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神经再生条件液中6.16~10.23KDa蛋白粗制品对雪旺细胞(Schwanncell,Sc)增殖的作用,方法:雪旺细胞的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分成5组,每组3个标本;第1线,外周神经再生条件液中6.16~10.23KDa蛋白粗制品(proteininnerveregenerationconditionedfluids,NRCFp)第2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的促进轴突髓鞘化作用,促进神经肌肉接口处的引导作用和神经细胞的细胞间作用等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神经再生条件液对运动神经元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源于运动及感觉神经的再生条件液(NRCF)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分散培养的DS大鼠运动神经元的生物学效应,探讨周围神经再生趋化特异性产生的机制。方法 建立运动及感觉神经再生室模型,收集术后7天的运动及感觉神经再生条件液(MD-NRCF,SD-NRCF),将两者以及bFGF分别加入分散培养的SD大鼠运动神经元的DMEM无血清培养基中,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摄片,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神经再生条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16000 ̄10.23000的蛋白粗制品、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对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细胞有无促进其存活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再生条件液中活性蛋白的分离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神经再生条件液的生物活性。方法以SD大鼠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建立神经再生室模型,采用自然胶电泳分离法,将分离的各蛋白带分别与新生SD大鼠的后根神经节进行共同培养。结果应用自然胶电泳分离,神经再生条件液在分子量为67~669ku区域有8条蛋白带。其中分子量在232~440ku区域的蛋白条带具有神经营养和趋化作用。结论神经再生条件液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再生条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16000~10.23000的蛋白粗制品(pro-teininnerveregenerationconditionedfluids,NRCFp)、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细胞有无促进其存活和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背根神经节体外植块培养,分散培养及MTT微量比色法,比较在培养器,培养板孔中加入神经再生条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16000~10.23000的蛋白粗制品、CNTF及NGF三个实验组,对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三实验组中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的轴突生长均旺盛,它们的四唑盐终产物与对照组(加DNEN培养液)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再生条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16000~10.23000的蛋白粗制品、CNTF及NGF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体有促进其存活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神经移植段对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神经移植段的方向对神经再生的影响,采用硅胶管桥接Wistar大鼠双侧坐骨神经,一侧硅胶管远端套接顺行神经移植段,另一侧套接逆行神经移植段,术后2,4及6周取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神经再生条件液(never regeneration conditioned fluid,NRCF)中蛋白质成分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为220×103的蛋白带中是否存在一类新的尚未知的神经活性因子。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体重1.8~2.5kg,取坐骨神经建立神经再生室模型。术后1周采集NRCF,采用凝胶过滤法分离NRCF中蛋白质,主要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为220×10^3的蛋白带,应用自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Native-PAGE)法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并对取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0×10^3(a峰)和(20~40)×10^3(c峰)的蛋白带,分别应用已知的神经活性因子抗体:抗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抗体、抗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抗体、抗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抗体、抗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 3,NT-3)抗体、抗NT-4抗体、抗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ng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抗体,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和ELISA检测,观察抗原抗体反应。结果经凝胶过滤法分离的NRCF蛋白质,多集中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0~40)×10^3和220×10^3。相对分子质量为(20~40)×10^3蛋白带中神经营养因子与抗NGF、抗BDNF、抗NT-3、抗CNTF等抗体反应,相对分子质量为220×10^3的蛋白带所含神经营养因子仅与抗NT-4抗体反应。结论NRCF中相对分子质量为220×10^3的蛋白带仅与抗NT-4抗体反应,且生物活性远强于NT-4,该蛋白带中可能存在一类新的神经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9.
