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品管圈活动是近期运用在医院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手法,可以促使工作人员挖掘自身潜能,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提升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245例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间安排患者分组,2013年1~12月进行外科手术的124例患者列入对照组,2014年1~12月进行外科手术的121例患者列入观察组,观察组121例患者是我院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护理中发生差错情况、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术中正确使用体位垫摆放体位发生皮肤受损情况,患者对围术期优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以及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发生差错情况的概率为3.31%、术中正确使用体位垫摆放体位发生皮肤受损情况概率为4.9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45%和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概率为95.0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围术期优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护理能力均突出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提高和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对围术期优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发展护理事业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分析护理实训中心管理现状,介绍品管圈(QCC)管理模式,探讨品管圈在护理实训中心管理中的应用,阐述QCC对护理实训中心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护理实训中心实施QCC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提高管理质量,提升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6月在我院ICU治疗并建立人工气道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扩张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呛咳、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意外脱管、吸痰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痘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也称持续质量改善小组,简称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工作劳动的员工,围绕单位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改进战略、降低消耗和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持续改进(CQI)方法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三级或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和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工作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总之,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益的关键,特别是在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下,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技术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6月1日~ 2014年9月30日,在肝胆外科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活动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无形成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实施品管圈前的93.94%上升至实施后的96.25%(x2=5.739,P<0.05),活动后病人呼唤未得到及时应答、未进行出院康复指导两方面的不满意项数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05),活动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起到积极作用,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品管圈活动前先对神经外科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分类,根据分类分别成立了管道护理、皮肤护理、护理记录书写、健康教育4个品管圈小组,各个品管圈组织专项学习与督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皮肤损伤发生率降低;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合格率、健康教育质量及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在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可降低神经外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进行治疗并建立人工气道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模式组)和观察组(品管圈工作模式组)各45例,分别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段痰痂形成情况、意外脱管率、每天吸痰次数及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段痰痂形成率、意外脱管率均低于对照组,每天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对血氧饱和度存在影响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对患者不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胃穿孔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救治的60例胃穿孔行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度、手术前后焦虑程度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5 d疼痛度分别为(5.21±0.21)分、(4.32±0.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3±0.61)分、(6.41±0.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为(8.23±1.43)分,低于对照组(12.62±1.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SF-36量表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SF-36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胃穿孔修补术患者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患者疼痛度及术后焦虑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心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为心脏外科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成立品管圈工作小组,确定“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活动主题。将2013年1月至6月在我科住院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5月在我科住院的3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并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详细解答,满足患者基本需求。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模式对存在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等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明显升高(P<0.05),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略高于实施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对住院病房、护理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技术满意度略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团体凝聚力、责任心、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沟通能力等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心脏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综合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支原体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咳嗽评分、肺功能指标变化、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和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咳嗽评分和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5月围绕儿科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实行品管圈活动,以护理小组为单位自发组圈,具体内容包括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比较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及护理差错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均有显著提高,而卡片及病历书写错误率则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品管圈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增强了沟通协作能力,从而有效降低了各类护理缺陷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结肠镜检查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运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20例,按肠镜室检查间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由6人组成品管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镜检成功率(观察组镜检成功率98.3%,对照组镜检成功率88.3%,P<0.05),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度93.3%,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护理过程中,提高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 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始于1950年 Deming (戴明)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以及1954年 Juran(朱兰)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1]。晚间护理和晨间护理一样重要,关系着病人病情的痊愈和康复。做好晚间护理,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和睡眠环境,可以促进病人的心理健康,增强病人的心理调适能力,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很好的休养和身心调整,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康复;在晚间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通过与病人沟通交流,不仅及时了解和满足病人的需求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而且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也提高了护士发现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所以临床护理人员有必要做好晚间护理并提高它的质量。本科于2013年3月—2013年9月成立了以“和谐圈”为圈名的品管圈,通过半年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3例脑卒中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依从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依从性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以及依从性,从而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评价品管圈活动在对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2015年1~6月本院神经外科在岗护士组成品管圈,开展提升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水平专项工作,在经过原因分析,制订相应整改办法并组织实施后,通过对比品管圈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评价护理管理工作。结果应用品管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3.2)%高于之前的(86.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也高于应用品管圈之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73-4774
选择收治的9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将品管圈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出错率、家属满意率、患儿依从性。观察组护士考核成绩、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出错率为4.3%,低于对照组;患儿依从性、家属满意率分别为95.7%、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强化护理措施执行力度与规范性,提升患儿依从性与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品管圈活动期间的骨科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骨科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宣教内容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和参与品管圈活动的12名护理人员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名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支具使用、用药常识、营养知识等宣教内容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为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利于骨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对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对本科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临床安全用药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增强护士们的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临床安全用药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