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胎龄〈30周/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而他们的远期发病率和出生胎龄和体重呈负相关。笔者介绍了上述小早产儿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存活率、神经发育、受教育情况、心理行为、生长以及健康状况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小早产儿的远期预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胎龄<30周/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而他们的远期发病率和出生胎龄和体重呈负相关.笔者介绍了上述小早产儿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存活率、神经发育、受教育情况、心理行为、生长以及健康状况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出生48h后进行超声检查诊断PDA的患儿为病例组,按2.5∶1的比例从动脉导管关闭的早产儿中随机抽取对照组。将两组早产儿的产科合并症、宫内情况、早产儿相关疾病、生后干预及相关检验指标进行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组96例,对照组25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用药情况、早产儿相关疾病及生后干预与PDA相关。趋势卡方检验等级效应分析显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PDA发生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感染和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是PDA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为独立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2.183、2.935和0.806),P均<0.05。结论本研究中,早产儿PDA与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合并感染及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胎龄小于28周早产儿生后头10周体重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龄小于 28周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为建立体重增长曲线提供了必要性, 同时也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对123例胎龄小于28周早产儿生后头10周体重增长总 结分析,结果发现出生初期有明显的体重下降,平均于生后6天体重最轻,平均体重 丢失约 11%。平均生后 17天恢复至出生体重,平均于生后 66天2倍于出生体重,胎 龄小于25周的早产儿生后体重增长速率稍落后于胎龄25~27周的早产儿,性别和 种族对体重增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多胞胎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于生后4周后稍 快于单胞胎早产儿。本文建立的胎龄小于28周早产儿生长头10周体重增长曲线及 其体重增长参数,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为国内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死亡率与胎龄、出生体重及宫内发育水平密切相关 [1].本研究从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角度探讨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胰岛素(Insulin)浓度在胎儿宫内发育及营养代谢中的作用,为早产儿死亡风险评估提供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时神经发育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早产儿1岁时神经发育水平及并发症所致的影响,为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提供资料。方法以住院治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与并发症等资料,应用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神经发育水平。早产儿按胎龄、出生体重及有无某种并发症分组,统计各组智力发展指数(MDI)、精神运动发展指数(PDI)及神经发育等级构成。结果矫正年龄1岁时,早期早产儿组MDI、PDI均数均显著低于晚期早产儿组(P0.05),智力、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率均显著高于晚期早产儿组(P0.01)。低出生体重儿组MDI、PDI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P0.01),智力、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P0.01)。有高胆红素血症、出生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MDI、PDI均数分别显著低于无此类并发症者(P0.05)。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越差、发育迟滞率越高。引起早产儿神经发育损害的主要并发症可能是高胆红素血症、出生窒息和NRDS。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及其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我院NICU住院的胎龄≤36周、出生体重≤2500 g行ROP筛查的1675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记录早产儿的性别、胎数、孕周、出生体重、用氧情况、患全身疾病情况及孕母情况.同时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判定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675例早产儿中,发生ROP 195例,ROP患病率为11.6%.195例ROP患儿中,达到阈值前病变Ⅰ型或阈值病变者35例,占筛查早产儿的2.1%.ROP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氧疗时间越长,ROP患病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低出生体重、小胎龄、窒息、呼吸暂停、氧疗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0.957、1.052、1.186、5.314、1.881).结论 低出生体重、小胎龄、窒息、呼吸暂停、氧疗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建议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所有早产儿均进行ROP筛查.  相似文献   

8.
胎龄小儿28周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为建立体重增长曲线提供了必要性,同时也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对123例胎龄小于28周早产儿生后头10周体重增长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出生初期有明显的体重下降,平均于生后6天体重最轻,平均体重丢失约11%。平均生后17天恢复至出生体重,平均于生后66天2保于出生体重,胎龄小于25周的早产儿生后体重增长速率稍落后于胎龄25 ̄27周的早产儿,性别和种族对体重增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早产儿早期血脂代谢特点及其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方法:将100例适于胎龄早产儿按胎龄或出生体重分组,并以4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12 h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另外,分别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进一步比较发生RDS与未发生RDS早产儿的血脂水平。结果:随胎龄及体重增加,TG水平呈递增趋势,28~30周组及31~33周组早产儿血浆TG水平均明显低于34~36周早产儿及足月儿(P<0.01);出生体重≤1499 g组及1500~2499 g组早产儿血浆TG水平均明显低于出生体重≥2500 g早产儿及足月儿(P<0.05),且出生体重≤1499 g组与1500~2499 g组早产儿之间TG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新生儿HDL-C、LDL-C及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S与非RDS早产儿血浆TC、LDL-C及HDL-C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胎龄28~30周组,RDS早产儿的TG水平比非RDS早产儿明显降低(P<0.05);体重≤1499 g RDS早产儿TG水平低于非RDS早产儿(P<0.05)。结论:早产儿血脂水平与胎龄及体重相关,低TG水平可能是胎龄28~30周及体重≤1499 g早产儿出现RD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近2年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的警血发生率做回顾性的总结,运用X^2检验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均为低出生体质量的晚期早产与足月小于胎龄(SGA)儿童的生长和发育状况。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3岁儿童,其中50例为晚期早产儿童,50例为足月SGA儿童,对其进行体格测量及盖赛尔(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晚期早产和足月SGA儿童的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相近,但3岁时晚期早产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头围明显优于足月SGA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发育评估显示,晚期早产儿童的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应人能均高于足月SGA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为低出生体质量,晚期早产儿童的长期生长和发育状况优于足月SGA儿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住院早产儿校正年龄1岁时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及追赶生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450例住院早产儿及200例健康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幼儿1岁时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将早产儿按照发育情况分为体质量追赶生长满意组(360例)和不满意组(9...