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蜂毒素抗裸鼠骨肉瘤的作用及对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matrigel胶三维培养系统,观察蜂毒素对骨肉瘤UMR-106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建立裸鼠骨肉瘤胫骨移植瘤模型,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蜂毒素组(320ug/kg)、顺铂组(2n,g/kg),瘤内注射给药10d,观察小鼠的肿瘤抑制率和瘤体质量抑制率;用CD34与PAS双重染色观察骨肉瘤VM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蜂毒素在体外可以破坏骨肉瘤细胞的血管状结构;体内对骨肉瘤的瘤体质量抑制率为38.92%,体积抑制率为43.04%。蜂毒素组VM密度、HIF-1α、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P〈0.01)。结论:蜂毒素能明显抑制UMR-106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MMP-2蛋白的表达、抑制骨肉瘤VM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利宏  蔡林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536-1538
目的:建立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研究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人骨肉瘤细胞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观察影响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结果:建立了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生长,具有较强的血管诱导作用。光镜下移植瘤具有与人骨肉瘤类似的组织结构。结论:该模型易于复制,能动态观察骨肉瘤诱导的血管生成过程,可用于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厉明  梅同华  张明川  李长毅 《肿瘤》2007,27(7):523-526
目的:研究小剂量环磷酰胺(CTX)对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小剂量CTX组、大剂量CTX组和对照组进行化疗,观察裸鼠体重变化和抑瘤效果,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小剂量组肿瘤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等副作用明显小于大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或P〈0.05);与大剂量组、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MVD、HIF-1α和VEGF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且小剂量组移植瘤中HIF-1α和VEGF、HIF-1α和MVD、VEGF和MVD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与大剂量组和对照组相比,小剂量CTX化疗组能更显著地抑制肺癌血管生成,抑瘤效果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颖嘉  王东  高奉浔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6):485-487,492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细胞系OS-732血管生成相关作用。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通过解剖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该细胞系促血管生成特点,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系OS-732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结果:该细胞系具较强的诱导血管生成能力,解剖显微镜下可见血管辐辏现象,透射电镜下可见新生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裂隙增宽,基底膜不完整,缺乏平滑肌成分,移植瘤组织发VEGF和bFGF均呈阳性表达,其中VEGF呈高表达。结论: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在病理,生理及形态功能方面都具有特征性,其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有多种血管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针对血管生长因子为靶点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改善骨肉瘤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Roquinimex对人大肠癌细胞系SW1116的体内抑瘤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各剂量Roquinimex的抑瘤效应的强弱。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大肠癌裸鼠移植瘤块的瘤灶内微血管密度(MVD),并观察Roquinimex对鸡胚尿膜囊血管生长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显示Roquinimex能明显抑制SW1116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各剂量Roquinimex治疗组的瘤块平均体积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1)。各剂量Roquinimex治疗组瘤块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未经治疗组(P<0.05)。在鸡胚尿膜囊血管生长模型中,Roquinimex明显抑制了鸡胚尿膜囊血管的生长。结论:Roquinimex能明显降低瘤块内微血管密度,抑制大鼠癌裸鼠移植瘤的体内生长,是一种有效的血管生长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L)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移植瘤的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实验,观察不同剂量TL对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研究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各实验组(TL0.125、0.25和0.5mg·^-1kg·day^-1)抑瘤率分别达到66.16%、78.14%和89.92%,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对照组和各实验纽瘤组织MVD分别为36.25±8.64、22.75±6.67、17.65±7.11和9.87±3.34(P〈0.01);TL抑制移植瘤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且VEGF基因下调与MVD的减少具有相关性(r=0.7424,P〈0.01).