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监测用于预测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11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于给药前(基础),以及给药3~5 d后再次给药2~4 h(峰值)和下次给药前(谷值)进行凝血指标监测,记录这三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进行3个月随访并记录出血事件。结果 39例患者发生出血为出血组,79例患者为未出血组,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比例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 <0.05)。其余项目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在出血事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最高(38%)。出血组PT谷值、PT峰值和APTT峰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峰值是预测出血的最佳指标,临界值为18.15 s(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684)。结论 临床使用利伐沙班应关注消化道出血。在监测利伐沙班出血风险方面,PT峰值是最敏感的预测指标,当PT峰值≥18.15 s时,提示有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不同双重抗栓方案用于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94例于2019年11月~2021年3月心内科实施PCI治疗的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华法林+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术后予以利伐沙班+替格瑞洛治疗,对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比较。结果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10.64%)与对照组(14.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发生率观察组(4.26%)与对照组(17.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38%)与对照组(2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分别联合替格瑞洛对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联合替格瑞洛可降低出血风险,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更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极高,且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预防和治疗主要针对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溶栓等三个环节。抗血栓治疗方法的选择强调个体化原则。利伐沙班作为直接Ⅹa 因子抑制剂,不需要抗凝血酶Ⅲ 就能发挥其抗凝活性,且对凝血酶原复合物中的Ⅹa 因子无效,可作为传统抗凝剂的替代抗凝药。本文就利伐沙班治疗症状性静脉血栓疾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心血管系统血栓形成等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新型抗凝药物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永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4):361-367
抗凝药物在防治血栓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传统的抗凝药物如肝素需胃肠道外给药,院外使用不便。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治疗安全窗窄,需经常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也给患者使用带来不便。新型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是直接Xa因子抑制剂,具有使用方便、无需监测的优点。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在防治血栓事件中安全、有效。本文就利伐沙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调脂效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20 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调脂作用更加显著,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218例高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并发肺栓塞)患者,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根据日剂量分为10 mg组、15 mg组及20 mg组,抗凝治疗周期至少3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基线资料、静脉通畅情况及出血事件。结果 3组患者年龄及血栓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mg组年龄≥75岁的患者占比更高且患者多为周围型血栓(P<0.01),经过6个月的随访,10 mg组、15 mg组及20 mg组患者的静脉总通畅率分别为87.64%、91.52%及9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0 mg组静脉不通畅的患者呈现增加的趋势;随访期间10 mg组、15 mg组及20 mg组分别有3例、5例和11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mg组和20 mg组各有1例大出血事件,10 mg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20 mg组。结论 利伐沙班15 mg同样适用于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能否使用利伐沙班10 mg仍需大样本...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25例)和华法林组(n=21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华法林,治疗6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呼吸速率、心率、PaO2、D-二聚体、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内皮素-1(ET-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pGF1a)和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患者呼吸速率、心率、D-二聚体、PC、PS、ET-1、t-PA、TXB2均明显降低,PaO2、6-k-pGF1a和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患者的呼吸速率、心率、PaO2、D-二聚体、PC、PS、ET-1、ET-1、t-PA、TXB2、6-k-pGF1a和NO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9,P=0.686)。而利伐沙班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78,P=0.015)。结论 利伐沙班可明显改善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指标,对急性肺栓塞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用方便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利伐沙班引起血小板增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16岁男性患者,因胸腰椎骨折行手术,术后给予利伐沙班10 mg/d口服。服用前PLT 230×109/L,服用8 d后PLT升至713×109/L。停用利伐沙班,改为那曲肝素钙4 100 IU,1次/12 h皮下注射。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换药后19 d PLT降至284×109/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予以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TG(甘油三酯)、TC(血清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高剂量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比低剂量给药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