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62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浆ADM、ET-1含量,并与3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高血压组血浆ADM、ET-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均随高血压分级1、2、3级组逐渐递增(P<0.01,<0.05);血压控制不良者明显高于血压控制良好者(P<0.01),病情重组显著高于病情轻组(P<0.01);伴肾功能受损者也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1);血浆ET-1含量平均增幅明显高于血浆ADM(P<0.01);高血压组血浆ADM与ET-1含量呈正相关(r=0.394,P<0.01);正常对照组两者含量不相关(r=0.172,P>0.05).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舒血管活性肽ADM含量显著增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自身调节机制,以此抑制ET-1等缩血管活性肽增高对血压调节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机体起到自身代偿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发病不同阶段血浆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检测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劳力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各30余例发病不同阶段血浆NT浓度,并选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24 h),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期血浆N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N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期血浆N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2周后病情稳定期(P<0.0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NT水平在心梗早期即有上升趋势,至12 h明显升高,24 h达到高峰 ,48h后逐渐下降,72h后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急性缺血时,血浆NT水平升高,提示NT参与了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尿酸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偶联法检测84例不同类型CHD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血尿酸水平,比浊法检测不同类型CHD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水平.结果 CHD组FBG、U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的UA、FBG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P<0.01),而UAP组与SAP组FBG、U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成正相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5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测定NT-proBNP水平,比较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NT-proBNP水平的差异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预后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冠心病患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P)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P<0.05),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又高于UAP患者(P<0.05);狭窄程度为Ⅱ~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Ⅰ级患者(P<0.05),Ⅲ~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又高于Ⅱ级(P<0.05),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又高于Ⅲ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狭窄程度、MACE事件发生率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721、0.896,P均<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上升,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且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5.
血液流变性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及分型诊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SAP和UAP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高于SAP组(P<0.01);SAP和UAP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低于SAP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UAP的异常程度更严重。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测定35例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水平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6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水平和MDA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SOD水平则低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Hcy水平与SOD呈负相关(r=-0.4018、-0.4412,P<0.01),而与MDA水平成正相关(r=0.6012,P<0.01).结论 脑梗死塞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脑梗塞有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7.
急性肝衰竭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急性肝衰竭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硫代乙酰胺(TAA)染毒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应用酶荧光法测定动脉血酮体(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浓度及肝细胞线粒体ATP含量;采用结肠切除术并观察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活性的变化。结果:TAA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血清ALT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脉血酮体比(AKBR)降至0.4以下,动脉血中总酮体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切除结肠的TAA染毒组大鼠未发生内毒素血症,肝细胞线粒体ATP含量显著高于TAA组(P<0.01),血清ALT活性虽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显著低于TAA组(P<0.01)。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损伤肝脏能量代谢,使肝脏代谢和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在急性肝衰竭的发生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变化,并探讨二者之间关系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9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43例为糖尿病肾病组(DN),55例为糖尿病非肾病组(NDN)。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化血红蛋白(GHbAlc)及尿微白蛋白(UmALB)的含量。结果:DN组和NDN组患者ATⅡ、VEGF、GHbAlc及U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N组ATⅡ、VEGF及UmALB明显高于NDN组(P<0.01),但是GHbAlc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浆ATⅡ和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5,P<0.05),血浆VEGF水平与尿微白蛋白呈高度正相关(r=0.540,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ATⅡ和VEGF明显升高,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可能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冠心病患者血浆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的水平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97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9例)和49例对照组(冠状动脉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的血浆CYR61水平,并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CYR6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47 μg/L比4.55 μg/L,P<0.01)且血浆CYR61水平与冠心病独立相关(OR1.164,95% CI 1.065~1.273,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血浆CYR6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5.61 μg/L比8.03 μg/L,P<0.01).