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CD4^+ CD8^+ T、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抗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和门诊PBC患者(n=27)外周血CD4^+ CD8^+ T细胞、CD4^+ CD25^+ T细胞群比例,以26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观察调节性T细胞亚群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如AMA—M2、ANA的关系。结果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肝脏疾病组(P〈0.05)。CD4^+ CD8^+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肝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B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B呈负相关(r=-0.338,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2,0.386,P〈0.05)。CD4^+ CD25^+ /CD4^+比例与GGT呈负相关(r=-0.335,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3,0.339,P〈0.05)。抗AMA—M2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CD4^+ CD25^+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MA—M2阴性患者(P〈0.01)。未发现CD4^+ CD25^+ T、CD4^+ CD8^+T细胞比例在ANA^+和ANA—PBC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T细胞群比例与肝功能损害和抗AMA—M2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因此推测CD4^+ CD25^+T细胞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病情发展以及肝脏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53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尿检异常分为。肾炎(HSPN)组和非肾炎(NHSPN)组,以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NK细胞(CD16^+CD56^+)和B淋巴细胞(CD19^+)水平。结果HSPN组和NHSPN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和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F=6.80~46.40,q=2.81~4.25,P〈0.01、0.05),而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CD25^+细胞水平与CD4^+细胞、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69、0.285,P〈0.01、0.05),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279,P〈0.05),而与CD8^+细胞和CD16^+CD56^+细胞无相关性(r=0.009、-0.104,P〉0.05)。结论HSP病儿急性期存在免疫细胞功能异常,T细胞亚群紊乱,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数量降低,导致B细胞呈多克隆活化,在HS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81、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纯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D81、CXCR3的表达。结果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D81、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D81、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CD81在CD4^+T细胞表面轻度升高而在CD8^+T细胞表面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国HCV/HIV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81、CXCR3,在CD4^+T细胞表面表达降低,而在CD8^+T细胞表面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苦豆子总碱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外周血和结肠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8^+CD28^-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室进行。①分组:将72只SD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苦豆子15,30,60mg/kg组共6组,每组12只。②造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5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制备结肠炎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③给药:造模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2mL/只,1次/d。5-氨基水杨酸组灌胃5-氨基水杨酸400mg/kg,苦豆子15,30,60mg/kg组灌胃酸苦豆子总碱15,30,60mg/kg,其他2组灌等量生理盐水。④取材:在第1周和第3周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处死,测定结肠黏膜组织和外周血中CD4^+CD25^+,CD8^+CD28^-的表达水平,观察苦豆子总碱对模型大鼠急慢性期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建模第1周:模型组结肠内T细胞亚群CD4^+CD25^+,CD4^+CD25+/CD25^-,CD8^+CD28^-及CD8^+CD28^-/CD2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苦豆子各剂量组数据虽低于模型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不显著(P〉0.05)。②建模第3周: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的CD8^+CD28和CD8^+CD28^-/CD2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苦豆子30,60mg/kg组[CD8^+CD28:(11.3&;#177;1.3)%,(5.4&;#177;2.2)%,(5.8&;#177;3.2)%,(6.0&;#177;4.2)%;CD8^+CD28^+/CD28^+:(1.2&;#177;0.8)%.(0.4&;#177;0.1)%,(0.5&;#177;0.2)%,(0.5&;#177;0.4)%;P〈0.05,0.01];结肠组织中的CD8^+CD28^-和CD8^+CD28^-/CD28^+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苦豆子30,60mg/kg组[CD8^+CD28^-:(17.4&;#177;4.2)%,,(3.8&;#177;4.5)%,(3.9&;#177;4.0)%.(4.2&;#177;3.6)%;CD8^+CD28^-/CD28^+:(1.8&;#177;0.3)%,(0.7+0.3)%.(0.7+0.2)%,(0.7&;#177;0.3)%:P〈0.05,0.01]。结论:苦豆子总碱30,60mrg/kg能下调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慢性期高表达的CD8^+CD28-T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CD4^+FOXP3^+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将ITP患者和正常人CD4^+CD25^highT细胞与自身CD4^+CD25^-T细胞混合培养,检测CD4^+CD25^high 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结果ITP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约占CD4^+T细胞的(15.64±5.8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30±3.95)%(P〈0.01),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为(1.53±0.66)%,与对照组[(1.36±0.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FOXP3^+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分别为(1.82±1.42)%和(1.25±0.