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交通事故致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胸外伤的救治,探讨此类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原则.方法 28例交通事故致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胸外伤患者,均为重度颅脑伤(GCS3~8分)合并严重胸外伤,入院时低血压甚至休克.立即给予畅通气道,积极抗休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9例,胸腔闭式引流25例,开胸手术5例.建立人工气道后,均予以机械辅助/控制通气,常规使用呼吸末正压呼吸(PEEP).结果治愈19例,死亡9例.5例死于重度颅脑损伤,3例死于迁延性昏迷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死于ARDS.结论交通事故致头胸严重伤常见,因两者病理生理改变显著且互为因果,给临床诊治带来更多困难.优先稳定呼吸、循环,及时解决颅脑及胸部致命性损伤,结合积极、合理的机械通气等综合措施,有望降低此类患者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胸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胸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时38例均出现休克,即刻予通畅呼吸道、抗休克、胸腔闭式引流或开胸探查、颅内血肿清除术等处理。治愈21例,死亡17例,病死率44.7%。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病死率高,但优先稳定呼吸、循环,及时诊断、处理致命性损伤,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胸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胸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入院时38例均出现休克,即刻予通畅呼吸道、抗休克、胸腔闭式引流或开胸探查、颅内血肿清除术等处理.治愈21例,死亡17例,病死率44.7%.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病死率高,但优先稳定呼吸、循环,及时诊断、处理致命性损伤,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25例恢复良好,中残7例,重残和植物生存5例,死亡39例,死亡率为51.3%。结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早期迅速查明休克原因尤为重要。救治中强调就地抢救及手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和病残率的措施.方法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一般资料、致伤原因及类型、GCS计分、死因、治疗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愈率56%,重残率8%,死亡率36%.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除常规药物外,还必须强调早期救治,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休克,及时发现和尽快清除颅内血肿并根据病情采用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 32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经验,总结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结果 合并失血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全组恢复良好15例,轻残4例,中残2例,重 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死亡率25%。结论 熟悉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并及时准确处理是挽救此类病人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32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患者的救治经验总结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合并伤失血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全组恢复良好15例,轻残4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死亡率25%。结论 熟悉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并及时准确处理是挽救此类病人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及临床特点,分析其休克发生的原因及机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例资料完整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严密监护,及时进行手术、抗休克及其他综合治疗。结果:本组25例中15例成活,10例死亡,死亡率为40%。结论:早期迅速查明休克原因,正确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2月至2009年6月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后1d内死亡15例,1~3d 18例,4~7d 22例,超过7d 5例,最短30min,最长115d。脑损伤过重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49例,严重合并伤伴休克死亡4例,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2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死亡2例,严重肺部感染死亡2例,长期消耗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者应积极救治,及时纠正休克,减少继发性损伤,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重视营养支持,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急诊救治方法,对其急救效果进行判断,以归纳总结严重多发性创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急诊救治经验。结果:经液体复苏、手术及非手术等综合救治措施,80例患者共有77例抢救成功,其抢救成功率为96.25%;3例患者分别因严重失血性休克、严重颅脑损伤而致死亡,死亡率为3.75%。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与保守治疗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伤情相对较为复杂,急诊救治时需明确患者腹部脏器损伤情况,及早实施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贯彻损伤控制原则,以尽可能提高抢救效率,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11.
