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1980~2007.4)、MEDLINE(1996~2007.4)、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7.4),纳入比较孕期单独使用HBIG与不使用HBIG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8软件进行。结果最终纳入4个RCT,共359例孕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HBVDNA( )孕妇所生新生儿血HBVDNA( )率为8.65%,对照组为35.0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CI(0.09,0.31),P<0.00001]。此外,无论是对孕妇还是胎儿都没有报道与HBIG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HBIG能有效提高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率,并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RCT质量均为C级且患者例数有限,存在选择性偏倚和发表偏倚的高度可能性,我们期待将来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 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 (n =40 )和对照组 (n =46) ,均在妊娠 2 8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D NA。治疗组自 2 8周开始每 4周肌注一次HBIg(2 0 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取静脉血检测HBsAg。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 ,但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而两组中HBV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 结论 :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 ,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妊娠晚期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感染的疗效.方法:112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HBIG组57例,于孕28周起肌内注射HBIG,200U,每4周1次,至分娩;对照组55例,未予用药.两组孕妇均于孕28周和分娩前,其新生儿于出生时检测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水平及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HBIG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1%和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感染率随孕晚期母血HBV DNA含量增加呈增高趋势.结论: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率,母血HBV DNA等于或超过108拷贝/毫升者宫内感染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预防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PubMed、EMbase、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BM、CNKI、VIP关于LAM联合HBIG与LAM单用预防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随机双盲对照、非随机同期对照及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08年12月。两名研究者独立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均为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共1 421例患者,其中LAM联合HBIG组1 035例,LAM单用组386例。结果显示,LAM联合HBIG治疗组较单用LAM治疗组:①减少乙肝病毒复发风险达73%[RR=0.27,95%CI(0.20,0.37),P〈0.000 01];②减少乙肝病毒YMDD变异风险达72%[RR=0.28,95%CI(0.15,0.53),P=0.000 01];③减少乙肝病毒复发所致的死亡风险达79%[RR=0.21,95%CI(0.09,0.49),P=0.000 3];④受者和移植物总的生存率两组相似[RR=1.03,95%CI(0.95,1.11),P=0.51;RR=1.04,95%CI(0.97,1.12),P=0.26]。结论现有研究显示LAM联合HBIG治疗比LAM单用可明显减少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发生YMDD变异及乙肝病毒复发所致的死亡风险。LAM联合HBIG是预防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宫内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高达10%~15%,而母婴传播是导致人群中众多HBV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文献报道HBV宫内感染率为5%~15%,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或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仍有10%~20%的婴儿免疫失败,其中宫内感染为其主要原因。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使用HB  相似文献   

7.
母婴围生期传播,已被国内外报告肯定。由于发现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高,成人肝癌的发生率有所增长,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提出了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问题。韩才英等用抗HB_eIgM及HB_eAg检测母血及新生儿脐带血,认为HB_eAg阳性是导致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段氏等从刚出生的新生儿血清检查HBV感染潜伏期来推算有宫内感染的可能性;易健如等使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查胎儿心血和肝组织HBV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疗效。 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预防组 (46例 )和对照组 (40例 )。预防组自 2 8周开始每 4周肌注 1次HBIG(2 0 0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检测HBsAg。 结果预防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 4 .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 2 .5 % (P <0 .0 5 )。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 ,HBV 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结论产前应用HBIG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鞍山市714例阳性孕妇分成两组,预防组614例,自孕30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每4周一次,共3次;对照组60例,不用药仅定期产捡,生后两组婴儿均正规接种乙肝疫苗。6个月后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HBs)对比调研。结果预防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98.70%,失败率1.30%。对照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68.33%,失败率31.67%。