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AL-1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1p32。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25%的患者该基因5’端发生丢失(约100kb),与SIL基因5’端相融合,形成SiL-TAL-1融合基因。我们用筑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nestedRT/PCR)方法检测SIL-TAL-1融合基因转录本。在17例T-ALL中4例检测到该融合mRNA,并证明该转录本由SIL基因第1外显子与TAL-1基因第3外显子拼接而成。对该法的敏感度测定显示,可从10 ̄6个正常细胞中检测出1个肿瘤细胞,并在2例缓解期标本中检测到微量残留白血病(MRD)。此外,对3例有融合转录本患者的DNA进行PCR检测发现,其TAL-1基因5’端丢失的位点相同,均为Tal ̄(d1)重组。可见,TAL-1基因的改变是T-ALL一个有用的克隆标志,为其诊断和残留白血病检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65例进行抗原受体(TCRγ、TCRδ、IgH)基因重排和肿瘤融合基因(SIL-TAL-1、bcr/abl、HRX)转录本的研究,发现96%的患者存在至少一种上述基因标记,对其中23例具有连续3次以上送检骨髓标本的患者进行微量残留病(MRD)检测。杂交试验显示,MRD可检出的敏感度在以肿瘤融合基因为标记的患者为10-4~10-6,在以抗原受体V-(D)-J结合部顺序为探针的患者为10-2~10-5。文中就选用多种基因标记,对ALL患儿进行有步骤、多方位筛查特异标记基因,并对同一患儿采用不同基因标记作MRD跟踪检测的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b型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b患者约90%有t(8;21)。已经证明它导致AML1-ETO融合基因。我们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22例AML-M2b,其中t(8;21)阳性16例,阴性2例,不能确定有无t(8;21)的4例,发现全部22例患者均可检出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同时在5例t(8;21)阴性的AML中,包括M2a例,M3 1例,均未检出上述融合基因转录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我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伴有t(12;21)易位的发生率及其临床预后特征。方法 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 在60例儿童(B系45例,T系13例,T、B系双表达2例)中共发现8例B系ALL中有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治疗后8例均获得完全缓解(CR)。结论 t(12;21)B系ALL是儿童ALL中最多见且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_(2b)患者约90%有t(8;21)。已经证明它导致AML_1-ETO融合基因。我们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22例AML_1-M_(2b)其中t(8;21)阳性16例,阴性2例,不能确定有无t(8;21)的4例,发现全部22例患者均可检出AML_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同时在5例t(8;21)阴性的AML中,包括M_(2a)2例,M_42例,M_31例,均未检出上述融合基因转录本。我们的初步结果提示AML_1-ETO融合基因可以作为AML-M_(2b)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6.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以T细胞受体(TCR)γ、TCRδ、IgH基因的V-(D)-J结合部N顺序三种克隆特异基因标志;SIL-TAL-1、HRX基因相关的融合基因和bcr/ab1融合基因作为肿瘤特异标志,对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完全缓解后的微量残留病(MRD)作系统的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小儿ALL缓解后均存在MRD。6个月内复查的12例ALL中6例(50%)在缓解6个月内MRD测定阴性,18例(78.3%)在12个月内、19例(82.6%)在24个月内MRD测定阴性。若持续MRD检测阳性或由阴性转阳性则提示将发生骨髓复发。检测的灵敏度是10-2~10-6。提示白血病MRD的跟踪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一对引物(ETOU_1/ETOD_1)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1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AML_1-ETO融合转录本,12例初治患者(M_111例、M_41例)中一致性扩增到预期的200bp大小的片段,其中7例证实有典型t(8;21)或其变异型。扩增片段大小及其限制性内切醇谱提示t(8;21)易位的AML_1和ETO基因断裂点局限于一个内含子。5例M_2已完全经解2~38个月仍检测到相同的AML_1-ETO融合mRNA,提示体内仍残存少量t(8;21)异常克隆。AML_1-ETO融合转录本的检测是诊断和监测t(8;21)AML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aureus,MRSA)mecA基因的技术。四种DNA提取方法检测灵敏度依次为超声裂解法(5×105CFU/ml)、溶菌酶表面活性剂法(5×106CFU/ml),表面活性剂法(1×107CFU/ml)和直接煮沸法(1×108CFU/ml),直接煮沸法具有简便性。引物的正链位于181~200、负链位于311~330,序列分别为5'-GAAATGACTGAACGTCCGAT,5'-GCGATCAATGTTACCGTAGT,其扩增产物长度为150bp。五种常见菌证明本法具有较高特异性。苯唑青霉素MIC水平与mecA基因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MIC≥4μg/ml的22株菌均检出mecA基因,提示苯唑青霉素常规检测MRSA的可行性。PCR方法对于隐匿型耐药株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融合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TELAML1融合基因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诊断和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双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方法采用巢式RTPCR和双标记FISH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结果和结论RTPCR检测发现儿童B系急淋中22.5%(40例中9例)的患者有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这类患者预后较好,完全缓解率达100%。RTPCR和FISH技术是检测TELAML1的有效方法,并为临床诊断和预后估计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伴t(8;21)染色体易位的M2b型白血病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该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以从10^4-10^5个正常细胞RNA中检出1个白血病细胞,对于M2b型白血病的诊断及监测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我们研究的11例M2b型白血病中有1例未检测到的PCR产物,可能与该型患中基因重组的分子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筑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伴t(8:21)染色体易位的M_(2b)型白血病AML_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该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以从10 ̄4~10 ̄5个正常细胞RNA中检出1个白血病细胞,对于M_(2b)型白血病的诊断及监测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我们研究的11例M_(2b)型白血病中有1例未检测到PCR产物,可能与该型患者中基因重组的分子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不同类型均可见JAKs和STATs表达,但表达及活化种类不同,多未达成共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也有JAKs及STATs表达及活化;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存在JAK2的表达及STAT5的活化,STATs活化可能与CML发生密切相关。AG-490为JAK激酶抑制剂,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阻断白血病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程序死亡,对正常造血无影响。JAKs-S  相似文献   