258例胸部创伤的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探讨胸部创伤诊断治疗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对近5年所收治的258例胸外伤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治愈250例,开胸手术31例,同时进行其他外科手术25例,死亡8例,死亡率3.1%,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胸外伤尤其损伤心脏大血管,或合并重度颅脑、腹部重要脏器损伤,以及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胸部严重损伤尤其心脏大血管损伤或者合并颅脑及腹腔重要脏器损伤时,极易导致循环呼吸功能紊乱,病情危急而复杂,死亡率很高,对于有严重合并伤的患者及时全面有效的诊治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短时间多科共同参与进行多种救命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胸外科收治胸部外伤并急性呼吸衰竭(ARDS)67例患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等因素的分析,讨论如何防治胸部外伤后ARDS的发生,提高胸部外伤的治愈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结果67例患者中,61例患者是由于胸部外伤本身所致连枷胸、肺广泛挫裂伤、血气胸、休克等严重损失并发ARDS,6例是由于不正确胸部外固定、未有效排痰、输液过多等医源性因素所致,60例治愈,7例死亡。结论胸部外伤的严重程度是并发ARDS的最重要因素,正确、及时的治疗方法,能减少或避免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宗礼  唐洁  陆建平 《河北医药》2003,25(11):809-811
目的 分析3年来我院收治严重胸部创伤的病例特点,围绕其院内死亡原因总结成功救治经验及体会。方法 将147例严重胸伤构成比及住院病死率之关系,对伤后常见致死原因失血性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多系统器官衰竭等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生存135例。死亡10例。住院病死率6.8%,住院早期死亡原因以失血性休克为主,晚期死亡原因多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急诊救治的时限是有重要意义。应针对胸部外伤特点,围绕严重胸伤常见的致死原因,进一步改进急救和后续处理,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探讨严重胸外伤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治疗、总结救治中的体会。方法 总结我院8年来收治严重胸外伤206例的体会,治疗方法,经验教训。有保守观察、单纯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和剖胸探查术,胸腹探查术,胸血回输等。结果 本组治愈197例.治愈率为95.6%。死亡9例.死亡率为4.4%。结论 对严重胸外伤的诊断及治疗应抓重点,注意有无心脏穿透伤、张力性气胸、活动性出血、胸腹联合伤等,强调要早诊断、早治疗,边诊断、边对威胁生命的伤情进行治疗,避免漏诊,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189例急性胸外伤的治疗,探讨如何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根据急性胸部外伤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治愈186例,死亡3例,其中MSOF死亡1例、ARDS死亡1例,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死亡1例。结论:胸部创伤救治关键是恢复和维持心肺功能,防治ARDS和MSOF的发生。还要注意排除隐蔽性神经系统及腹腔脏器损伤和骨骼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伴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救治途径。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7例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伴多发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患者在急诊科进行紧急处理后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死亡3例,术后死亡8例,死亡率12.64%。结论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伴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通过监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的变化,行腹腔穿刺、床旁B超、X线等检查,及早对伤情做出快速、准确评估,及时实施有效的复苏,建立"绿色通道"等各项措施是争取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叶均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444-445
目的分析车祸所致颅脑外伤类型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脑外科就诊的车祸致颅脑损伤患者133例,对该组患者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完全恢复25例,恢复良好27例,中度残疾17例,重度残疾17例,植物状态10例,死亡37例。结论车祸所致颅脑损伤治疗重点在于准确定位诊断和早期积极治疗。早期积极抢救确保患者生命,入院后明确受伤机制,尽早手术缓解颅内水肿及高压状态,术后控制感染,减少神经损伤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及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科老年患者严重创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和参考。方法对急诊科严重创伤4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组46例患者中,交通伤占17例(36.96%),跌倒13例(28.26%),坠落伤9例(19.57%),重物砸伤4例(8.69%),其他损伤3例(6.53%);治愈41例(89.13%),平均住院26d,死亡患者5例(10.87%),死亡原因为术后大出血、心脏骤停、抢救无效。结论交通伤、跌倒、坠落伤是老年人严重创伤的主要因素,早期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严重创伤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患者36例经通气治疗1~32d,平均(5.5±4.8)d,均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死亡2例,病死率5.6%。结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和低氧血症,有效防止ARDS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是抢救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也是最具有疗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及分析去标准骨瓣治疗大脑半球脑肿胀。方法:对去标准骨瓣治疗大脑半球脑肿胀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本组恢复良好18例,轻度残废9例,中度残废7例,重度残废2例。手术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去标准骨瓣治疗大脑半球脑肿胀是一种比较积极,有效,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有很大的关系,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