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锁骨形态结构的观测,为临床相关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0例成人锁骨进行解剖学观测,测量并统计相关数据。结果:锁骨全长(14.2±0.7)cm,最窄处矢状径为(1.2±0.4)cm,弧半径为(6.5±0.6)cm。依据锁骨弧半径值可将锁骨按形态分为3型,1型锁骨内侧(胸骨端)2/3的弧半径为6.6 cm占66%,2型锁骨内侧(胸骨端)弧半径为10.2 cm占2%,3型锁骨内侧(胸骨端)弧半径为6.0 cm占32%。结论:根据锁骨的变异特点及所测相关数据,可为临床锁骨区域疾病的诊治以及锁骨骨折复位术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修贵  王琦  古金耀 《九江医学》2002,17(4):195-196
目的:研究髋关节的断层结构,为MRI诊断髋关节病变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成年男性盆部标本10例,冰冻后再切割成髋关节断层标本,其中横断层5例,冠状断层5例,髋关节横断层与冠状断层磁共振扫描1例。结果:观察了在不同盆部断面上髋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股骨头韧带,髋臼横韧带和髋关节周围结构的形态结构及变化规律,并观察了髋关节各结构在磁共振扫描影像上的表现。结论:髋关节断层结构在经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的冠状面和经股骨头中份的横断面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3.
鼻泪管应用解剖与影像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鼻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给耳鼻咽喉、眼科等疾病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同时为鼻腔泪囊造口术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1989年Mcdonogh等[1]首先报道了经鼻镜鼻腔泪囊造口术,1990年Metson[2]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手术.与以往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鼻镜下手术视野直观、清晰,手术部位更为准确,操作更加精细,避免了以往手术方法易给面部留下瘢痕和畸形等不足,同时也可对由鼻腔所致鼻泪管阻塞的病因进行处理.1993年以来,国内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手术[3],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开展鼻镜鼻泪管手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外侧裂在MRI横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0名正常成人颅脑连续横断面MRI数据,在e—film2.1工作站中,采取连续追踪法及3D—Cursor技术准确识别外侧裂,将图像导入AdobePhotoshopCS8.0软件包中标记外侧裂并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外侧裂在Z=-18~33mm层面范围内出现,随着层面下移依次呈现“一”字型、“Y”型、“T’’型、“L”型和“一”字型的变化规律。依据从下向上岛叶在层面上的出现和消失的规律将外侧裂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外侧裂出现到岛叶出现层面;第二段,从岛叶出现到岛叶消失层面;第三段,从岛叶消失到外侧裂消失层面。左右半球三段垂直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大脑半球在Z=6~9mm范围内,左侧大脑半球在Z=9—15mm范围内大脑外侧裂弯曲折叠,左侧多于右侧。结论:大脑外侧裂MRI横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研究,可为外侧裂及相邻脑区病变的识别和定位,经外侧裂行鞍区、岛叶区及基底核区手术人路部位的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分析70例临床支气管动脉造影中所见的支气管动脉分支类型、起始水平、主动脉壁上的开口位置、椎管支与类型的关系,并对根动脉、椎管支、肋间动脉的显影关系、术后胸壁疼痛或导致脊髓损伤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52例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治疗前后的影像学特征,为DDH治疗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对52例DDH儿童共70髋运用数字平片、髋关节造影、三维CT及MRI扫描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采用Zionts分级标准分为4度,结合术前及术后髋臼指数(AI)和股骨颈前倾角(FNA)变化,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和40名健康者,分别沿眶耳线(OML)制成连续横断层面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观察颞下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和求积仪分别测量其长径、横径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形态呈不规则状,在标本和CT影像上经冠突层面、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分别为(1 034.50±3.32)mm2和(1 055.62±2.05)mm2、(345.84±1.89)mm2和(356.60±1.78)mm2。两侧颞下间隙及其结构呈对称性,长径、横径和面积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翼外肌、茎突、翼突内侧板和翼突外侧板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颞下间隙的断层影像解剖对颞下间隙肿瘤等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近20年CT、磁共振等影像学科的产生,尤其90年代磁共振的广泛普及,将人体微小的结构也能显示得很清楚,显示的结构更接近人体的生命状态,更加立体化和清晰度明显增高。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系统解剖学仅用标本作为学习手段,不结合影像解剖学的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学好系统解剖学课程,也不利于学生以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视神经管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解剖特点,为临床提供相关数据。方法对30例健康成人行视神经管区薄层螺旋CT横轴位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视神经管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横轴位、矢状位和垂直于视神经管的斜矢状位对于观察和测量视神经管的管壁长度及管径各有优势。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的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活体视神经管结构。  相似文献   

11.
