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内经》理论对眼科临床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卫萍 《国医论坛》2003,18(3):13-14
《内经》全面地阐述了中医理论 ,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法则 ,历代医学著述多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对中医临床各科一直起着指导作用。本文谨结合自己临床体会 ,浅析《内经》理论对眼科临床的指导作用。1 病因病机1 .1 病因 眼病发生的原因亦不外乎内外两种因素 ,内因是情志变动以及饮食劳倦所伤 ,外因多由六淫侵袭。六淫中风湿热三邪致病最为常见。《素问·太阳阳明》云 :“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灵枢·百病始生》云 :“风雨袭虚 ,则病起于上。”风性轻扬 ,易于上犯 ,而眼居高位 ,眼病中以风邪外袭为多 ,许多障眼病初期皆有风…  相似文献   

2.
痹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营卫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紊乱是痹病发病的内在基础,六淫外感是外在的致病因素,从外感六淫之邪、营卫气血失调、脏腑功能虚报对痹证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正> 妇科疾病,不外经、带、胎、产、杂病五个方面。引起妇科疾病的原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类:外因是指外感六淫中的寒、热,湿邪之气等;内因是指人体正气虚弱及七情内伤等因素。其病理则包括脾脏功能失常、气血生化失调、冲任督带损伤三个方面。一.病因(一)外因:《素问·离合真邪论》云:“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  相似文献   

4.
一、文献记载中医历代文献对痿症的病因、病机的描述,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内因、外因和内因兼外因。如《素问·痿论》云:“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此内因之为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  相似文献   

5.
王秀芝 《北京中医》2005,24(1):28-29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尿血”等病证范畴,是由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致病。内因肺、脾、肾三脏虚损,外因为六淫之邪乘虚而人,本虚标实,所以治疗不能只重视脾肾虚损之本,而更要重视对湿热、热毒及血瘀实邪之标的治疗,要标本兼顾,虚实分明;同时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尿血"等病证范畴,是由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致病.内因肺、脾、肾三脏虚损,外因为六淫之邪乘虚而入,本虚标实,所以治疗不能只重视脾肾虚损之本,而更要重视对湿热、热毒及血瘀实邪之标的治疗,要标本兼顾,虚实分明;同时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曹云 《四川中医》1999,17(10):9-10
温病作为外感病中的一大类别,其致病主因总不离乎外感六淫,正如《索问·至真要大论》所云:“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古代医家根据“外感不外六淫,民病当分四气”的理论,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亦主要是四时“六淫”为患,只是在性质上具有属热的特点。作为六淫之一的寒邪,虽然本身不具温热之性,但是可有伏寒化温之变,继而出现以温热性质为著的临床特点;寒邪亦可作为一种诱因而导致某些温病的发生;有时尚可作为一种兼挟之邪而与其它温邪相兼为病。总之,寒邪对温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和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在…  相似文献   

8.
一、内因决定外因——正气先虚,邪再凑之。《索問評热病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是指受病之先,必定是在人体正气不足之处,或身体因种种因素作用,以致抗病能力减弱时,外邪才可乘虚而入。因为祖国医学在病因学說上极重視内在因素,主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必須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素問遺篇刺法論》:“正气內存,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篇》。“风雨塞热,不得虛,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虛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虛相得,乃客其形”,这都是說明正气先虛,邪再凑之的重要經文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可以追溯到秦朝,在中医古书籍中整理分析秦朝至清代医家们对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助于现代中医师们临床更好地把握患者不孕之因,对提高诊治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很有帮助。概括古代医家们的观点,可以把不孕症的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素体禀赋不足、脏腑虚弱、七情内伤,外因主要是六淫之邪侵袭、奇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生病、早衰决定因素是内因(正气不足)。《评热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刺法》亦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凋内因是疾病与健康的根据,重视内因在发病学上的重要性.但《内经》不是唯内因论者,不排除外因所起的作用,如《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相似文献   

11.
邪与正关系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而发生的固有的病理改变,在祖国医学中概括为邪正相争,由于邪正相争破坏了机体的生理机能的稳定性,从而发生阴阳失调。因此,邪正的矛盾消长,决定了病势和预后。在临床上改变邪正的矛盾对比,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l邪与正的*念“邪”,在祖国医学中是泛指病因而言,而并非单是外因。《素问·调经论》云:“夫邪之生也,或生于明,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宕,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因此说,“邪”。是指所有能引起机体发病的因素而言,而不仅是外感六淫之邪气,也包括了饮食、精神、生…  相似文献   

