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0例直肠癌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VEGF-C含量,分析VEGF-C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1)直肠癌组血清VEGF-C为326.94±13.19 pg/ml,对照组为185.97±17.27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直肠癌组术前血清VEGF-C含量为326.94±13.19 pg/ml,术后1月VEGF-C含量为206.45±15.36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直肠癌组血清VEGF-C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原发肿瘤Dukes分期:A-D期VEGF-C含量分别为271.25±30.13 pg/ml、315.22±22.17 pg/ml、376.77±95.29 pg/ml和427.41±40.19 pg/ml,D期患者VEGF-C含量明显高于A、B和C期(P〈0.05)。C期患者VEGF-C含量明显高于A期(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淋巴结转移22例,VEGF-C含量为273.25±18.64 pg/ml;有淋巴结转移18例,VEGF-C含量为398.79±25.24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直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C含量有可能作为直肠癌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VEGF-C与Ang-2在胃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120例胃癌患者及49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血清中VEGF-C、Ang-2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VEGF-C、Ang-2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表达水平升高与胃癌淋巴结转移(P<0.01)、浸润深度(P<0.05)、TNM分期(P<0.01)相关;Ang-2表达水平升高与胃癌淋巴结转移(P<0.01)、浸润深度(P<0.01)、TNM分期(P<0.01)相关;VEGF-C与Ang-2表达成正相关关系(r=0.478,P<0.05).结论 血清中VEGF-C、Ang-2可作为胃癌生物学指标,两者联合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珏  吴平  刘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965-967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胃癌患者血清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和临床病理证实为胃癌的60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HGF水平,其中40例行胃癌根治术,20例患者因已有远处转移而丧失根治手术机会。分别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7d和3个月者血清HGF的水平;同时选取加例慢性胃炎患者以及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和正常对照者(P〈0.01)。肿瘤血管侵犯者血清HGF明显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肝脏转移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脏转移者(P〈0.05);肿瘤最大直径t〉3cm的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最大直径〈3cm的胃癌患者(P〈0.05);按胃癌TNM分期标准,Ⅰ期和Ⅱ期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低于Ⅲ期和Ⅳ期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40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1周血清HGF水平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降低更为明显(P〈0.05和P〈0.001)。结论H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HGF水平的检测可成为胃癌病情程度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87例胃癌组织COX-2与VEGF-C mRNA的表达。结果:所测87例胃癌组织中,COX-2及VEGF-C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07%(54/87)和60.92%(53/87)。COX-2及VEGF-C 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OX-2及VEGF-C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徐玥  孙国平 《安徽医药》2014,(5):940-942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共检测100例食管鳞癌患者及60例健康成人血清TK1(S-TK1)水平,4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TK1的变化,及100例患者血清TK1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S-TK1阳性率(P〈0.01)及TK1值(P〈0.00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术后组S-TK1阳性率(P〈0.01)及TK1值(P〈0.001)均较术前组有所降低。TNM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者S-TK1水平分别较Ⅰ+Ⅱ期(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高。结论血清S-TK1检测在食管鳞癌患者的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忠  谢峰  钟丰云  杜鸿  严永敏  钱晖 《天津医药》2016,44(5):548-551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 Sox2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RT-PCR 检测 60 例胃癌患者癌组 织(胃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中 Sox2 mRNA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2 组 Sox2 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Sox2 mRNA 阳性表达情况在不同年龄、 性别、 肿瘤大小、 组织类型、 TNM 分期、 分化程度、 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差 异。结果 胃癌组 Sox2 mRNA 阳性表达率 53.3% (32/60) 高于癌旁组的 20.0%(12/60); Sox2 mRNA 的相对表达强度 高于癌旁组(0.724±0.209 vs. 0.256±0.065, P<0.01)。胃癌组 Sox2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 50.0%(30/60)高于癌旁组的 16.7%(10/60, P<0.01)。胃癌组 Sox2 mRNA 阳性表达率临床 TNM 分期(Ⅲ+Ⅳ)组高于(Ⅰ+Ⅱ)组, 低、 未分化组 高于中、 高分化组, 浸润深度 T3~T4组高于 T1~T2组,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均 P<0.05 或 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 Sox2 高表达与其发生、 侵袭、 进展及转移有关, 可作为胃癌诊疗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3例胃癌MMP-7、MMP-9、VEGF-C、VEGF-D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MMP-9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患者性别无关(P〉0.05)。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患者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MMP7、MMP9、VEGF-C、VEGF-D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CD4 0L(sCD4 0L)水平变化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定量检测 15例正常健康人、10例胃溃疡患者及 4 5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清sCD4 0L水平 ,并比较其中 1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CD4 0L水平变化。