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使用左氧氟沙星住院病历120份,对左氧氟沙星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应用广泛,治疗用药占70.83%,预防用药占29.17%,分别存在预防用药不规范、用量偏大、联用比例偏高、用药时间长等现象。结论我院左氧氟沙星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在我院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使用左氧氟沙星门诊处方224张、住院病历120份,对左氧氟沙星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应用广泛,治疗用药占85.17%,预防用药占14.83%,分别存在预防用药不规范、用量偏大、联用比例偏高、用药时间长等现象。结论:我院左氧氟沙星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外科系统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24060I类切口手术病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0份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8%,所用品种集中在阿洛西林钠、呋布西林钠、头孢唑啉钠、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安、头孢呋辛等;存在用药指证不强、手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疗程长、品种选择欠妥、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医院应进一步规范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三级口腔医院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相关知识与行为的现状,为制定管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医院实际,设计合理用药调查问卷,专业不同、调研侧重点不同,对该院病区医师、护士及药师等医务人员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92%(90/98).药师得分最高,医师略高于护士.多数医务人员能经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探索其发生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上报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42例,整理不良反应所涉及到的患者年龄,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类型、发生时间及其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消化系统较常见;中年和老年患者较青年患者更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而老年较中年和青年患者易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其正常用药剂量下也可能导致相当数量的不良反应;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在首次输注过程中发生较少,而皮肤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于首次用药过程中则相对较多.结论 观察、总结及掌握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市部分医疗机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试)的执行现状,为规范皮试的执行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10家某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院,发放调查问卷180份,了解各医疗机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的执行情况。结果口服剂型是否需皮试、皮试液的配制流程等方面在不同医院、科室和护士间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的皮试相关问题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7.
陶雪梅 《海峡药学》2014,26(2):131-133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使用左氧氟沙星住院病历168份,对左氧氟沙星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应用广泛,治疗用药占98.21%,手术预防用药占1.79%,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样本送检率85.71%.大多数使用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如未按药敏结果选择、未按老年特点选择、用量偏大、联合用药比例偏高、用药疗程长等现象.结论 我院左氧氟沙星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550份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病例资料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每天用药剂量、每天给药次数、是否联合用药情况,并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50例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病例中,共有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应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最高,所占比例为46%;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消化系统、皮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年龄、每天用药剂量、每天给药次数、联合用药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给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年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用药剂量、给药次数、联合用药率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往往发生于老年人群,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用药剂量、给药次数以及联合用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门诊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新文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85-3086
目的了解某医院结核病(TB)门诊患者用药现状和特点,分析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对结核病门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统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用药频度始终位居前四位;二线抗结核药物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用药频度也较高;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某医院结核病门诊总体上用药合理;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结核病时要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北京市8家医疗单位使用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ADR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并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统一表格填写调查内容,按统一标准进行统一数据处理。结果①ADR的发生率氧氟沙星为8.4%,左氧氟沙星为3.2%,均以轻中度为主,消化道反应及皮肤反应多见。②总的用药合理性为基本合理>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用药比例氧氟沙星组为21.5%,左氧氟沙星组为20.3%。③用于手术预防和治疗感染,在同等疗效下左氧氟沙星组的成本高于氧氟沙星组;预防用药不合理所致的抗菌药物的费用增加是显著的。结论:①本项研究中,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ADR的发生率与国内外基本一致。左氧氟沙星组ADR的发生率小于氧氟沙星组,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②本项研究中,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使用基本合理;手术预防用药和老年人群中不合理用药比例较高。③由于不合理用药等因素影响,使左氧氟沙星组的成本高于氧氟沙星组,存在明显的经济学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51家医院2000年~2002年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了解2000年~2002年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西南4省市医院中的应用情况 ,评估其现状和趋势。方法 :对西南4省市51家医院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年~2002年共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13个品种 ;2000年、2001年、2002年的用药金额分别为7391、9342、13242万元 ,年平均增长34.08% ,用药金额上升主要是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的用量增加所致 ;DDDs2001年、2002年比2000年平均减少17.58 %、19.38 % ,主要是诺氟沙星的用量显著减少所致 ,但每年日平均用药金额无明显差异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滴眼液、滴鼻液用量较大。