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90±1.37)%和(2.65±0.92)%](P值均〈0.01)。ITP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调(P〈0.01),CD4^+CD25^high T细胞的抑制活性较正常人减弱(P〈0.01)。结论ITP患者中CD4^+CD25^+T细胞FOXP3表达水平降低,抑制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0例原因不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20例正常非孕妇女及18例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的水平。结果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7.89±1.16)%和(1.06±0.33)%,低于正常非孕组的(11.73±1.05)%(P〈0.01)和(1.36±o.53)%(P〈0.05),也低于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组的(9.67±1.87)%(P〈0.05)和(1.39±0.37)%(P〈0.05)。结论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可能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与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131(TGF-β1)、前列腺素E2(PGE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39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high-Foxp^3+-细胞比例,同时运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TGF-β1、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的CD4^+-CD25^high-Foxp^3+-细胞比例与其TNM分期相关,该比例随TNM分期上升而上升,其中TNMⅢ、Ⅳ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的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和健康对照的组血清TGF-β1[(14.85±6.16)μg/L比(10.33±3.25)μg/L]和PGE2表达[(100.46±47.52)ng/L比(74.12±44.96)ng/L]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NM Ⅲ、Ⅳ期患者TGF-β1水平与Treg相关(r=0.750,P〈0.01),而PGE2在TNM Ⅰ、Ⅱ期和TNMⅢ、Ⅳ期均与Treg相关(r=0.704,P〈0.01;r=0.748,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Foxp^3+-细胞比例随肿瘤的进展而增高,而其血清TGF-β1、PGE2表达水平与CD4^+-CD25^high-Foxp^3+-细胞116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5例AIHA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进行了检测。结果25例AIHA患者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4.47±2.11)%VS(9.82土2.98)%(P〈0.001),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7.60±2.50)%VS(4.47±2.11)%(P〈0.001),但仍低于正常人,(7.60±2.50)%VS(9.82±2.98)%(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治疗无效组比较明显升高,(9.55±2.36)%VS(5.68±2.67)%(P〈0.05),无效组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正常时照组比较仍然降低,(5.68±2.67)%vs(9.82±2.98)%(P〈0.01)。结论AIH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有效治疗后得到恢复,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调节T细胞在病程发展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丙肝患者RNA高拷贝组、低拷贝组、RNA阴性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百分率,分析其在丙型肝炎病程中的变化。结果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降低,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A阴性组和低拷贝组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RNA高拷贝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丙型肝炎病程发展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均发生变化且有调节性T细胞的增高,说明细胞免疫及调节机制参与了丙型肝炎的发病及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情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结果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后期与正常人比较,均有CD4^+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00,P=0.000),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00,P=0.002),CD4^+/CD8^+明显降低(P=0.000,P=0.000)。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与病程后期无明显差异(P=0.985),CD8^+1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明显高于病程后期(P=0.000),CD4^+/CD8^+病程早期明显低于病程后期(P=0.000)。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病早期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发病后期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25例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同时对不同病期、不同伴随症状及L多巴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D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降低,NK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病情重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NK水平升高(P<0.01);伴有抑郁和痴呆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非抑郁和痴呆患者下降(P<0.05);L多巴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PD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NK细胞免疫平衡失调,病情重,伴有抑郁和痴呆的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更低。这对于进一步研究PD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辟新的防治途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纤维化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3H-TdR掺入法检测脾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NKT细胞及Th1/Th2细胞。结果肾纤维化大鼠脾细胞对Con A诱导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T亚群细胞的比例发生改变,随着肾纤维化的进程,CD3+、CD4+所占比例降低,而CD3+、CD8+细胞增多,CD4+/CD8+逐步下降(P<0.05)。外周血CD3+、CD56+细胞却呈上升趋势,机体处于明显的Th2偏移状态。结论肾纤维化大鼠出现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美  邱晨 《临床荟萃》2004,19(6):304-306
