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小儿先天性眼科疾患的发生、发展规律,本文测量了140例4~10月(13~39周)药物引产胎儿眼外肌的上、下、内和外直肌止腱的长、宽和距角膜缘的距离。结果是各项数值逐月增长,呈快慢交替的波浪式生长规律,6个月前增长较快,以后减缓,与其它器官生长同步,说明4~6月是重要的优生保健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人随着眼球水平运动内、外直肌接触弧长度变化的规律,为眼球运动生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参考。方法 应用眼球运动动态MRI技术,获取18名眼球运动正常受试者水平方向不同注视角度的双眼眼眶静态MRI图像;应用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重建眼球运动的动态模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和测量软件对水平方向不同注视角度的静态MRI图像分别对有关指标进行测量。结果 随着眼球运动,内、外直肌接触弧长度发生连续性变化;外直肌接触弧长度每变化1mm。眼球水平转动约7*;内直肌接触弧长度每变化1mm,眼球水平转动约11*;内直肌接触弧长度每变化1mm。外直肌接触弧长度相应变化1.11mm;眼球每水平转动1*,内、外直肌切点之间的距离相应变化0.056mm;内外直肌与眼球运动之间数量关系呈二次曲面模型。结论 通过对正常人眼球水平转动时内、外直肌接触弧变化的研究,得出了眼球水平转动时内、外直肌接触弧的变化规律,为眼球运动生理学及后续的眼球运动障碍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胰岛素在翼外肌局部含量昼夜波动规律以及在不同时段戴用同一矫治器时此内在节律的变化特征,探讨功能矫治器最佳戴用时间以及戴用时间长短与效应的关系。方法54只四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使用自制咬合前伸矫治器,取大鼠两侧翼外肌用放射免疫法计测翼外肌内胰岛素含量。应用时间生物学统计方法一余弦法处理全部计测值判断是否合乎节律特征。结果各组胰岛素含量拟合余弦曲线分别为:对照组胰岛素的含量拟合余弦曲线方程为Yi=32.1+5.3cos(15 ti+177)。12h加力组胰岛素的含量拟合余弦曲线方程为Yi=37,1+6cos(15 ti+185)。24h加力组胰岛素的含量拟合余弦曲线方程为Yi=39.6+5.7cos(15 ti+188)。3组皆具有生物节律性,且24h加力组胰岛素的含量高于12h加力组,12h加力组高于对组照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翼外肌的生长改建,昼夜并非均匀一致,而是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波动过程,即白天增生改建较强,夜晚较弱。戴用功能矫治后生长加速,白天12h戴用功能矫治器即可产生矫治效果。戴用时间延长会增加功能矫治器的矫治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表面肌电描记术(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评价低力量负荷下,频率、重量和运动角度3个负荷因素对重复性伸腕运动中前臂肌肉应激状态和疲劳的影响。方法16名男性志愿者在规定的重量(1.96、4.90 N)、频率(8.0、33.3次/min)和角度(45°、90°)下做8组伸腕动作各20 min,并在作业开始和结束后做20%最大随意收缩力(MVC)的静态伸腕动作2~3s,采集并分析其尺侧腕伸肌和指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伸腕力量负荷(1.96、4.90 N)分别约为伸肌MVC手收缩力的1.40%和3.50%。当3个负荷因素的水平升高时,肌电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均降低,其中指伸肌MPF降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MF在角度和重量两因素中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负荷水平的升高,伸肌波幅值可分3~4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3因素负荷水平均与肌电波幅值呈正相关.结论各作业中指伸肌均明显疲劳;伸肌疲劳的首要负荷因素是频率,其次是重量和角度;MF、MPF和波幅指标可以描述低力量负荷下前臂肌肉的应激和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的进步,影像学得到空前的发展。应用此技术研究发现了眼外直肌的眶层,提出了即"滑车"机制的新的眼球运动模型,有助于提高对眼外肌运动障碍的病因学的理解,并由此确定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现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孔庆德 《现代保健》2012,(32):124-125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损伤眼内直肌所致大角度外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第1例患者行后固定联合垂直肌全肌腹水平转位手术且术后3个月行眼外直肌后移手术。第2例患者仅行后固定联合垂直肌全肌腹水平转位手术。第3例行后固定联合垂直肌半侧水平转位手术且术后3个月行眼外直肌后移手术。第4例患者手术治疗分为2次,第1次为眼外直肌后移手术,第2次为3个月内的后固定联合垂直肌半侧水平转位手术。结果:4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外斜视均改善为正位,外斜度在-5°之内。复视情况均显著改善,前3例患者复视情况消失。患者中未发现眼节前缺血,术后视力与术前无显著差异。结论:后固定联合垂直肌全肌腹水平转位与外直肌后移手术治疗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损伤眼内直肌所致大角度外斜视效果明显,3个月内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额肌解剖学观察及额肌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具尸体额肌解剖发现,额肌行走到眼轮匝肌深面时分为深浅两部分,浅部肌纤维较多与皱眉肌,眼轮匝肌相交织,深部延缓为厚约0.2~1.1mm平均0.56mm的致密膜状组织,下续于眶隔,根据此解剖特点,我们改良了传统额肌瓣术式,在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还介绍了用不同额肌瓣术式治疗41例重度上睑下垂之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松监测状态下,两种非去极化肌松药不同阻滞深度时给予新斯的明拮抗的时机、效果及心血管方面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分别给予肌松药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用4个成串刺激尺神经监测肌松程度。手术结束后给予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拮抗残余肌松作用,并连续监测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结果手术结束时所有患者仍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选用0.04mg/kg新斯的明与0.02mg/kg阿托品静脉注射,只要在进行拮抗时的肌松阻滞程度在T2以上,大多数的患者就能在15min内使TR值恢复到0.75;但若TR〈0.50时行拈抗,其恢复时间较TR〉0.50时拈抗时间长。结论术中肌松监测可以更好地指导用药,避免残余肌松的影响,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者术毕仍以拈抗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肌量和肌力在人的一生中是不断变化的,在青壮年时达到最高水平,超过50岁后,腿部肌量每年减少1%~2%.肌力每年减少1.5%~5%。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和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的疾病。肌少症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及危害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的腺体和基质异位生长于子宫肌层使子宫体积弥漫性增大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子宫增大和不孕。它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报道为16.7%,国外为8.8%~31.0%。该病的治疗一直较为困难,传统多以子宫切除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但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易反复且不良反应大;而生育年龄的年轻患者切除子宫,不但丧失生育能力,导致内分泌失调,亦在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肌病为一大组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获得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肌纤维坏死、再生及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按病因分类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明确感染因子的炎症性肌病,包括病毒性肌炎:细菌性肌炎、寄生虫性肌炎;另一类是找不到明确的感染因子的炎症性肌病,即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肉芽肿性肌炎、嗜酸性肌炎、局灶性肌炎等,又称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后者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肌病。  相似文献   

