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我们应用电视纵隔镜辅助颈腹两切口切除早期中上段食管癌1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8~75岁,中位年龄57.3岁.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透和胃镜、病理证实为食管中上段、距门齿23~27 cm鳞状细胞癌.胸部CT证实病灶无明显外侵.8例行PET-CT检查,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组织修订的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1]:T1N0M0 7例,T2N0M09例,T3N0M01例;其中右侧胸膜炎、双侧胸膜炎、双肺陈旧性肺结核、慢性哮喘病各1例,右肺纤维增殖性肺结核2例,慢支肺气肿3例.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我们应用电视纵隔镜辅助颈腹两切口切除早期中上段食管癌1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8~75岁,中位年龄57.3岁.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透和胃镜、病理证实为食管中上段、距门齿23~27 cm鳞状细胞癌.胸部CT证实病灶无明显外侵.8例行PET-CT检查,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组织修订的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1]:T1N0M0 7例,T2N0M09例,T3N0M01例;其中右侧胸膜炎、双侧胸膜炎、双肺陈旧性肺结核、慢性哮喘病各1例,右肺纤维增殖性肺结核2例,慢支肺气肿3例.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我们应用电视纵隔镜辅助颈腹两切口切除早期中上段食管癌1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8~75岁,中位年龄57.3岁.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透和胃镜、病理证实为食管中上段、距门齿23~27 cm鳞状细胞癌.胸部CT证实病灶无明显外侵.8例行PET-CT检查,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组织修订的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1]:T1N0M0 7例,T2N0M09例,T3N0M01例;其中右侧胸膜炎、双侧胸膜炎、双肺陈旧性肺结核、慢性哮喘病各1例,右肺纤维增殖性肺结核2例,慢支肺气肿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纵隔疾病诊治、肺癌的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1月,为68例拟诊纵隔疾病、肺癌的患者进行VM检查。未能明确的纵隔疾病包括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41例,根据临床表现、胸部CT、PET、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为肺癌27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结果 41例术前未能获得病理诊断的病例中,经电视纵隔镜确诊39例(95.1%),1例转院失访,1例纵隔肿块活检提示多核巨细胞伴上皮样肉芽肿,予以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出现脓胸伴高热,行剖胸探查发现右胸腔巨大肿瘤伴脓液生成,手术活检病理结果为肺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27例术前诊断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经纵隔镜检查后,1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鳞癌5例,腺癌7例),其中N2淋巴结转移8例(Ⅲa期),均行开胸肺叶切除以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N3淋巴结转移4例(Ⅲb期),转入内科行放、化疗;1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开胸肺叶切除以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23例开胸手术者术后病理均与纵隔镜检查一致。结论 VM在纵隔疾病诊治、肺癌的术前分期中安全有效,多能获得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颈部超声评价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提高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正确率的方法。 方法  4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 ,术前行双侧颈部超声检查 ,转移淋巴结判定标准包括淋巴结的大小 (长径≥ 1 0mm)和形态 (短径 /长径 >0 5)。 结果 术前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短径≥ 5mm) 1 6例 ,触诊可扪及 5例。其中根据超声检查结果 9例判定为转移淋巴结 (cM1 LN) ,触诊可扪及 4例。本组 5例无法行肿瘤根治性切除者行非手术治疗 ;37例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中 ,术后病理证实 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pM1 LN) ,其中 4例肿瘤侵犯食管外膜 (pT3)、2例术中发现肿瘤外侵 (pT4 ) ,并且均同时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其中 4例还伴有腹腔淋巴结转移 ;1 1例pT1 、pT2 患者中无一例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P =0 0 2 0 )。根据病理及临床治疗结果 ,超声判定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触诊 (40 / 4 2 ,95 %比34/ 4 2 ,81 % ,P =0 0 4 3) ,敏感性亦明显高于触诊 (82 %比 36 % ,P =0 0 81 )。全组病例中 ,有 5例 (5/ 39,1 3 % )因颈部超声检查结果而改变治疗方式。 结论 超声检查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明显高于体检触诊 ,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诊断胸部结节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接受EBUS-TBNA检查的35例临床拟诊胸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胸部CT检查均发现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O cm).对于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进一步接受外科手术活检或至少6个月以上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35例患者,经EBUS-TBNA活检87组淋巴结,其中纵隔淋巴结64组,肺门及叶间淋巴结23组.最终明确诊断胸部结节病28例(80%),其中经EBUS-TBNA明确诊断25例(89.3%).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Ⅰ、Ⅱ期胸部结节病有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食管造影以外的影像诊断方法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有食管断层、上纵隔CT、腹部超声扫描和食管淋巴结闪烁扫描.它们的总目的就是要描绘出食管之外的癌病灶.现就以下各种影像的诊断目的和临床意义叙述如下:1.食管断层:(1)目的:了解食管癌向壁外浸润的范围.(2)意义:确定有无术前放疗的必要以及病灶切除的难易程度.(3)方法:立位口服2-3口钡剂,依病灶位置透视决定断层层面,并在体表标记.在食管尚残留钡剂情况下进行仰卧正位、侧位和斜位直线40°断层,层面间隔0.5厘米,共6-7张.(4)结果:共检查40例.18例造影未能明确癌肿侵犯食管壁方位者,经断层予以确定,并经手术证实.因在术前能够估计出癌肿浸润范围,故加快了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4岁.间断性胸背部不适2月余,既往吸毒史,无吸烟史.查体左侧胸壁压痛阳性,未及包块.术前胸部CT见左前上纵隔巨大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密度不均,中心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与肿块相邻处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图1).全身骨扫描、腹部超声、脑核磁、肿瘤标记物等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
