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卫 《工企医刊》2015,(2):1328
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尤其是肝肾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退。多数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通常为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用药种类较多,药物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3倍。因此,保证老年人有效、安全用药,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重视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山 《长寿》2004,(12):10-10
人进入老年后,各个组织器官如脑、心、肝、肾的功能不断衰退,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患病的机会增多,用药的频率及数量也比青年和中年人都高。一般说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差,吸收药物的能力就差。特别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随着年岁增长而越趋减弱,肝内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正在进行的一项“上海市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上海市54%的中老年人(45岁以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每个月有58%的中老年人会看病,每年有91茗的中老年人会服用药物,每个月会有78%的中老年人会服用药物。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多种药物治疗,由于老年人在生理病理方面的改变,致使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机会增多,因此,掌握药物在老年人体内变化规律和药物动力学的特征,改善滥用药物现象,不断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从而提高医疗水平。 1 预防用药老年人体质较弱,体内易发多种疾病,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如口服消心痛预防心绞痛发作,使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骨软化症等。  相似文献   

5.
用药不当易患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易发的重病,多因高血压等疾病所致。临床上,由于用药不当,致使本不该中风的老年人却发生了中风征象。因此,应引起重视。 止血药 在应用安络血、止血敏、立止血、仙鹤草素等止血药物时,会因血液凝固性增加而促使血栓形成,以致发生脑中风。所以患高血压的老人应用止血药时,应谨慎掌握剂量,病愈即止,不宜过量。 镇静药 大多数镇静药都是抑制大脑皮层、扩张血管、松弛肌肉、抗抽搐的作用。如果安定、氨丙嗪等药物用量过大,上述作用过强,超过了机体的耐受程度,会连锁反应引起缺血性脑中风。 利尿药 大量…  相似文献   

6.
初明 《药物与人》2002,15(7):45-46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老年人的人口比例日益增加。老年人患病多、用药多,且器官生理功能随着年龄逐渐老年化而下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因此,了解衰老对药物效应的影响,掌握老年人的用药规律,可以提高老年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的安全性,更有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下面几类药物是在给老年病人用药时应格外引起重视的。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由于各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明显衰退,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有所下降,因此用药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不良反应,用药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根据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步减退的特点,主要从老年人胃肠功能减低而影响药物吸收;生理机能改变,特别是机体组分改变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肾功能减退而致药物在血中半衰期延长和肝功能减低时药物在体内代谢改变等几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中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使用经验和体会,讨论了这一年龄组安全合理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社区老年人的用药现状,分析了老年人的用药特点,指出了应如何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安全用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洁 《职业与健康》2005,21(8):1236-1237
由于老年人(一般指60岁以上人群)机体各系统退行性变,导致体弱多病,用药品种多,剂量相对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由此而致的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也高,故老年人合理用药备受关注.根据一些常用药物在老年人中的研究资料,主要包括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的一些变化特点,及其对药物治疗的影响,结合老年人用药的一些特殊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现进行简要讨论,以期为老年人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老年人体内各器官及系统的生理功能有较大的改变,除脂肪组织增多以外,其他各方面,如肝、肾、脑等的血流量,全身含水量、心输出量、血浆白蛋白、肝、肾功能等都在减低或减退,因而老年人用药要注意以下药理作用特点:1 药物吸收 人体的吸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吸收,其吸收必须由人体付出能量和载体,不受浓度差的限制,吸收的物质多系身体正常需要的物质,如维生素、铁、钙、葡萄糖、半乳糖等;另一类是被动吸收,这种吸收必须借助浓度差,被吸收物  相似文献   

13.
4.2老年呼吸系统生理、病理和功能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老年人由于肺组织僵硬、弹性回缩力衰退、肋软骨钙化、肋运动减弱、脊柱萎缩甚至驼背或是胸廓硬化变形而呈桶状胸及生理性肺气肿等,肺活量减少(20~81岁减少25%),残气量增加(增加50%)。老年人由于肺的顺应性降低,使咳嗽效力下降,患慢性支气管炎时,痰液分泌增加,易造成气道阻塞,加重呼吸困难,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残气量增大、  相似文献   

14.
4.2 老年呼吸系统生理、病理和功能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老年人由于肺组织僵硬、弹性回缩力衰退、肋软骨钙化、肋运动减弱、脊柱萎缩甚至驼背或是胸廓硬化变形而呈桶状胸及生理性肺气肿等,肺活量减少(20~81岁减少25%),残气量增加(增加50%).老年人由于肺的顺应性降低,使咳嗽效力下降,患慢性支气管炎时,痰液分泌增加,易造成气道阻塞,加重呼吸困难,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残气量增大、肺泡通气量下降和弥散量减少,导致老年人动脉血的氧分压( PO2)降低,从20岁至80岁,下降约20%.  相似文献   

15.
孟方方 《工企医刊》2011,24(6):39-40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6﹪。老年人由于常患有多种疾病,多重用药现象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6.
3.4个体化给药原则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千差万别,因此,对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西医传统的给药方法是“千人一药,人人一量”,缺乏中医辩证施治的科学用药方式.用药后的反应不仅世界各种族之间有差异,中国各民族之间也有不同,个体与个体之间因基因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用药必须强调个体化.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过敏史、药物反应史,根据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脏情况、胃耐受能力等等,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不同的服用方法和药物配伍.如有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后出现牙龈增生;有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后会出现头痛;有的患者胃肠道对药物特别敏感,耐受性很差;有的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会出现皮肤瘀斑;有的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后出现干咳;抑郁症患者不宜选用利血平;心脏传导阻滞患者慎用或禁用β受体阻滞剂;肝硬化患者尽量不选用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药.更要特别重视药物过敏史,很多老年人因为长期应用多种药物,差不多自己都知道对哪种药过敏.特别要指出的是不少患者将药物过敏与药物不适应混为一谈,药物过敏是指应用某种药物后在体内出现抗原抗体变态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水肿,甚至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症状;而对某种药物不适应表现为头痛、咳嗽、胃痛或不适等,实际上是一种不耐受表现,而非药物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7.
4.4 老年肾脏生理、病理及功能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4.4.1 老年肾脏的形态学及功能的改变人体进入40岁以后,肾脏重量逐渐减轻,体积缩小,皮质变薄.80岁时肾脏总体面积较20岁时下降18.8%.老化肾被膜增厚,肾小球硬化,硬化的肾小球主要位于浅皮质区,尤其是被膜下,从而造成功能性肾单位减少.存留肾小球大小不一,部分存留肾小球出现代偿性肥大.  相似文献   

18.
4.1.3.2 氯吡格雷 目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或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由此引起的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等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质子泵抑制剂(PPI)被推荐用于预防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然而,研究发现,PPI和氯吡格雷均通过肝CYP450的同工酶CYP2C19进行代谢.PPI通过竞争CYP2C19上的结合位点,降低了氯吡格雷诱导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4.4老年肾脏生理、病理及功能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4.1老年肾脏的形态学及功能的改变人体进入40岁以后,肾脏重量逐渐减轻,体积缩小,皮质变薄。80岁时肾脏总体面积较20岁时下降18.8%。老化肾被膜增厚,肾小球硬化,硬化的肾小球主要位于浅皮质区,尤其是被膜下,从而造成功能性肾单位减少。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随增龄而日趋衰老,引起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各器官和组织衰老伴随慢性疾病增多,用药频繁、品种多、数量大,同时并用数种药物的现象极为普遍,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增加,死亡例数中约1/3是由药物引起的.据报道,>65岁老年人平均患有7种疾病,最多可达2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