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比较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与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置入后1月内新生内膜覆盖情况。方法 18只中华小型猪平均分为3组,每只猪分别在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随机置入SES和ZES支架各一枚,3组实验动物分别在第7天、14天、28天进行OCT检查,测量新生内膜厚度、支架内面积、管腔内面积、新生内膜面积、面积狭窄百分比和新生内膜覆盖率,比较ZES与SES置入后1月内新生内膜覆盖情况。结果 OCT测量结果显示,支架置入7天和14天时,ZES与SES两种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厚度和新生内膜覆盖率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同样支架术后28天时ZES与SES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厚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244.3±282.3μmvs136.3±91.1μm,P<0.001),新生内膜覆盖率存在显著差异(94.88%±2.93%vs90.96%±4.35%,P=0.008)。结论在支架置入后1个月内,ZES与SES比较新生内膜增生更显著,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覆盖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抗CD34抗体对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早期再内皮化以及远期抗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将裸金属支架(BMS)、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和抗CD34抗体与雷帕霉素洗脱联合支架(ASES)随机置入到22头中华小型猪的冠状动脉内(共置入15枚BMS、17枚SES和16枚ASES).10头中华小型猪在置入支架(共置入6枚BMS、7枚SES和7枚ASES)后2周,另外12头中华小型猪在置入支架(共置入9枚BMS、10枚SES和9枚ASES)后3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检查,并在处死动物后对支架段冠状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1)支架术后2周,冠状动脉造影、OCT图像及支架段冠状动脉的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均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及小的附壁血栓.对OCT图像的分析显示,ASES新生内膜覆盖率显著高于SES[ (55.56±35.27)%比(41.82±23.28)%,P<0.05];ASES平均内膜覆盖厚度不但显著高于SES[(89.0±5.0)μm比(32.0±4.9) μm,P<0.01],而且显著高于BMS[( 89.0±5.0) μ,m比(44.0±7.2)μm,P<0.01].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SES和BMS新生内膜覆盖水平及质量均优于SES.(2)支架术后3个月,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ASES晚期支架内管腔丢失显著低于BMS [(0.18±0.06)mm比(0.35±0.06)mm,P<0.05];对OCT图像的分析显示,ASES和SES新生内膜增生百分比均显著低于BMS[ (34.75±2.64)%和(35.63±2.07)%比(48.28±3.25)%,均P<0.01];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ASES和SES面积再狭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BMS组[(28.65±5.64)%和(29.33±6.07)%比(46.18±8.25)%,均P<0.05].结论 将抗CD34抗体联合应用到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上能够显著抵消后者在支架术后2周对再内皮化的抑制作用,同时没有削弱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3个月的抗再狭窄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降低再狭窄风险的同时,通过抑制血管再内皮化,可能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风险,抗CD34抗体通过特异捕获血液中内皮祖细胞,加速支架术后血管再内皮化。本研究目的是将抗CD34抗体涂敷到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上,通过实验小猪支架术后不同时间造影,随访评价抗CD34抗体对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早期再内皮化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类型的支架包括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irolimous-eluting stents,SES)和抗CD34抗体与雷帕霉素洗脱联合支架(anti-CD34 antibody and sirolimous-eluting combined stents,ASES)随机植入到符合条件的10头中华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共植入了6个BMS、7个支架和7个ASES),支架植入术后2 w,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动物处死后,对支架段冠状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1.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OCT图像及支架段冠状动脉的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分析,均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及小的附壁血栓。2.在2 w OCT检查图像上,ASES新生内膜覆盖率显著高于SES[(55.56±35.27)%vs.(41.82±23.28)%,P=0.047],ASES平均内膜覆盖厚度不但显著高于SES[(89±5.0)μm vs.(32±4.9)μm,P<0.001]、还高于BMS[(89±5.0)μm vs.(44±7.2)μm,P=0.001]。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也显示,ASES和BMS新生内膜覆盖水平及质量均优于SES。结论:将抗CD34抗体联合应用到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上,能够显著抵消后者在支架术后早期对再内皮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光学干涉断层显像(OCT)技术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置入后3个月和2年后内膜增殖和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方法 对3个月组进行SES置入后3个月的OCT随访观察,对2年组进行SES置入后2年的随访观察.测量每一个支架支撑杆表面的新生内膜厚度,并评估无内膜覆盖支架支撑杆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2年组的内膜厚度显著大于3个月组[(71±93)μm比(29±41)μm,P<0.01],而2年组中的无内膜覆盖支架支撑杆的比例明显低于3个月组(5%比15%,P<0.01).2年组与3个月组无内膜覆盖支撑杆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比95%,P>0.05).两组中均有14%的患者出现无临床症状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 SES置入后3个月到2年新生内膜的增生在不断进展,无内膜覆盖支撑杆数明显减少.但是直到支架置入后2年,多数患者体内仍然存在部分无内膜覆盖的支架支撑杆.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观察佐它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不同时期的新生内膜覆盖和支架贴壁情况以评估血管愈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30例置入佐它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患者进行介入后即刻、介入3个月和介入9个月时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每隔1 mm评估横断面影像每个支架柱的新生内膜覆盖和贴壁情况,同时观察每个支架内的血栓发生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植入不同药物洗脱支架(DES)后的新生内膜覆盖和支架贴壁情况以评估血管愈合。