结论:TL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移植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COX-2mRNA、CD105mRNA在骨肉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mRNA(COX-2mRN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CD105mR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人骨肉瘤中COX-2mRNA和CD105mRNA的表达,并计算CD105mRN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COX-2mRNA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77.5%,COX-2mRNA的表达与外科分期和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P〈0.05);外科分期的I期与IIb期、III期间的MV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期与IIa期、IIa期与IIb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骨肉瘤其MVD值高于未转移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mRNA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mRNA在骨肉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促进了骨肉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赵勇  蔡方  邱带妹 《中国肿瘤》2006,15(8):551-55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大肠癌组织中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MMP-9、VEGF的表达和MVD值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明显相关;MMP-9、VEGF阳性表达组的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MMP-9与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9与大肠癌血管生成有关,检测MMP-9的表达可作为反映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改良方法在鸡胚绒膜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上接种人成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制备移植瘤,验证改良模型筛选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 将鸡胚种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建立CAM-U87移植瘤模型;改良方法在鸡胚孵育中增加9~16 h的开窗适应期,再将特制的硅胶圈放置在CAM组织一级血管的半侧;硅胶圈内接种U87细胞建立CAM-U87移植瘤模型。模型的硅胶圈内分别加入经典抗血管新生药物沙利度胺(50、100、200 μg/ml)和自主研发抗血管新药G3B6,以DMSO为对照;体视显微镜观察肿瘤形态,H-E染色法观察瘤组织新生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检测血管标记物VEGFR2的表达。 结果: 成功制备改良CAM-U87细胞移植瘤,改良模型不影响CAM本身的血管生成,其瘤细胞接种成功率较传统模型显著升高\[(70.00±4.226)% vs (41.25±5.154)%;t=4.314,P=0.000 7\],移植瘤体积显著增大\[(60.20±6.012)vs (15.97±2.403)mm 3;t=6.012,P<0000 1\]。沙利度胺和G3B6两药均能显著抑制移植瘤组织中的血管形成,使瘤组织中MVD显著降低\[沙利度胺200 μg/ml时(15.85±1.15)% vs (29.80±4.16)%;t=2.49,P=0.047 4\]、VEGFR2表达明显减少。 结论: 改良方法 成功制备CAM-U87移植瘤模型,经沙利度胺和G3B6验证,该模型对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的筛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PDTC组,比较移植瘤重量,计算抑瘤率;RT—PCR检测移植瘤环氧化酶-2(COX-2)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FⅧ蛋白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DTC组移植瘤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抑瘤率为41.03%;COX-2、VEGF表达及MVD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1,P<0.05)。结论 PDTC可抑制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OX-2、VEGF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柳海  周嵩琳  吴强  李秀 《中国肿瘤》2006,15(1):54-57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微血管生成的意义。[方法]采用疫组化SP法对65例OSCC、40例非典型增生、22例正常口腔黏膜进行MMP-9、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OSCC、非典型增生、正常口腔黏膜中MMP-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MMP-9的表达与MVD之间,以及它们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OSCC组中MMP-9的表达与MVD值均高于非典型增生组,在非典型增生组中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OSCC组、非典型增生组和正常口腔黏膜组中MMP-9表达与MVD有正相关趋势;MMP-9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密切相类.M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炎。[结论] MMP-9可能是OSCC的重要促血管生成因于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 商品名: 恩度, endostar)的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效应, 比较其对移植瘤、心肌及肾脏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euron NOS, 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OS, eNOS)mRNA、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及结构的影响, 探讨其对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原因。   方法  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接种瘤块, 注射生理盐水)、药物对照组(不接种瘤块, 注射恩度)、模型组(接种瘤块, 注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接种瘤块, 注射恩度), 每日1次, 处理28天。实验前、后称量小鼠体重, 测量移植瘤体积; 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心脏及肾脏组织中nNOS、eNOSmRNA的表达量,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移植瘤及肾脏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 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 以CD34与Masson双色染色法观察微血管结构的变化。   结果  1) 实验组移植瘤体积增长(75.60 mm3)小于模型组(131.89mm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各组小鼠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609)。