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剂量相关性,以及不同剂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求产生最佳心肌保护作用和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最佳恢复的剂量。方法选择45例择期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诱导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异丙酚A组3 mg/(kg.h);B组5 mg/(kg.h);C组8 mg/(kg.h)直到手术结束。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6 h、24 h自桡动脉采血,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分别测定开胸前、主动脉插管前、停体外循环、关胸前、关胸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l)、心脏指数,同时观察主动脉开放后的心脏自动复跳情况。结果三组从诱导至体外循环开始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肌保护方法以及心脏自动复跳情况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cTnI水平于主动脉开放后迅速升高,主动脉开放后6小时处于高峰期。与A组比较,主动脉开放后B、C组患者cTnI值较低(P<0.01);B组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停体外循环后心脏指数较开胸前升高明显(P<0.01),SVRI在停体外循环后均有下降(P<0.01),其中C组SVRI下降较其它两组显著,C组停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心脏指数值较B组要低(P<0.05)。结论在冠脉搭桥术中,异丙酚以5 m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能减轻体外循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cTnI水平较低,有较高的心脏指数和满意的SVRI,能维持较为理想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心内直视2心脏复跳后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24例ASA(美国麻醉师学会)体格状况分级Ⅲ-Ⅳ级,心功能Ⅱ~Ⅲ级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诱导后异丙酚2mg.kg^01.h^01及芬太尼5μg.kg^01.h^-1持续微泵推注,B组芬太尼10μg/kg^0-1.h^-1微泵持续 。所有病人人室后连接惠普(HP)监护仪监测ECG、BP、SpO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脏复跳后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24例ASA(美国麻醉师学会)体格状况分级Ⅲ~Ⅳ级、心功能Ⅱ~Ⅲ级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诱导后异丙酚2mg*kg-1*h-1及芬太尼5μg*kg-1*h-1持续微泵推注,B组芬太尼10μg*kg-1*h-1微泵持续推注.所有病人入室后连接惠普(HP)监护仪监测ECG、BP、SpO2、吸入麻醉气体浓度.Vigilance型CCO/SO2监护仪持续监测CCO和SO2.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锯胸骨后、主动脉插管后及停机后、关胸前、关胸后输入所需参数计算CI、SVRI及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A组病人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复跳时心肌缺血不明显.B组自动复跳率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有2例应用电除颤或药物除颤,复跳后心肌缺血较明显(P<0.05).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B组室早、室速、室上速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A组心脏复跳后CI较B组恢复快,但外周阻力降低较明显(P<0.01).结论异丙酚可增加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主动脉开放后心脏的自动复跳率,减轻复跳后的心肌缺血、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可改善复灌后的心功能,但复跳后的体循环阻力降低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异氟烷预适应对心内直视手术中缺血/再灌注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异氟烷预适应组(Ⅰ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两组病人均采用相同剂量芬太尼麻醉(30μg·kg-1),其中异氟烷预适应组在主动脉阻断前吸入10 min 1 MAC的异氟烷,随后继以5min的洗脱期,而对照组只给予15 min的纯氧吸入.观察麻醉前(T0),主动脉开放后即刻(T1)、2 h(T2)、6 h(T3)、24 h(T4)、48 h(T5)、各时点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主复跳率.结果预适应组在主动脉开放后血浆CK-MB(T2,T3)及cTn-I(T1~T5)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并且心脏自主复跳率有显著增高.结论在临床心内直视手术中,由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异氟烷预适应可以产生和缺血预适应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等效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依托咪酯组 (E组 ) ,每组 10例。两组分别用异丙酚 2 m g/ kg,依托咪酯 0 .3mg/ kg诱导 ,然后均采用芬太尼 5 μg/ kg和卡肌宁 0 .3m g/ kg间断静脉注射 ,同时吸入 0 .5 %~ 2 %安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诱导前 (T0 )、主动脉开放后 10 min(T1 )、2 4h(T2 )和 7d(T3) ,测定心肌肌钙蛋白 (Tn T)和肌酸磷激酸酶同功酶 (CK— MB) ,并记录心脏复跳的方式 ,心律失常的发生 ,使用升压药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与诱导前相比 ,两组患者开放主动脉 10 m in后 Tn T和 CK— MB均明显升高 (P<0 .0 5或 P<0 .0 1) ,其中 P组小于 E组同时值 ,(P<0 .0 5 ) ,主动脉开放后需电击复跳 ,伴有心律失常和术后并发症的例数 ,P组少于E组。结论 :异丙酚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强于等效剂量的依托咪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14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2 000 U.kg-1,C组以NS代替乌司他丁。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1),再灌注1 h(T2),再灌注3 h(T3)和再灌注6 h(T4)测定血清IL-6和IL-8的浓度。结果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血浆IL-6I、L-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T1后各时点2组血清IL-6I、L-8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C组比较,U组的IL-6I、L-8上升幅度明显较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IL-6和IL-8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左卡尼汀对心内直视术患者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5年1月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给予常规扩张冠状动脉、抗凝及降脂干预,作为对照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作为观察组.