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保留眶隔脂肪的下眼袋整形术。方法:为避免下眼袋整形术传统的眶脂肪切除所带来的下空虚或潜在的眼球下沉表现,从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应用这一方法矫治眼袋36例,将疝出的脂肪回纳到眶内和将囊筋膜间断缝合到裂开的眶隔或下睑缘骨膜上,并紧缩外眦韧带,重塑眼轮匝肌,切除因老化松驰而形成的过多的下睑皮肤,上提面中部软组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下睑形态良好,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以上,无下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无一例复发。结论:睑囊筋膜眶隔脂肪疝修补术矫治眼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眼轮匝肌缩改良法并去除多余眶脂肪与下睑皮肤,作眼袋整形67例。结果,眼袋皆消失,随访3.5 ̄10年均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随年龄的增长,下脸皮肤松弛、眼轮匝肌肥厚、松弛、眶隔脂肪增多及眶隔筋膜出现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睦袋形成。年育人的眼袋形成多为遗传性,其原因多为眼轮匝肌肥厚及眶隔脂肪过多。而在中、老年人几乎是各种因素同时出现,手术时以切除多余的皮肤,去除疝出的脂肪同时,也需要收紧松弛的眼轮匝肌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眶颊区年轻化的微创新办法。方法:采用皮肤入路眼袋整形术切口,在行眼袋整形术的同时,在眼轮匝肌与其下脂肪垫间游离外侧半眼轮匝肌眶部,形成眼轮匝肌肌皮瓣,向外上方提紧,分两点固定于眶骨骨膜上,可使鼻唇沟以上的皮肤绷紧,恢复青春光泽,鼻唇沟纹减轻,使眶颊区年轻化。结果:该术式治疗125例中年患者,术后随访3-16个月,95%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并发球结膜水肿17例,经热敷治疗,1月内均消退,无悬吊点局部凹陷及眼部勒紧感,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术式在同一切口内同时完成眼袋整形术及鼻唇沟除皱术,使眶颊区年轻化,切口隐蔽,创伤小,恢复迅速,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外路法眼袋整复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填充下睑眶缘凹陷和眼轮匝肌再造眼台综合术式的效果。方法对25例36~58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眼台退缩的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同时将多余睑缘皮肤去除之后,将睑缘多余轮匝肌适度折叠固定重塑眼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眶下缘凹陷改善,形成自然眼台,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24个月以上,有2例患者对眶缘下凹陷填充效果不满意,经吸取自身腹部脂肪再次填充凹陷处后,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外路法祛眼袋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眶下缘凹陷以及眼轮匝肌眼台成形综合术式,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以及眼台退缩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在眼袋整复术中,释放眶隔脂肪用于填充下睑眶缘凹陷的效果。方法对28例33~62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有2例患者眶缘凹陷处脂肪填充后膨起,予以切除皮下脂肪组织,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将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李任  金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0):2198-2201
目的观察和探讨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进行眼袋整形的效果。方法 312例受术者分为2组,每组156例,A组受术者分别设计去皮宽度,切开下睑皮肤,分离出上端为皮瓣的肌皮瓣,并成型眶隔表面肌肉瓣,切开并复位固定眶隔后,向上提紧缝合肌肉瓣,适当去皮,对合修整切口皮肤并缝合。B组采用传统肌皮瓣眼袋整形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显示:结合了改良肌皮瓣法和眶隔固定术的眼袋整形术在对眼袋、下睑皮肤皱纹、鼻泪沟改善的远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肌皮瓣眼袋整形术(P<0.01),且不会出现下睑凹陷。结论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行眼袋整形能恢复下睑解剖结构,使术后效果自然、持久,是一种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操作清晰的改良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消除眼袋,同时更好地保持下睑的自然外形。方法:在睑板前轮匝肌下即眶隔前轮匝肌中部“V”形切除一块隔前轮匝肌并水平向紧缩缝合眶隔前轮匝肌,而不切除睑板前轮匝肌.适当去皮及眶隔脂肪,以祛除眼袋.如合并有睑袋沟存在者,经皮下充分剥离睑袋沟后,以埋没导引缝合抚平此沟.结果:本方法因末动板前轮匝肌、保留了下睑的“笑肉”。由于在水平方向紧缩轮匝肌而解决了实际意义上的肌肉松弛问题.加之以埋没导引缝合法,消除睑袋沟,更好地保持了下睑外形的自然、生动.避免了传统方法所致下睑外形的死板、僵化,更能有效地防止下睑退缩及睑外翻.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中重度的眼袋.如无袋沟,则无需用埋没导引缝合法,此术方法简单、可靠,效果自然、持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海涛 《中外医疗》2013,32(13):63-64
目的探讨分析经结膜入路释放并保留眶隔脂肪眼袋整形手术的效果,研究对眼袋整形的较好手术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该院收治的眼袋整形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眶脂去除联合支撑固定手术,实验组采用经结膜入路释放并保留眶隔脂肪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合切口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结膜入路释放并保留眶隔脂肪眼袋整形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改善眼袋症状,疗效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性下睑内翻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眼眶和下睑皮肤松驰失去牵制眼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1]。临床表现为为下眼睑向眼球方向卷曲,睫毛导向眼球,导致角膜结膜受到睫毛的摩擦,患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角膜炎,以至于影响视力。目前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手术方法较多,我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为缝线法和眼轮匝肌缩短法联合眼袋去除术。为比较两种术式优缺点,现就所收治两组病例125例治疗疗效分  相似文献   

11.