12.
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感受六淫之气、环境毒邪是其外因,肺脾肾亏虚为内因,痰湿瘀血为基本病理产物,痰瘀痹阻于肺是其发病的关键。从病因病机、治法等对从痰瘀痹阻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一、病因概念祖国医学的病因学说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种,而这三种致病因素的发病机制,便是阴阳失调.外因主要是指六淫,即风、寒、暑、燥、湿、火六种,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风寒暑燥湿火之变化,叫做六气,当出现不正常情况时,便引起灾害,谓之六淫,成为致病因素——邪气,此外还有厉气、戾气等之名,亦为外因.内因主要是情志因素,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因精神创伤而致病,例如怒伤肝、喜伤心等.不内外因指疾病的发生,不属于前者(六淫外感),又不属于后者(七情内伤),如饮食、生活起居、意外的创伤、虫兽伤害和食物中毒等.  相似文献   

14.
什么叫辨证论治?浅言之,“因势利导”而已,因势即概括辨证,利导即概括论治。清代吴晋笙《景景医话》中说得好:“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温之,故六淫之外因,饮食之不内外因,于我身体本无者,则必散之,泻之,消之,下乏而后安;情之内因,伤及我身体本有者,则必血号益以血,气亏益以气而后可”。从人的生理本质上论,多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风寒暑湿操火六淫之邪,与饮食的过量或不适宜,都是外因侵袭人体,既是外来的因素强加于正常生理的,则必诱发或刺激生理使之演变成病理。祛逐这些外邪时在  相似文献   

15.
<正> 咳嗽是常见病症之一,可见于四季,发病率很高,值得重视。为了继承前辈医家治疗咳嗽的宝贵经验,现对《张聿青医案》卷五中36例咳嗽案的证治作如下探讨。病因病机一、风邪犯肺:六淫之邪犯肺,均可导致咳嗽,而尤以风邪为多见。《金匮》谓“风伤于上”,其袭人也,常自手太阴始。两肺为娇脏,不耐邪侵,侵则必咳。故张氏云:“感风入肺,肺失清肃”;“冬藏不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病因病因是指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出内、外两个方面。外感急性热病——温病,其致病的外在因素是“温病毒邪”,内在因素是正气不足。现就此分述如下:(一)外因温病外因——温病毒邪,是从“六淫”到“杂气”的认识发展而来的。下面从三个部分加以论述。1.六淫说外感病发生的外因,《素问·刺法篇》虽有“毒气”为“五疫”发生的原因之说,但在明以前,一般是以“天地之气,内淫而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为主。即指“六气”的偏盛、偏衰化为淫邪,入侵人体而发病的意思。因为在不同的季节里,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在人体就有一种特殊感觉,由此而出现不同证候——疾病发生后的症状、体征,古人把这种因素称之为“六淫”。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化、之变。”《阴阳应象大论篇》也说:“天有四  相似文献   

17.
刘胜伟教授 ,从医数十年 ,对治疗恶性肿瘤 (以下简称肿瘤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师从刘教授 ,现将刘老师的经验简介于下 :1 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中医从整体上来研究肿瘤的发病 ,认为肿瘤是由外因 (六淫 )、内因 (情志所伤、饮食劳伤等 )致正虚邪实 ,即脏腑失调 ,气滞血瘀 ,痰湿凝聚 ,毒热内结 ,久而积聚成癌瘤。尤其强调正虚在发病中的作用 ,《景岳全书·积聚》曰 :“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 ,多有积聚之病。”脏腑功能衰弱 ,阴阳气血亏虚 ,则使其本虚 ;而肿块的存在 (或残留癌细胞的存在 )及其浸润压迫等有形实邪为标实 ,故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18.
关于针刺补泻手法,目前学者意见颇不一致,值得讨论和研究。据前人之经验并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谈一些看法。谬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病有虚实之辨,针刺手法必有补泻之别《针灸大成》曰:“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一切疾病均有虚实之分,所以针刺治病就有补、泻之异。《灵枢·口问》篇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祖国医学认为,人之所以得病,不外乎内因、外因或不内外因,其结果不是正虚,就是邪实,虚实偏胜。古代针灸学家根据这种病理状况,创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法则,运用针刺补泻手法,促使人体内在因素发生转化,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部份     
《伤寒论》中伤寒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伤寒论》中的伤寒二字,作为病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伤寒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即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素问·热论》中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难经·五十八难》也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所谓“伤寒之类也”和“伤寒有五”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中的眼病,病因可分为病理性病因和医源性病因两个方面。病理性病因又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多为正气亏虚,外因多属外感六淫。医源性病因主要为针刺手法操作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