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AE)、β2-微球蛋白(β2-M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的变化,记录手术前后两组心脏指数(C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CK、CK-MB、CI、LVEF、BUN、Cr、UAE、β2-MG和MDA均较术前上升,但SOD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CK、CK-MB、BUN、Cr、UAE、β2-MG和MDA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CI、LVEF和SO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左卡尼汀可减轻心内直视术患者心、肾等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等效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过氧化脂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2 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P组 )和依托咪酯组 (E组 )。分别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取血测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维生素 C、维生素 E和 NO,同时记录心电图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两组于主动脉开放后 10 m in,丙二醛和 NO与诱导前相比均明显升高 (P<0 .0 1) ,E组高于 P组同时值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维生素 C、维生素 E与诱导前相比两组均显著下降 (P<0 .0 1) ,E组与 P组之间相比无差异 (P>0 .0 5 ) ,主动脉开放后心律失常 ,电击复跳例数P组少于 E组。结论 :异丙酚减轻心内直视术患者过氧化脂质损伤的作用强于等效剂量的依托咪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2μg/min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加用1μg/min去甲肾上腺素,对比分析两组血肌酐(Cr)、尿氮素(BU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心搏指数(SI)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r及BUN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的MAP、HR、CVP、CI、S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AP、HR、CVP、CI、SI指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AP、HR、CVP、CI、SI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MAP、HR、CVP、CI、SI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较高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应密切监测患者机体指标,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与丙泊酚静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肺转流(CPB)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院行心内直视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患者术前、CPB后30 min、CPB后6 h以及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皮质醇(Cor)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ACTH)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PB后30 min、CPB后6 h的MAP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B后30 min、CPB后6 h、术后的Cor、ACTH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CPB期间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可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张广华  李德周  高金贵 《河北医药》2009,31(11):1298-1300
目的比较全麻及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10例。Ⅰ组全麻,Ⅱ组TEA复合全麻。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鼻咽温和肛温。分别于诱导后(T0)、体外循环(CPB)转流前(T1)、开放主动脉5 min(T2)、开放主动脉30 min(T3)及体外循环(CPB)停机6 h(T4)、24 h(T5)、48 h(T6)抽取桡动脉血,测血浆MDA浓度及SOD活性。结果与T0比较,Ⅰ组MDA浓度T1即升高(P〈0.05),T2~T5升高更明显(P〈0.01);Ⅱ组T2~T5明显升高(P〈0.01)。但T2~T5Ⅱ组MDA浓度升高的幅度低于Ⅰ组(P〈0.01)。T6时点2组均恢复到T0水平。与T0比较,Ⅰ组T2~T4SOD活性逐渐降低(P〈0.01),但T5、T6已恢复至T0水平。Ⅱ组T1~T6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Ⅱ组SOD活性高于Ⅰ组(P〈0.01)。结论TEA复合全麻能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成年患者共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60例)。低剂量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h)泵入,高剂量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0.8μg/(kg·h)泵入,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泵入,其余处理方案三组一致。测量进入重症监护室(ICU)时(T0),进入ICU后6 h(T1)、12 h(T2)和24 h(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肌酶学指标水平,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最终点ICU停留时间。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在T1、T2、T3时的心输出量大于对照组,静脉血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未表现出明显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组患者较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更易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但使用右美托咪定能缩短ICU停留时间。结论:使用右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40例(瓣膜替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房颤矫治术、心脏良性肿瘤摘除术),ASAⅢ-Ⅳ级,年龄45 - 65岁,BMI 20 - 30 kg/m2,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组术前静注右美托咪定1.0 - 1.2 μg/kg;M组术前用吗啡0.1 -0.15 mg/kg,双盲对照观察.