结果 胃癌组外周血清sCD4 0L水平 (3 5 7± 1 6 4ng/ml)与正常组 (1 94± 0 86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术后胃癌患者 (n =10 )血清sCD4 0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胃癌患者血清sCD4 0L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sCD4 0L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检测胃癌患者血清sCD4 0L水平有助于评估胃癌的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TNM分期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存活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结肠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及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65.7%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的13.3%(P〈0.05)。survivin、VEGF-C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或P〈0.01),与患者性别、年龄、结肠癌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无关(P〉0.05)。survivin、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VEGF-C表达均增高并且呈正相关。两者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结肠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峰  高泉根  吴国良  董晓强 《江苏医药》2006,32(10):912-91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M2-PK)的含量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定量检测tM2-PK在胃癌、胃溃疡、及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结果胃癌患者血清tM2-PK增高,明显大于胃溃疡(P〈0.05)与正常人组(P〈0.01)。肿瘤≥5cm者明显高于〈5cm者(P〈0.05);TNM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0.01);而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胃壁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对tM2-PK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以大于15U/ml为阳性者,胃癌组阳性率为64%,胃溃疡组假阳性率为20%,正常对照组假阳性率为6%。结论胃癌肿瘤代谢的改变可产生大量tM2-PK。血清肿瘤型M2-PK水平升高可为肿瘤大小和病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郑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18-3219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108例胃癌患者、5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ng-2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Ang-2水平[(1539.0±449.3) ng/L]显著高于胃炎患者[(1044.6±246.1) ng/L,P<0.01]和健康体检者[(1075.6 ±228.2) ng/L,P<0.01].胃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Ang-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P<0.01).血清Ang-2水平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结论 血清Ang-2水平可以作为胃癌诊断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外周血LFA-1和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LFA-1和ICAM-1的表达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LFA—1和ICAM-1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FA-1和ICAM-1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3)肺癌的I+N期与I+Ⅱ期相比血清LFA-1、ICAM-1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LFA-1和1CAM-1含量较无淋巴结转移者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LFA-1 ICAM-1可能是反映肺癌侵袭转移潜能的一个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卫民 《中国医药》2013,8(5):637-638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DR患者依据DR眼底病变分为单纯型DR组(SDR组)、增殖型DR组(PDR组)和非DR(NDR)的糖尿病组(NDR组),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脂联素和hs-CRP浓度的变化,并与NDR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NDR组[(0.46±0.21)、(0.31±0.13)pg/L比(0.91±0.51)、(0.89±0.48)pg/L],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NDR组[(3.9±1.0)、(5.5±2.2)pg/L比(1.7±0.4)、(2.0±0.6)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SDR组患者,hs-CRP浓度明显高于SD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R患者血清脂联素与hs·CRP浓度呈负相关(r=-0.543,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和hs—CRP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洪林  李洪猛  李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08-320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水平变化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方法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成A组(胃癌)、B组(食管癌)、C组(肝癌)和D组(鼻咽癌),以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四组患者血清Hcy及CysC水平.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9.71±3.40) μmol/L、(23.27±9.57) μmol/L、(21.37±0.38) μmol/L和(16.27±1.24)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B组、C组和D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ysC浓度分别为(19.71±3.40) mg/L、(19.71±3.40) mg/L、(19.71±3.40) mg/L和(19.71±3.40) 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胃癌血清Hcy及CysC水平与癌胚抗原(CEA)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 =0.9643、0.9842),食管癌、肝癌和鼻咽癌患者血清Hcy及CysC水平与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Hcy及CysC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上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C(VEGF—C)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血清、组织样本:对照组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18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31例、淋巴结转移宫颈癌10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VEGF—C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C水平。