4.1±0.9)mg·h·L-1.血浆中左旋西替利嗪在0.013~0.80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高中低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80.78%~92.08%,日内RSD和日间RSD均小于15%.结论左旋西替利嗪在正常人体内的分布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晶晶 《安徽医药》2022,26(6):1214-1217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取就诊于商丘市中医院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的 98例老年皮肤瘙痒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疗法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治疗 20 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胞介素 -2(IL-2)、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皮肤瘙痒时间、发生频率、程度评分、治疗总满意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89.80%)高于对照组( 73.47%)(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对照组[(21.37±3.81)分比( 43.12±7.31)分]、观察组[(15.13±4.36)分比( 44.07±6.74)分]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 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 IL-1β、IL-2及 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 IL-1β[(36.27±1.34)μg/L、(21.46±1.23)μg/L比( 45.59±1.78)μg/L、(46.21±1.58)μg/L]、 IL-2[(19.21±2.89g/L)μ,(12.57±2.13)μg/L比( 23.64±3.46)μg/L、(24.11±3.24)μg/L]、 TNF-α水平[(13.42±2.16)μg/L、(8.20±2.11)μg/L比(15.67±2.10)μg/ L、(15.34±2.04)μg/L]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趋势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皮肤瘙痒时间、发生频率、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瘙痒时间、发生频率、程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趋势更明显( 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皮肤瘙痒效果显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瘙痒症状,值得临床医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