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麻风神经功能损害是麻风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麻风型别和疗前是否有麻风神经功能损害是发生新麻风神经功能损害的最危险因素。应对所有新发现的麻风患者定期进行神经功能检测并对新发麻风神经功能损害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对陈旧性麻风神经功能损害无明显疗效;预防性治疗不能明显降低新发麻风神经功能损害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麻风的周围神经损害可引起畸残。畸残预防(POD)是麻风防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对神经损害要早期发现、适当治疗。类固醇激素治疗麻风反应和神经功能损害(NFI)效果较好。国内也用标准剂量的类固醇激素治疗近期的 NFI,尤其自1991年神经炎的防治得到相当  相似文献   

3.
麻风周围神经损害及其防治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陈树民中国麻风中心郑逖生审校麻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麻风菌早期侵犯周围神经,导致其功能损害。因此,若不发生周围神经损害,麻风不会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神经功能损害(NFI)及其并发症是麻风防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2-2017年新发麻风患者畸残情况。方法:采集中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陕西省新发患者数据,运用WPS office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70例新发麻风患者1级畸残占42.86%、2级畸残占40.00%;周围神经累计损害351条,其中胫神经损害26.00%、尺神经损害25.00%、腓总神经损害19.00%、正中神经损害12.00%、耳大神经损害12.00%、面神经损害4.00%、桡神经损害2.00%、三叉神经损害0.00%;累及手足眼的2级畸残分别有17处、13处、11处。结论:麻风病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严重的依次是胫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贵阳市2005-2009年麻风新发病例特征,为制定麻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阳市2005-2009年报告的新发现麻风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新发麻风病例63例,平均发现率为0.34/10万;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主,占38.10%,儿童发病4.76%,农民占82.54%。新发病例疾病诊断延误期平均为3.7年,畸残率为58.73%。结论早期发现和神经功能监测仍是麻风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此外,除继续加大麻风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外,还应重视对县、乡两级医院门诊医生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麻风联合化疗时麻风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糖皮质激素对麻风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市1986-2005年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的新发及复发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进行联合化疗的麻风患者,有37例曾经发生72例次麻风反应,23例发生Ⅰ型麻风反应34例次,15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31例次,7例发生混合型麻风反应7例次;且73.53%麻风反应发生在联合化疗1年内,Ⅱ型麻风反应均出现在联合化疗1年后,但是混合型麻风反应出现时间不一。麻风反应以皮肤和周围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中Ⅰ型、Ⅱ型和混合型麻风反应发生时有皮肤症状者分别占64.71%,100%和100%,有神经受累者分别占100%,61.29%和42.86%。治愈24例次,显效19例次,好转21例次,无效0例次,恶化8例次,有效率为59.72%。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5例次(34.72%)出现胃部不适,16例次出现满月脸多血质,7例次出现骨质疏松症样疼痛,但是均未影响治疗。结论麻风联合化疗患者麻风反应高发,神经受累相对较多,激素治疗麻风反应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疗方案仍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麻风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导致畸残。麻风畸残给病人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丧失劳动力,也不利于他们重返社会,所以早期发现、治疗急性神经炎和无痛性神经炎,改善神经功能,通过自我护理、防护鞋等减少继发性损害是麻风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将我省与国际麻风救济会麻风畸残防治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麻风病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之一,本文对麻风神经损害的发生机理、流行病学状况、神经功能评价方法、神经损害的处理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104例多菌型麻风用RFp、B663,和DDS治疗一年,在临床,细菌,病理方面显示对新发、复发和用DDS治过的病人均有效,BI由2.35降到1.63,对防治Ⅱ型麻风反应亦有良效。副作用主要为皮肤红染和皮肤鱼鳞病样改变,无明显的肝肾损害。  相似文献   

10.
一次多药疗法对单损害少菌型麻风的疗效GRBabuetal单损害麻风多中心试验小组1992年后,每年新发现病人的85%在亚洲,其中50%以上只有单一皮损。众所周知,单损害的少菌型可自愈,但有相当多的可发展成严重的神经损害。单损害病例已构成登记及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勐腊县近70年麻风新发患者畸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勐腊县历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麻风畸残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分析勐腊县麻风患者391例,麻风新发病例畸残率46.04%(180/391),其中2 级畸残率44.50%(174/391)。延迟期2~5年、5~10年、≥10年的麻风患者发生畸残风险分别是延迟期<2年的2.49倍(P=0.018)、4.8倍(P<0.001)和14.56倍(P<0.001);家外传染的麻风畸残风险是家内传染的1.93倍(P=0.030);有麻风反应的麻风畸残风险是没有反应的2.36倍(P=0.010);神经损害数2~4条和>4条的麻风畸残风险分别是神经损害1条的3.37倍(P=0.029)和5.09倍(P=0.009)。结论:勐腊县麻风畸残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延迟期、家外传染、麻风反应、神经损害数。  相似文献   

