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主要治疗方法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术,但术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5-05/2004-0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1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方法对3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获患者知情同意,术后随访半年.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脊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定(上肢和下肢功能分别为0~4分;上肢、下肢和躯干感觉分别为0~2分;膀胱功能分为0~3分.各项0分为严重障碍,最高分为正常).术后2周,3个月及半年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的观察采用X射线片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②术后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评估以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标准,12例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患者、18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及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前分别为5.2,5.7,5.5分;术后2周分别为9.2,9.7,9.4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1.3,11.8,11.6分).②术后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变化3例显示颈椎前屈弧度消失颈椎变直,但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余29例未出现颈椎曲度异常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短期及3个月时,仍能改善和提高患者脊髓功能评分,对颈椎的稳定性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主要治疗方法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术,但术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5—05/2004—05重庆医科夫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1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方法:对3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获患者知情同意,术后随访半年。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脊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定(上肢和下肢功能分别为0-4分;上肢、下肢和躯干感觉分别为0-2分;膀胱功能分为0-3分。各项0分为严重障碍,最高分为正常)。术后2周,3个月及半年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的观察采用X射线片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②术后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评估:以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标准,12例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患者、18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及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前分别为5.2,5.7,5.5分;术后2周分别为9.2,9.7,9.4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1.3,11.8,11.6分)。②术后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变化:3例显示颈椎前屈弧度消失颈椎变直.但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余29例未出现颈椎曲度异常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短期及3个月时,仍能改善和提高患者脊髓功能评分,对颈椎的稳定性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我科从1990年~1997年,开展卷帘式扩大成形术,7年中共施行18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86例,男性105例,女性81。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46岁。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156例,其中15例为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单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胸椎管狭窄2例。椎管内肿瘤(颈段、胸段、胸腰段)1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颈椎管狭窄4例,同时行腰椎椎间植骨67例。椎弓根峡部断裂滑脱2例。通过对186例卷帝式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2003年4月我科对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钙化和外伤患者18例行双开式颈椎管成形术,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25~66岁,平均49岁.职业:农民12例,工人5例,干部1例.其中颈椎管狭窄症9例,后纵韧带钙化2例,外伤7例.病程2个月~13年,平均2.7年.X线平片测量:颈椎椎管前后径9.5mm~14.5mm,平均13.5mm.椎管与椎体前后径之比0.41~0.67,平均0.55~0.58(正常>7).脊髓造影6例,部分梗阻2例,完全梗阻4例.CT检查3例,均为椎管狭窄.MAIl例,为椎管狭窄.椎管扩大范围矢状径4mm~6mm,平均5.4mm.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4个月.除3例颈髓损伤稍恢复慢外,其他均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感觉障碍的恢复很困难,实体觉属于综合感觉,出现障碍后恢复也较难。1997年9月我科对1例颈椎术后实体觉障碍患者进行了短期温水作业疗法训练,取得了一定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以“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管狭窄症”于1997年5月在全麻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四肢肌力减弱,双上肢有麻木及束带感。9月开始康复治疗。作业评价:双上肢及手浅、深感觉正常。实体觉严重障碍,闭目左右手分别触摸12种物品,不但无法说出物品名称,对物品的立体形状及质地亦无法描述。…  相似文献   