例1 男,69岁.进食梗噎感伴吞咽疼痛2月余.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6~32 cm食管黏膜隆起,活检报告鳞状细胞癌.胸部CT示左肺下叶后段3.0 cm×3.5cm大小的分叶状肿块,肺门、纵隔淋巴结无肿大.2000年5月,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先行左肺下叶切除,再行食管癌切除主动脉弓上胃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接受EBUS-TBNA检查,其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肺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128例肺癌患者中男102例,女26例,年龄37 -85岁,平均60.1岁.胸部CT或PET/CT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肺癌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未除外转移.回顾分析其临床影像学与内镜超声的表现及穿刺活检的结果.结果 128例内镜超声均可见肺门或纵隔多组肿大的淋巴结,短径6~16 mm,平均12.3 mm.成功穿刺189组淋巴结,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EBUS-TBNA准确率98.53%,灵敏度98.50%,特异度100%.结论EBUS-TBNA作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活检的一种新手段,创伤小,并发症少,准确性高,在肺癌分期的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我们为500例患者实施了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检查,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325例,女175例;年龄22 ~ 84岁,平均57.01岁. 术前胸部CT发现肺内、纵隔病变和(或)叶支气管以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肿大≥1.0) cm.所有患者均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证,患者或其家属术前均被告知检查程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2.
早期颈段食管癌局部切除加食管端端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颈段食管癌局部切除加食管端端吻合治疗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7例患者经胃镜证实为颈段食管鳞癌,病灶距门齿17~20 cm;病灶1.0~2.5 cm,均未侵及食管纵行肌层,术前PET/CT和胸部增强CT检查均未发现有胸内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征象,cT1-2N0M0.手术切缘距病灶≥1cm,切除范围3~5 cm,同时清扫颈部淋巴结,平均6.43枚/例,术后颈部石膏托固定,以防止吻合口张力.术后辅助放、化疗.结果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4.5天.均健在,最长随访3年4个月,能进普食,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早期颈段食管癌局部切除加食管端端吻合大大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能更好的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对早期颈段食管癌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部CT联合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和原发性良性纵隔肿瘤(纵隔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08于鄢陵县中医院经胸部X线摄片检查拟诊为纵隔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胸部CT联合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胸部CT联合MRI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比内镜超声及CT在食管癌、贲门癌术前进行T、N分期中的准确度,评价内镜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8例食管癌、贲门患者术前均行内镜超声扫描和CT扫描,并分别进行T、N分期,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两者分期的准确性有无差异,同时对比两者对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即真实性)的差异,判断内镜超声的应用价值. 结果 本组28例病例中,T分期准确率内镜超声为89.3%(25/28),高于CT的46.4%(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N分期中,内镜超声与CT的准确率分别为82.1%(23/28)及50.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5).对转移淋巴结的分组统计中,内镜超声与CT的准确率分别为88.7%及72.2%,有显著性差异(χ2=7.031,P=0.008,P<0.01).结论 内镜超声在食管癌、贲门癌术前分期中有重要作用,其T分期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CT扫描.以淋巴结短径、S/L(淋巴结短径/淋巴结长径)并结合淋巴结的超声显像特征进行分析,提高了判断淋巴结转移以及N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进食后胸骨后隐痛3个月于2011年1月入院。患者进食固体食物时胸骨后隐痛,无明显梗阻感,无呕血黑便、无反酸嗳气等不适,既往无肿瘤病史,其家族成员中父辈有一人因"食管癌"死亡。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甲床、脚底及口腔黏膜未见色素斑、色素瘤。胸部CT示: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图1),考虑食管癌,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aspiration,EBUS-TBNA)用于肺癌分期及胸部疾病诊断的新方法,探讨EBUS-TBNA在胸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106例患者经EBUS-TBNA检查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31例;平均年龄62.3岁。