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microRNA是能够调控靶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在脊髓发育和脊髓损伤等过程的基因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修复的治疗性干预新靶点,是脊髓损伤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从microRNA在脊髓损伤中的机制及热点microRNA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就近年来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中1999-09/2009-09与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相关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spinal cord injury,tissue engineering"或"脊髓损伤,组织工程"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资料选择:选择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最新相关文献,最终纳入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局评价指标: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选择,组织工程脊髓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再生所需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所需特殊内环境构建.结果:组织工程化脊髓种子细胞包括许旺细胞、嗅鞘细胞、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等.目前支架材料主要为合成材料或改性天然材料,如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表面被修饰后,利于细胞黏附和营养因子的聚集.将一些促进神经生长因子或抑制神经生长因子的抗体与聚乙二醇加工成耦合体作为组织工程支架,联合干细胞移植、并施加电场/磁场刺激修复脊髓损伤可能是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的有希望途径.结论:选择最佳组织工程组分是修复脊髓损伤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SCI)是目前最棘手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上对于SCI的治疗方案效果均不佳.组织工程的"材料支架-种子细胞-生物活性分子"的治疗模式为修复SCI带来可能.其中生物材料支架为种子细胞的增殖营造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即对组织工程支架在SCI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学术背景:手部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损伤造成的关节面破坏或缺损,可使许多患者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直接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手指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直接决定着手功能的恢复情况。组织工程为手指骨关节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目的:总结手指骨关节损伤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词“Interphalangeal joints fractures.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 fractures,Fingers osteoarticular,Reconstru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7年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指间关节;掌指关节;骨折;修复重建”,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06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手指骨关节损伤修复重建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手指骨关节损伤修复重建方面的临床实验研究。所选用的32篇文献中,3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已在临床上获得一定成功,但如何延长移植关节的成活时间,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自体带血管关节移植术,是治疗手指关节缺损较好的方法,但如何使操作简便、副损伤减小及寻找新的关节供区,还值得进一步研究。②手指关节损伤的理想治疗效果是关节轮廊达到解剖复位,使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降低到最低程度,然而由于手部骨关节结构复杂以及外伤因素,使它成为手外科骨关节修复方面的一个难题。③研究表明,关节融合、关节成形、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移植,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骨牵引等治疗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没有一种方法能获得完全成功或被普遍接受。结论:手部骨关节的损伤,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甚理想。同种异体关节和自体关节移植的进一步研究及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骨关节移植治疗手指骨关节损伤将会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背景:巢蛋白作为一种神经元特异标记物,其表达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脊髓神经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演变规律。目的:综述巢蛋白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脊髓发育及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分布规律,进而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2年维普、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巢蛋白”,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2年PubMed和Springer外文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pinalcord,nesti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343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5篇。结果与结论:作为神经干细胞的分子标记物之一,巢蛋白在胚胎期呈现时空性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发育成熟程度呈反相关,即随着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不断成熟,其表达强度则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在脊髓损伤等病理情况下,受损组织区内巢蛋白的表达强度和数量能够反映损伤脊髓组织的修复能力。故脊髓组织发育过程中巢蛋白的表达强度、数量及分布现已作为判断脊髓神经细胞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临床脊髓损伤治疗提供重要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脊髓损伤最初往往会导致细胞和组织的不断丢失,组织工程支架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生理状态,从而有利于细胞的黏附、迁移、扩增和分化.目的:总结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联合细胞和/或细胞因子修复脊髓损伤的新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 Medline及CBM数据库中2000-10/2010-10 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脊髓损伤相关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材料治疗脊髓损伤需要3 因素:种子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细胞因子.组织工程支架对于损伤脊髓断端起到桥接作用,而种植于材料的种子细胞和/或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和迁移.