方法 49例AMI患者植入不同DES后9个月时进行OCT检查。其中20个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Cypher),12个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PES,Taxus)和17个雷帕霉素衍生物药物洗脱支架(ZES,Endeavor)。每隔1mm评估OCT横断面影像每个支架柱的新生内膜覆盖和贴壁情况,同时观察每个支架内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总计对12378个支架柱进行了分析。SES的新生内膜增生最少,新生内膜厚度:SES(77±60)μm、PES(153±82)μm、ZES(265±130)μm,且新生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最低,SES(10±8)%、PES(19±8)%、ZES(28±9)%,但SES和PES有更多未被新生内膜覆盖的支架柱,SES(15.1±16)%、PES(7.1±10)%、ZES(0.6±1.5)%,且贴壁不良支架柱的发生率也高于ZES,SES(3.8±7.2)%、PES(2.1±4.4)%、ZES(0±0)%,而有完全新生内膜覆盖的支架比例以ZES为高,SES5%、PES33.3%、ZES82.4%。血栓的发生率SES和PES高于ZES,SES34%、PES33%、ZES6%。结论 AMI患者植入不同类型DES后,其支架的新生内膜覆盖程度和贴壁不良的发生率是显著不同的,因此DES的类型可能影响了AMI血栓性病变的血管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是一种有致死风险的介入术后晚期并发症,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23例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相关的VLST靶病变。方法入选VLST患者23例(18例DES,5例BMS),介入治疗前于靶病变处行O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至发生VLST的持续时间BMS组明显长于DES组[(112.00±51.36)个月vs(41.39±19.64)个月,P0.001]。BMS组新生内膜厚度大于DES组[(0.33±0.24)μm vs(0.26±0.22)μm,P0.001]。23例VLST靶病变中,OCT明确观察到支架内新生内膜含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18例(78.26%),支架内再狭窄15例(65.22%)。新生内膜破裂15例(65.22%),DES组与B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6%vs 100%,P=0.07),破裂位于最小管腔面积处13例(56.52%)。存在无内膜覆盖支架丝17例(73.91%),DES组高于BMS组(88.89%vs 20%,P=0.008)。同时存在新生内膜破裂和无内膜覆盖支架丝8例(34.78%)。与无新生内膜破裂相比,有新生内膜破裂病变更易出现TIMI血流3级(60.00%vs 12.50%,P=0.038)。结论本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内膜破裂在BMS和DES相关的VLST病变中均普遍存在,且DES早于BMS。新生内膜延迟愈合在DES相关的VLST靶病变中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新生内膜覆盖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接受分次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19例)给予缺血预处理,B组(20例)不施加缺血预处理,1个疗程(约1个月)结束后,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测定两组第1次植入支架部位的支架内膜覆盖率、贴壁不良率、新生内膜厚度、管腔面积、支架面积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支架内膜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6±12.6)%︰(69.4±10.2)%,P0.05];两组贴壁不良率[(0.8±1.5)%︰(1.8±2.1)%]、新生内膜厚度[(49.7±15.0)μm︰(53.1±16.2)μm]、管腔面积[(8.6±2.6)mm2︰(7.4±3.2)mm2]、支架面积[(9.4±3.0)mm2︰(8.3±3.5)mm2]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能够提高支架内膜覆盖率,而对贴壁不良率、新生内膜厚度、官腔面积、支架面积无明显影响,从而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可吸收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IBS~(TM)支架,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中的短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8枚IBS~(TM)支架(IBS~(TM)组)和28枚钴铬合金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Xience Prime~(TM),Xience Prime~(TM)组)随机置入28头非动脉粥样硬化小型猪的两支主要冠状动脉。在支架置入7天、14天及28天后,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扫面电镜(SEM)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IBS~(TM)支架短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在支架置入28天后,两组间面积狭窄率、血管损伤积分和炎症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BS~(TM)组的纤维沉积积分比Xience PrimeTM组高[(1.29±0.72)分vs (0.6±0.68)分,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cro-CT显示在28天时IBS~(TM)支架并未出现任何腐蚀,仍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IBS~(TM)支架相比于Xience PrimeTM支架,在早期有更高的内皮覆盖率,但到28天时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7天:(77±15)%vs (30±30)%,P=0.032;14天:(87±8)%vs (64±17)%,P=0.017;28天:(96±3)%vs (97±2)%,P=0.861]。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BS~(TM)支架组内皮细胞生理功能有所恢复。结论:IBS~(TM)支架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中具有与Xience PrimeTM支架相似的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IBS~(TM)支架在置入早期有更迅速且完整的内皮覆盖。  相似文献   

10.
比较雷公藤内酯醇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预防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与西罗莫司(sirolimus,雷帕霉素)洗脱支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选用杂种幼猪30只,随机分成裸支架组、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和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每组各植入支架10枚.术后28 d,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组织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支架内最小内径相似(P>0.05),均大于裸支架组(P<0.01);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相似(P>0.05),均小于裸支架组(P<0.01).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PCNA阳性细胞数相似(P>0.05),均少于裸支架组(P<0.01).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