2)药物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肾脏组织中nNOS及eNOSmRNA表达量均下调(P < 0.05), 心肌组织中nNOSmRNA表达下调(P < 0.05)、eNOSmRNA却未见明显变化; 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nNOS及eNOS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移植瘤组织中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 MMP-2、HIF-1α及各组小鼠肾脏组织MMP-2、MMP-9、HIF-1α、VEGF表达无明显变化; 移植瘤组织的MVD显著降低, 胶原覆盖血管的比例升高, 而肾脏组织中MVD和结构几乎无变化。   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下调移植瘤组织中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降低MVD, 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并可使移植瘤血管趋向成熟, 但不能降低肾脏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亦不能改变肾脏组织的MVD及微血管结构; 其可下调心脏及肾脏组织NOSmRNA的表达, 可能为应用中导致血压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去甲斑蝥素对人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与目的: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具有抑瘤作用,本文研究它对血管生成的作用,以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ci membrane,CAM)移植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①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将明胶海绵载体置于两条前卵黄静脉间血管的CAM上,将不同剂量的NCTD加在载体上,以生理盐水对照,观察记录载体周围血管分支点数,计算血管生成抑制率。②建立人乳腺癌MCF-7细胞鸡胚移植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NCTD20μl[72、36、18μg/(胚.d)],以生理盐水对照,计算血管生成抑制率。结果:NCTD对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具抑制作用,72、36、18、9μg NCTD组血管生成抑制率分别为77.7%、62.9%、50.6%及33.0%,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移植肿瘤可诱发血管生成,NCTD能明显抑制MCF-7鸡胚移植肿瘤血管生成,72、36、18μg NCTD对移植瘤诱导的血管抑制率分别为66.2%、39.3%和22.8%。结论:NCTD能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时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鸡胚移植肿瘤的血管生成。其抗肿瘤作用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烟曲霉的提取物烟曲霉醇(TNP-470)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肝癌转移模型(HCC)-LCI—D20原位移植瘤裸鼠32只,随机分4组(每组8只)给药:As2O3联合TNP-470组、As2O3组、TNP-470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给药21天后,对裸鼠移植瘤大小、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透射电镜结果进行观察。结果:As2O3组、TNP-470组及联合组的平均瘤重及平均瘤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计算两药相互作用系数(CDI)值:瘤重CDI(0.95)〈1,体积CDI(0.89)〈1,两药有协同抑制移植瘤生长的作用。As2O3组抑制移植瘤VEGF、EGFR的表达;TNP-470组抑制移植瘤EGFR的表达,对移植瘤VEGF的表达无影响;联合组明显抑制移植瘤EGFR的表达,抑制移植瘤VEGF的表达作用等同As2O3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的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有意义;各用药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的MV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s2O3联合TNP-470协同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血管新生,能有效抑制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3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骨肉瘤中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8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CD34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骨肉瘤组织中CD34和MMP-9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4.58%和70.83%,显著高于对照组骨软骨瘤组织(P〈0.05)。CD34的表达与骨肉瘤组织分级、肺转移有关(P=0.014,P=0.002)。MMP-9的表达与骨肉瘤组织分级、肺转移有关(P=0.013,P=0.013)。CD34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r=0.005,P=0.006)。两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在骨肉瘤中CD34、MMP-9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CD105在新生血管中的表达,环氧化酶(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CD105表达的微血管密度,以及COX-2、VEGF的表达。结果 58例结直肠癌中,CD105表达的MVD值为(36.50±9.59),COX-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各为69%和67.2%。COX-2或VEGF表达阳性组的MVD值显著高于COX-2或VEGF表达阴性组(P〈0.05)。COX-2和VEGF均阳性组的MVD值显著高于均阴性组(P〈0.01)。COX-2与VEGF表达显著正相关;COX-2、VEGF表达均与MVD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D105是结直肠癌新生血管的特异性标记物,COX-2表达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有关,VEGF可能是COX-2诱导血管生成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中CD105、MMP-2和MMP-9的表达及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05、MMP-2和MMP-9在38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1)CD105标记的肿瘤内MVD均值为9.70±2.34,浸润型肿瘤的MVD值明显高于静止型(P〈0.05),复发组MVD值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2)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47.37%,其表达与复发有关(P〈(1.05),而与组织学分级、X线分型无关(P〉0.05)。