根据适应证的不同,将106例患者分为3种情况行EBUS-TBNA,以进一步明确诊断:(1)已明确诊断或怀疑肺癌(76例),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1.0 cm);(2)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肿物(22例);(3)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8例)。结果 (1)已明确诊断或怀疑肺癌76例,经EBUS-TBNA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58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18例。EBUS-TBNA检查阴性者中16例接受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12例肺癌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2例肺癌纵隔淋巴结可见癌转移(EBUS-TBNA检查假阴性),其余2例为肺内良性病变;EBUS-TBNA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66%(58/60),100.00%(12/12)和97.22%(70/72)。(2)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肿物22例,经EBUS-TBNA检查后明确恶性病变7例,良性病变13例;EBUS-TBNA在纵隔病变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敏感性为87.50%(7/8)。(3)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8例,经EBUS-TBNA检查后7例明确诊断,其中6例肺癌;EBUS-TBNA在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中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5.71%(6/7)和87.50%(7/8)。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应成为胸部疾病诊断和分期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前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人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行食管癌切除+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的食管胸中上段癌病人64例,按照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0例)和未转移组(4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前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病人超声检查结果中淋巴结短径、纵横比、内部回声、RI值与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在两组病人的增强CT结果中,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胸部淋巴结肿大的比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径、RI值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69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纵横比≥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肿大为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人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胸中上段癌病人颈部淋巴结短径、纵横比、内部回声、RI值、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胸部淋巴结肿大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其中纵横比≥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肿大为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人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诊断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J  Sun Y  Wang Z  Wa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43-74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术(EUS-FNA)诊断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Pentax FG32-UA超声内镜及直径为0.8mm的GIP穿刺针(Medi-Globe),对10例患者(6例肺部肿块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右肺肿块,1例食管旁肿块,2例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行EUS-FNA。结果:1例患者未能取得足够的标本;US-FNA诊断为恶性肿瘤者7例(小细胞癌5例,鳞癌、腺癌各1例,均经随诊确诊),良性病变者2例(分别经胸腔镜或纵隔镜及随诊确诊)。未出现任何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结论:EUS-FNA在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是一准确、安全、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3岁.咳嗽伴痰中带血.胸部CT及PET/CT检查发现左上肺前段5.6 cm ×6.7 cm×6.2cm大小肿物,分叶状、SUV平均值/最大值6.6/11.6,病变累及纵隔胸膜;左侧肺门、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约1.3 cm,代谢增高,SUV 3.0/3.4(图1、2).行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4周期,复查CT示左肺肿物无明显变化,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遂于2011年6月行左肺上叶切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0.
应用纵隔镜手术诊断Ⅰ期胸部结节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纵隔镜手术在Ⅰ期胸部结节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7年6月60例临床拟诊Ⅰ期胸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胸部X线片及CT发现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未见异常表现.以伴有或不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为Ⅰ期胸部结节病的典型表现.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者33例,纵隔镜检查术后32例获得病理学证实,诊断准确率97%;1例为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7例根据影像学表现考虑不典型Ⅰ期胸部结节病的患者,纵隔镜检查术后病理证实17例(63%),另有纵隔淋巴结结核6例,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例,转移性鳞状细胞癌以及小细胞癌各1例.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典型的Ⅰ期胸部结节病,其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一般不需要行纵隔镜等有创检查以获得病理学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