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包括胶原、壳聚糖、琼脂糖/藻酸盐、聚乳酸、纤连蛋白、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β羟丁酸等,动物实验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显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联合细胞移植修复效果更好,但临床上目前尚无开展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脊髓损伤最初往往会导致细胞和组织的不断丢失,组织工程支架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生理状态,从而有利于细胞的黏附、迁移、扩增和分化。目的:总结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联合细胞和/或细胞因子修复脊髓损伤的新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Medline及CBM数据库中2000-10/2010-10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脊髓损伤相关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材料治疗脊髓损伤需要3因素:种子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细胞因子。组织工程支架对于损伤脊髓断端起到桥接作用,而种植于材料的种子细胞和/或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和迁移。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包括胶原、壳聚糖、琼脂糖/藻酸盐、聚乳酸、纤连蛋白、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β羟丁酸等,动物实验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显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联合细胞移植修复效果更好,但临床上目前尚无开展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及分化,但由于其半衰期短,难以通过血/硬脊膜屏障,无法完成空间重建等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文章综述了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的研究进展,以便寻找有效的应用手段,指导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损伤的应用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营养因子;脊髓损伤;干细胞;生物工程;应用"或"Neurotrophic factor,Neurotrophin,Spinal cord injuries,stem cell,bioengineer,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37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针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缺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优化。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损伤具有协同作用。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过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的干细胞模型修复脊髓损伤,使神经营养因子持续分泌,参与干细胞分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利用水凝胶、纳米纤维支架等与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空间通道,重建脊髓神经通路。但如何选择最佳的神经营养因子组合方案及众多材料与神经营养因子的最佳组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及分化,但由于其半衰期短,难以通过血/硬脊膜屏障,无法完成空间重建等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文章综述了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的研究进展,以便寻找有效的应用手段,指导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损伤的应用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营养因子;脊髓损伤;干细胞;生物工程;应用"或"Neurotrophic factor,Neurotrophin,Spinal cord injuries,stem cell,bioengineer,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37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针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缺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优化。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损伤具有协同作用。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过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的干细胞模型修复脊髓损伤,使神经营养因子持续分泌,参与干细胞分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利用水凝胶、纳米纤维支架等与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空间通道,重建脊髓神经通路。但如何选择最佳的神经营养因子组合方案及众多材料与神经营养因子的最佳组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背景:现阶段,针对已知的炎性递质的干预措施对于减轻脊髓继发损伤的效果局限。白细胞介素17是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关注。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制作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模型,假手术组仅剪开硬脊膜而不伤及脊髓实质。开放后测定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7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开放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均为20-21分,脊髓损伤1,2 d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损伤后7 d BBB评分为0-3分(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6 h后,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肿胀,神经元突起减少;脊髓损伤12 h后,灰质、白质组织结构疏松、空泡化;脊髓损伤后7 d,胶质细胞增生,组织纤维化明显。RT-qPCR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17 mNA于脊髓损伤后3 h出现,并于6 h表达出现高峰(P <0.01),随后表达减少,7 d后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6 h后,白细胞介素17表达开始升高,并于损伤后12 h出现高峰(P<0.05),随后表达减少,至伤后7 d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果可见脊髓损伤12 h后组织损伤表现最严重,并与白细胞介素17表达改变存在时间的一致性,推断白细胞介素17可能参与了脊髓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单纯骨折愈合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脊髓损伤合并骨折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如何促进骨折愈合未见报道。目的:观察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及创伤外科从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间的住院患者28例,并根据是否合并脊髓损伤分为2组,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患者12例、骨折无脊髓损伤组患者16例。分别于伤后第2,7,14,28天空腹时采外周静脉血,并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纳入的28例患者中,在损伤第2天,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与骨折无脊髓损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7,14,28天,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比骨折无脊髓损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低(P<0.05)。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中,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从第7天快速升高,至第14天达到高峰,第28天仍然无显著下降。在骨折无脊髓损伤组,第2天升高,第7天升高幅度达到最大,至第28天,升高幅度下降。