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因素对婴儿发育的影响,重点探索二者对婴儿发育的潜在交互作用。方法通过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电子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8~10月龄时接受了丹佛发育筛查(DDST)的婴儿的相关资料,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DDST筛查结果为"可疑"或"异常"的儿童作为病例组,将DDST筛查结果为"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卡方检验对婴儿的发育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因素对婴儿发育的可能影响,利用相加交互作用和相乘交互作用模型探索早产+低出生体重联合作用与儿童早期发育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 455名8~10月龄婴儿,DDST可疑/异常比例为2.6%。孕周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婴儿在8~10月龄时出现DDST可疑/异常的风险越高。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因素对婴儿DDST可疑/异常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2.55,95%CI:0.54-4.55),未发现相乘交互作用(OR=1.50,95%CI:0.68-3.30)。结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因素对婴儿发育存在相加交互作用,未发现相乘交互作用。对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发育问题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新生儿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新生儿期疾病分布情况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方法:对长沙市三家医院2008年961例住院早产儿资料进行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占73.8%,其次为新生儿感染(败血症)(39.4%)和神经系统疾病(38.3%)。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及生后28 d治愈、好转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增加是住院早产儿生后28 d结局的保护因素,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硬肿症等是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早产儿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神经系统疾病;随胎龄、出生体重增加,多数疾病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治愈、好转率呈上升趋势。住院早产儿生后28 d转归的保护因素是胎龄和出生体重增加,危险因素有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硬肿症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极早产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极早产儿2 339例,其中存活2 010例(85.93%),无严重并发症存活1 507例(64.43%)。胎龄22~25+6周、26~26+6周、27~27+6周、28~28+6周、29~29+6周、30~30+6周、31~31+6周各组极早产儿存活率分别是32.5%、60.6%、68.0%、82.9%、90.1%、92.3%、94.8%,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相同胎龄分组下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分别是7.5%、18.1%、34.5%、52.2%、66.7%、75.7%、81.8%,随着胎龄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而1 min Apgar评分≤3分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而5 min Apgar评分≤3分、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极早产儿存活率与胎龄密切相关。1 min Apgar评分≤3分可增加极早产儿死亡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5 min Apgar评分≤3分和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极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早产儿71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716例早产儿中197例(27.5%)发生喂养不耐受,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率高达77.6%。临床表现中以单纯胃潴留所占比例最高(47.2%)。②喂养不耐受出现时间集中在开始喂养后3 d内。③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重低于耐受组、开奶时间晚于耐受组、早产儿合并窒息及呼吸性疾病比例高于耐受组(P<0.05);而民族、性别、孕母年龄、分娩方式、有无宫内窘迫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增大、出生体重增加、尽早开始喂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降低。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与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时间及合并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胎龄小于33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时间及围产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9例胎龄小于33周早产儿NEC的发病时间,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NEC的围产高危因素。以确诊NEC的49例患儿为NEC组,121例非NEC早产儿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49例NEC患儿发病日龄中位数为17.5 d(范围3~106 d)。性别、小于胎龄儿、出生方式、产前应用激素等对NEC发病无影响,而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和新生儿窒息可增加NEC发病风险,其中小胎龄是NEC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胎龄小于33周早产儿NEC发病主要与胎龄小有关;发病日龄中位数为17.5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早产儿出生早期的体重增长速率对矫正12月龄时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出院,且在该院高危儿门诊随访的早产儿的相关资料,根据其出生至矫正胎龄40周时的体重增长速率分为低速率组[<10 g/(kg·d);21例]和高速率组[≥10 g...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dentify prenatal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lung disease (CLD) at 36 weeks postmenstrual age in very preterm infants. POPULA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as part of the ongoing audit of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Neonatal Network (ANZNN) of all infants born at less than 32 weeks gestation admitted to all tertiary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METHODS: Prenatal factors up to 1 minute of age were examined in the subset of infants born at gestational ages 22-31 weeks during 1998-2001, and who survived to 36 weeks postmenstrual age (n = 11 453). Factor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LD at 36 weeks were entered into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After adjustment, low gestational age was the dominant risk factor, with an approximate doubling of the odds with each week of decreasing gestational age from 31 to less than 25 weeks (trend p<0.0001). Birth 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also had a dose-response effect: the lower the birth 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the greater the risk, with infants below the third centile having 5.67 times greater odds of CLD than those between the 25th and 75th centile (trend p<0.0001).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for male infants (odds ratio 1.5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36 to 1.68), p<0.0001). CONCLUSIONS: These population based data show that the prenatal factors low gestational age, low birth 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and male sex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in very preterm infants and may assist clinical decision about deli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