记录两组给药后(T1)、麻醉诱导插管后(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10 min(T4)、开皮时(T5)、劈胸骨时(T6)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 两组患者给药后各时点HR无明显变化(P>0.05);D组MAP于T4和T6时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BIS值于各时点均明显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对HR和MAP的影响很小,血流动力学稳定,BIS值较低,可产生明显镇静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在儿童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丙泊酚麻醉,研究组给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复苏期质量、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镇静-躁动评分(SAS)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插管前1min、插管后1min、切皮前1min、切皮后1min、手术探查时及手术结束时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间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心率下降幅度较小,MAP波动较平稳,对照组患儿心率下降幅度较大,MAP波动较大(P<0.05)。两组患儿均有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对儿童全身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能够提高患儿复苏期质量,增加麻醉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麻醉对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应激和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的患儿30例,年龄8~36月,体重5.8~14 kg,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15例(n=15),分别采用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体外循环前、停机5 min、停机4 h、停机8 h和停机16 h测定血浆皮质醇、乳酸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水平。结果:体外循环前,血浆皮质醇、乳酸和肌钙蛋白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三项指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能够更好地抑制应激反应,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实施气管插管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2μg/kg)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气管插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心率的基础值分别与对照组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插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脉均高于插管前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脉压小于对照组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插管1 min的心率均高于本组插管前即刻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1 min心率和对照组同时刻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插管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2μg/kg)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全麻过程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于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瑞芬太尼以1μg/kg静滴进行麻醉诱导者为常规剂量组,以瑞芬太尼以2μg/kg静滴进行麻醉诱导者为高剂量组,每组40例。分析两组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过程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清皮质醇(COR)均呈升高趋势(P<0.05),且入手术室及麻醉诱导时HR、SBP、DBP及血清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插管前及插管5min,高剂量组HR、SBP、DBP及血清COR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麻醉诱导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均于接受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的过程中,高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可有效的降低麻醉过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其可能与缓解患者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碘化正丁基氟哌啶醇 (N n butylhaloperi doliodide ,F2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 ,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缺血前 5min ,静脉推注F2 ,观察在急性缺血和再灌注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肌酸激酶(CK)、ATP酶的变化。结果 F2能剂量依赖地改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MAP、LVSP、±dp/dtmax均较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升高 ,LVEDP有所降低 ;还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MDA的产生 ,保护心肌组织SOD的活性和Ca2 + ATPase、Na+ ,K+ ATPase的活性 ,保护心肌酶CK的释放。结论 F2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碘化N 正丁基氟哌啶醇 (N n butylhaloperidoliodide,F2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缺血前 5min ,舌下静脉推注F2 ,观察在急性缺血和再灌注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实验结束时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F2 能剂量依赖地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SP、DP、AP、LVSP、LVDP、LVAP、±dp/dtmax均较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及溶剂组升高 ,HR、LVEDP有所降低 ;同时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结论 F2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