12.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组由骨骼肌的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并且间歇性持续收缩造成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势的症状群。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分类有如下3种: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身体的受累部位可分为全身性、局限性、节段性和偏身性:按起病年龄可分为儿童型、青少年型与成年型。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研究表明它的发病与多巴胺能系统异常有关。本文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年1月.2006年11月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0年1月~2006年11月中的与肌张力障碍和多巴胺相关的文章.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尤其是分子水平等方面对肌张力障碍与多巴胺能系统异常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章进行综述,旨在指导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部肌肉功能状态的肌电评价指标,用于职业性下背痛的预防及指导人类工效学有关的研究。方法采用16通道单极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测定10位健康受试者站姿和坐姿时腰部肌肉的表面肌电,分析人体不同姿势下腰部不同部位肌肉表面肌电的均方根值(RMS)和中频(MF)的变化,提出了用地形图直观地显示肌电信号特征参数的方法。结果对同一受试者,其不同部位的腰肌在同一种姿势下,肌电信号的MF和RMS具有一致的表现;而不同受试者在不同姿势时,其MF表现出一致性,而RMS则无此规律。结论MF是一个能有效地描述肌肉功能状态的参数,人体不同的姿势对腰肌疲劳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左侧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在Miles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Miles手术的96例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施行经左侧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对照组46例行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术,比较2组病人的造口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50例病人中的4例经过3个月~48个月的随访,发生造口狭窄1例,造口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29例病人获排便感(占78.7%)。对照组46例病人中的42例经3个月~48个月的随访,发生造口旁疝2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缺血坏死1例,腹内疝1例,造口肠脱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7例病人获排便感(占23.8%),2组比较差异均显著性(P〈0.05)。实验组病人造口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排便感明显高于后者。结论:经左侧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和排便功能恢复好的优点,可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伴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陈旧性胫骨骨折、骨不连、骨缺损患者采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18例骨折均愈合,软组织缺损得到修复,下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伴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折采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手术安全、可靠,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6.
小波包变换特征提取与表面肌电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表面肌电(SEMG)的非平稳特性,提出采用小波包变换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了特征提取方法并采用小波包变换各频段能量构造特征矢量,经过学习矢量量化神经网络训练能够有效地从伸肌和屈肌采集的两道肌电信号中识别伸拳,展拳,腕内旋,腕外旋4种运动模式,平均识别率为94.5%。与其它时频分析方法比较,该方法不仅识别率高,鲁棒性好,也为其他非平稳生理信号分析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谢明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90+2894
目的探讨V型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某院手术治疗的48例V型外斜视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眼位的变化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情况。结果 V型外斜视的常见原因为斜肌功能异常,包括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手术治疗除2例欠矫外余均正位,疗效满意。结论 V型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常合并水平斜视。斜肌手术是矫正V型外斜视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治疗。经双侧子宫动脉注入聚乙烯醇(PVA)进行栓塞。PVA用量80~200mg(平均100mg),颗粒直径350—500μm。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一年,治疗后痛经缓解率100%,完全消失的占96%。月经改善率达100%,月经量减少35%-68%,平均(52.3±8、7)%,P〈0.01。栓塞后6个月子宫及病灶体积分别缩小43%和59%,P〈0.01。结论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中,通过观察异常募集的肌电信号可以用来判断肌神经的损伤程度。异常募集的主要特征值包括MUP的幅度、时限、发放频率、单位时间的转折数等.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对前臂肌神经损伤肌肉的针电极肌电信号建立AR模型,提取AR系数并通过BP神经网络判别肌神经损伤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判别准确度高、速度快,在计算机辅助诊疗肌神经损伤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张元文  彭俊 《现代医院》2008,8(1):57-57
目的探讨膈肌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6年诊治膈肌损伤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8例,开放性损伤4例。结果发生在左侧11例,右侧1例,延误诊治3例,12例中经手术治疗痊愈10例,术中死亡2例。结论膈肌损伤容易误诊,胸片、CT检查是诊断膈肌损伤的重要手段,及时手术是治疗关键,手术径路经胸或经腹,视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