几丁质室内植入雪旺氏细胞对神经再生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生物材料几丁质制成的管道作为神经再生室,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2mm进行桥接。在几丁质室内植入粗品雪旺氏细胞(rsc)和不植入rsc,并与骨骼肌桥接进行了比较。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显微解剖、神经电生理测试、辣根过氧酶(HRP)逆行示踪、组织学检查和电镜观察。结果:植入和不植入rsc在术后8周近端再生神经纤维均与远端纤维连接,但不植入rsc再生神经的形态、方式和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5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37只Wistar大鼠,分成A、B两组。A组:切断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B组:切断腓神经后,在胫神经干和远侧腓神经干外膜上各开一小窗,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胫、腓神经干两窗之间。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作神经组织学、电镜及图像分析仪检测:(1)神经再生的数量和质量;(2)定性定量观察神经再生情况;(3)再生神经的数目、密度及截面积。结果直接端侧吻合或神经桥接移植的端侧吻合,均可使神经再生,且再生纤维的质量与端端吻合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被吻合神经-胫神经的功能亦无影响。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可作为神经损伤后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小鼠骨骼肌松弛是否能改善神经传导,加快损伤神经的再生。方法 取昆明小鼠96只,建立肌皮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肌松组、肌松加神经营养药组、神经营养药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神经的电生理检查、肌肉湿重测量及损伤神经远端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的方法,评估骨骼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神经再生条件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纤维细胞和施旺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影响。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的NRCF的培养基连续培养成纤维细胞和施旺细胞24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法检测施旺细胞去分化。结果随着神经再生条件液浓度的提高及神经再生条件液对细胞作用时间的增加,成纤维细胞和施旺细胞的增殖呈上升趋势;神经再生条件液对成纤维细胞和施旺细胞的细胞周期改变发生在S期;神经再生条件液能够促进施旺细胞去分化。结论神经再生条件液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促进施旺细胞的增殖和去分化。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端侧动脉套接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动脉套接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及其特点. 方法取SD大鼠75只,在股骨中下段切断腓神经,将近断端逆转90度包埋于肌肉中.随机分为5组.A组:将截取的左颈总动脉套接于右侧正常胫神经侧方与腓总神经远端2 mm距离之间,缝合部胫神经外膜不予切除;B组:在胫神经套接部外膜开窗1.0 mm;C组:腓总神经切断14天后再予动脉套接,余同B组;D组:同B组,且于动脉套接部注入神经生长因子(neural growth factor, NGF)1 ml;E组:将腓总神经远端以端侧缝合形式直接缝合于胫神经的一侧,外膜开窗1.0 mm.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组织学、电镜和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 结果 4周时C、D及E组周边区域有神经纤维轴突和髓鞘再生,A组则无神经纤维生长; 8周时C、D及E组再生神经纤维较B组多,E组神经纤维较C、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周时C、D及E组神经纤维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有较丰富的神经再生,与神经端侧直接吻合的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端侧2 mm距离动脉套接可作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皮电刺激对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经皮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对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促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18只健康白兔按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C3组,白兔双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术后给予TENS,共用6周。右后肢不会电刺激,做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3、6、1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电生理、透射电镜和胫前肌肌湿重检查。结果 各组实验侧腓总神经有髓纤维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复合电位(CMAP)波幅和胫前肌肌湿重均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腌总神经髓鞘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结论 TENS在提高神经端侧缝合后侧支萌出率和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雪旺细胞源运动神经营养蛋白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雪旺细胞源运动神经营养蛋白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均分为3组,A和B组分别在桥接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断端之间的硅胶管内加入26KD和50KD的雪旺细胞源运动神经营养蛋白,C组加PBS液作为对照。术后1~6月每隔半月测定实验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3月测定实验侧坐骨神经的电生理和形态学指标。结果:A和B组实验侧坐骨神经的功能指数、电生理和形态学指标与C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结论:26KD和50KD雪旺细胞源运动神经营养蛋白对周围神经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皮电刺激促进桡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电刺激对上臂桡神经完全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并对电刺激的参数、波形进行优化组合,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28例上臂段桡神经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在行桡神经缝合术后,各组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电刺激组在术后4~6周石膏拆除后加用电刺激治疗.