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事件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4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显示,T2DM和动脉粥样硬化同属一种慢性、亚临床性的炎症疾病。C反应蛋白(CRP)是体内慢性炎症的主要标志物,随着生化技术的发展,高敏CRP(hsCRP)的测定已成为现实,hsCRP在评估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事件中比常规方法检测的CRP更敏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形态学上的最早证据,是公认的检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有用指标之一。有学者报道,在T2DM人群中血清hsCRP水平是增高的,颈动脉IMT也是增厚的。而关于T2DM人群中hsCRP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均尚少,且研究结果存在争议。研究T2DM人群中hsCRP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有助于阐明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为评价hsCRP作为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的可行性及探讨是否可将控制炎症作为早期防治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丁怡  唐暎  汪心水  张俊 《临床荟萃》2011,26(23):2095-2096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两个关键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2DM为一先天性免疫和低度慢性炎症性疾病,而且这种炎症状态促进了糖尿病的进展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初发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王中心  黄一鑫 《临床荟萃》2006,21(7):493-495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危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T2DM大血管并发症在T2DM的各种并发症中约占75%,是T2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累及的血管常见的有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等。临床上常见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下肢动脉硬化、坏疽等。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T2DM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的假说,认为T2DM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T2DM大血管并发症被认为是以AS为病理基础的,T2DM与AS存在相同的前期危险因子及有着共同的炎症反应基础,  相似文献   

4.
楼波  蒋忠华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197-1198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炎症反应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敏感指标之一,随着高灵敏度检测法的出现,低水平的CRP也可检测,故被称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近年的研究证实:T2DM的发病可能是一种体内免疫系统诱导、细胞因子介导的急性时相反应。作者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对224例T2DM患者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T2DM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T2DM)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因素造成的。近年来研究揭示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有关,对糖尿病的风险预测及临床疗效观察有一定价值。本研究目的是探讨CRP在T2DM合并AS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6.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清炎症因子与2型糖尿病(T2DM)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糖尿病肾病为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血管炎症反应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T2DM组hs—CRP、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项目,分析各检测指标与T2DM的关系。结果T2DM无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P〈0.05)。hs—ClIP与UA、FBG呈明显相关性。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与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伴发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SAA,将组间的SAA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糖尿病组血清SA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SA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536,P〈0.01)。结论SAA水平在T2DM组和并发DN组中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在D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黎宗保  吴国平  裴翔  林军平  朱洪 《临床荟萃》2008,23(21):1554-1555
2型糖尿病(T2DM)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约3倍,其中有50%~75%的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1],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有研究提示,炎症在T2DM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已经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罗格列酮组,治疗12周。结果安慰剂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罗格列酮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与基线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IRI),hsCRP均明显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在治疗T2DM时,除了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80例,T2DM患者162例;将T2DM分为A、B组:A组为单纯T2DM患者组81例、B组为T2DM大血管病变组81例;测定各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T2DM的hs—CRP、IL-6、TNF-α、I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的hs—CRP、IL-6、TNF-α、IR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T2DM患者组。T2DM组患者hs—CRP、IL-6、TNF-α与IR均呈正相关。结论炎性反应与胰岛素抵抗同步存在,而且与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炎症因子能较好的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胰岛素抵抗程序。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目前临床发病概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是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IL-6抗原及IL-6抗体对T2DM大鼠的影响,探讨IL-6等炎症因子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SD T2DM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糖尿病IL-6抗原组(A组),糖尿病IL-6抗体组(B组),糖尿病对照组(C组),正常对照组(N组)。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IL-6、肝脏胰岛素受体,RT-PCR检测肝脏IL-6mRNA表达量。结果脂肪乳灌胃(高糖高脂饮食)7周加小剂量一次尾静脉注射STZ可以成功诱导SD大鼠的T2DM模型,糖尿病组(A、B、C)较正常对照组出现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IL-6抗原干预使T2DM大鼠血清及肝脏的IL-6表达增高;IL-6抗体干预可以降低其胰岛素水平。结论 IL-6作为一种致病因子能够加剧T2DM大鼠慢性低水平炎症,IL-6抗体能够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药物作用。方法86例双胍类和磺脲类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的T2DM病人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进行为期16周的临床观察。结果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P〈0.01),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无明显变化,收缩压(SBP)平均下降9.6mmHg(P〈0.01),舒张压(DBP)平均下降6.1mmHg(P〈0.01),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变化,hsCRP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T2DM患者慢性高血糖状态与炎症关系密切。罗格列酮治疗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还具有抗炎、调脂、降压等作用,长期使用可预防T2DM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DM)是一种自身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炎症在DM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并且炎症因子可导致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并在DN进展的整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同时亦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本旨在观察罗格列酮对尿蛋白排泄率和急性时相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炎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盛志新  谢丹红 《新医学》2008,39(5):345-347
糖尿病“炎症学说”是近年来有关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全新观念,该学说认为,2型糖尿病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该文简介糖尿病“炎症学说”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姚伟峰  黄雌友 《临床荟萃》2004,19(23):1354-1355
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基本环节。而持续性高血糖是诱发和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还可以进一步增加IR。有研究证实,强化血糖控制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其机制仍未阐明。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最敏感的指标.被认为与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一,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认为不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也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其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GDM有关。也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是糖尿病(DM)和冠心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炎症反应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细胞能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主要是MMPs。MMPs家族重要的成员是MMP-2和MMP-9,TIMP-1是MMP-9特异抑制物,调节MMP-9的活性,在生理状态下二者趋于平衡。本资料通过对GDM合并冠心病患者hs-CRP、MMP-2、MMP-9、TIMP-1检测,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初发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222例初发T2DM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MD)分为两组:MD组与非MD组,对两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及CRP水平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1)初发T2DM患者MD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非MD组(P=0.022)。(2)CRP水平与平均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2,P=0.018)。结论 CRP与仞发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CRP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有关。而微量蛋白尿(MAU)已被广泛接受为2型糖尿病(T2DM)患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指标,但其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MAU一般反映广泛内皮功能紊乱和(或)血管损伤。本旨在探讨伴有MAU的T2DM患CRP的变化,并与尿蛋白正常的患及正常人比较,了解CRP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