结果①宫颈癌淋巴转移组VEGF—C水平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无淋巴转移组VEGF—C水平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VEGF—C表达还与癌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IN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组织和血清中VEGF—C表达呈正相关,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R=0.725。结论宫颈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VEGF—C含量与宫颈组织恶变、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检测其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之一,可能成为术前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组织和血清中VEGF—C表达呈明显正相关,血清中的VEGF—C的检测可能成为替代组织检测的一种创伤性更小,更简便且可重复性强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抵抗素(Re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CKD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选择CKD患者104例,分为肾病组、肾炎组、肾衰非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另设健康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①CKD患者血清ADPN水平在肾病组[(22.40±6.02)mg/L]、肾炎组[(12.41±4.01)mg/L]、肾衰非透析组[(15.88±4.94)mg/L]、腹膜透析组[(14.55±3.51)mg/L]和血液透析组[(14.26±4.54)mg/L]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4.95±2.19)mg/L]相比,P&lt;0.01),并以肾病组升高为著;②患者的血清Res水平在肾衰非透析组[(9.95±2.65)μg/L]、腹膜透析组[(10.9±2.55)μg/L]和血液透析组[(10.52±4.77)μg/L]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4.60±1.47)μg/L]和肾病组[(5.80±2.16)μg/L]、肾炎组[(5.57±1.24)μg/L]患者相比,P〈0.01);③cKD患者的血清ADPN水平与Res、尿蛋白量呈正相关(P〈0.05),与血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O.01);血清Res水平与TNF一α、hs-CRP、血肌酐呈正相关(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CKD患者的血清ADPN、Res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尿蛋白量、炎性因子和肾小球滤过率等因素有关。ADPN和Res在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血管生成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差别及意义。方法选取7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MMP-9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并结合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VEGF、MMP-9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77.14%VS5.71%,12.86%,P〈0.01;MMP-9:68.57%VS8.57%,5.71%,P〈0.01);在大小为〈2cm、2~5cm和〉5cm肿瘤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2.86%、92.86%和78.57%,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28.57%、75.00%和83.33%;分化程度高、中、低肿瘤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71.43%、70.59%和90.91%,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71.43%、64.71%和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MMP-9阳性率在淋巴转移阳性组分别为100%、95.24%,胃癌VEGF、MMP-9阳性组与阴性组MVD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1;t=3.89,P〈0.01)。结论VEGF、MMPO与胃癌的高血管生成活性相关,VEGF、MMPO有望成为抗胃癌侵犯转移治疗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18.
刘冀龙 《中国医药》2012,7(12):1535-1537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zrin蛋白在385例胃癌(包括114例淋巴结未转移的胃癌和271例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及40例距肿瘤7cm的正常胃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病理诊断明确,术前未经放、化疗。结果Ezrin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64.9%(250/385),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2/40),P〈0.05;在淋巴结未转移者中的阳性率为16.6%(64/114),在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率为48.3%(186/271),P〈0.05。Ezr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性胃癌中的高表达高于非转移性胃癌[40.0%(154/385)比14.8%(57/385),P〈0.05];与胃癌仅侵犯至肌层者相比,胃癌侵犯至浆膜及浆膜外者Ezrin蛋白呈高表达[44.4%(171/385)比9.4%(36/38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并与胃癌的浸润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早期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以2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3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为研究对象,另以4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6及PCT水平,分析二者与患者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BahhazarCT评分、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AP组、MAP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6水平分别为(531.37±168.67)pg/ml、(261.32±178.55)pg/ml、(15.31±3.15)pg/ml,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AP组、MAP组、健康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4.22±2.84)ng/ml、(0.45±0.33)ng/ml、(0.12±0.11)ng/ml,三组间P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IL-6和PCT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11评分、BalthazarCT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6和PCT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浸润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及50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TAMs、微血管密度(MVD)及uPA的表达。结果(1)胃腺癌中uP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炎组织及印戒细胞癌(P〈0.01),且与胃癌的转移有关(P〈0.05)。(2)胃癌中TAMs计数显著高于胃炎组织(P〈0.01),且有淋巴结转移组TAMs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PA、TAMs及MVD三者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uPA、TAMs及MVD三者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