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可发生显著变化,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不同时期参与骨折愈合及脊髓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工伤致脊髓损伤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体验.方法 应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访谈3例具同质性的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以诠释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转录稿.结果 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体验包括个人力量增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活在当下的积极应对3个主题.结论 健康照顾者可通过促进创伤患者的创伤后成长而促进其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照顾者为患者提供护理情况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Zarit护理负担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50例脊髓损伤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总分(52.91±11.56)分,88%的照顾者的负担处于中、重度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有:并发症、照顾时间、消极应对方式、患者的自理能力、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自我效能及积极应对方式。结论护理工作者应重视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鼓励患者自理,增强社会支持系统,指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减轻照顾者的照顾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需求评价,为创造利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住院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以患者希望拥有的住院环境为主题,采用征求意见表和工休座谈会的方式对64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1例(79.7%)患者对现有住院环境满意,100%的脊髓损伤患者需要提供陪护陪床条件、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指导及治疗费用的保障;90%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需要提供安全的活动空间和便利的生活条件、和病友和睦相处、医护人员的重视与关爱、家庭的重视与关爱。结论优化脊髓损伤患者的住院环境,提供舒适护理,能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有效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循环系统异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97例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循环系统异常情况及其对组织器官血液灌注的影响,发现患者伤后2周内血压下降(占67.01%)、心率减慢(占75.26%)的发生率较高;但当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在一定范围内(收缩压≥75mmHg、心率≥40次/min)时,不会对人体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产生不良影响.认为护士在患者伤后应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及意识状态、心电图变化等;高热、缺氧的患者因心率代偿性增加不明显,要及时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脊髓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路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11月选取安徽省8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57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iper疲乏修订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颈髓损伤致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见性气管切开对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二重感染率的影响。【方法】①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7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共682例急性颈髓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气管切开组及非气管切开组。通过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年龄、性别、工作性质、最高损伤节段、ASIA分级、是否合并胸部外伤、受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等因素对气管切开的影响作用。②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将气管切开患者分为早期干预组及非早期干预组。统计两组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二重感染的人数,比较两者的统计学差异。【结果】①682例患者中,64例行气管切开术,占9.4%。其中年龄、最高损伤节段、ASIA分级是急性期颈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②早期干预组患者23例,其中2例死亡、5例失访,其余患者脱机时间(17.9±3.8) d ,二重感染率31.3%。非早期干预组41例,其中6例死亡、9例失访,其余患者脱机时间(22.0±4.6)d ,二重感染率65.4%。在脱离呼吸机时间及二重感染率的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有利有弊,如果患者年龄大、损伤节段高、损伤程度重,早期气管切开还是利大于弊,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背景:镜像疗法最早用于截肢术后患肢痛的治疗,研究显示该疗法对其他损伤引起的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有效,但针对高位脊髓损伤后3年余的上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还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试验设计分别应用经皮电神经刺激、镜像盒对该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和3周的疼痛治疗,2种干预手段之间的洗脱期为1周,随访时间为1个月。
  结果与结论:前2周的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患者疼痛没有实质性缓解,甚至一度加重,而洗脱期(第3周)后经过3周的镜像治疗,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减轻;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表明镜像疗法作为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的补充,可能是一种有效地减轻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疼痛的康复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确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人工合成的内切磷硫酰寡脱氧核糖核苷酸(ODN-PSs)对脊髓损伤进行干预,分析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表达,探讨ODN-PSs与神经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AllenWD法[1]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后,再随机分为ODN-PSsXT-1实验组30只和实验对照组30只进行干预实验;利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对细胞表达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和木糖基转移酶-1(XT-1)mRNA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印迹和RT-PCR分析结果表明,XT-1ODN-PSs可减少减少CSPG蛋白和XT-1基因的表达。结论人工合成XT-1ODN-PSs寡核苷酸对脊髓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损伤神经核突起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