12.
麻风病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之一,本文对麻风神经损害的发生机理、流行病学状况、神经功能评价方法,神经损害的处理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研究MB麻风在MDT期间发生神经损害的情况及评估泼尼松治疗效果。定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检测并详细填写《麻风患者畸残记录表》;对麻风反应所致的神经损伤亦详细记录;对泼尼松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每例患者在初治前均有多条神经受累,MDT后神经粗大的例数和条数显著减少(P<0.01)。泼尼松对疼痛性神经炎及无疼痛性神经炎均有良好疗效,但对已发生运动功能障碍者效果有限。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麻风病,以及在MDT期间注重对麻风反应的合理有效处置是防治神经功能发生障碍的主要措施和环节。泼尼松对各类神经炎具有良好疗效,但尚需采取其它综合措施以期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2020年,山东省顺利完成《全国消除麻风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目标,新发麻风2级畸残比下降至14%。鉴于麻风潜伏期较长,通过症状监测等措施持续加强麻风病例早期发现对巩固达标成果尤为必要。目的:本文对2021年山东省新确诊的麻风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达标后麻风早期发现的防治成效。方法:依托全省182家皮肤病专科联盟单位开展麻风症状监测,将麻风疑似病例或不能排除麻风的疑难少见病例转诊至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确诊或排除,确诊麻风病例均在省所接受规范化诊疗。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值变量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分类变量用率或构成比描述。结果:2021年全省皮肤病专科联盟单位共转诊麻风疑似病例和疑难少见皮肤病病例623例,最终确诊麻风12例,其中新发11例,复发1例,新发麻风病例2级畸残比降至9%,创历史新低。新确诊病例麻风反应发生率为75%,联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依托综合医疗机构皮肤科和皮防机构开展麻风症状监测是早期发现麻风病例、预防畸残发生和持续巩固达标成果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各型麻风反应的首选药物,近来我们对11例麻风反应病人泼尼松治疗前后尿NO水平进行了检测并结合临床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近来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建立为敏感、 特异和快速地检测临床标本中的麻风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者报告了PCR在麻风诊断和监测化疗效果中的作用。 取自新发未治麻风病例皮肤切刮组织液和4mm钻孔皮肤活检用于PCR检测。在MDT治疗开始后1个月和6个月时在相同损害处重复上述取材。取5例非麻风的皮肤病患者的组织  相似文献   

17.
Ⅱ型麻风反应可以引起皮肤、眼、神经和肾脏等全身多部位损害,导致残疾、视力下降等严重后果,其防治历来受到重视。在治疗的情况下,瘤型麻风(EL)超过半数,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约1/4发生此型麻风反应。治疗首选药物沙利度胺由于价格的问题,应用有所限制,而糖皮质激素由于潜在的促进持久菌生长危险和严重的副作用,治疗Ⅱ型反应也受到一定限制。我们自2000年开始应用自制的雷公藤合剂治疗Ⅱ型反应,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1病例来源和选择全部病例均为广西境内麻风致残者,采用中国麻风康复培训班统一的标准,对选择对象眼、手、足进行保护性感觉检查和肌力测定,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入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2004-2020年麻风病例资料,对新发麻风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纳入了305个麻风新发病例,其中男212例,女93例,MB型麻风272例(89.2%),PB型麻风33例(10.82%)。60岁以上患者49例,20~59岁247例,20以下患者9例。100例(32.8%)有家庭内接触史。42例(13.8%)出现麻风反应,247例(81%)出现神经损害,男性神经损伤率高于女性(86.3% vs 68.8%)。218例(71.5%)出现畸残,其中II级畸残122例,I级畸残96例。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新发麻风患者求医行为和延迟诊断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发麻风患者求医行为和延迟诊断的相关因素,以制订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山东省新发麻风患者应用半封闭式问卷进行个人访谈,分析麻风患者求医行为及其有关影响因素.结果: 88例患者平均诊断延迟期50.2个月,其中患者就医延迟24.5个月,医务延迟25.7个月.就医延迟主要是因患者缺乏麻风病基本知识;医疗机构延迟主要与医生缺乏麻风诊断技能及警觉性较低有关.发病年龄40岁以下、多菌型(MB)患者就医延迟期明显延长,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则明显缩短.结论: 我省麻风病患者普遍存在延迟诊断,应加强麻风病宣传教育普及麻风相关知识,对医务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麻风病知识和诊断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