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在诊断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4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为继发孔型ASD患儿,年龄9个月~15岁.采用PC-MRI采集通过ASD的左向右分流束的图像,以及缺损边缘与上下腔静脉及二尖瓣、右上肺静脉连线的PC-MRI图像. 结果 42例PC-MRI测量的ASD直径、缺损边缘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房室瓣及右上肺静脉间的距离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P<0.001).26例PC-MRI测量结果与外科手术结果高度相关(P<0.001),不同流速编码中,流速编码50~70 cm/s时PC-MRI测量到的缺损直径与外科手术结果相对最为一致. 结论 PC-MRI可直观显示房间隔缺损的位置、数目、大小和与周围心内结构的空间关系,同时可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为心脏解剖畸形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央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6例中央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精心护理,仅1例术后2h出现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RI多模态序列测量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最大径及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24例经我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均行MRI黑血序列、亮血电影序列及相位对比流速编码(PC-MR)序列扫描,分别记录三序列测得房间隔缺损的最大径,以TTE测量结果作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房缺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2月50岁以上继发孔房缺患者78例,年龄50~76岁,平均58.2±6.1岁,均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冠脉造影见明显狭窄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房缺修补术,同期三尖瓣成形65例,二尖瓣成形15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冠脉搭桥术5例。结果:术后1例死亡,住院死亡率1.3%。术后随访62例,随访率79.2%,随访时间3个月~8年,远期死亡1例,存活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高龄房缺患者并发症相对较多,术中术后妥善处理可获得理想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房间隔瘤(ASA)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19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20-72(43±14.9)岁。经临床症状、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证实为ASA合并Ⅱ孔型ASD,瘤体均凸向右房。测量瘤底直径15-29(21.7±3.9)mm,ASD直径3-28(13.1±6.6)mm。其中单孔型ASD患者14例,2孔型ASD患者2例,多孔型ASD患者3例。空间距离小于7mm1例,大于7mm4例。结果:19例患者中18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2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封堵器直径14-34(22.1±6.9)mm,所有患者均植入一个封堵器。术后即刻TTE检查穿隔血流消失,ASD完全闭合率为100%。术后1-12个月随访,患者右心房和右心室恢复正常大小17例,2例右房室缩小,无封堵器移位和其他并发症。结论:ASA合并继发孔型ASD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1993-02~2006-03我们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ASD)47例,全部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膨出瘤(ASA)并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ASA并发ASD17例,所有患者均在X线和术中TTE监测下行封堵治疗,术后TTE跟踪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封堵器置人均获成功,共放置24个封堵器。封堵器选择的大小与术前判断大小相关性好(r=0.91,P〈0.001)。术后即刻显示17例患者21个封堵器处穿隔血流消失,有3例患者3个封堵器处仍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至3年复查1例有微量分流。结论 ASA并发ASD的患者可行封堵治疗且疗效确切,而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应引起超声医生和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外科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不同手术方式及应用原则。方法 对我科1996年1月~2002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75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传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修补153例(40.8%),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145例(38.7%),闭式修补77例(20.5%)。对该病症的手术适应征、治疗方式及主要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 全组除1例(0.3%)死于严重鱼精蛋白过敏外,均治愈出院,术后心功能NYHA评级改善,尤以术前Ⅳ级者最为明显。术后发生心律失常58例(15.5%)、左心功能不全6例(1.6%)、肺高压危象4例(1.1%)及呼吸功能不全3例(0.8%),均治愈。术后残余分流6例(1.6%),其中4例(66.7%)为治疗性分流,未做特殊处理。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房间隔缺损修补安全性,扩大手术适应症,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对15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及术中、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其中与心脏有关的并发症7例(4.5%),封堵器脱落2例,其余经治疗护理均痊愈。提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中、术后观察与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对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三种不同术式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75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包括传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修补153例(40.8%),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145例(38.7%),闭式修补77例(20.5%)。对手术适应证、治疗方式及主要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全组除1例(0.3%)死于严重鱼精蛋白过敏外,均治愈出院,术后心功能NYHA评级改善,尤以术前Ⅳ级者最为明显。术后发生心律失常58例(15.5%)、左心功能不全6例(1.6%)、肺高压危象4例(1.1%)及呼吸功能不全3例(0.8%),均治愈。术后残余分流6例(1.6%),其中4例(66.7%)为治疗性分流,未做特殊处理。结论: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房间隔缺损修补的安全度,扩大治疗范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继发孔型ASD患者778例,男276例,女502例;男:女=1:1.8,年龄2-74岁,平均(29.6±9.6)岁;其中中央型765例,多发孔型13例,合并畸形91例。使用仪器:东芝6000型,Philips 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TIE)及1500型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探头频率分别为2.5MHz和5MHz。介入术后复查TTE,主要记录各心腔内径,包括右室流出道(RVOT)及右室内径(RV)。观察闭合器的位置、有无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及心包积液和心功能状态。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TTE随诊。TTE选择切面为心尖四腔心及胸骨旁四腔心,剑突下四腔心及两房心切面,大动脉短轴及剑突下短轴切面。结果:超声检出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3%。其中闭合器脱落5例,脑梗死2例,心包积液5例,残余分流4例,肺动静脉瘘1例。结论:超声对ASD介入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判定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立体超声心动图技术(Stereo Echo)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tereo Echo技术观察1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缺损形态、大小、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等。