血浆CYR61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CYR61水平与冠心病独立相关,且与冠心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素(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BNP水平检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65例患者分为3组:UAP组(n=23)、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2)和对照组(n=20)。UAP组又分为有并发症组(n=17)和无并发症组(n=6)两个亚组。入院时取静脉血检查血糖、血脂、血浆Fib水平和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UAP组48h后重复检测Fib和CRP。结果:UAP组CRP、Fib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CRP、Fib血浆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院时,有并发症组血浆Fib和CRP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48h后,有并发症组的Fib、CRP血浆水平较入院时高(P<0.05),而无并发症组较入院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8h前后血浆Fib和CRP水平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炎症反应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炎症反应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10 1例CHD患者分为 3组 ,即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1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33例 )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49例 )。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及血细胞计数仪 ,检测外周血中的C 反应性蛋白 (CRP)水平及白细胞 (WBC)总数。 2 0例AMI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AMI和UAP组血中CRP的水平和WBC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病理学检查发现 ,AMI患者心肌中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结论 :CHD发生、发展有炎症反应的参与 ,检测血中的CRP和WBC可作为监测病情、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常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红细胞聚集改变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及其对心绞痛发病的影响。方法 :测定 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 4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聚集指数 (光密度法 )、红细胞变形指数 (激光衍射法 )、血浆及全血粘度 (旋转式粘度计 )和纤维蛋白原 (双缩脲法 )。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全血粘度 ( 4 0s- 1 )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0 .0 5 ) ,且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呈直线正相关 ,与全血粘度 ( 4 0s- 1 )无相关性。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是红细胞聚集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导致血液高粘滞 ,与心绞痛发作有关 ;选择 10s- 1 以下切变率测定低切全血粘度 ,利于观察全血粘度与红细胞聚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含量,探讨其在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HD患者125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45例.平行检测各组及CHD组中不同分支病变病人血清sd LDL-C、Hcy、D-dimer含量.结果 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血清sd LDL-C、Hcy、D-dimer含量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HD患者血清sd LDL-C、Hcy、D-dimer含量呈正相关(r=0.647,0.542,0.736,P均<0.01).CHD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与2支病变组血清sdLDL-C、Hcy、D-dimer含量均高于1支病变组(P均<0.01).血清sd LDL-C、Hcy、D-dimer含量与CHD患者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r=0.547,0.631,0.482,P均<0.01).结论 对CHD患者行血清sd LDL-C、Hcy、D-dimer含量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血清脂联素测定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测定在冠D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usA分别检测了102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小绞痛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急性心肌梗死34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脂睽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P〈0.05,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与冠心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冠螨患者病情变化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及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平行测定82例ACS,包括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30例非冠心病对照者的血浆BNP、血清肌钙蛋白I(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计数;分析ACS与另两组相关指标变化的差异及对BNP水平的影响。结果:AMI组和UAP组BNP水平分别为683.84士561.27pg/ml、386.05士201.54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5.67士35.46pg/ml),P均<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201.21士105.0pg/ml,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BNP水平升高与cT-nI、WBC、hs-CRP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5、0.286、0.506,P均<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14,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cTnI、hs-CRP、LVEF与BNP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391、0.240和-0.426,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可用于评价心肌缺血、坏死、炎症反应和心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中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心内科住院患者389例,依CASS诊断标准分为非冠心病组(Non-CHD组,n=72)和冠心病组(CHD组,n=317),CHD组患者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  相似文献   

18.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纤维蛋白原(FS)的含量在冠心病及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将入选的1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94例与正常对照组3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再将冠心病组按CAG结果分为轻度病变组24例,中度病变组27例,重度病变组43例。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DD,FS含量。结果 AMI、UAP两组DD、FS含量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5),AMI组的DD、FS含量明显高于UAP组(P〈0.05),重度病变组DD,FS含量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DD与Fg在冠心病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6种神经肽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冠心病患者血浆中6种神经肽(6NP),即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脑啡肽(ENK)、神经降压肽(N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心绞痛(AP)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血浆6NP的含量变化,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AMI组发病第1天6NP与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