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张小勤  程棕鹏 《针刺研究》1999,24(3):236-237
使用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本病45例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显效率分别为 68. 89%和 44. 44%,总有效率分别为 97. 78 %和 77. 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1)。  相似文献   

2.
吕通政 《中医药学刊》2006,24(3):545-54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索之一,常常先于糖尿病病状而发生。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两侧肢体(至少双下肢)对称性、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障碍,如麻木(或四肢发凉,末端有束缚感或手套袜套感)、刺痛、烧灼感等;时有自发疼痛、腿痉挛;痛、温觉减退,触觉异常;手或足的肌肉麻痹无力及骨间肌萎缩。中医针灸多靶点作用,多途径起效的特点为DPN的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笔者特作此研究以明确其疗效并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报道,对各种针灸疗法治疗本病进行了例举,包括单一疗法及综合疗法,并结合临床研究证明针灸疗法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对针灸治疗DPN的规律进行了发掘,以期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并提出了现存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9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2月~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7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胰俞、肾俞肺俞等穴位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9例均为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5~71)岁,糖尿病病程6~16年;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DM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是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淑惠 《北京中医药》2002,21(5):314-3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趋势在逐年增长。治疗缺乏有效手段。本文将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章进行总结,旨在从中医角度阐述其发病机理并寻找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结论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势明显,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莉 《四川中医》2003,21(2):77-77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糖尿病广泛的微血管病变、基膜增厚、供血障碍及神经内蛋白糖基化,影响神经组织本身和神经滋养血管所致。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不仅能改善症状,且具有明显降血糖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收到较好效果。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穴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取穴规律。方法:采用系统聚类法统计分析近10年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DPN的24篇学术论文。结果:阳陵泉与关元,三阴交与膈俞,解溪与曲池,足三里与阿是穴,太溪与内庭相关性高,是治疗DPN的有效穴位。结论:针灸治疗DPN主要取阳明经穴,注重补益气血,行气活血穴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针灸治疗DPN的相关临床报道,例举了单一疗法,如针刺、艾灸、电针,及综合疗法,如针灸并用、针刺结合中药、拔罐、穴位注射等,并结合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且操作方便,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利用针灸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65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和33例,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针灸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配合针灸治疗DPN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刘雪婷 《光明中医》2014,29(2):328-330
本文综述近几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综合疗法,并结合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且操作方便,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瑾  高华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9):546-547
笔者于2000年采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此病的治愈率极低,且有较大几率进展为糖尿病足,而西医治疗进展缓慢,花费较高。目前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明显,并且副作用少,临床可行性高。本文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近五年来的针灸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其患病率大约在28%~90%,新诊断的Ⅱ型DM和Ⅰ型DM患者中,DPN的发病率分别为10%和1%~2%,目前西医治疗尚无明显疗效,针灸综合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势,故搜集了国内近3年CNKI和VIP核心期刊及国外近5年PUBMED和MEDLINE上关于针刺(灸)治疗DPN的报道,对针灸治疗DPN的现状作一总结,并提出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取穴规律。方法 :采用系统聚类法统计分析近 10年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DPN的 2 4篇学术论文。结果 :阳陵泉与关元 ,三阴交与膈俞 ,解溪与曲池 ,足三里与阿是穴 ,太溪与内庭相关性高 ,是治疗DPN的有效穴位。结论 :针灸治疗DPN主要取阳明经穴 ,注重补益气血 ,行气活血穴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疏血通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结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及疏血通6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B族维生素及改善代谢对症治疗。2组均以治疗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疼痛及感觉异常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4%和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和26%(P均<0.05)。神经传导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针灸治疗DPN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DPN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应用运动治疗、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后治疗组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非治疗穴位耳穴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胫神经、正中神经MCV、SCV有显著变化,且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的幅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常常先于糖尿病病状而发生。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两侧肢体(至少双下肢)对称性、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障碍,如麻木(或四肢发凉,末端有束缚感或手套袜套感)、刺痛、烧灼感等;时有自发疼痛、腿痉挛;痛、温觉减退,触觉异常;手或足的肌肉麻痹无力及骨间肌萎缩。中医针灸多靶点作用,多途径起效的特点为DPN的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笔者特作此研究以明确其疗效并分析其特点。1资料和标准1.1入选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①符合DPN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997);②双下肢有持续性疼痛和/…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对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药、维生素B族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另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症状及正中神经、胫神经MCV、SCV有显著变化.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旭  王瑞辉 《山西中医》2011,27(4):54-5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属中医学痹症范畴。早在晋代《针灸甲乙经》中就涉及用针灸来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近年来,针灸治疗DPN更是方兴未艾,取得了卓著的疗效。而目前全球DM患者近2亿,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亿。尤其是DPN,在DM患者中发病率高达50%~90%,是最常见、最复杂的并发症之一,且发病5—10年内病死率可达25%~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