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桃  张妙丽 《临床荟萃》1999,14(19):873
脑梗塞是内科常见病,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院1995年开始在药物治疗脑梗塞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确诊为脑梗塞,均为意识清楚的患者,无体外反搏禁忌证。共76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38~60岁,其中男52例,女24例,病程在1~10个月,上肢肌力0~Ⅰ级21人,Ⅱ~Ⅲ级38人,N 17人,下肢肌力0~Ⅰ级20人,Ⅱ~Ⅲ级40人,Ⅳ级12人,Ⅴ级4人。两组病情程度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患者疗效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3年采用体外反搏治疗86例糖尿病患者。结果总有效率93%,其中显效43例(占50%),好转37例(占43%),无效6例(占7%)。结论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改善机体微循环,增加胰岛素的外周及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体外反搏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病人34例。结果显效13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2%,治疗前不服或偶服安眠药者与长期服药者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年龄45岁以下病人疗效优于45岁以上者,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2年开始使用广州医疗器材厂生产的正负压电脑控制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仪对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了体外反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本组90例患者均系住院患者,符合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1.2 性别与年龄 男性59例(65.6%),女性31例(34.4%);年龄最大69岁,最小30岁,平均52岁。 1.3 心绞痛的分型及病程 90例心绞痛中,劳累型24例(26.7%),自发型45例(50%),混合型21例(23.3%)。病程1年以内35例(38.9%),1~2年21例  相似文献   

5.
我部自1998年以来,开始使用广州军区医疗器材厂生产的正负压电脑控制增强型体外反搏仪对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并设对照组20例进行对比,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均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男性24例,占63.2%;女性14例,占36.8%。年龄35  相似文献   

6.
7.
8.
体外反搏治疗颈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一组症侯群。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颈性眩晕 ,临床上较为常见 ,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院 1991~ 1998年采用体外反搏治疗 6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30~ 6 0岁。病程长者 3~ 5年 ,短者 1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如发作性眩晕、头昏、耳鸣、恶心、视物不清、走路不稳等。脑血流图提示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 X线摄片示有骨质增生的表现。经神经内科确诊排除其它疾患引起的眩晕。95 %的患者都给…  相似文献   

9.
人体动脉内血压随着心脏的搏动呈现周期性变化叫做动脉脉搏,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动脉脉搏波型改变——舒张压升高、收缩压下降的搏动称为反搏动,反搏治疗是指在心脏舒张期把血液从动脉远端驱回中心主动脉内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体内各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压增加,同时降低收缩压减轻心脏后负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焕云  田鲁  汪青 《新医学》2003,34(10):614-615
目的:评价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33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4例在上述基础上予体外反搏治疗,气囊压力0.4~0.45kg/cm2,每次1小时,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隔7日进行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右正中神经、右腓浅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安全、无创伤。  相似文献   

11.
该院六年来应用体外反搏这一种新技术治疗冠心病65例,均获得较为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体外反搏治疗帕金森病30例临床观察杨桂花(南昌市第三医院体外反搏室,南昌330009)我院1989年9月~1996年12月试用体外反搏治疗帕金森病,收到一定的效果。本文仅对单用体外反搏治疗或经药物治疗无效后再进行反搏的30例进行总结。1方法与结果1....  相似文献   

13.
高粘滞综合征(简称HVS)其诊断是由宏观和微观血液流变学参数而定[1],血液粘度增加使血流缓慢、血液淤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如何有效地对HVS不同的因素进行治疗性干预,是临床研究课题。我院采用体外反搏(简称ECP)治疗35例HVS患者(简称治疗组)与低右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5例(简称对照组)对比,近期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对 象 将确诊为HVS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2组,男59例,女11例,病程为7d~15a。 诊断标准 在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前,我们根据:(1)主要临床症状(头昏、头痛、脑不清醒感、乏力、失眠或嗜睡)2项以上;(2)次要临床症状(耳鸣、视物模…  相似文献   

14.
自1989年8月—1990年7月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Ⅵ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36例。除3例严重心律失常中断治疗外,其余3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一、临床资料 33例中,27例为住院病人,6例为门诊病人;男25例,平均年龄64岁,女8例,平均年龄69岁。23例患高血压,15例有高血脂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18例,脑梗塞12例。脑血流图全部异常。痴呆主要表现:近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采用长谷川方法测定智力,得分在31分以上为正常,30.5—22.0分为轻度低下,21.5—10.5分为中度低下,10.0分以下为重度低下。本组33例,轻度低下17例,中度低下11例,重度低下5例。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术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远期疗效。方法对9例难治性癫痫患儿在原用抗癫痫药物(AEDs)不变的基础上,辅佐体外反搏治疗,每次持续60 min,每10天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的改变及远期随访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脑电生理及癫痫灶局部脑血流的影响。结果体外反搏治疗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明显减少,治疗组9例患儿跟踪随访2年,其中5例未见癫痫发作,2例癫痫发作明显减少,1例无效;对照组1例未见癫痫发作,2例癫痫发作次数减少,5例无效。体外反搏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好转率达77.8%,痫性放电现象明显减少,转阴率5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脑梗塞的病理生理与体外反搏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静忠 《临床》1996,3(2):112-115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作者于1996年12月~1997年7月对6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脑梗塞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53~76岁,平均63.5岁。入院后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高血压偏瘫46例,合并糖尿病8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3~65岁,平均58.5岁。其中高血压偏瘫26例,合并糖尿病5例。对照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7~76岁,平均66.5岁。其中高血压偏瘫20例,合并糖尿病3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丹…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42例疗效体会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510160)叶景荪体外反搏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是在人的下肢和臀部或四肢和臀部缚以气囊袋,此袋与电磁阀和气箱相通,利用自身胸导联检出的R波作为触发讯号,在心脏舒张期启动电磁阀,从肢体...  相似文献   

20.
孙俊娥  王绪明 《现代康复》1999,3(8):975-976
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医疗体操与体外反搏治疗的60例胃下垂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