阻断组与非阻断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12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18周孕妇,按接诊次序分为3组。A组42例在孕20周开始每月1次在上臂三角肌部位注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和乙肝疫苗30μg;B组40例只注射乙肝疫苗,疫苗来源,注射时间、部位、剂量同A组;C组38例未给予任何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孕38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HBsAg。结果,产前孕38周A组孕妇的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67%、60%)明显低于B组(90%、85%)、C组(97%、97%),P<0·05,而A组孕妇的HBsAb阳性率(38%)均高于B组(13%)、C组(3%),均为P<0·01。另外,A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阻断失败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HBV感染的孕妇1411例及所分娩的婴儿,观察母亲不同E抗原状况、不同HBV DNA载量、不同分娩方式、抗病毒治疗情况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母亲HBeAg(+)组婴儿出生时及12月龄时HB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母亲HBeAg(-)组(P=0.000,P=0.006);母亲HBV DNA载量与婴儿出生时及12月龄时HBV感染率呈正相关;阴道分娩组婴儿出生时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00),但12月龄时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137);母亲非抗病毒组婴儿出生时及12月龄时HB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母亲抗病毒组(P=0.042,P=0.048).结论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阻断失败主要与母亲HBV感染状况如血清HBeAg阳性、较高的HBV DNA载量等高危因素有关,而与分娩方式无关.给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中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母亲的HBV DNA载量,从而有效减少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疗程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将单纯HB-sAg阳性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共293例分为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84例。实验组从20周孕开始定期注射HBIG 400 IU/次,对照组仅做常规产前检查和监护,分娩后测定并比较每组婴儿脐血HBsAg及乙肝病毒DNA值;根据孕产妇HB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组,再根据孕妇产前使用HBIG情况分组观察比较使用效果。结果两组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V-DNA阳性与阴性组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HBIG对阻断宫内感染无效,宫内感染与孕妇HBV-DNA是否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宫内感染是指分娩前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胎盘生殖细胞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等方式,使胎儿携带HBV的过程.许多研究者在引产胎儿的肝、肾、胰、脾、胎盘等组织中均检出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为探索更有效的HBV宫内感染阻断策略,本文综述了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法定性检测300例大、小三阳的孕妇血清HBV-DNA。HBV-DNA阳性者共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HBV-DNA阳性者观察组孕7个月起,每个月肌注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直至分娩。分娩后24h内,取新生儿脐血进行HBV-DNA测定。结果:孕妇血清HBV-DNA阳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20.65%,孕妇血清阴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4.31%,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观察组经治疗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断宫内传播。结论:HBV-DNA阳性孕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病毒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以及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200例大、小三阳孕妇的血清、乳汁、以及分娩后马上取新生儿的静脉血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性测定。大、小三阳的孕妇,怀孕期间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乙肝感染。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RTA)、酶联免疫(ELISA)和乙肝病毒 DNA 分子杂交方法,作者研究了 HBsAg阳性孕妇血清的传染性和胎儿宫内感染情况。结果显示,HBcAg 阳性孕妇血清有较大的传染性,其胎儿宫内感染率较高。作者提出了 HBsAg 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的保健与护理,以及产科如何阻断 HBV 传播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告用静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输血后乙型肝炎,结果在90例(保护组50例,对照组40例)受血者中,感染HBV者共11例,前者2例(4%),后者9例(22.5%),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误输HBV阳性血者,其HBY感染率分别为7.1%和66.7%,两组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静注HBIG对患者的保护率为89.4%。结果证明,静注HBIG对输血后乙型肝炎(HB-PTH)的预防有良好的效果。用于误输HBV阳性血及意外暴露者的立即预防,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型肝炎疫苗来防止母亲的乙型肝炎传染给孩子的效果是显著的。在亚洲、非洲,肝炎感染的发病率很高,由母亲传给新生儿的感染率亦很高,台湾统计新生儿带病毒率占总人口之15~20%及约40%由其母传来。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少见,多在分娩时接触母血或分泌物而传得。高发病区的肝硬化及肝癌很普遍,可以肯定病毒性肝炎造成肝癌的频率是很高的。孕妇有  相似文献   

20.
口腔科对外来的乙型肝炎传染的预防,主要是通过临床上经常保持最佳的卫生状态。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是污染了血液或唾液,这些被污染大部分是经皮肤传染,也有可能通过粪便经口传染的。收集一部分已确定是肝炎的患者的情报是完全应该的,因这类患者也许就是乙型肝炎的带毒者。在感染乙型肝炎后1~4个月具有传染力,这期间血液中可查出表面抗原,症状一般在感染2~4个月后才出现。必须了解有些地区是危险的肝炎高发区,因为乙型肝炎有可能扩大到这个地区中的所有的人。具有传染性患者到口腔科就诊,应延期到传染性消失后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