6.
李垠  栾金达 《临床医学》1996,16(8):33-34
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 1992年12月~1995年12月采用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用棘突骨支撑植骨防止再关门的方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获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0岁,平均45.6岁。15例患者术前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表现四肢无力,麻木,有束带感。肢体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植入内固定后神经根麻痹与颈椎稳定性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有关,目前还存在争议。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后C5神经根麻痹及稳定性。
  方法:选取2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①: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在C3-6侧块以及C7椎弓根钉内固定,关节突关节处造成粗糙面。方法②:根椐治疗前对正侧位平片及动力位片结合MRI、CT影像学图片,明确不稳定的节段,给予相应节段侧块内固定、椎板行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
  结果与结论:2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访8个月-2.3年,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4例,植入后早期出现C5神经根麻痹2例,远期症状复发出现不全瘫3例,二次手术行瘢痕切除减压治疗;采用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患者15例,治疗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肩外展功能不良1例,无治疗前症状复发病例。神经根麻痹最短6周,最长9个月均恢复。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植入物内固定后,C5神经根麻痹与节段稳定性、颈椎生理曲度、椎管减压程度、脊髓漂移范围是否相关以及发生程度、远期因瘢痕致再度出现椎管狭窄,两种治疗方式的区别是否有意义,目前病例数有限,有待病例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与观察。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15例 ,女26例 ,年龄35~74岁。病程1~2年7例 ,3~5年14例 ,5~10年15例 ,10年以上5例。本组病例均有颈、项、肩、背疼痛 ,伴上肢、手指麻木及放射痛 ,局部有压痛。颈椎X线片 :项韧带钙化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颈椎骨质增生 ,椎间孔变小。1.2治疗方法病人取坐位 ,用颈椎牵引器做向上牵引 ,牵引力约为5~7kg,牵引20min ,至肌肉放松为止。再行针灸治疗 ,以风池、大椎、颈夹脊穴、颈部阿是穴、外关为主。病人俯卧 ,充分暴露颈部皮肤 ,常规消毒 ,针刺…  相似文献   

9.
微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25~69岁45例 ,70岁以上5例 ;病程1~10年 ,平均4.5年 ;50例均经颈椎CT或MRI确诊 ,其中C3~4 间盘突出6例 ,C4~5 间盘突出9例 ,C5~6 间盘突出21例 ,C6~7 间盘突出14例 ;临床表现为颈及一(或双)侧上肢痛32例 ,单纯颈痛10例 ,单纯一(或双)侧上肢痛8例。治疗方法 :采用TMH -A型双频微波治疗机治疗。以颈椎间盘突出间隙为中心 ,圆形辐射电极照射 ,辐射距离5~10cm ,微热量或温热量 ,每日照射治疗1次 ,每次20min…  相似文献   

10.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54例患者中男20例,女34例;年龄27~67岁,平均48.6岁;症程1d~6年。全部病例均有眩晕,不同程度头痛、恶心、视物模糊、耳鸣、听力下降、行走不稳。8例发生过晕厥,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CT检查7例腔隙性脑梗死。全部病例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示不同程度的颈椎关节肥大增生,颈椎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部分患者颈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变小。均排除美尼尔氏综合征,位听神经病变。1.2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3例,均接受内科常规及对症治疗。治疗…  相似文献   

1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中 ,男50例 ,女30例。年龄最小34岁 ,最大68岁 ,平均(47.35±16.21)岁。病程1年以内25例 ,2~3年40例 ,4~7年15例。均经颈部CT检查 ,颈椎均有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及骨质增生或椎间隙变窄。临床表现为上肢手指麻木64例 ,占80 % ;颈肩疼痛56例 ,占70 % ;颈肩活动障碍16例 ,占20 % ;头眩晕痛12例 ,占15 % ,恶心8例占10 % ;肌力减退4例 ,占0.5 %。经骨科医生确诊为颈椎病。1.2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 :颈椎牵引治疗组40例(对照组)和电脑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7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均取颈后路正中切口,采用An方法进行侧块螺钉固定。结果:随访10~27个月,平均17个月。术中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及椎动脉损伤。经JOA评分评估,本组优15例,良6例,好转2例,无效4例,有效率85.2%,优良率77.8%。结论:单开门椎管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减压充分、内固定坚强,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伴有节段性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19~59岁,平均40.2岁。病程1月~5年,平均10.8月。有明确外伤史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腰3~42例,腰4~524例,腰5~骶118例,腰4~5及腰5~骶1突出同时存在8例;中央型11例,偏旁型41例;合并侧隐窝轻度狭窄13例。突出髓核钙化、椎管或(和)侧隐窝明显狭窄及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者不作为治疗对象。本组病人全身状况良好,无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1.2治疗方法系列手法…  相似文献   