13.
羊裔明 《华西医学》1997,12(3):273-276
为研究IL-2受体α链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的表达,对19例ALL和16例AML患者治前白血病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芝光素标记单抗IL-2R1流式细胞分析,分别进行了IL-2Rα基因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检测。35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IL-2RαmRNA和P阳性表达者分别为5例和14例,前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后者,1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IL-2RαmRNA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8及其受体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B受体(IL8RA、IL8RB)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疗效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77例初诊AL患者外周血IL8含量,用间接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表达IL8R,并检测了15例AL完全缓解(CR)期脑脊液(CSF)中IL8水平。结果AL患者外周血IL8水平高于正常人,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4、M5高于M1~M3,BALL高于TALL(P<0.05)。ALL中IL8>100ng/L组比≤100ng/L组疗效差(P<0.05);约36.36%的AL患者IL8R(+),IL8R(+)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幼稚细胞比例显著高于IL8R(-)者(P<0.05);CR期患者CSF中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时明显升高。结论外周血和CSF中IL8水平的检测及检测骨髓MNCs膜IL8R的表达有助于AL各亚型的鉴别及预后判断;CNSL发生时CSF中IL8增高。  相似文献   

15.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_(2b)常伴有t(8:21)染色体易位,两个染色体重排导致形成AMLI/MTG8融合基因,并持续产生融合基因转录本。作者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AML1/MTG8融合基因转录本进行AML-M_(2b)微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在13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12例可检出残留白血病细胞。经随诊这12例中,2例已复发,1例死于强化治疗骨髓抑制期,9例仍持续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6.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一对引物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的AML1-ETO融合转录本,12例初治患中一致性扩增到预期的200bp大小的片段,其中7例证实有典型t(8;21)易其变异型。扩增片段大小及其限制性内切酶谱提示t(8;21)易位的AML1和ETO基因断裂点局限于一个内含子。5例M2已完全缓解2-38个月仍检测到相同的AML1-ETO融合mRNA,提示体内仍残存少量t(8;21  相似文献   

17.
根据tal-1基因缺失上下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株人白血病细胞株和7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标本进行tal-1基因缺失分析。结果CEM、HBS-2和RPMI-8402三株T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以及3/16例T-ALL发现tal-1基因缺失,54例其它类型急性白血病均未见基因缺失,而且具tal-1基因缺失的T-ALL细胞均为胸腺发育I期,免疫表型特征为CD_2+、CD_7+、CD_1 ̄-、CD_4 ̄-和CD_8 ̄-。PCR方法敏感性达10 ̄(-4)。说明tal-1缺失发生于部分T-ALL中,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应用筑巢式RT-PCR检测了3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因染色体易位t(15:17)所形成的早幼粒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发现:100%的M患者均有PML/RARα;两种亚型M3a和M3b其PML/RARα的转录本不同,M3a94%为L型,M3b84%为S型。结论:RT-PCR检测融合基因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新诊断手段,还可用于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  相似文献   

1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细胞毒药物及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治疗后融合基因的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22例APL患者治疗前后RARα/PM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其中12例患者为单纯化疗,10例接受了alo-BMT,9例患者于第1次完全缓解(CR1)期、1例于第1次复发(RR1)期接受了alo-BMT。结果:单纯维甲酸诱导完全缓解时,75%APL患者融合基因仍然阳性;继用强化疗后83%患者融合基因转为阴性,RT-PCR转阴时间为发病后1~39个月;alo-BMT后4个月内及4个月后,分别有62.5%及85.7%患者融合基因转阴。结论:化疗及BMT均可使患者融合基因转阴,alo-BMT似乎能更快地清除体内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 RNA LUNAR1 在成人急性 T 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荧光 PCR 检测长非编码 RNA LUNAR1 在 25 例健康人对照组、34 例初治 T ALL 组和 19 例 T ALL 治疗缓解后复发患者组骨髓内淋 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 PI 双染法)检测经过柔红霉素分别处理且 LUNAR1 基因呈高、低表达的 2 例复发 T ALL 患者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通过 NCBI 数据库获取 T ALL 患者中预后资料与 LUNAR1 基因表达数据,COX 回归 分析高表达 LUNAR1 基因与临床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LncRNA LUNAR1 在初治 T ALL 组患者骨 髓内淋巴细胞中高表达(5.61±2.75 vs 0.35±0.27,t = 6.93,P<0.001),且复发患者骨髓内淋巴细胞中的 LncRNA LUNAR1 基因的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发患者(23.95±9.79 vs 5.61±2.75,t = 7.52,P<0.001);使用柔红霉素处理复发 T ALL 患者肿瘤细胞后,高 表达 LncRNA LUNAR1 基因的 T ALL 细胞凋亡情况显著低于 LncRNA LUNAR1 基因低表达的细胞(4. 06% vs 10. 70%,P< 0.05)。Cox 比例风险模型显示,T ALL 患者 LncRNA LUNAR1 基因高表达与临床预后不良相关(HR= 1.86,P= 0.002)。结论 成人 T ALL 中异常高表达的长非编码 RNA LUNAR1 基因与 T ALL 的发病及复发密切相关,可预示疾病的预后及转归。 LncRNA LUNAR1有望成为潜在检测的 T ALL 发病及复发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