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需做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1(B组)和对照组2(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表面麻醉,B组采用咽部喷雾法,C组用环甲膜穿刺法.观察:比较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最高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最低氧饱和度的变化;检查过程中追加药物量、麻醉时呛咳及咯血、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B、C组相比,A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追加药物量、麻醉时呛咳及咯血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最高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最低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A组与B、C两组比较,各项生命指标更加平稳(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舒适性比较:与B、C两组比较,A组不适更少(P<0.05);B、C两组咽部不适、不良回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痉挛C组8.6%,B组10.6%,P<0.05;三组检查顺利情况比较:与B、C两组比较,A组全部操作成功,90%优良(P<0.05);B、C两组比较,B组70%优良,C组77%优良,P<0.05.结论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检查过程安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应用于电子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方法 2%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和传统的2%利多卡因喉头喷雾麻醉相比较。结果 2%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疗效明显优于2%利多卡因喉头喷雾麻醉。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对于电子气管镜检查效果好、副反应小、方便,是一种理想的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利多卡因与传统的麻醉方法(喉头喷雾+气管滴注法)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后行纤支镜检查,与对照组分别进行麻醉效果及用药量比较。结果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后行纤支镜检查,简便易行,麻醉药物耗量少,也减低了药物的副作用,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病人耐受性好,易于配合。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优于传统麻醉方法,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耐受纤支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及评价高流量氧驱动口咽喷雾联合鼻腔滴注利多卡因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5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8L/min氧流量驱动下,喷雾麻醉口咽部联合鼻腔内滴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麻醉效果、术中追加麻药量、不同时点患者心率、血压、SpO_2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47)、VAS(P0.001)、术中追加麻药量均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各时点的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更平稳(P0.05),以上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流量氧口咽喷雾联合经鼻腔滴注利多卡因,较之雾化吸入法可提高表面麻醉效果,改善患者感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吸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的目的,有学者认为,氧气雾化操作简便,雾化颗粒小,效果好~([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早产儿均为高危儿,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新生儿保温箱内的声压水平不超过45 dB ~([2]),由于使用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等精密装置,造成NICU内噪声水平达50~60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环甲膜穿刺局部麻醉作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随机分为1%利多卡因浓度组(A组)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2%利多卡因浓度组(B组)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利多卡因总量、基础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支气管镜操作时间、内镜操作医师视觉评分、严重程度评分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视觉评分及严重程度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利多卡因应用总量较B组明显要少(76.92±20.35mg和108.94±38.49mg,P=0.001)。两组女性患者中利多卡因总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对支气管检查麻醉效果评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浓度的利多卡因在支气管检查过程中具备与2%浓度的利多卡因类似的局部麻醉效果,且应用总剂量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操作前应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对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分析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拟行气管镜检查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操作前常规的丁卡因压缩空气雾化机雾化吸入,观察组患者接受操作前丁卡因联合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压缩空气雾化机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前、后生命征、氧饱和度、肺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操作前两组患者生命征、氧饱和度、通气功能指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支气管镜检查后患者的收缩压、氧饱和度、通气功能指标等较操作前明显变化,而接受操作前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的患者通气功能、氧饱和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心率更加稳定。 结论支气管镜操作可导致操作后患者通气功能指标下降,支气管镜操作前应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保护患者肺功能,提高了围操作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1999~ 2 0 0 2年 ,我们采用利多卡因经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治疗 6 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 (下简称哮喘 )患儿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 4例均为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 ,符合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 1998年制定的诊断及分级标准 :休息时呼吸急促 ,端坐位 ,仅用单字谈话 ,经常出现激惹 ,大汗淋漓 ,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常有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 ,肺内哮鸣音响亮、弥漫 ,脉率 >12 0次 / m in:使用 β2 -受体激动剂后 ,最大呼气峰流速 (PEF)占正常预计值的 6 0 %以下或激动剂作用时间 <2小时 ;非吸氧状态下 Pa O2 <6 0 mm Hg和 (或 ) Pa CO2 >4 5 m… 相似文献
11.
超声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在纤支镜检查及治疗中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与常规纤支镜麻醉方法。方法比较886例患者二种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P〈0.01);(2)血压、氧饱和度、心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方法(P〈0.01)。结论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较常规纤支镜麻醉方法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更好的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方法 160例气管镜检查患者经随机分四组,利多卡因气雾剂经鼻吸入组(A组)、利多卡因气雾剂经口吸入组(B组)、2%利多卡因气动雾化吸入组(C)、2%利多卡因喉头喷雾组(D组)进行麻醉效果比较。结果 A组、B组、C组间麻醉效果无差异(χ2=3.203,P=0.783),但明显优于D组(χ2=40.205,P〈0.001),A组麻醉效果、麻药剂量、麻醉时间、不良反应少于其他三组。结论利多卡因气雾剂作为新型麻醉气雾剂,经鼻吸入与具有麻醉方便、效果好、定量准确、副作用小,是气管镜麻醉中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是否必要在支气管镜诊疗操作前进行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方法本研究为完全随机设计, 将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个旧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的279例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133例, 生理盐水组146例。2组均使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 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利多卡因、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用量;操作前5 min, 操作开始5 min、10 min、15 min和操作结束时生命体征变化(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针对患者和操作医师进行评分。结果剔除不配合完成VAS评分者后, 共纳入229例进行统计分析(利多卡因组113例, 生理盐水组116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多卡因组和生理盐水组利多卡因、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205±47)mg比(206±42)mg、(2.3±1.8)mg比(2.4±1.8)mg、(5.1±1.1)μg比(5.1±1.1)μg, 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需要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154例患者随机分A、B、C三组。A组用利多卡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麻醉法,B组用利多卡因胶浆含漱法,C组用利多卡因喷雾麻醉法。从麻醉效果、达到麻醉时间、麻醉时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麻醉效果A组、B组优于C组,具有显著差异;达到麻醉时间及麻醉时的不良反应A组、B组均少于C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利多卡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麻醉法与利多卡因胶浆含漱法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由于利多卡因胶浆含漱法达到麻醉时间更短,患者痛苦较少,更易于接受,故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18.
张伟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4)
目的 比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组)各80例,两组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超声组缩短(P<0.05,P<0.01).两组雾化吸入中HR、RR较雾化前显著增快(均P<0.05),超声雾化吸入中SpO2较雾化吸入前、吸入后1小时显著降低(均P<0.05);氧气组雾化治疗不良反应如哭闹、治疗中止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均P<0.05).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刺激性小,患儿耐受性好,提高治愈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氧气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慢阻肺(COP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7年1月-2019年6月的COPD患者3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应用氧气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在血气指标方面,观察组的PaCO2、PaO2和SaO2在治疗后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功能方面,观察组的FEV1和FEV1/FVC在治疗后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是1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在COPD患者中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治疗效果突出,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推荐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71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4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4d后,显效36例(50.70%),好转32例(45.07%),无效2例(4.23%),总有效68例,总有效率为95.77%,其疗效显著.SaO2在雾化吸入前为(88.6±4.7)%,雾化吸入后为(98.2±5.5)%,雾化吸入后SaO2显著提高(P<0.05).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并可提高患者SaO2,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