王喜梅  董生良 《吉林医学》2011,(32):6841-6841
目的:观察采用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法治疗老年性睑内翻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7眼老年性睑内翻患者行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法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1次矫正成功,术后睑缘位置恢复正常,眼睑内翻完全矫正,随访9~1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失误少,损伤小,疗效确切,对应用其他术式矫正后复发的患者也可采用此方法进行再矫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额肌腱膜-眼轮匝肌瓣悬吊法在重度上睑下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例(69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21眼)和观察组32例(48眼);对照组患者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额肌腱膜-眼轮匝肌瓣悬吊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21眼,矫正满意度为71.43%,观察组患者48眼,矫正满意度为89.58%,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额肌腱膜-眼轮匝肌瓣悬吊法在重度上睑下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矫正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痉挛性睑内翻是老年人常见的睑内翻疾病 ,以下睑为多 ,往往需行手术治疗 ,传统方法是行眼轮匝肌切断术和眼轮匝肌增强术 ,往往于术后矫正效果不佳 ,眼睑形态欠自然或者术后短期内复发 ,笔者采用眼轮匝肌移位法治疗2 2例老年性痉挛性睑内翻患者 ,术后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本院采用眼轮匝肌移位法治疗老年性痉挛性睑内翻患者共 2 2例 ,男 9例 ,女 13例 ,年龄 4 4~ 87岁。术前检查无严重心、肾功能不全 ,眼睑无其他器质性疾病。2 )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作睑…  相似文献   

14.
睑袋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的退行性变、萎缩、松垂,致眶内脂肪膨出,在眶下缘处臃肿膨隆所致。少数青年也有发生,往往为家族遗传因素致先天性眶脂过多所致。以往,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睑整复术效果令患者十分满意,有的却效果欠佳。主要表现为:睑外翻、下睑下陷、术后皱纹未消除,有的甚至增加了一些细小皱纹。为此,我们做了135例临床观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提高眼袋手术的远期效果,更好的去除皮肤细小皱纹,以及眼轮匝肌松弛下垂。方法:以传统的三种眼袋整形手术方法为基础,对198例眼袋整形的患者进行了皮肤和肌肉两层分离法的术式研究。两层分离法主要采用皮肤与眼轮匝肌不等量、不同步切除。结果:改进后的两层分离法手术更好地处理了下睑肌肉松垂问题;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两层分离切除法比较传统的眼袋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裔伟绩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0):101-101
睑袋整形术是美容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睑袋通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少数青年人因遗传等原因也有发生。传统手术方法仅祛除松驰皮肤,肥厚的眼轮匝肌、松垂眶膈脂肪、对眶肌筋膜处理常不能足够量的祛除松弛的皮肤,多有内、外眦臃肿的现象(主要内眦部位),及眶下沟状纹改善不明显,难以形成自然的睑缘形态。本人在传统手术基础上,增加对下眶肌筋膜韧带的松解、悬挂等处理。术后效果满意,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提/切眉切口祛除眶脂及部分轮匝肌下脂肪垫在肿泡眼整复术中的应用.方法 32例患者采用经提/切眉切口,祛除眶脂及部分轮匝肌下脂肪垫,合并泪腺脱垂者同期还纳复位,术后5~7d拆线,随访3~18个月,观察术毕停工期、术后肿胀情况、切口瘢痕、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上睑肿胀较轻微,停工期1~5d,平均2.3d.术后5~7d拆除缝线时水肿基本消退.术后随访3~18个月,入组患者上睑松弛均得到明显改善,17例鱼尾纹同时减轻.所有患者切口位于眉下或重新设计之文眉范围内,瘢痕几乎不可见,上睑中外1/3处膨隆消失,眼周显著年轻化.结论 经提切眉/切口祛除眶脂及部分轮匝肌下脂肪垫,并矫正脱垂泪腺组织,从解剖学基础上彻底矫正肿泡眼畸形,损伤轻,恢复快,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眉区设计一个蒂在上方的额肌舌状组织瓣,向下推进与上睑板固定,代替上睑提肌,矫正重度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19.
睑袋整形应用解剖及手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睑袋整形术是最常见的面部美容外科手术之一,居中老年整形术之首位。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和对面中部局部解剖学研究的深入,新的手术方式层出不穷。从简单切除下睑多余皮肤及膨出的眶隔脂肪为始,到20世纪70年代,Loeb和Furnas等提出恢复睑颊过渡区年青、自然外观及处理颧部脂肪垫的重要性,Furnas首先采用了眼轮匝肌悬吊法整复睑袋。Tessier(1973)提出经结膜径路矫正先天性睑袋畸形,比传统手术减少了皮肤切口和术后睑外翻的并发症。Ham ra(1995、1996)陆续报道眶筋膜松解、眶脂释放、眶隔重置等,更为睑袋整形提供了新思路。在最近的10年里,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