涂兴卫 《中外医疗》2016,(5):102-103
目的:研究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9例(33髋)作为观察组,均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另选取于该院采取常规治疗的29例(33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和78.4%,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9.0±3.3)分和(70.9±2.6)分,疼痛评分分别为(37.4±2.2)分和(84.1±2.9)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7.2%,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显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观察临床分别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以及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70例.利用抽签法对所有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 35例):临床选择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35例):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Harris评分优良率以及完成手术后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存在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arris评分方面,C1组优于C2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明显(P<0.05). 结论 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评定脑瘫髋发育畸形,并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195例,男142例,女53例,年龄3~22岁,平均6.9岁.其中29例患者术前测量髋关节的Sharp角和头骺外移百分比.[结果]术前行X片检查而证实有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者6例;术后复诊的61例中,又出现患者髋半脱位或脱位有3例,分别为术后1年、7年及7年时出现.术前髋关节的Sharp角的异常百分比为29.8%;头骺外移百分比(MP)大于33%有3例.[结论]脑瘫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表现为Sharp角和MP值的增大;部分患者存在髋关节的半脱位或脱位.SPR术后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的可能性仍存在,需要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非特异性髋关节滑膜炎是儿童髋关节疾患的重要病因之一,但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认识和重视,本文总结了该病43例临床观察。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做了论述,并在病名的命名及诊断方法上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属高龄 ,伤后及术后有较多合并症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护理工作极为重要 ,山西焦煤公司第二职工医院自 1992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1月 ,共行该类手术 2 1例 ,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47~ 75岁 ,平  相似文献   

16.
蔡翔宇  吴焕卿 《河北医学》2006,12(9):891-893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2例16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4例,经6个月到5年的随访,患者均能自行行走,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的35.82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8.37分。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假体位置的安装是手术的关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治疗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对9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计并实施了系统康复治疗计划。术后早期进行按摩、肌肉等长收缩、关节被动活动及主动活动等综合性康复治疗。结论早期有计划的、系统的康复治疗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获得良好关节功能的必要保证,必须很好地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月-2000年4月,我科对65例髋部有疾患的患者施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使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包括讲解手术目的,效果及方法,消除肾张情绪,重点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及用拐,强调出院后的“六不要”等,指出健康教育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65例患者的均正确掌握了功能锻炼方法,术后随访1-2年,无1例发生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患者获得最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长柄双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加长柄双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近期满意度.[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93±0.50)年.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86.6%.假体松动影像学表现:髋臼磨损程度轻28例,中度磨损2例.双极假体活动度良好26例.28例无明显髋部行走痛,无明显人工关节松动及下沉等,均对疗效满意,2例患者出现髋部轻微疼痛及跛行.[结论]加长柄双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能短期内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胆囊动脉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成人尸体45具(男40具,女5具),解剖、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分支、毗邻关系,测量其管径。结果78.8%的胆囊动脉起源于肝右动脉,且行于胆囊三角内,最后入胆囊。69.2%的胆囊动脉只有一个分支。胆囊动脉的平均管径为0.179±0.05cm。结论胆囊动脉通常由肝右动脉发出。胆囊动脉通常只有1个分支,走行于胆囊三角入胆囊。研究表明,胆囊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管径及其与周围毗邻结构存在重要差异。在外科手术中,应对胆囊动脉和胆道的解剖关系注意,以避免对血管和胆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