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肾间质纤维化单味中药(有效成份)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近年来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份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作一综述。认为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今后应重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中药药理及中药化学等学科的运用 ,大力开展动物实验及临床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2.
胡新民  卢玲 《新中医》2006,38(5):12-13
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者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已发现许多中药(包括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使其凋亡等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从而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这将为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开辟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研究,从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中药复方研究几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抗肾纤维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显示了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进行性加重,这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总结了单味中药及复方在抗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作用及机理.  相似文献   

5.
中药抗肾纤维化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随着对肾纤维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尤其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针对胶原及其细胞外基质 ( Extracelluar matrix,ECM)代谢的不同环节 ,确立了多种抗肾间质纤维化途径。抗 TGF-β抗体、Prifenidon( PFD)、ACEI等抗肾纤维化西药的研究和应用 ,使抗肾纤维化研究得到了较大发展 [1] 。尽管上述药物从不同环节 ,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肾纤维化作用 ,但其效果并不理想 ,且目前多限于动物实验阶段的治疗。然而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物、中药复方的应用研究表明 ,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肾纤维化应用前景。为此 ,笔者就中药抗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的总结、分析可以看出,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在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的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近年来有关单味中药、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在抗肾间质纤维化(RIF)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体现了中医药在抗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优势,且有望从中医药中研发出具有抗肾纤维化的新型、特效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活血化瘀方药防治肾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复方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够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肾衰竭进程。结论:活血化瘀方药能防治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显示,肾间质纤维化在肾脏疾病转归中起着主导作用,其病变程度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寻求其早期可逆因子或防治措施对肾脏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寻找针对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的药物,将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尿毒症发生的有效措施。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者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物以及中药复方制剂有抗肾问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的研究逐渐兴起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从治法、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研究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体现了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的优势。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1.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有效单体成分之一,具有多种功效。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大黄素具有抗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集聚,抗肾间质纤维化,抗炎及免疫抑制等多种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肾脏细胞、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等多方面发挥效能而实现的。最新的分子细胞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细胞及细胞因子展开,目前已发现大黄素可通过作用于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小板反应蛋白-1等发挥其抗增殖、抗纤维化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肾脏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补肾活血法组方中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勉之  段惠军  张大宁 《中草药》2004,35(3):302-304
目的 探讨依据补肾活血法组方中药对进展性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高、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观察肾间质病变的程度及角蛋白 (CK)、波形蛋白(Vim )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在肾间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肾间质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 (P<0 .0 1) ;Vim、α- SMA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少于模型组 ,CK表达明显多于模型组 (P<0 .0 1)。结论 补肾活血法组方中药使肌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减少 ,上皮细胞的表达增强 ,说明其抑制并逆转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阻止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纤维化类疾病严重影响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目前纤维化类疾病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热点和重点。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抗纤维化研究中占日益重要的位置。中药成分复杂,因此通常其防治过程涉及多种机制且干预不同纤维化的形成。该文主要从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在防治纤维化过程中对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间质方面的影响进行总结。认为中药在防治纤维化中具有较好的疗效,相信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探索、筛选理想的抗纤维化药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综述近年来中药治疗哮喘气道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可通过适应性免疫调节、抑制抗原呈递、固有免疫调节、抑制氧化应激、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NLRP3炎症小体形成、抑制炎症反应通路等,实现治疗哮喘的抗炎效应。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高效液相色谱、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显示有效成分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中药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各种肾脏病变不论何种始发因素,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阶段后都有共同的唯一的病理改变,即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肾纤维化是导致肾功能丧失的最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1]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肾纤维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抗肾纤维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治疗效果尚不理想.而随着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研究的深入,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提取物、中药复方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现将近几年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肺纤维化作用,其中益气活血类中药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本文就益气活血中药及其有效化学成分治疗肺纤维化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找到中药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典型特征,肾间质纤维化最突出的特点是肾间质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是肾纤维化发展的重要介体,Smad蛋白是TGF-β1信号的关键下游介质。目前中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中,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TGF-β1/Smad通路。本研究就中药干预TGF-β1/Smad通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黄素对狼疮性肾炎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素对狼疮性肾炎(LN)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LN患者肾活检组织体外培养分离出成纤维细胞,分别用^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温度的大黄素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c-myc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大黄素能明显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并通过促使c-myc蛋白高水平表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大黄素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生殖和促其凋亡的作用,从而达到减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立艳  李继玉 《陕西中医》2003,24(10):953-954,960
肾间质纤维化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 ,主要病理特征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如 、 、 、 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蛋白的过度积聚。近年来中医药在肾间质纤维化防治方面亦开展了探索性的相关研究 ,并取得初步成果 ,现将此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单味中药研究  1 补益药  1 .1 黄芪 :牟氏[1 ] 将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中 ,于 2 4 h后用 RT-PCR方法检测 HGFm RNA的转录水平 ,继而用不同浓度的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刺激细胞来观…  相似文献   

20.
补益类中药在抗肾纤维化治疗中应用广泛,对其研究也已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文章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从补益类中药或其有效成分提取物以及其配伍的复方等在抗肾纤维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显示了补益类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的药理优势以及良好的抗肾纤维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