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实时三维超声图像。Stereo Echo模式能准确测定房间隔缺损的大小,普通三维显示模式和Stereo Echo测量的房间隔缺损直径未见明显差异[(2.89±0.73)cm vs (2.85±0.72)cm,P>0.05],二者间测值显著相关(r=0.96,P<0.05)。Stereo Echo上缺损断面显示清晰、立体,与毗邻结构的前后层次关系明显。普通显示模式和Stereo Echo对冠状静脉窦的显示率分别为93.3%(10/12),100%(12/12);对上、下腔静脉的平均成像时间分别为(11.03±3.76)s vs (10.33±3.59)s(P>0.05)。结论:Stereo Echo能有效改善三维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准确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快速识别房间隔周邻结构,为外科微创或介入房间隔封堵术的安全、高效的进行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X线下、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经胸二维超声(TTE)和实时三维超声(RT-3DE)]全程引导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CASD)的方法学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Vivid 7彩色超声诊断仪,普通二维及矩阵3V经胸探头,在完全脱离X线条件下,实时引导11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的TCASD术.在常规二维多切面观察的基础上,结合RT-3DE引导多功能导管经腔静脉进入右房;引导导管经缺损进入左房并抵左上肺静脉;引导输送鞘准确进入左房中部;引导封堵器双面伞在左房展开,贴靠入位并准确释放.同期与58例条件类似行常规X线和TTE引导的TCASD患者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心包填塞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相比,除手术时间显著延长外,研究组在手术即刻及随访3 d、3个月内,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房室瓣反流、栓塞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经X线条件下、TTE结合RT-3DE全程引导TCASD是安全、经济、实用的超声介入技术,可减少对X线引导封堵的依赖性,对孕妇和儿童实施封堵治疗减少辐射伤害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导引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价值。方法:继发孔型ASD 215例,其中单一ASD 213例,多发性ASD 2例。男93例,女122例,年龄2~15岁,平均10.2岁。体重11~87kg,平均35.8kg。其中9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合并室上速、室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房室传导阻滞Ⅲ°,二尖瓣脱垂合并轻度关闭不全各1例。215例患者术前均作体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术中用TTE或食管超声(TEE)监测导引介入治疗全过程。术后用TTE随诊。结果:215例患者应用进口及国产闭合器成功闭合缺损,成功率100%。经TTE测量ASD直径5~32mm(平均17.14mm),TEE测量直径7~32mm(平均18.45mm),闭合器型号8~40mm(平均21.88mm)。215例患儿术后TTE随诊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导引下介入治疗小儿ASD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在心房异构(心脾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RI应用于88例心脾综合征检查中,平均年龄3.69岁(1月~15岁),扫描序列包括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FIESTA),双反转恢复序列(double IR),CE-MRA。所有患儿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血管造影,72例心血管畸形经手术证实。结果:右房异构67例,左房异构21例。右房异构中均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均为对称的右支气管形态,双上腔静脉45例(64.3%),肝静脉分支单独连接心房17例,肺静脉异位引流23例,食道裂孔疝2例。左房异构均为对称左主支气管形态,下腔静脉中断经奇静脉延续16例(78.2%)。心外大血管异常诊断符合率100%。结论:MRI既可检出心内及心外大血管的各种复杂畸形,同时又可显示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诊断有重要帮助的脾脏及气管的位置及形态,是心脾综合征的理想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普勒超声评价胎儿房间隔瘤与房音隔缺损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房间隔瘤(ASA)并评价与房间隔缺损(ASD)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0例胎儿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 被检出的8例ASA中3例合并中央型ASD,其中2例伴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和三尖瓣反流;1例出生后复查示ASA伴裂隙样小ASD;2例出生后示卵圆孔(FO)未闭;2例瘤体缩小及1例消失。结论 ①胎儿ASA的发生可能与妊娠早期FO处帘膜形成或继发隔的发育异常有关,因此与ASD密切相关;②ASA合并ASD时更易诱发房性心律失常;③单纯的ASA出生后常见FO未闭或小的房内分流而可能导致局部血栓物质的形成造成栓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筛选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病例并引导Amplatzer封堵伞介入方法关闭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按Amplatzer封堵法适应证条件筛选7例Ⅱ孔型ASD,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引导进行Amplatzer封堵术。结果1例患者因ASD最大伸展径大于34mm,无相应的封堵伞而放弃封堵术,另1例患者因ASD缺损口距右房顶距离小于3mm,置入Amplatzer封堵伞未能封堵成功,放弃手术治疗,余5例成功进行了Amplatzer封堵术。所有病例TEE测量的ASD直径显著小于ASD最大伸展径[(17.2±1.9)mmvs(26.8±1.3)mm],5例成功病例术后即刻、24h、1个月、3个月行TTE检查,术后无残余分流,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在Ⅱ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占有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last 20 years. Transcatheter closure has replaced surgical clos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most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sat the current time. A major reason for this is the lower morbidity of transcatheter closure procedures. Several closure devices have come into clinical use. The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AGA Medical Co.) currently has the largest reported experience and subsequently the best-established safety and efficacy features. Clinically challenging situations, such as larger atrial septal defects, atrial septal defects with deficient rims and multiple atrial septal defect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addressed using the transcatheter approach, with impro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most complications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over time, and serious side effects are relatively uncommon. In this review, the literature is summarized regarding the current role of transcatheter closure, the evolution of the different available devices for clinical use and the complications that occur with their use. A comparison is also made with surgical closure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将18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与22例正常人(NOR组)进行比较。使用RT-3DE采集心脏全容积图像,应用4D RV-Function 1.1软件分析,得出右心室整体和三节段各自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结果:ASD患者的右室整体及节段EDV、ESV均较正常人增高,右室整体及节段的EF均较正常人下降(P<0.05);同时得出ASD组的三节段间收缩趋势也不同于NOR组。结论:RT-3DE可以准确的评价ASD患者的右室整体和节段功能改变,而且可以同步分析节段间的差别,是评估右心室功能的优越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