目的探讨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15例健康人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的数值及CD4 /CD8 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 T细胞显著增高(P<0.05);CD4 /CD8 比值也显著增高(P<0.05);而CD3 T细胞、CD8 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 T细胞、CD4 /CD8 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4 T细胞在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Tregs对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4+、CD4+CD25+及CD4+CD25highT细胞的比例。结果肿瘤患者与同龄的健康对照者比较CD4+比例无变化,但CD4+CD25+及CD4+CD25high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CD4+CD25+-Tregs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升高,提示其可能是癌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削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检测62例有核辐射接触史者(接触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CD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以40例无核辐射接触史的健康男性为对照。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7.6±7.01)%和(64.3±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0.73±5.48)%和(22.60±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5)。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引起CD3+CD8+T淋巴细胞降低,可能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辐射损伤,应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pGODN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小鼠后,对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效果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单用或联合CpGODN免疫小鼠,用ELISA方法检测抗HB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免疫2周后,CpGODN联合中、高剂量乙肝疫苗组抗HBs水平较单用乙肝疫苗组高(P<0.05);免疫4周后CpGODN联合中、高剂量乙肝疫苗组抗HBs水平显著高于联合低剂量乙肝疫苗组(P<0.05),CpGODN联合低、中剂量乙肝疫苗抗HBs水平较单用乙肝疫苗明显升高(P<0.05),且以CpGODN联合中等量乙肝疫苗产生的抗HBs水平最高;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单用乙肝疫苗组(P<0.05),CD4+/CD8+比值联合组也明显高于单用乙肝疫苗组(P<0.05)。结论CpGODN联合乙肝疫苗不仅能诱导出高水平的抗HBs,而且对细胞免疫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肺泡灌洗液(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肺结核的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意义,为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方法由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同时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检索了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关于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诊断肺结核的临床研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森林图。共检索文献526篇,最终纳入8篇,共计332例患者。结果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诊断肺结核的Meta分析:7篇文献联合肺结核患者和非肺结核患者比较,病例组的BALF中CD4+/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异质性较大(I2=95%,P<0.0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WMD=-0.54,95%CI[-0.80,-0.29],P<0.0001)。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对肺结核疗效判断的Meta分析:5篇文献进行治疗前、后肺结核患者BALF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较,经治疗该比值升高,且治疗前、后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异质性较大(I2=98%,P<0.0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WMD=0.74,95%CI[0.40,1.09],P<0.0001)。结论肺结核患者BALF中CD4^+/CD8^+T淋巴细胞低于非肺结核患者,经治疗后BALF中CD4^+/CD8^+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因此,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对肺结核的诊断、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HFRS患者的79份外周血标本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在HFRS各病期中,T淋巴细胞(CD3+)、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在发热期开始减低,低血压少尿期降至最低(P<0.05);CD3+CD8+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3-CD19+)百分比在发热期开始升高(P<0.01)。结论HFRS患者各病期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严重失衡,动态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疾病的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缓解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7例缓解期哮喘儿童(哮喘组)及29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缓解期哮喘儿童与对照组比较,CD3+无明显差异(P〉0.05),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0.01,0.05),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儿童缓解期仍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探讨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三色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分析75例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与NK细胞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组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的百分含量依次为(65.74±9.99)%、(35.70±6.92)%和(23.02±5.35)%;T4/T8比值1.70±0.51,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的绝对含量依次为(1.25±0.63)、(0.47±0.27)和(0.31±0.19)×109/L.B细胞和NK细胞的百分含量分别为(11.84±4.50)%和(15.43±6.28)%;B细胞和NK细胞的绝对含量分别为(0.22±0.15)和(0.27±0.15)×109/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总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绝对含量增加(P<0.01或P<0.05),但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与腰背痛组、B27+无临床症状组、B27+非强直组比较,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含量和绝对含量均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紊乱,且以总T细胞、B细胞、NK细胞功能亢进为特点.临床腰背痛患者、B27+无症状者、B27+非强直患者均表现出与临床强直患者相似的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