(3)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1.53%,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1.05),与X线分型和复发有关(P〈0.01)。(4)MMP-2、MMP-9阳性组的MVD值分别高于相应的阴性组(P〈0.01)。结论 CD105标记的MVD值和MMP-2、MMP-9过表达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客观依据。MMP2、MMP-9过表达与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汪力慧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0):587-59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C57小鼠体内Lewis肺癌生长、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将荷Lewis肺癌的C57鼠进行不同剂量组的内皮抑素和顺铂干预,观察肿瘤生长、移植瘤及转移瘤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转移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内皮抑素对鼠Lewis肺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内皮抑素处理组(内含400μg、300μg、200μg和200μg+DDP组)和模型组转移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3)。内皮抑素能显著下调移植瘤及转移瘤内的VEGF。移植瘤中模型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400μg组与200μg组、DDP组、联合用药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00μg组与200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瘤中模型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00μg与200μg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μg与DDP组和200μg+DDP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移植瘤与肺转移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呈正相关(r=0.977,P=0.001)。内皮抑素能显著下调移植瘤及转移瘤内和MVD。在移植瘤中400μg和300μg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最小,彼此无差异;200μg加DDP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次之,200μg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再次,DDP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在各实验组中最多,模型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最大。在转移瘤中400μg、300μg和200μg组微血管密度最小,这三组彼此无差异。200μg加DDP组肺转移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次之,DDP组肺转移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在各实验组中最多;模型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最大。内皮抑素可以减少肿瘤肺转移,作用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内皮抑素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通过下调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  相似文献   

19.
Ad.VEGF.siRNA抑制荷人骨肉瘤裸鼠血管生成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骨肉瘤血管形成重要的促进因子,本研究通过抗血管生成方法,观察其抑制荷人骨肉瘤裸鼠血管生成的形态学表现。方法:取4~8周龄的Balb/c裸鼠作为实验动物,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皮下接种法构建骨肉瘤的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将荷人骨肉瘤的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使用自行构建的Ad—VEGF-siRNA干扰新生血管形成;B、C组分别使用等剂量的Ad-EGFP或PBS作为对照。实验维持19d,药物使用后隔日测量肿瘤体积和体重.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常规HE染色、VEGF和CD31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肿瘤标本:各组随机抽取一个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仿血管发生的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结束时,A组裸鼠瘤体体积为(0.31±0.18)cm^3,重量为(0.75±0.21)g,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d density,MVD)为5.79±0.34,VEGF表达为235228.09±123244.41,B、C照组裸鼠瘤体积分别为(1.21±1.29)cm^3、(1.43±0.95)cm^3;瘤重分别为(1.19±0.27)g、(1.19±0.35)g;MVD分别为11.00±0.68、10.42±0.10:VEGF表达分别为9641992.40±90479.62、981298.00±213590.50。A组肿瘤体积、重量、MVD和VEGF表达均显著低于B、C组。MVD和VEGF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9。Ad-VEGF—siRNA组仿血管发生数量1.4000±0.5477,明显小于Ad—EGFP和PBS对照组。透射电镜可见肿瘤细胞形成的仿血管。结论: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形态学观察,证实Ad—VEGF-siRNA介导的以VEGF为靶向的抗血管生成能够抑制荷人骨肉瘤裸鼠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147和MMP-9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CD147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抗体标记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l47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D14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O.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CD147、MMP-9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1)。CD147、MMP-9阳性的乳腺癌组织MVD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D147、MMP-9的高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CD147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