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外周浅静脉输入奥沙利铂对患者造成神经毒性的差异。方法:将220例拟行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研究组经PICC输入奥沙利铂,对照组经外周静脉输入奥沙利铂,比较两组引起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以及药物引起肢体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神经毒性反应12例,发生率为10.9%;对照组出现神经毒性反应68例,发生率为61.8%,两组神经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ICC输入奥沙利铂可减轻其神经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对患者造成神经毒性的差异。方法将58例拟行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PICC组(n=32)和外周组(n=29),PICC组经PICC输入奥沙利铂,外周组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对比观察2种给药途径引起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以及药物引起肢体疼痛情况。结果PICC组出现3例神经毒性反应,均为一级,无一例出现肢体疼痛;外周组18例出现神经毒性反应,其中一级10例,二级8例,有11例出现输注侧肢体局部疼痛。PICC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外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PICC输入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轻,可避免引起肢体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的静脉化疗,并将其与留置针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对比.方法 68饲PICC置管患者与80例留置针患者进行观察、比较两者产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8饲PICC置管患者与80例留置针患者产生的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堵塞等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与留置针比较,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使用.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移位胸外侧静脉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因其操作简便,留管时间长,住院和门诊的病人均可应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病人。PICC避免了病人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很大程度减轻了病人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PICC有许多优点,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现报告1例导管移位。  相似文献   

5.
总结上肢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时的改进措施.对32例上肢静脉障碍致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改行中心静脉置管,具体做法:准确进行静脉评估,正确做好导管的处理与修剪,置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与麻醉医生及超声引导医生密切配合,置管后妥善固定导管.32例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体成功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用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除1例患者因无法耐受消化道反应停止化疗外,其余均完成了4个周期的治疗,未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理想方案,通过对化疗反应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预防和减轻了毒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穿刺器械材料的改进、穿刺操作技术的简化,深静脉置管术对需要化疗和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患者是一种减轻痛苦、方便治疗的诊疗技术,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血管刺激性小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之带来置管后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亦较高,由此可引发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而对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在临床治疗中采取相关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吉奥(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具有可测量病灶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S-1组(n=30)根据体表面积确定S-1与奥沙利铂的初始剂量;FOLFOX7组(n=32)使用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和奥沙利铂,2组均于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 S-1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有效率为43.3%;FOLFOX7组CR1例,PR 11例,有效率为37.5%,2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肝肾损害,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与FOLFOX7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治疗毒副反应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362例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化疗期间注意保暖,加强饮食生活护理,观察药物毒副反应及对症护理。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可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输注方式对奥沙利铂导致肢体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选择奥沙利铂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深静脉置管输入奥沙利铂,对照组采用留置针从外周浅静脉输入。记录患者肢体疼痛的时间、程度、处理方法及转归。结果两组患者化疗结束时及结束后7d肢体疼痛比较,使用外周浅静脉输入法的患者肢体疼痛28例,采用深静脉输入法的患者未发生肢体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静脉输注方式可避免由浅静脉输注奥沙利铂时所引起的肢体疼痛。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置胃管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减轻留置胃管病人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法将150例消化外科需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传统方法置管、置管前5min鼻咽部喷射2%利多卡因及置管前5min鼻咽部喷射注射用水后置管,比较3组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呛咳、流泪等不良反应,引出血性胃液情况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3组病人引起不良反应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等指标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利多卡因组优于其他2组。结论置胃管前5min鼻咽部喷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反应,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龄老年病人不同雾化吸入方法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淑萍  刘君 《护理研究》2007,21(10):872-874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雾化吸入治疗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研究其对策。[方法]将115例COPD病人分成超声雾化组、氧气驱动雾化组、喷射雾化组,观察雾化吸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超声雾化组憋气、发绀、心慌、喘息加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并易发生低氧血症,且治疗前后脉搏、呼吸明显增快,与氧气驱动雾化组、喷射雾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或喷射雾化吸入,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舒适度,保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滴注双黄连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 根据临床医生上报药剂科的61例不良反应表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小儿年龄、用药方式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1~3岁组比4~12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首次用药比再次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P<0.01),单独与联合用药不良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首次用药比再次用药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51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26例,对照组(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25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5.4%和64.0%(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5个月和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间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体力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两组间常见毒副反应均为转氨酶升高、发热,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可作为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防范不良反应提供依据。对我科2008年206例静脉应用加替沙星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给药局部皮肤反应和低血糖反应,其次为胃肠道反应。临床使用加替沙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和奥沙利铂联合对晚期肝癌瘤内注入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失去外科治疗意义的39例晚期肝癌患者,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对肝内瘤体行无水乙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注入,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瘤体大小改变、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和1、2、3年的存活率。结果在完成治疗2周后,33例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11例患者肝内瘤体改变获益,31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明显下降;术后1、2、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66.7%、35.9%、12.8%。结论超声引导下对晚期肝癌患者行瘤体内无水乙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注入治疗效果良好,对于改善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丛媛  李亚兰 《护理研究》2011,25(30):2787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导尿管是前列腺增生症病人解决排尿困难的手段之一。前列腺增生病人由于长期膀胱出口部梗阻,逼尿肌反射亢进,传统留置导尿术是病人感受比较痛苦的护理操作,甚至拒绝配合,造成置导尿管困难或失败[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贵要静脉组(n=40例)、B肘正中静脉组(n=40例)、C头静脉组(n=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三组静脉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5);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5).结论 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经头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不同皮下注射方式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狄红月  王志伟 《天津护理》2010,18(5):249-25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不同皮下注射方式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PubMed、CNKI等进行搜索,检索词包括"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low molecular heparin","hypodermic injection",搜索试验组为垂直皮下注射,对照组为传统方式皮下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纳入文献17篇共1 721例,其中不同皮下注射方式疼痛反应的各研究具有较好的同质性(χ^2=6.38,P=0.50〉0.05),可以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不同皮下注射方式皮下出血状况的各研究具有显著的异质性(χ^2=39.58,P〈0.01),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垂直进针法皮下注射组的不良反应低于传统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垂直进针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