14.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即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用于治疗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及三个节段以上的颈椎间盘病变[1]。因该手术在椎管外操作,对脊髓损伤机会少,可减少术后瘢痕、粘连的机会[2]。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共完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5例,其手术配合良好临床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0~60岁,手术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进行,历时2~4h,术中失血量200~1000ml之间。2…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 1997年1月~1999年1月,来我院门诊用传统医学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年龄 25~69岁,平均 48.6岁。病程 2 d~1年,病变部位:L2~32例、L3~46例、L4~545例、L 5~S1 33例,左侧突出者 71例,右侧突出者25例。全部患者进行了CT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或伴椎间盘积气、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等。腰椎X平片示,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改变,椎体滑脱。治疗:(1)中药热熏: 1次/d,30-50 min/次,20次为1…  相似文献   

16.
侧卧位预防颈椎后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既往手术后患者未完全清醒时即回病房,常规采取仰卧位,但体位压迫可能致术后引流管阻塞,导致引流不畅,甚至引起硬膜外血肿(SEH)。既往我院已发生SEH11例,发生率为0.64%。为预防SHE的发生,我们对50例颈椎后路手术后患者改用侧卧位,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53.7±10.4)岁。脊髓型颈椎病36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14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2…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 1991年~ 1999年对脊髓压迫症状较重、伴有颈间盘病变的颈椎管狭窄症病人,应用后路椎管成形和前路减压植骨的联合术式治疗 54例,术后采用 TDP等综合治疗 28例,并与 26例对照。 54例中男 39例,女 15例,年龄 38~ 64岁,平均 52岁,病程 1.5~ 15年,平均 4.8年。病变椎间隙: C4~ 5、 C5~ 610例, C4~ 5,C5~ 6和 C6~ 717例, C5~ 6和 C6~ 716例, C5~ T111例。 CT测颈椎管矢状径为 0.7~ 1.0cm。康复组 28例,术后加 TDP、按摩等理疗。对照组 26例,仅行术后常规消炎治疗。术前瘫痪等级见表 1。主要…  相似文献   

18.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脊柱退行性症患中的常见病 [1 ]。本院自1995~ 2 0 0 1年采用椎板间开窗、椎板内及棘突基底部内层、关节突内层内质咬除 ,神经根管 (侧隐窝及椎间管 )狭窄扩大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2 2例 ,经过 3个月~ 5 a的随访 ,总有效率95 % ,效果满意。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5例 ,女 7例。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45岁 ,病程 2~ 15 a。1.2 症状、体征及检查  2 2例均有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 ,椎间隙压痛及放射痛。小腿外侧及足跟外侧感觉减弱 15例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 8例 ,2例卧床不能行走 ,2例伴马尾神经综合征。经 X…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男68例,女40例,年龄17~65岁,发病时间3d~14年,67例以腰痛、局部压痛、患肢放射痛为主症;34例表现为髋及下肢麻木并放射痛,无腰痛;7例表现为一侧膝以下疼痛,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并行CT扫描后确诊。L4、5突出52例,L5S1,突出40例,L3,4突出3例,L4,5合并L5S1突出10例,L3、4合并L4、5、L5S1突出3例;其中合并椎管狭窄26例,侧隐窝狭窄12例,黄韧带肥厚10例,椎间盘部分钙化8例。治疗方法(1)成角旋转快速牵引:患者俯卧,胸背部及腰臀…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6月~1998年8月采用推拿、TDP照射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6例,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506例中,男332例,女174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6岁,平均45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3d,平均3.7年;腰椎CT扫描共突出1850个椎间盘,L4~5突出409个(48.1%),L5~S1突出277个(32.6%),L3~4突出158个(18.6%),L2~3突出5个(0.6%),L1~2突出1个(0.1%);伴椎管狭窄153例,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