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西南地区是一类应用普遍的抗菌药物 ,一些较新的品种如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用量正逐年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药物利用评价(drug use evaluation,DUE)的赋权逼近理想值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进行左氧氟沙星的预防用药评价。方法:结合DUE建立评价标准,运用基于属性的层次模型(attribute hierarchical mode,AHM)赋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运用TOPSIS进行数据处理以评价各医嘱与完全合理医嘱的距离,计算合理医嘱的比例,以评价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性。结果:64份医嘱中完全合理的医嘱占66%(C_i=1,42份),基本合理医嘱占23%(0.8>C_i>0.6,15份),不合理医嘱占11%(C_i<0.6,7份)。结论:运用基于DUE的加权AHM的TOPSIS法对左氧氟沙星预防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在左氧氟沙星的预防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评价标准,并评估我院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的可行性及其益处。方法:基于循证原则和文献方法,针对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的适用条件及转换时机等主要指标建立评价标准。依据评价标准,回顾性分析2015年我院100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左氧氟沙星是否可序贯给药进行评价。结果:100份病历中有一半是可以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的。若及时序贯给药,平均可以省下(511.70±217.32)元。结论:我院应推广抗菌药物序贯治疗策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静脉输液,优化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安全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新秀 《中国药业》2004,13(10):77-78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通过检索2000-2002年中国医院知识库的文献,对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疗程、给药方式、年龄、性别、合并用药、过敏史等因素相关,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县域医院急诊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现状,旨在提升县域医院护士队伍整体应急能力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选取浙江苍南县区域内三所医院(苍南县人民医院、苍南县中医院、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87名,通过微信统一发放“急诊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急诊护士突发事件应对现状”调查问卷,填写后微信提交回收。结果 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87份,有效回收率100%。“急诊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调查结果显示,专业知识维度(总分5分)平均(3.0±0.1)分;专业急救技术维度(总分16分)平均(9.3±2.4)分;团队合作能力维度(总分2分)平均(0.9±0.3)分;应急流程维度(总分10分)平均(6.3±1.3)分;问卷总分(33分)平均(21.3±3.8)分。“急诊护士突发事件应对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士在对突发事件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和应急能力掌握方面整体情况较好。结论 高年资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县域医院仍处于中坚力量,但多数护士在专业急救技术和应急流程方面有所欠缺,医院需结合发展状况及救援职责,落实对急诊护士突发事件的专业培训及应急演练,持续提升急诊...  相似文献   

16.
张蕾  史天陆  孙言才  苏汉中  姜玲 《安徽医药》2013,17(6):1051-1053
目的探索制订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和卫生部有关规定等,建立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然后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住院患者出院病历120例,进行评价,发现存在问题。结果建立的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包括适应证、联合用药、管理指标、用法、用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临床疗效及疗效监测措施等内容。通过回顾性应用评价标准,发现某院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做得较好的方面有:联合用药、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给药途径、处方医师权限管理均符合标准;但存在用药疗程不足或偏长现象、不符合适应证标准比例占29.17%、14.17%、存在药物配伍禁忌、滴注时间在病例中无记录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建立的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在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方面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能够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南地区2000年~2001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2000年~2001年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西南4省市医院中的用药情况,评估其现状和趋势。方法:对西南4省市共51家医院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年~2001年西南4省市51家医院共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10个品种;2000年与2001年的用药金额分别为74 208 227元和93 660 193元,年度增长26.21%,用药金额上升主要是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依诺沙星的用量增加所致;2001年较2000年的DDDs减少17.58%,但平均DDD金额分别为21.54元和21.52元,无明显差异;两年中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滴眼液和滴鼻液用量较大。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西南地区是一类应用普遍的抗菌药物。一些较新的氟喹诺酮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用量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合理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发生的100例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在51~75岁年龄段;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主要为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唑肟钠;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恶心和瘙痒。结论抗生素如果使用不当,会出现不良反应,应减少静脉输注,合理规范用药,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状况,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安全应用左氧氟沙星的病例进行统计、归纳、分析、总结。结果左氧氟沙星的安全应用与患者年龄、用药途径、给药速度、有无过敏史、是否联合用药等诸多因素有关。结论临床医生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应该根据患者药代谢动力学特点合理用药,以提高左氧氟沙星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广东地区医院的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广东地区有代表性的43家医院2001-2003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与结论 2002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金额比2001年稍微下降, 2003年比2002年增长13. 49%。用药金额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约占总金额的三分之一。DDDs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日均费用居前四位的分别是依诺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莫西沙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