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是一种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好发于骨骼。发生在内脏者多见于肺,胃则罕见。1931年Mock氏首先报道本病。我国1963年曾报道一例,至今共报道约55例。我院1981、1982二年中曾遇到三例。例一:男,61岁。反复间歇性上腹部疼痛30余年,伴有反酸、嗳气。疼痛往往在饥饿时发生,进食可缓解。受凉和饮食不当可诱发,“服胃舒平”也可缓解。否认有过敏史。查体及化验:上腹剑突下偏左有深压痛。血红蛋白12g%,红细胞400万/mm~3,白细胞10500/mm~3,中性粒细胞54%,淋巴细胞40%,嗜酸性粒细胞6%,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900/mm~3。 相似文献
2.
胃嗜酸性肉芽肿临床少见,本院诊治4例,术前均误诊为溃疡型胃癌,现就其临床情况与 X 线钡剂检查所见进行复习探讨,以寻求术前正确诊断。1 病历资料例1,女,47岁。进食后上腹部胀痛8个月,时有反酸暧气及“柏油样”便。近一个月来症状加重。无过敏史。体检:发育正常,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未扪及肿块。白细胞6.3×10~9/L,中性61%,淋巴32%,嗜酸性6%,单核1%。血红蛋 相似文献
3.
<正>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1937年Kaijsen首先报告1例,并命名为“胃嗜酸性肉芽肿。1961年Ureles综合文献47例并作了命名和分类。国内1963年赵氏首先报告1例,至目前我们所能收集到的文献国内共报告25例。我院自1960年以来遇到3例,结合文献予以报告。例1 杨×,男,38岁。上腹隐痛不适已9年,秋冬季甚,曾有过两次黑便,疑“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入院。查体:除上腹部有轻 相似文献
4.
5.
6.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性假肿瘤性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常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1985年1月~2001年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确诊胃嗜酸性肉芽肿1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报告两例发生于迴肠的嗜酸性肉芽肿,均系术后确诊并经组织学证实。本病病理学特点为结缔组织增生与显著的嗜酸性白细胞及淋巴球浸润所形成的肉芽组织。本病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临床上分两型:限局型及弥漫型。此两例为限局型,且发生于迴肠,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9.
胃嗜酸性肉芽肿少见。最初由kaijer于D37年描述本病,1950年由Polayers正式命名为嗜酸性肉芽肿。我院1974年以来共收治7例,均术后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近19年做胃切除术1258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冒嗜酸性肉芽肿7例,占055%。男性5冽,年龄22岁~66岁,平均44岁。均有上腹不适、疼痛、返酸史,均无过敏史。4例有黑便史。术前末梢血象嗜酸细胞均在正常范围。体检:7例上腹部有不同程度压痛,2例可触及包块。7例经钡餐证实胃有溃疡,其中SM位于冒小弯,2例位于冒窦部.2例行胃癌根治术,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2讨论21病因本病… 相似文献
10.
11.
胃肠道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病,最早于1937年Kaijser报告,国内有散在病例报告,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8岁,干部,85年12月因上腹不适,嗳气,食欲不佳,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胃小弯侧胃壁略厚。86年10月又出现无规律性上腹部隐痛,再次作钡餐检查发现胃窦部小区、小沟显示粗乱,小弯侧可见明显的双边征。一个月后复查钡餐见胃粘膜皱壁粗大,胃角处可见直径0.6cm大小的隆起。印象:胃癌可能性大。自86年10月至87年4月共5次胃镜检查、均发现胃角处有约1.0×0.5cm大小溃疡,表面覆白苔,边缘稍隆起,周围充血水肿,5次病理检查报告为慢性胃炎伴炎性坏死,于87年5月收住院。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和过敏史,体检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Hb142g/L,WBC5.8×10~9/L,中性粒细胞73%,嗜酸性粒细胞2%,淋巴细胞24%。临床考虑胃溃疡,怀疑恶 相似文献
12.
胃嗜酸性肉芽肿(Gastric eosinophilicgranuloma, GEG)是一种较少见的瘤样病损,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X线及内窥镜方面的表现均与胃癌相似,故往往造成临床诊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男,34岁。上腹部不规则性胀痛三月余,偶而返酸。近一个月来疼痛加重,体重减轻。钡餐检查诊断胃窦癌入院治疗。查体:心肺正常,肝肋下3cm,质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未扪及包块。X线报告:胃窦部见一3×4cm充盈缺损区,缺损中心有2×1cm半圆形龛影,龛影口部较光滑,加压见龛影周围有不规则透亮区,粘膜中断,诊断为胃窦癌。手术所见:胃窦部凸入腔内肿块 相似文献
15.
患者邓某,男性,56岁,工人,上腹部及脐下隐痛,阵发性剧痛12年,疼痛与进食无关,无规律性,不向其他部位放射,每年发作2~3次,不返酸水,曾有2次黑便。否认有变态反应病史。2次X线钡餐检查阴性,长期按溃疡病治疗无效,而怀疑腹痛型癫痫。入院前2月,上腹痛呈阵发性加剧。发作频繁,于1981年6月13日再次X线钡餐检查,6月19日行纤维胃镜检查,均诊断为胃小弯溃疡型癌。于1981年7月2日收入我院。体检:慢性消瘦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软。上腹剑下轻压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无特殊;尿常规正 相似文献
16.
<正> 胃嗜酸性肉芽肿临床少见。我院近年来遇到3例,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60岁,以间断性上腹部疼痛、返酸20年、食欲减退伴消瘦1年入院。查体:BP11.97/9.31kPa,贫血外貌、消瘦。浅表淋 相似文献
17.
18.
任×,女,48岁,工人。1981年5月25日因上腹部疼痛,呕吐,黑便3天入院。患者自1975年起常有上腹部疼痛,嗳酸,其腹痛无规律,进食不能缓解,服硷性药物可以减轻。入院前半年来,腹痛加剧,常有上腹部饱胀和间歇性呕吐。曾因上消化道出血,2次住院治疗。1981年1月,X线钡餐造影见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嗜酸性肉芽肿,特别是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病”,最早于1937年kaljser报告,国内有少量散在病例报告,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7岁,工人,1985年9月因上腹部不适、暖气、食欲减退、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提示胃小弯侧胃壁增厚、翌年7月又反复出现无规律性上腹部疼痛,再次作钡餐检查,发现胃窦部小区,小沟显示粗乱,小弯侧可见明显的双边征,胃角处可见直径约0.8cm大小的隆起,钡餐透视印象,胃溃疡可能性大,此后,恶心、暧气症状反复出现并加重,先后三次行胃镜检查,均看见胃角处有0.6~0.8cm大小溃疡,溃疡表面覆有白苔,边缘轻度隆起,周围充血水肿.二次病理报告为浅表性胃炎伴炎性点状坏死。因门诊治疗效果不佳,于1986年4月收住院,既往无过敏性疾病,体检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Hb132g/L,WBC7.2×10~9/L,中性粒细胞0.74,嗜酸性粒细胞0.02,淋巴细 相似文献
20.
胃嗜酸性肉芽肿15例报告陈垦,苗瑞政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24001)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瘤样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我院1982年以来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