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平方波脉冲电转法将编码人IL-6受体的cDNA转入不表达IL-6R的BNML大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LT12细胞中,转染细胞经含600μg/ml的G418半固体。液体二步法培养,筛出G418抗性细胞;FACS检测显示该细胞与FITC标记的抗IL-6R单抗呈显著的荧光强度; ̄(125)I-IL-6受体结合实验表明,kd=4.7nm,每个细胞IL-6R数为4000左右;Northern-Blot发现该细胞的RNA与 ̄(32)P标记的1.5kb的IL-6RcDNA探针呈明显的杂交信号,证明我们已成功地建立了高表达人IL-6R的LT12-IL-6R ̄+的大鼠急性白血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
作将人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汾至FBL-3红白血病细胞,建立了高分泌IL-6的FBL-3细胞克隆株,并观察了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将IL-6表达载体BCMGNeo-IL-6转移至FBL-3细胞中,通过G418抗性筛选,有限稀释法和上清中IL-6活性的测定,从多株阳性克隆中筛选到一株高分泌IL-6的克隆株,体外观察表明,IL-6基因转染的FBL-3细胞体外生长能力,集落形成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造血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进一步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免疫、造血细胞因子在再障患者中发生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用单抗试剂盒,采用改良APAAP法及酶联免疫试剂盒,采用ELISA法对38例再障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HLA-DR抗原表达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再障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减低、CD8细胞增高、CD4/CD8降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再障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相关分析发现G-CSF与CD4细胞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细胞呈负相关;TNFα与CD8细胞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细胞及HLA-DR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人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至FBL-3红白血病细胞,建立了高分泌IL6的FBL-3细胞克隆株,并观察了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将IL-6表达载体BCMGNeo-IL-6转移至FBL-3细胞中,通过G4l8抗性筛选、有限稀释法和上清中IL-6活性的测定,从多株阳性克隆中筛选到一株高分泌IL-6(225.6U/ml)的克隆株。体外观察表明,IL-6基因转染的FBL-3细胞体外生长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均减弱,且其生长抑制程度与分泌IL-6水平呈正相关。给小鼠皮下接种后肿瘤结节形成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荷瘤小鼠存活期延长。以上结果表明,IL-6基因转染的FBL-3细胞致瘤性下降,这为将该细胞制备成新型瘤苗治疗白血病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51Cr标记细胞株的方法,研究了白细胞介素6(IL-6)及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XG-7)、EB病毒阳性细胞株(Daudi)和内皮细胞间粘附的调控作用,观察了粘附作用对XG-7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L-6及其受体(IL-6R)gp130相关性生长因子GM-CSF不仅是人MM细胞体内、外的生长因子,而且可以提高MM细胞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的高分泌IL-6的FBL-3红白血病细胞(FBL-3-IL-6+)株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动态观察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其IL-6的分泌水平,同时动态观察经腹腔、局部皮下注射途径将其移植入C57BL/6小鼠体内后,血清和局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表明,FBL-3-IL-6+细胞以8Gy照射剂量为制备瘤苗的最佳照射剂量,照射后2周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IL-6分泌量。体内移植时,经腹腔途径注入后可测得一定浓度的血清IL-6,皮下注入时注射局部细胞培养上清中亦有一定水平的IL-6。为将该细胞作为治疗白血病瘤苗及其注射间隔时间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6(IL-60在体外对肾癌细胞GRC-1(RCC GRC-1)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在RCC GRC-1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IL-6诱导,反式维甲酸(RA)作为对照药物,琼脂糖凝胶电脉和流式细胞仪观察IL-6和RA对细胞DNA电泳和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结果:IL-6诱导肾癌细胞DNA出现典型的梯状改变,RA有轻度诱导肾癌细胞凋亡作用。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IL-6诱导肾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的高分泌IL-6的FBL-3红白血病细胞(FBL-3-IL-6)株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动态观察在不同剂量^60Coγ射凰其IL-6的分泌水平,同时动态观察经腹腔、局部皮下注射途径将其移植入C57BL/6小鼠体内后,血清和局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表明,FBL-3-IL-6细胞以8Gy照射剂量为制备瘤苗的最佳照射剂量。照射后2周内一直保护较高水平的I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6在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199中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SIL-2R、TNF水平及T细胞亚群和 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发现血清IL-6活性均明显增高,且随着肝细胞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与血清SIL-2R、TNF及CD8细胞、IgG、CI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与CD4细胞、CD4/CD8细胞、C3呈明显负相关。提示IL-6在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不同组合方式对脐血有核细胞的扩增作用以及脐血扩增后T淋巴细胞和HLA-AB、DR阳性细胞变化情况。方法:在脐血有核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观察细胞数、CD34+细胞、CFU-GM、T4(CD4+CD8-CD3+)细胞、T8(CD4-CD8+CD3+)细胞以及HLA-AB、DR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脐血有核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白细胞介素(IL)-3、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作用下扩增效果最佳。结论:脐血有核细胞在各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在体外扩增。脐血扩增后T4、T8细胞减少,可能会降低脐血移植急性GVHD发生,但HLA-AB和HLA-DR阳性细胞数急剧上升,增加了免疫排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FLT3配基(FL)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与造血调控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体外单独FL对造血的调控作用有限,但FL可与IL-3,G-CSF,CSF-1,GM-CSF,SCF及IL-6协同促进骨髓及脐血CD34^+细胞形成粒-巨噬细胞集落,粒细胞集落或巨噬细胞集落;可与SCF,IL-7或IL-11协同促进B淋巴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FL有望用作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辅助因子,在临床上用作造血细胞动员剂、免疫  相似文献   

