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养生学漫长的数千年历史中,儒道佛医互相交融,构成了中国养生学的主体.主张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的思想,重视和协适度,以平为期的原则,倡导形神兼养,动静互涵,在饮食起居的综合养护方面亦有诸多论述.指出儒道佛医养生思想主要是其一,天人合一,众生平等;其二,和谐适度,以平为期;其三,形神兼养,动静互涵;其四,饮食起居,综合养护.总之,正由于儒道佛医以不同的角度从事着丰富的养生实践,奠定了中国养生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佛与粪     
苏东坡与佛印出城游行。佛印谓坡曰"尔在马上十分好,一似一尊佛也。"坡答曰"尔穿一领玉众裟,在马上好似一堆大牛屎也。"印云:"我口出佛,尔口出屎。"随从人大笑。佛与粪...  相似文献   

3.
"医者,意也"仅《中国医籍考》所载医书序文中有16条之多。至晚近黄遵宪为日人浅田宗伯《先哲医话》作跋,仍置之篇首。最早的文字表述"医之为言意也",出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郭玉》。而"医者,意也"形式出现则见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录上》。唐王焘《外台秘要》引:"陶隐居云:医者意也"。两《千金方》已有,《要方》中涉及张仲景者,情况复杂,须另作专门讨论。考证此句"意"含义对理解"医"意思及整句含义有重要意义,本文作出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4.
孙思邈是崇佛医嗣代表人物之一,在其医学思想观点中,佛医理论对其医学水平、医风医德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其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中,可以看到佛医的影子,通过研究其代表著作,可以看到佛医对中医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到佛医在医生的医德以及临床技能提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佛医学的思想观点丰富了中医学的内涵,对于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解决以及中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研究其著作,可以更好地研究佛医的发展历程以及佛医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
来函摘登     
《新中医》1991,(8)
《新中医》编辑部: 我虽然是搞西医工作的,但我订阅贵刊已19年。贵刊给了我知识,给了我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办法,成了我离不开的良师益友,对贵刊“验方介绍”、“医案医话”、“耕云医话”栏目,尤其“来函摘登”栏目很感兴趣,因为那里可以找到解决我工作中实际困难的办法,学到同道们的宝贵经验。对于基层医务工作者实属宝贵。我曾  相似文献   

6.
医话是医业的小品文,不拘形式,不拘框架,与文学小品文唯一不同的是专谈医生的事务。因此,它自然是医生写的、讲的,是医生读的、听的。其中大至民族民生的卫生大事,小至日常卫生的琐事,只要是健康卫生范围内的事,都可秉笔而书。但有一点是主要的,那就是必须使读者在业务方面有所收获,此有别于茶余饭后的闲话聊天,读过、阅过、听过之后,读(听)者脑子里一无所得。是古人所谓“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7.
"扁鹊言医,为方者宗",但受既往对方技之学认知偏差的影响,对扁鹊在秦汉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深入的全面理解。方即是方技,方技是秦汉时期的生命之学,由医经、经方、房中和神仙组成,它们拥有共同的社会文化与知识背景。在方技学视域下重新释读扁鹊文献,可以看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记载要比今本《黄帝内经》更加接近《汉书·艺文志》的表述,扁鹊学派的知识谱系不仅是今天狭义的医学,房中、神仙也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扁鹊言医,为方者宗"的重新诠释,说明未来对扁鹊研究的深入需要高水平的文献研究和不断拓展的多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8.
张骧云名世镳,一字景和,别号隐庵,冰壶.上海人.生于公元1855年,卒于公元1925年.张骧云出生在一个世代业医的家庭里,他的十四世祖名元鼎,字君调,于明崇祯末年弃儒就医之后,子孙绳其祖武,代有传人,至骧云为第九世,已绵延了220余年的行医传统.祖父文澜,父玉书,都以擅用豆豉治伤寒、时气著誉.二百多年的家学渊源,给他遗留的经验,无疑是极其丰富的,骧云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曾遍读了内、难、伤寒、金匮等经典医籍及后世方书.尤得力于张仲景、李东垣、吴又可、叶天士诸家论述的揣摩.  相似文献   

9.
尝见吾师李生华以单味紫花治疗便秘,颇有效验。余百思而不解其意,遍查药书,亦皆未云紫花有此功效。后读《宋人医方三种》,该方首而有"史载之传"一文其中一案云:"蔡元长苦大肠秘,医不能通,堪诊脉已,曰:请求二十钱。元长曰:何为?曰:欲市紫花耳。末紫菀以进,须臾途通  相似文献   

