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路颈椎椎板扩大成形术是颈椎病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其中又以单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治疗势必会破坏颈椎的稳定性,为在解除颈椎压迫的同时尽量保证颈椎的稳定性和减压的彻底性,我们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采用后路单开门式椎板成形、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器械的进一步改进,目前对颈椎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内固定技术。颈椎内固定技术主要包括前路、后路等多种入路,而颈椎前路内固定主要包括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和前路界面固定等,后路内固定主要包括钢板螺钉固定、Luque棒或环内固定、钢丝或钢缆内固定等。其中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可提供可靠的稳定性,且术后无须其他固定制动,可应用于同时需行后路减压的疾患。法国学Roy-Camille等于1970年首次报道应用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颈椎骨折和脱位,目前该内固定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颈椎外伤和退行性变患中,与其相关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使该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就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其中7例加做前路植骨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脱位椎体皆完全复位,5例见棘突间或前路植骨处已愈合,不全瘫者肌力恢复平均1级,脊髓完全损伤者脱位椎体上位神经根有1-2级恢复。结论:颈椎侧块钢板固定颈椎骨折脱位较传统的棘突间钢丝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同时行前路植骨固定,则颈椎稳定性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自从Roy—Camille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以来,因其将螺钉固定于颈椎侧块,配以钢板连接,固定可靠,目前该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颈椎外伤和颈椎退行性变者中,我科自2004年1月—2009年4月采用颈椎后路侧块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疾患2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尚显文  聂丰  潘巨文 《贵州医药》2005,29(7):664-667
颈椎侧块螺钉钢板1970年由法国医师Roy Camille首先使用,是目前国外下颈椎后路内固定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减压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36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所有患者作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和X线、MRI检查,观察颈脊髓受压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结果随访6~18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11.3±1.05)分,手术后随访期平均(15.7±1.11)分;术后MRI比较术前显示脊髓后移,脊髓受压解除明确。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后路减压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段脊柱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脊髓损伤临床常见.其治疗方法视其损伤类型、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受压部位等因素综合决定。对于3个节段以上或跳跃性2节段及以上的多节段颈脊髓损伤临床多采用后路减压治疗,既往多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或椎管成形术,远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包括颈椎失稳、脱位、迟发性神经根损伤、再关门等。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系统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疗效。我院1999年2月-2005年10月应用颈椎后路侧块钢板治疗外伤性颈脊髓损伤7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撑开器加AO(Arbeitsgemeinschaft fur Osteosynthesefragen)研制的自锁钢板(以下简称AO自锁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颈椎撑开器使用下行颈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AO自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6—24个月的随防。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者占92.5%(37/40)。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和螺丝钉松动及断裂。结论应用颈椎撑开器加AO自锁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直视下手术并发症少,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压彻底,植骨牢靠,术后颈椎稳定,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前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下颈椎伤病的临床疗效,对该方法的合理性、必要性进行评价及讨论。方法对8例严重下颈椎伤病患者均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后路术式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交锁关节突解除和/或侧块钢板内固定;前路术式为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8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患者ASIA分级除A级者外,其余均提高1~2级;脱位者全部复位,植骨在3~4个月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前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伤病,能及时解除关节突交锁,复位及固定可靠,并能彻底解除脊髓压迫,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置入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颈椎失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伴颈椎失稳患者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实验组采用后路手术,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比较两组的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手术前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6个月后随访,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提高,实验组评分升高较对照组高,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改善率在50%74%,为良;对照组改善率在25%74%,为良;对照组改善率在25%49%,为可。结论后路手术相对较安全,并发症相对前路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法国学者Roy-Camille等于1970年首次报道应用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颈椎骨折和脱位,目前该内固定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颈椎外伤和退行性变患者中,与其相关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使该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侧块内固定的相关解剖、螺钉植入技术、生物力学性质、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种手术术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病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前路组(41例)、后路组(40例)和前后路联合组(47例)。前路组行经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组行后路复位减压侧块钢板固定融合术;前后路联合组行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观察三组术后12个月骨折脱位恢复情况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术后12个月,前后路联合组的 Cobb 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均小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 <0.05);而前路组和后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术后12个月,前后路联合组 JOA 评分及 JOA 评分改善优良率均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 <0.05);前路组和后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更好地恢复颈椎解剖结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一期后路单开门及前路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植骨融合时间为13周,无植骨骨块滑脱或塌陷,未见钢板、螺丝钉断裂、松动等。按O dom法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0.5%。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前路减压后以髂骨块植入椎间隙、自锁钛板固定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并可长期保持椎间隙的高度和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3年2月对23例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钛板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侧块螺钉悬吊术。按照VAS.NDI评分及融合节段的影像资料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尤其是交感神经症状的改变进行疗效评判。结果 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术中均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根损伤及硬膜破裂的情况,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前症状均明显消失或改善,其中1例螺钉松动,但无任何症状,嘱患者继续观察,如有异常马上就诊。终末随访时,VAS.NDI和融合节段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钛板内固定及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螺钉悬吊术,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颈后路减压并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多节段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入院的病例共93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划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27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后路);B组患者32例,接受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颈椎后路);C组患者34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颈椎后路)。对比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ROM(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JOA评分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的JOA改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B组和C组患者的评分改善情况由于A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颈椎曲度,B组和C组间差异始终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曲度丢失率高于B、C两组(P<0.05)。对比三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三组患者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B组和C组均低于A组(P<0.05)。C5神经根麻痹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后路手术时,可优先考虑减压并侧块螺钉固定,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进行科学选择,保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下颈椎骨折脱位在颈部损伤中较为常见,易引起脊髓神经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持续颅骨牵引闭合复位或石膏外固定,应用棘突钢板及Lugue棒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但均存在不同程度固定不牢靠或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我科采用后路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早期手术治疗的目的、时机和方法。方法下颈椎骨折、脱位并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48例,早期分别施行前、后路减压固定手术,其中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8例,后路减压,10例,侧方钢板固定4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的改善,植骨在3—5个月融合。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及早恢复椎体稳定性。应根据具体伤情决定手术时机和方法,采用前或后路减压均可起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限制型钛板加钛网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的疗效。方法对42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均用半限制型钛板(理贝尔颈前路钢板)钛网植骨,术后2、6、12个月分别摄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观察钛网、植骨块,锁定钢板系统有无塌陷、松动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结果 42例病例中,术后2个月以内有2例出现不稳定情况,主要原因是合并骨质疏松症。结论半限制型钛板加钛网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但术后早期易发生钛网塌陷、松动,随固定节段增加,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及融合节段的确定。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2例颈椎病,分别摄术前及术后随访之颈椎正侧位、伸屈侧位X线片及颈椎MR检查。32例均经前路行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以颈椎不稳节段与颈椎主要退变节段重合,并行减压内固定患者7例;对25例颈椎不稳与颈椎病节段不重合,其中仅处理颈椎病节段9例;在处理颈椎病节段同时处理颈椎不稳节段16例。以JOA"17"评分法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情况予以评价,对数据行均值t检验。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平均改善率61.2%。均值t检验: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合理选择颈减压及融合节段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41-2442
目的:综合评价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9月收治的2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牢固骨融合。参照JOA标准功能评定,优17例,良2例,可2例,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手术优良率为9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