第1个月使用方波治疗,脉冲频率为2 Hz;第2个月使用变幅脉冲波治疗,脉冲频率为15 Hz;第3个月起继续使用变幅脉冲波治疗,脉冲频率为15Hz,同时每次附加肌肉训练波,脉冲频率为60 Hz;之后均使用变幅脉冲波+肌肉训练波,并适度增加肌肉训练波的治疗时间.术后随访内容:伸腕、伸指肌力,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电刺激组的临床伸腕、伸指肌力与肌电图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的肌力恢复时间与肌电图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治疗对促进上臂段桡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效果明显,在对电刺激仪的工作参数、电流波形进行优化组合后,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及其趋化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进一步验证周围神经端侧缝合的有效性,初步探讨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的趋化性问题。方法雌性清洁级SD大鼠10只20侧,实验分3组,分别为神经端侧缝合组、正常对照组、切断对照组。神经缝合后5个月采用电生理、组织学、电镜等方法,观测再生神经纤维及其靶器官结构功能的改变;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观测再生运动神经纤维及比例。结果端侧组肱二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CMAP)潜伏期较正常组减慢64%,最大波幅为正常组的27%。肱二头肌肌湿重为正常组的72%,肌纤维横截面积与正常组元明显差异。端侧组肌皮神经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占正常组的44.5%,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分别占正常组的85.9%、77.3%和65.5%。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示端侧组肌皮神经主干运动神经纤维比例为[(0.39±0.07)%,x±s,下同],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二头肌肌支运动神经纤维比例为(0.38±0.07)%,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有相当数目的再生神经纤维,但以髓鞘薄,直径小的纤维为主,同时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侧方出芽对特定靶器官的趋化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毫米波对周围神经部分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周围神经部分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制成左侧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神经损伤24 h后,将毫米波辐射损伤部位,每周5次,每次30 min.观察指标:从运动功能、电生理、组织学等方面观察其对大鼠坐骨神经部分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术后2、4、6周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电镜观察,对照组在术后2周的神经变性程度比治疗组严重,治疗组在术后4、6周的神经再生数目和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毫米波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证实经皮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本文选择腓总神经)完全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并探讨最佳的电刺激的参数、波形优化组合等治疗方案。方法对30例腓总神经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在行神经缝合术后,各组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电刺激组在术后4周石膏拆除后加用电刺激治疗。经过方波和变频波的交替使用,之后均使用变幅脉冲波+肌肉训练波,并适度增加肌肉训练波的治疗时间。术后随访内容:术后6个月进行足趾伸屈力,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电刺激组的临床肌力与肌电图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的肌力恢复时间与肌电图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治疗具有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的作用,并且能减少受损骨骼肌的萎缩,尤其对电刺激仪的工作参数、电流波形进行优化组合后,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的纳米纤维导管促神经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导管的可行性,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的活性及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以可降解生物材料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LA-CL)]为壳层材料、神经牛长冈子(NGF)和牛血清蛋白(BSA)为芯层材料的纳米纤维,纺织成神经导管复合体.模拟体内环境进行体外降解缓释8周,在不同时间点,应用PCI2细胞培养法检测缓释液中NGF的生物活性.构建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分别采用自体神经移植(A组)、P(LLA-CL)/BSA/NGF导管(B组)、P(LLA-CL)/BSA导管加一次性注射NGF(C组)、P(LLA-CL)/BSA导管(D组)桥接神经断端,术后12周进行再生神经形态学等观察.结果 P(LLA-CL)/BSA/NGF导管在体外8周尚末完全降解.能够持续释放NGF,并保持牛物活性.解剖观察可见再牛神经均通过神经导管,B组再生神经的卣径最均匀一致,达到正常神经的直径.透射电镜图片显示,A组和B组神经纤维数日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C组和D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结论 P(LLA-CL)/BSA/NGF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诱导并促进神经再生,提高神经再牛的质量,其移植效果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