10.
新安医学的特色,总体体现在6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与结合:一是理论创新活跃,注释经典也多发明,启蒙普及不忘创新,继承与创新有机统合;二是秉持徽学和谐传统,滋阴温补、伤寒温病虽学派林立,但求同包容,学说纷呈与交流融合有机统合;三是世医代代因袭,实际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家族链与学术链融合交织、有机统合;四是徽域儒道佛并兴,医而好儒但不排斥佛道,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有机统合;五是根植于本土历史地理时空而又不断向外辐射,融入中医药学大循环而又植入"新安学术"基因于其中,"时空新安"与"学术新安"有机统合;六是生发于徽文化的沃土,硬实力与软实力一体两翼,医学科学与徽学文化有机统合,以满足群众医疗养生和精神文化的双向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朱炳林 《中医杂志》2003,44(6):475-476
清代医家徐大椿著有《洄溪医案》(简称《医案》)和《医学源流论》(简称《医论》)两书。《医论》记述了清代医家徐大椿的学术思想,《医案》是其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既读《医论》,又读《医案》,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医案》是古代医案中的佼佼者,张锡纯曾将它与《寓意草》、《理德堂医案》譬为“华岳三峰”,“三家并峙”,是最能“瀹我性灵,益我神智”(《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医者不可不读。读者会为《医案》之妙而倾  相似文献   

12.
医乃仁术,仁与术,相辅相成。我们过去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强调实践“三个代表”,落实到医疗工作,都是一个意思。对此,名医们有何高见呢?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工作中功勋卓著、被总后评为“一代名师”、今年已85岁高龄的牟善初教授在他的手记中写道:“治病救人不是索求,不是交易。知识和技能,说到底,是人民培养的。不要做殿堂里的医生,要做人民的医生。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我愿把它作为余生的座右铭。”话虽朴实,但分量甚重,一个与人民息息相通的大医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3.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医学史的重要篇目,蕴含了司马迁对于"医道"的深切关怀。文中诸多叙述、对话或综论语义双关,借"医道"言"治道"的现象较多。这一现象同样体现在《史记》中《龟策列传》与《日者列传》。前述特点可以归因于司马迁本人对于人事、天道或历史等宏大问题的深邃思考,与先秦时期以来诸子争衡的古典传统密不可分。随着儒学思想定于一尊,以医论道的话语权逐步为儒家士大夫所垄断,医术在内的各类知识退出了"治道"层面,古代医家与医学的"方术"色彩才由此显露。  相似文献   

14.
佛医学是古印度“医方明”与我国传统中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佛医学中有关针灸之学的论述颇丰,也是其重要特色之一。佛医针灸在经络理论上有着与传统中医学认识相因相承的地方,如“十二经脉”理论,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如“三脉七轮”学说以及对十二经脉立体结构的认识。在临床诊疗方面,佛医针灸主要具有遵循原则,注重手法;针药结合,相辅相成;针咒结合,身心同治;多针(灸)并用,重用心针(灸)等几方面的特色。佛医针灸之学自佛陀时代便盛行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也诞生了一代代精通针灸、医术精湛的僧医,为佛医针灸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佛医针灸的临床治疗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众多疾病,其中,佛针治疗眼科疾病采用的一种特色疗法——金针拨障术,对我国的中医眼科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少林寺医药属于佛医,同时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特点和学术思想。近年来,少林寺医药学的相关研究有上升的势头。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侧面和正面论述少林寺医药的重要特点,如"从禅论医"、"从武论医"、"少林寺伤科"、"少林寺僧医"等。  相似文献   

16.
灸疗是佛医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艾叶之外,佛医还认为可以针对病情采用相应的灸疗材料,如转筋采用木瓜之灸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佛医还提出了"心灸"之法,即以观想之火、意念之焰来治疗各种疾病。该文从针灸并用,相得益彰;灸法治病,众法并举;灸心之法,却病之门;僧传灸术,独具特色4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人问你是一位好护士吗?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大部分护士都会说,是的,我是个好护士,至少,我努力去扮演一个好护士的角色,我尽力善待病人,付出很多时间心力去照顾他们。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晚年患上喉癌,命运将他从医生变成了病人。他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回忆,自己曾作为医生高高在上,但成为病人后,遭遇和心情与其他病人如出一辙——不敢面对疾病真相、被护士嘲笑“脖子短”,被别的医生误诊……于是,他感慨的说:“我成为病人之前,已经行医50年,  相似文献   

18.
刘世桢,字昆湘,湖南浏阳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卒于1943年。自幼禀父志于医,初师事同邑蔺斗杓先生,从游数载,粗有所得。后读《伤寒》见序云:“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学医之志愈决。世桢曾游江西,得张某家藏古本《伤寒杂病论》,归与好友刘仲迈一起习而绎之,历十余年著成《伤寒杂病论义疏》,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老师冉品珍教授说过一句话,"医生是病人教会的"。四十多年了,在学医、行医的历程中,这一句话时刻都在我的脑海中回荡,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增长,这句话的意蕴,愈加清晰起来。一般认为,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是主导,患者是从属,故有"求医"的说法,患者生病了,央求医生为其诊治,医生是医药知识的"垄断者",而患者不懂医药,或是一知半解,何来"病人  相似文献   

20.
庄子曾云;“天地之间有大美”;《太平圣惠方》则云:“为医之道,尽善尽美”,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医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南京中医学院王旭东所著的《中医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对此探幽发微,值得一读。《中医美学》首先从美学的角度论述了与中医有关的美学基础知识,介绍了一般美学的定义、形态,层次,将自然科学与中医学相对比,指出了中医美学的研究内容。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