12.
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脐血干/祖细胞用于成人脐血移植的可能性。方法 从10份新鲜的脐血标本中纯化的CD34^+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FBS)的IMDM培养基的悬 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由SCF、Flt-3Ligand(FL)与IL-1β、IL-3、IL-6、G-CSF、Epo(合称136GE)组成的3组细胞因子(A组:136GE+FL;B组:SCF+136GE;C组:FL+SCF+13  相似文献   

13.
用 ̄(51)Cr标记细胞株的方法,研究了白细胞介素6(IL-6)及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XG-7)、EB病毒阳性细胞株(Daudi)和内皮细胞间粘附的调控作用,观察了粘附作用对XG-7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L-6及其受体(IL-6R)gp130相关性生长因子GM-CSF不仅是人MM细胞体内、外的生长因子,而且可以提高MM细胞-内皮细胞间的粘附能力,有助于MM细胞的扩散;②粘附作用亦能引起肿瘤细胞XG-7表面CD_(11a)、CD_(54)、CD_(44)、CD_(49d)表达的异常改变;③CD_(49d)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MM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人骨髓瘤细胞Sko-007中的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人骨髓瘤细胞系Sko-007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采用凝胶阻滞电泳和免疫常常方法观察IL-6刺激前后Sko-007细胞中IL-6相关转录因子STAT3、NF-IL-6、NF-kB和参与IL-6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激酶ERK、JakI的诱导活化状态并确定该细胞中的IL-6信号转导通路。结果 转录因子STAT3、NF-IL-6和蛋白激酶ERK、Jakl都能在Sko-0  相似文献   

15.
灵芝多糖对人脐血LAK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表明,灵芝多糖(GLP)能直接刺激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增殖,并能协同PHA刺激CBMC增殖在rIL-2诱导人脐血LAK细胞(简称CB-LAK)早期加入GLP,能明显增强CB-LAK细胞增殖活性,最佳浓度10μ/ml;GPL本身不能诱导CBMCIL-2R的表达,但能协同rIL-2提高CB-LAK细胞表达IL-2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M-CSF,C-CSF,GM-CSF,IL-3,IL-6,MGF,LIF和TGF-β_18种重组人生长因子单个或不同组合对白血病细胞系J6-1,J6-2集落形成率的影响。单个因子除TGF-β_1和LIF表现出明显抑制效应外,其它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活性。而在双因子协同下,TGF-β_1除与M-CSF协同外,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TGF-β是J6-1,J6-2细胞系重要的负调节因子。从三种因子组合结果看出M-CSF是J6-1细胞必需的细胞因子。值得注意的是,TGF-β_1与M-CSF的组合对J6-1细胞有很强的增殖刺激效应。另外由J6-1细胞膜分离出的膜相关细胞因子(MAF-J6-1)单独和与TGF-β_1联合,对J6-1,J6-2细胞的作用与M-CSF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参与了多种肝细胞功能的调节,一般认为肝细胞本身只是各种细胞因子的靶,而不产生细胞因子。为了证实肝细胞是否具有产生各种调节性因子的作用,作者分析了分化程度高的人HepG2肝癌细胞进行培养,并用反转录技术测定其中多种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HepG2细胞表达IFN-α、TNF-α、TGF-β、M-CSF、OSM抑制素、ICAM-1、IL-4、IL-5、IL-7、IL-10、IL-11、IL-12和IL-6受体(IL-6R)等的mR-NA,而不表达IL-1、IL-2、IL-3、IL-6、…  相似文献   

18.
造血生长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不同组合方式对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作用、扩增细胞性能改变及合理的扩增时机,利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磁珠分离系统分选出95%~99%纯度的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白细胞介素(IL)3、IL-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不同组合扩增1~3周。结果表明,脐血CD34+细胞具有良好的扩增效应,细胞总数、集落形成细胞(CFCs)和CD34+细胞可分别扩增500.0±82.5倍、94.0±28.6倍和24.0±3.8倍;SCF是扩增最重要的生长因子,SCF+IL-3+IL-6+G-CSF+Epo组合的扩增效率最高;CFCs和CD34+细胞在1~2周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后即快速衰减;此外,扩增也加速了细胞的分化,至第3周时93%CFCs为CFU-GM,极少部分形成BFU-E和CFU-GEMM。因此,合理组合生长因子,把握适宜扩增时机,将有助于扩增细胞在质和量上满足移植和基因治疗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及与已知的几种细胞因子进行比较,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及IL-3,GM-CSF,IL-3+IL-6+GM-CSF+FPO作为刺激因子,并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 对骨髓GM-CFU,GM-GEMM和BFU-E进行了培养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CFU-GM,CFU-GEMM和BFU-E体外扩增最适蛋白浓度是200-300μg/L,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刺激因子对骨髓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效果优于单独IL-3,单独GM-CSF和IL-3+IL-6+GM-CSF+EPO组。结论提示,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可能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扩增剂体外扩增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细胸具有有效而价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的IL—2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法检测了10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人CSF及35例正常人CSF中sIL-2R水平。结果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TBMG)、病毒性脑炎(DMG)脱髓鞘性疾病组(DMDG)sIL-2R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和正常人(NC)组(P〈0.01)。TBMG进展期与恢复期比较,sIL-2R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缓解期VMG、DMDG的sIL-2R水平与进展期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